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子君和蘩漪的形象比较.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子君和蘩漪的形象比较.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子君和蘩漪的形象比较.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子君和蘩漪的形象比较.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子君和蘩漪的形象比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子君和蘩漪的形象比较作者: 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年级: 2007级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指导教师: 答辩组成员: 答辩日期:年 月 日申请学位:子君和蘩漪的形象比较 摘要 子君和蘩漪是现代文学史上两个典型的女性艺术形象,文章分别从她们的抗争、反叛,自身悲剧的展示轨迹,造成她们悲剧的社会历史的原因,及其自己主观方面的不足之处等方面做了全面的阐述,并分析比较了两位女性悲剧命运的异同,从而揭示了她们抗争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子君 蘩漪 叛逆 毁灭 女性解放 封建意识引 言子君和蘩漪,这两个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艺术典型,一个于20世纪20年代诞生在鲁迅的笔下,一个于20世纪30年代从曹禺的小说中走出。从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思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艺术形象必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缘于她们各自时代的特殊性,那么由这些特殊性所孕育的艺术典型,其包孕的社会历史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精神的不同实质和深度便是她们之间不可取代和混同的主要依据。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两个艺术形象作进一步的考察,剖析和比较的话,就能够发现,他们各具特征的血肉之躯中却包裹着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灵魂精神叛逆,同时,在这叛逆的灵魂中,又有很大的不同。从两个叛逆的女性形象中,不难看到女性解放的痕迹,“五四”文学思潮对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它使女性意识和妇女解放运动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有效提高了她们的思想觉悟,唤醒了他们的反叛意识,同时,不难看出早期女性解放运动的艰辛,两位女性形象的悲惨命运在当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和现实启示。一、 两位女性的挣扎作为在千年的封建思想枷锁中苦苦挣扎的女性,子君和蘩漪的思想在“五四”光辉的洗礼下慢慢地苏醒。但这个第一步应如何迈出呢?应当抓住什么作为自己反抗的依托呢?她们首先能做的只有从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共同的情感婚姻去打开缺口,从而勇敢的走出追求自由幸福的第一步,展示那种勇毅的叛逆精神。子君是位纯真,善良,温柔而又勇敢的少女,在她的身上有着新女性的沉着与果敢,和蘩漪相比,她的身上更多了一层传统女性的温良和内向。她是沐浴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雨露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思想如强劲的春风给了她信心和力量,在涓生的开导下,她不顾家庭的干涉,舆论的谴责,勇敢地站起来同封建势力进行抗争,坚定地说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句话,在当时的社会由一个女孩子口中说出来,无异于晴天的一声响雷。就连与她志同道合的恋人都感到“很震动了灵魂,次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心中充满了震撼和狂喜,并且从她身上看到了中国女性未来的“辉煌的曙色”,我们可以想象到她“带着笑涡的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臂膊,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在鲇鱼须的“老东西”和雪花膏的“小东西”的注视下,子君“目不斜视地骄傲地走了”。在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下,她“大无畏的”“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在这“小东西”和“老东西”眼中不规矩的女人,勇敢地同心上人自由结合,因为有爱在身边支撑,是那样勇敢和坚定。涓生的表现也可以使我们从侧面感觉到子君的勇敢。每次在路上面临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时,“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而涓生的孱弱就反衬出子君的勇敢。其他很多地方都表现了子君思想先行者的光芒。在刚开始建立家庭的时候“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我阻拦她,还是定要卖,我也就不再坚持下去了;我知道不给她加入一点股份去,她是住不舒服的。” 这里充分表现了子君的女性意识,不愿意完全依赖男性的思想。在新思潮刚刚开始的时代,子君的思想在那里熠熠闪光。子君是为了爱出走的,但是爱情消失的时候,她虽然绝望,并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乞讨爱情。从涓生的眼里我们看出柔弱的她有着倔强的灵魂“在通俗图书馆里往往瞥见一闪的光明,新的生路横在眼前,她勇猛地觉悟了,毅然走出这冰冷的家,而且,毫无怨恨的神色”。这是涓生的猜想,这也是子君的行为。