努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doc_第1页
努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doc_第2页
努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doc_第3页
努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doc_第4页
努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努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责任心教育,没有把孩子应负的责任放到孩子肩上,孩子没有责任心的实践和历练,就不可能有责任心。不是吗?家长包揽孩子的饮食起居,敦促孩子上学,替孩子做决定,替孩子选择,为孩子焦虑,替孩子发愁,为孩子担忧,凡事替孩子做主,替孩子承担责任。 很多家长以为这样做是爱孩子,是为孩子好。殊不知,这样做是在坑害孩子。承担责任是完美人格的重要部分,是一个人激发内在力量的黄金宝藏,特别值得保护和发展。不少家长随意把孩子弥足珍贵的东西丢弃了,亲手把孩子赖以立身的美好品质毁坏了,对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家长越位,替孩子承担责任,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 父母事无巨细替孩子承担责任,等于鼓励孩子滋长惰性、纵容孩子增长依赖思想。这样做,等于告诉孩子:“有爸妈在,什么事你都不用操心。”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心消失殆尽,他再也不愿对任何人、任何事负责任了。如此一来,孩子会成为推卸责任的高手,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造成什么后果,孩子都会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给父母、推给别人。他会理直气壮找理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父母事无巨细替孩子承担责任,孩子会形成寄生虫思维逻辑。孩子会认为,爸妈应该伺候我,我的一切别人应该给我安排好,我的困难应该由他们解决。这类孩子不会替别人着想,心中只有自己。他认为周围的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都应该适应自己。别人一旦对他照顾不周,他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会认为别人冒犯了他、侵犯了他的利益。 一个缺乏责任心的孩子,做什么事都消极被动,等待、拖延是他的行事作风。没有父母、老师、领导的监督和督促,他无法完成任何事情。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进入社会后,不仅事情做不好,还会对别人的催促产生反感,觉得自己受到限制、受到压制,认为别人专门找自己碴儿,有意和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学习、工作没有效率,还对别人耿耿于怀,所以很难取得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尊重,事业上不会有多大成就,裁员却往往少不了他。 自由和责任是对等的。不负责任的人,为了逃避负责任带来的约束,心甘情愿把自己的自由拱手交给了别人,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逃避责任就是逃避自由,不负责任的人,也没有自由而言。不是吗?一个处处依附别人、靠别人来管理的人,哪来的自由?一个失去了自由的人,还有什么幸福和快乐可言? 责任心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孩子的责任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就意味着让孩子承担责任和义务。父母替孩子选择,孩子在被动接受的同时,也多了几分对立情绪,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这是父母的决定,是父母强加给自己的事情,出了问题就应该由父母负责。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是孩子心甘情愿干的事情,孩子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努力,也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比如,孩子要买一件品牌服饰,妈妈认为超过了自家的消费水平,可以给孩子一个选择:“我知道你喜欢这件衣服,但它价格也不便宜。妈妈认为隔壁店里那件衣服很不错,价格却实惠得多。如果你选择这件,必须等一段时间,一来等爸爸发了工资;二来要减少你的零花钱,大家节省点才能买。如果你选择隔壁店里那件,现在就可以买。” 如果孩子为此事闹情绪,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气,妈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闹情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妈妈绝不会花钱来鼓励你这种行为。你现在有两种选择,要么有话好好说,咱们商量着办;要么继续闹下去,什么衣服也买不成。” 