她离去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单托邻居告诉涓生她走了,她把他们生活材料的全部几十枚铜元郑重地留给了她深爱的人。为了爱,她义无返顾的出走,失去了爱,她仍然洁身自好。和子君相比涓生就略显自私,子君走后,他并没有考虑子君回家后的处境,只是感到自己心灵的解脱,把所有的不幸让子君一人承担,他的“心地有些轻松,舒展了”,他甚至“想到了旅费,并且嘘了口气”,他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就将真实的重担卸给了柔弱的子君,子君爱他,就要负着这重担,“在灰白的长路上前行,而即刻消失在周围的严威和冷眼里了”,直到子君的死才使他悔恨和悲哀,子君的形象显得很高大,很多人一直把涓生列为“孤独的反抗者”的形象,其实子君也同样是这种形象的代表。曹禺说:“蘩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是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路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她被沉重地压抑束缚着,生活了十八年的周家把她变成了一个“石头人”,周家的一切都静悄悄的,死沉沉的,内心要求极为强烈的蘩漪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磨掉了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使她只好“安安静静地等死”。就在她静静等待死亡的时候,周家大公子周萍从乡下来到周家,萍身上的青春气息,唤起了她对爱情,对理解的渴望,被压抑了十几年的感情和欲望,像翻腾的岩浆从她的胸中喷涌而出。“为着自己能在半夜里伏在周萍的肩上痛哭,为着满足自己的爱的欲望,她敢于把自己的性命,名誉全交给了周萍,陷入了乱伦的畸形关系中”,而且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这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雷雨是30年代的作品,而伤逝是20年代的作品,时代的进步,思想解放的发展使两部作品肯定有很大不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有明显不同。子君处于思想解放的开始,当时个性解放刚刚被提出,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尤其深重,女性意识在当时还是很淡薄,子君的行为更多的是表现了个性解放的思想,随着精神的近一步解放,30年代女性主义出现,我们从二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20年代和30年代文学的交界处,也是一个具有很大转折性的作品,在这之前,那么深刻地表现女性思想的作品几乎没有出现,很多女性形象多出现于反抗封建家庭和争取恋爱自由上,像莎菲这样的女性形象没有出现。蘩漪是30年代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她的反抗行为里有很强的女性主义的思想,较之于子君有很大的进步。蘩漪那狂野的爱是多么单纯,简直还带有少男少女式的纯洁与幼稚。这里爱只是单纯的爱,是不顾名誉、身份,也不屑于用心计、欺瞒的爱;恨也是同样单纯的恨,失去爱的成功希望时,便渴求用恨来毁灭一切。蘩漪是以当着众人公开与周萍的不正常关系这种让人让自己都感到彻底难堪的方式,来最终完成与自己所爱和所恨的人的悲剧性毁灭。正是这种敢于突破一切、敢于面对自我毁灭、凭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生命情欲之火,构成了蘩漪性格中独特的光辉。现代文明的发展渐渐失落了人类祖先最热烈的原始激情。生命本能的衰竭,必将导致社会的颓废和人类的退化。蘩漪正如混沌中的一泓清流,给人以清新之感,她具有人类特有的原始野性美,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二、 毁灭的轨迹子君和蘩漪作为时代的叛逆儿,他们的反抗与追求,最终都落入了悲剧性的结果,一个在无爱的人间默默地死去,一个在极度绝望中精神崩溃。但两人在反抗道路上,性格发展的轨迹,却画出了两种不同的线条:一个由高潮走向低潮,最终消失在尽头;一个由低潮走向高潮,并在高潮中毁灭。在伤逝中,我们也听到了子君“娜拉”式的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权利干涉我的权利”,甚至子君做得更为坚决和果敢,放弃了身份以同居的形式与涓生结合在一起,如果凭这些言语和行动,我们无疑也会同涓生一样“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计可施,在不远的将来,变更能看见辉煌的曙色的”。然而,软弱的第一自我与强悍的第二自我长时间地冲突(雅各森布语),我们接着便看到了认为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子君自相矛盾的一面:成家后,在涓生视线里,“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她近来似乎也较为怯弱”,“我真不料这样微细的小事情,竟会给坚决的、无畏的子君以这么显著的变化,她近来实在变得很怯弱了,但也并不是今夜才开始的”,“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上”,“只有子君很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无聊,至于不大愿意开口,我想,人是多么容易改变呵!”“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竟至于连这一点也想不到了。” 伤逝是涓生的手记,其作为小说的第一叙事者,我们能看清他的思想流变过程,但我们不能直接了解子君的内心生活,然而,如果我们能在涓生的间接描述中,暂且撇开子君自相矛盾的行动表层,稍稍关注一下子君从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中表露出来的深层的内心活动的痕迹,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答案:子君从来就是一个中国典型的传统女性。还在涓生向子君示爱时,“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索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仿佛记得她脸色变成青白,后来又渐渐转成绯红,没有见过,也没有再见的绯红,孩于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她却是什么都记得: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叙述得如生,很细致”,“夜阑人静,是相对温习的时候,我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须由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但我只要看见她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于是神色越加柔和,笑窝也深下去,便知道她又在自修旧课了”。当子君感受到涓生的爱越来越淡时,“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直到涓生忍无可忍,提出分手,这时“她的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在伤逝中俯首可拾的子君的言行举止使得涓生假想中“新女性”形象成为水中月、镜中花。这个自我意识淡薄,以涓生马首是瞻,仅仅为了爱而出走的子君,“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盲目的爱”“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诚如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所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了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走”,子君出走以后的情况正是如此,她终于只是作傀儡,而且终于走了回去,这便是她的穷途:负着空虚的重担,在威严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路的尽头是连墓碑也没有,多么让人惋惜和令人惊心。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吞噬,加上自身的软弱怯懦,造成了子君们的归路。是的,“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是一同灭亡!”如果说子君始而屈服,都是因为爱,那么为了爱,繁漪的表现就有很大的不同。为了爱,她不怕触犯封建道德。蘩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蘩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印迹。蘩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和对侍萍、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蘩漪生活了十八年的周家的阶级属性对她的性格亦有很大影响。周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凝固性。周朴园作为封建式的家长,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无不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他的家庭有着封闭的旧家庭的显著特点,他在家中是“天然尊长”,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扼制一切有生气的东西。在这个家里,受害最深的是蘩漪。周家对蘩漪来说,无异于一个不透气的“铁屋子”,这对她的个性解放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同时也使她的反抗形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虽然也没有政治地位,但是在个人生活上却有一定的自由,而蘩漪却没有任何社交的自由,她完全是周朴园的附属品。虽然在物质上她应有尽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资产阶级太太的生活,但在精神上却贫困如洗。周朴园的凶横以及蘩漪自身的地位,都使她再也难跨出周家大门一步。这使得她只能把自己的追求局限在家庭以内,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她不该爱的周萍,从而使她一步步走向悲剧的结局。可周萍这棵弱不禁风的小草同周朴园这样的实力人物是无法匹敌的,所以这种凝固性的中断对蘩漪来说是带来了更大、更沉重的痛苦,它彻底毁灭了她心中重又萌发的生的渴望。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扭曲的痕迹。蘩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有开创性能力和思想的人。蘩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上。这贯穿在她的许多言行中,而且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她“雷雨”般的性格。蘩漪自从被骗到周家以后,便无爱无望地被禁锢在监狱似的周公馆,过着违背自己本性的生活。他们之间格格不入的思想、性格、道德观念和那种不真实的生活,使蘩漪处在被压抑、被摧残的地位。但是,蘩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在雷雨整部剧中,蘩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就有四处。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是表现出来了,但这属于消极抵御,这可以从她的语言中看出来。如:“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虽然这主要不是为了周朴园。