如果从小没有培养孩子责任心,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学会选择和承担责任就比较困难,孩子会感到不自在。面对孩子的不配合甚至反抗,只要家长有充分的耐心,坚持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知道父母不会轻易放弃原则,就会逐渐做出正确选择。 第二,让孩子勇于承担后果。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家长的责任。从孩子懂事起,就应该让他明白:所有人都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比如,解决孩子早上赖床问题,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个闹钟,让他自己起床。没有闹钟,家长只叫他一次。孩子起晚了,让他承受所有的不便头发凌乱、衣冠不整、饿肚子、老师罚站等,这些行为后果都应该让孩子承担。有过这样的经历后,孩子会这样想:多睡一会儿,给自己带来这么多不便;晚起一会儿,竟然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经过这么一次深刻体验,大多数孩子都会提前醒来,再也不会赖床了。人都有惰性和依赖性,如果有人事事替自己负责任,谁也不愿自己负责任;如果有人凡事替自己承担后果,也没有哪个人愿意自己承担后果,更何况一个孩子呢? 第三,不随意从困境中解脱孩子。 家长要给孩子有益的帮助,但不要替孩子生活。最重要的是,不随时随地从困境中解救孩子、开脱孩子。智慧的做法是放手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行为后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孩子身处困境、感到痛苦的时候,正是磨炼自己的极好机会。家长心疼孩子,替孩子做了,孩子很快得到解救、得到开脱,孩子当时会感激家长,但损失最大的还是孩子。因为孩子失去了提高自制力、培养责任心、磨炼意志、自我成长的宝贵机会,这样的机会失去得多了,孩子很多不良习惯也形成了。 家长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生活是位伟大的老师,任何人都要经过生活的历练。历练是造就成功者的最高学府,在这所学府毕业的人无一不是生活的强者。要约束好自己,克服“心疼”孩子、替孩子解脱的冲动,这样才是真正爱孩子,对孩子负责任。实践证明,一个缺乏约束力的孩子背后必然站着缺乏约束力的家长。 第四,不要压制孩子的情绪。 孩子以前没有树立责任意识,现在让他承担责任、承担后果,必然要经历一个排斥阶段。家长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帮助和引导孩子度过这个抵触阶段。 在学会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孩子难免表现出一些负面情绪。比如,沮丧、烦恼、痛苦、愤怒等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健康的,都是孩子必须经历的。家长要平静地接受孩子的现状,接受孩子的所有情绪,认可孩子的感受,给孩子充分的理解。聪明的家长不但会引导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也允许孩子宣泄负面情绪。这样做,才是对孩子有益的帮助,孩子才能尽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继续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 特别忌讳的是,有些家长既想让孩子承担责任,又不能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受不了孩子负面情绪的宣泄,恨不得马上让孩子破涕为笑。这类家长容易受孩子情绪支配,孩子难过,他比孩子更难过;孩子烦躁,他比孩子更烦躁;孩子愤怒,他比孩子更愤怒。家长首先乱了方寸,因而失去了局面控制权,其结果往往是一团糟。 培养孩子责任心的第一课堂,非家庭莫属;培养孩子责任心的第一老师,也非父母莫属。如果你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能自律的人,就务必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目标要清,态度要明,方法要科学。一旦孩子的责任心形成了,孩子的诸多教育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孩子的成长将会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学龄前儿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到能理解高尚品德或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就更别提对社会的责任了。(不过,很多孩子可都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呢!)这个年龄的孩子也还不能完成复杂的家务或遵守时间安排,但是孩子也想和父母一样看起来忙忙碌碌,当个重要人物。所以,当你在家里忙碌,而你的孩子总是跟在旁边碍手碍脚的时候,你要从好的方面去理解他。孩子的这种欲望会为今后的行为奠定基础,让他将来成为富有责任感的人。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事给他做。