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这次蘩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蘩漪去看病,蘩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蘩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这次冲突中蘩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因为最后他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第三次冲突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的一落千丈式的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最后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蘩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蘩漪一方。第四次冲突是在剧尾,这次蘩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撕掉了他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而周朴园此时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每次冲突之后,都使他们的关系发生变化。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越来越不可遏制。虽然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蘩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能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她对周朴园的禁锢和摧残感到痛苦,使出一切力量进行反抗,却从没想到要与周朴园彻底绝裂,到周家以外去呼吸更为自由的社会空气;她虽竭力反抗,但她并没有正确地估计一下自己与对手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对她的反抗前途也没有什么更多更远的考虑。所以在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没有也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挣脱周朴园的控制,这使她的反抗带有某些苍白的病态。为了爱,她不惜自身的毁灭而疯狂地报复。周萍从乡下来到周公馆,给蘩漪的与世隔绝的、窒闷的生活带来了“新鲜”与“诱惑”,也激起了她心中爱情的浪花。特别是周萍对她十几年来的处境和命运的同情,使蘩漪把他视为可以倾吐心声的知已。在这种情况下,周萍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他爱她。他在一时冲动下的举动在蘩漪看来则是向旧礼教的挑战,是勇敢的行为,所以蘩漪不顾一切地把自己的真情、性命、名誉都交到了周萍手上。自从同周萍在一起,蘩漪才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从此,她能够向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倾诉自己的抑郁和痛苦,表达自己的欢乐与幸福。尽管她与周萍的爱情生活是在一种极不舒畅的环境中,不能充分享受他们应有的爱情生活,然而她满足了。可是就连这样的生活她也不能拥有,周萍要离开她,摆脱她,这对蘩漪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周萍,就意味着回到令人窒息的生活中去,所以她不愿意失去已经得到的真实生活,她要把周萍从四凤手中夺回来,使他留在自己身边。在她认为还有一线希望时,她绝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为此她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可以违心地把自己置于极端屈辱的地位,要求周萍把她带走,甚至日后可以叫四凤一起来住。只有当她意识到周萍已经铁了心,决意抛弃她时,她才进行了疯狂地报复。蘩漪最初和周萍的交锋中,她是处在主动地位的,她声色俱厉,每一句话都是进攻性的,带有威胁和震慑的作用。如:“我怕你是胆小吧?”“这屋子曾经闹过鬼,你忘了”。而在喝药事件中,蘩漪之所以屈辱地把药喝了,是因为她认为周萍还是爱她的,不愿意让他苦恼,让他难堪,而在第二次交锋中,蘩漪是在哀求、挽留,希望周萍不要“看见了新的世界里,就一个人跑”,可是当蘩漪认清周萍原来是周朴园的化身,有着和周朴园一样的伪善、冷酷、自私,她感到自己的真情受到了蹂躏,人格受到了损伤,于是发出沉痛的叫喊:“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这显示出蘩漪心灵深处的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这次交锋之后,蘩漪那强烈的自信和希望开始消失,进攻的力量也已减退。但她为了重拾起破碎的梦,把自己从绝望中拯救出来。到最后一幕,她只剩下近乎绝望的乞求,是蘩漪从来没有过的,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她的许多话都是忍受着屈辱,违拗着自己的天性说出来的:“萍,好了。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最后的、无力的挣扎,也显示出蘩漪性格中旧式女人的怯弱,色厉内荏的一面。但是,蘩漪毕竟是个乖戾的女人,当她得不到时,她便要彻底毁灭它。当她认为一切都无可挽回时,报复的时刻便到来了。到最后一幕,我们读出蘩漪的最后挣扎:“整个面庞是无表情的,只有她的眼睛燃烧着心内疯狂的火,然而也是冷酷的”,“爱恨交织烧毁了她的思想,她只剩下一具充斥着仇恨的躯壳”,妒火与仇恨驱使他以一个庸俗女人的方式去报复周萍。“做一次困兽的斗”,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儿子来达到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目的,这是她对这个死寂家庭的致命报复和她个人最大的悲哀。她承认了同周萍的关系,迫使周朴园认下了侍萍,使周家复杂的血缘关系一下子真相大白,使得周萍再一次陷入乱伦,在痛苦和悔恨中自杀身亡。蘩漪也在爱与恨都燃尽之后,走到了她的末路,完成了她的悲剧。曹禺说:“雷雨的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烧到电火一样的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遇,激成一朵艳丽的花火。当这花火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释。”蘩漪的“可爱”不在她的 “可爱”处,而在她的不“可爱”处,她吸引人的地方是她的尖锐,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她满蓄着受着抑压的“力”,这阴鸷性的“力”就是她的魅力所在。雷雨中的人物正如一匹跌在沼泽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他抓住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但是这样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恶,这条路引到死亡,蘩漪是一个最动人、最让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如一匹桀骜不驯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路,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是这条路也引到了死亡。繁漪是迅疾的雷雨,打破了这个封建古老专制家庭的死寂,是闪亮的刃首,刺破了漠漠长空的黑暗,是耀亮苍穹的闪电,旋即消逝于天际,却早已照亮专制与罪恶合织的黑暗。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透过蘩漪的爱憎读懂了作者的爱憎,使读者明白: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三、 悲剧的时代之音子君和蘩漪的悲剧命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又与他们所爱恋的对象及她们自身的弱点密不可分。从时代特征看,他们的悲剧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以反封建和思想启蒙为使命的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也使倍受男权压抑和封建迫害的广大女性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对国民劣根性和封建道德礼教的批判是最激烈、最彻底、最深刻的。他的我之节烈观对“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封建“节烈”观念的虚伪性、非人性进行了彻底清算。在娜拉走后怎样这篇著名演讲里,他深刻指出,妇女必须自立自强,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才能摆脱“男人玩偶”的不幸处境,从而实现妇女的根本解放。小说伤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鲁迅借子君之口喊出了女性要求人格独立和恋爱自由的心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表现出觉醒了的一代新女性对于旧礼教旧道德的大胆而可贵的反叛意识。鲁迅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一位女性关爱者,他的伤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女性所负载的因袭重担,描述了子君是在这样的妇女解放的黎明之际,消失在社会和旧的势力给予的致命打击以及男权文化所安排的绝望境遇中。曹禺是一位具有巨大热情的作家。 30年代的中国革命正处于暂时的低潮,但是同时也正酝酿则一场大的变革。当时的曹禺,对黑暗社会的残忍充满义愤,为一件件不公平的血腥事实而焦灼不安,他痛苦,他不平,他要在这“残酷的井”里挣扎呐喊,他要为逃脱这“黑暗的坑”而呼号。他通过塑造蘩漪悲剧性格,通过人物集中而生动地不断发出反封建与解放的呼喊声,熔铸于蘩漪雷雨般的性格之中,从而使读者在隆隆的雷声中清晰地听到:是“五四”的时代音响给蘩漪悲剧灵魂以典型形象的深刻性,在中国戏剧史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蘩漪悲剧性格的深刻性还在于写她强悍灵魂的时候,作者始终将她放在“五四”精神的感染下,使她“雷雨”般性格和反封建怒涛熔铸在新时代前进的潮流之中,这使雷雨的主旋律一直在悲壮中进行,而蘩漪的悲剧性格,也在这悲壮的旋律中达到了日益净化的境地! 这种悲壮的声音,如此充满着“五四”的时代气息,在这之前,除了鲁迅笔下的“子君”和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之外,还没有一个新女性能像她那样具备这么多的悲剧美性格!这正是蘩漪悲剧灵魂深处的动人魅力之所在。两位女性悲剧命运还在于其主观的缺失。她们斗争目标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自我意识的淡薄,都命定了她们的悲哀。子君以涓生的价值取向为取向,缺乏自我,伤逝是以涓生为第一人称叙述的,这种写作的叙事手法使我们自始至终感受到男性的内心世界而找不到女性为自己申辩的心声,且涓生在子君死后的忏悔中,我们能看到的也仅仅是他基于人道主义的善良和同情的表露,却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对“自我”意识的反省和觉悟。也许是浸染几千年中国封建文明史太久的缘故,潜意识里,涓生的“自我”是始终凌驾于子君之上的,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始终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子君,所以,无论是成家前,还是成家后,他自始至终充当了一个审视者和评判者的角色,而子君则理所当然地充当了一个被审视者和被评判者的角色。“人们真是可笑的动物,一点极微末的小事情便会受到很深的影响”,“我那时冷冷地气愤和暗笑了”,涓生和子君这种在自我意识上的不平等现象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双方在交流和影响作用上的不平等,而正是这种两性意识的不平等间接导致了“爱”的窒息和夭折。所以,一旦生活出现变故,涓生才会有了“人的生活的第一要义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挽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所以产生“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伤离;她应该决然舍去”的想法。蘩漪虽然要比子君进步一点,她的反抗更为强烈一点,但是她同时还是缺乏自我意识的,从开始的反抗,到后来她百般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