让年龄尚小的孩子做太难的事,只会让他受到打击和挫折。例如,如果你跟他说“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孩子会被吓得丧失勇气,这样的任务对大人来说,都是很费事的。但是,像“把鞋放进鞋柜里”这样的事,就是孩子可以完成的。你会惊讶地发现,通过完成这样的简单家务,孩子能获得那么多的自豪感和自立感。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的最好(也可能是最难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你应该把车钥匙放在固定的地方,而不是随便往客厅桌子上一扔;你要把杂志整理好,而不是乱摊在沙发上。然后,当你给孩子布置简单的小任务时,你应该为孩子示范(每天重复,至少持续一段时间)。要是你只说“摆好餐具”,很难让孩子明白应该怎么做,所以,你应该同时示范“看我,要这样在每个座位前面放个碗,然后摆好筷子。你想帮我一起摆吗?”,假如你用了好长时间为孩子示范某件事,可是他还没学会,很可能说明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太难了。让孩子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别担心孩子太小,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可以理解“先干活再玩”的道理了。当你说“我想带你去公园玩,但是首先咱们得把碗洗干净。”时,孩子就能明白。在这种时候,你要态度和蔼、实事求是,承认你自己也喜欢玩,这样孩子就知道你不是在霸道地发号施令,而只是希望他先做完该做的事。把劳动变成游戏。听说过谷仓派对的故事吗?全村人都来帮主人家盖谷仓,然后主人家招待大家欢宴聚会。这说明,当劳动工作既有趣又热闹时,我们都会干得更起劲。同样,你的孩子也喜欢和你在一起做事情,他不会觉得把衣服从洗衣机里取出来是家务劳动,而是觉得把潮湿的衣服一件件拽出来,再堆到盆里很好玩。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边跟着音乐跳舞,一边擦家具,或者比赛看谁装的积木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尽早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就能更容易养成负责任的习惯。比如,你可以教孩子把脏衣服放到固定的篮子里,每次洗完澡以后,把浴盆内的玩具收好。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家务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大人心血来潮的偶然念头。用肯定的方式提要求。你不需要给孩子不断下最后通牒(“要是你不,你就不能”),而是应该说“你先干完你应该干的活儿,然后就可以去干你想干的事儿了。”要是孩子说:“我想到楼下去玩儿。”你可以这样回答:“你先把拼图收好,然后就可以到外面去玩儿了。”但是,如果你对孩子说“要是你把玩具收好,我就给你吃零食。”,你实际上是在收买他,而这些事本来就是他该做的。所以,如果你这样做,孩子就有可能决定不吃零食,也不收拾玩具。给孩子练习的机会。为了节省时间,你多半宁愿自己把孩子的餐具收拾到厨房里。不过,你一定要尽量遏制这种冲动。你要多关注孩子努力练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注重结果。孩子也许还不太会干活,但如果你因此而批评他或干脆代劳,只会打击孩子帮忙做家务的积极性。(要不断提醒自己:熟能生巧。)你应该尽量用鼓励的语气给孩子指导:“你刚才把盘子摞在一起很好。不过,我觉得应该把脏盘子放到厨房去,而不是留在桌子上。”宽容孩子偶尔表现不好。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科尔曼说:“孩子就是会把家里弄乱,这是很自然的。不过,要是你让孩子认识到家里有一定的规矩,情况就会好一些。”所以,如果孩子今天忘了规矩,表现得一反常态,你应该尽量不要表现出生气或失望,而是要平静地对孩子说:“记得吗?你每次玩完之后,都会把玩具卡车装回盒子里的。”别吝惜表扬。肯定性的鼓励,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很了不起,爸爸、妈妈很喜欢。你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说得具体:“你把狗狗的饭放到它的食碗里了,真棒!”而不应该只说一句“干得好!”在适当的时候,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说明,他的劳动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帮助:“真好!你把筷子摆好了,咱们马上就能吃饭了。坐下吃饭吧!”3.不要对孩子的乞求让步这很好理解一旦你这样做了,就等于是告诉你的孩子乞求这招儿好使,不是吗?4.让你的孩子说服你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某样东西,而你还没想好要不要随他,那就让他给出充分的理由来吧。他想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如果他说他的作业都做完了,钢琴也练完了,你就完全可以放心地答应他嘛。5.要求孩子做完家务活儿以后才可以玩什么家务活儿都不会干,对你的孩子来说没有一点儿好处。有研究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