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市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姓名:刘琴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指导教师:朱新秤 20080606 T i t l e :AS u n ,e yo nS e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I1 a c h i n gS t a f fi nG u a n g z h o u B u r n i n gT h e m s e l V e sO u t & H a V i n gS I a c kW o r ki nC a r e e r M a j o r :E d u c a t i o ne c o n o m y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N a m e :L i uQ i n S u p e n ,i s o r :A s s o c i a t eP m f e s s o rZ h uX i n c h e n g A B S T R A C T ,1 1 h i Se s s a y 南c u S e so n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 t e a c h e r sh l m i I l gt 1 1 e m l v e so u ta n dl l a v i l l gs l a u c k w 讲I kW h i c hr e s u h s 五吣mt h er e n e c t i o no fe ) ( t r e m ep s y c I 的1 0 9 yg e n e r a t e d 击吣mf a i l i l l gt od e a l w i t ht b ep r e s s u r e 仓o mw o r l ( ,a C c o m p a I l i e db yt e a c h e r s e X p I e f i e n c eo ft h e1 0 n g - t e 咖p r e s s l l r e o fl l i 曲l e v e la 1 1 dt h es t a t eo fe I n o t i o l l 龇i _ m d ea n dc 0 I l d u c te X h a u s t i o np r o d u c e db yt h c e ) 中盱i 跚| c e n 弘o V e St 0b em ei n l a g eo fas i g I l i f i c 雒tp s y C k 1 0 9 yp 眨I r 乏啷【e t e ra d 3 0 u tt 翩c l 硷r s p e :墒粼e 锄dl i 诧q 嘶I ti so f 、,i t a l 、,a l u ei l lt h e 磷 e c to f g u i 曲培p e 渤m ld e v e l o p m e n t 甜l d h 0 0 la d m i I l i S t r a t i o nt om a k ea s I I e yo nt e h e r Sw h o a r eh l n l i l 培t h e m S e l v e so u ta n d k I 恤s h c k 、 ,o r k A q u e s t i o n m i sa p p l i e dt 0i m p l e 涨斌t h e 湖w y T h eq u e s t i o n I l a 如i sc n u l a t e da I l l o n g 1 7 湖i D r hS c h o o l s t e a C h 堍s t a f f i I l 恤姗凼儆so f G 眦喀z h o ui I l 也e 批o f 7 0 4 S h t s 6 1 76 m l l yt a l ( e nb a c k6 1 6o fw l l i c hc I 戕k e dt 0b eV 址d A I c c o r d i l l g l yn 硷v a 矾r a t e p v 鹤t 0b e8 7 5 W h e r e a 髓rt l l eS P s S 印p r o a c hi sl l s e dt 0c 0 U e c ts t a l i S t i c sa n d 锄l y 辩t h e d a l 钆I l lc o n 南m l i t yt ot h e 鲫c y t l 硷南0 w i l l gc 0 眦l u s i o l l sa r e 蜘:1 T h ed e 伊e e so f n o fs l a c kw o r k 董吣mt :h e 1 1 i o rl l i g hS c h o o lt e a c l l e r si nG 珊m g z l 的u 觚o u tt 0b e r e l a t i v e l y1 0 w ;2 1 1 1 糯i sag r e a td i s t i n c t i o na m o I l gt l l ! e n i o r 蛐出s C h o o lt e a C h i n ;gs t a 行 l l 习l 、向gs l a c kw o r kd l l et 0d b r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 即忻r 0 彻n t ,d 诳e r e mp r e s 鲫r e 丘0 mw o r k d 诳骶斌s e n s eo fi d e I l t i f i c a t i o nw 证hc a r e e ra n dd e r e mc a 撇p o s i t i 0 I L1 kt h r e e 觚o r s , i 地l _ l l d i n gg e n d e r a d e m i cd e g r e e s 甜ds p a no ft 昀c h i I 喀a g em a l 【et h eg r e a t e s ti I n p a c to n 觚h e 髂s I a I c kw o r k & 潮盱a lc o r r e s p o r 试i I l g 剐喀g e s t i 0 璐a 托p u t 向阳,a r do nt h eb 鹪i so fm a k i I 培a n 锄l y o f 曲涨yr e s u h s :1 T I e a I C h e r s 黜鲫讲 0 s e dt 0l e a r I lt 0r e l e 缴恤i rp r e s S u r e 甜订t oc o 璐删 t l l e i r 们ms p i r m l a lt 的m e s t e a d s ;2 钯a c l l e r s 1 1 s e :o fi d e m i f i c a t i o nw i t l lc a r e e rr e q l l i r e st 0b c 鼬陀n 垂l 圮r 圮也如ri I ls t _ a n 砖p r 0 矗嚣s i o n ,s h a l lb e 姗峪旬n 联兄i m o c a _ I l s e ,o r c 缸e e P ;3 S c l x 0 l ss h o u l d 础e 、,e 】了e 筋r tt 0c r e a t eap k 删m 锄a g e m e n te f r v i r o m n e n t ;4 T l 硷s o c i a l s t a t u so f t e a C h e r ss h o u l db e 白i t h 如U yi m p v e d K 田w o r d s :s e n i o rh i g hs c h o o lt e a c h e 璐 b u mo u t s l a c kw o n 【 T h ep n s 鲫惩f m mw o r k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 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剀学 亍。阻F 匕入IF 宿岔币:o l 二 l 日期:拶纡6 月f o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 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 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 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自l 伊导师签名:影穆彳彳 1 日期:跏譬年石月I 日 日期:细学年6 月,口日J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职业倦怠是助人行业中的工作者在工作中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并与他人发生各种 矛盾冲突而产生挫折感,最终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现象。这一概念一经 提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作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普遍存在于助人行业 群体中。教师就是这一现象的高发人群之一。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 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马勒斯经过长期研究将教师职 业倦怠分为三个纬度: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非人化。情绪衰竭 ( e t i o n a l e x h a u s t i o n ) ,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 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非人性化( d e p e r s o n a l i z a t i o n ) ,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 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个人成就感( r e d u c e d p e r s o n a l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 ,这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 与价值的评价降低。这一模型在我国应用得最为广泛,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由于职业倦怠而引起的高流失率和消极行为的增 多,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也较多见于我国教师队伍中。2 0 0 4 年北 京国家心理学大会的资料显示,“职业倦怠”有其特殊的高发人群,教师群体就是其中之 一。2 0 0 5 年全国各地进行了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也是令人担忧:近四成教师 生存状况不佳;近半教师压力很大;1 0 个教师有3 个倦怠工作;心理健康的教师不足三 成职业倦怠容易使教师产生心理饱和现象,即处于一种非常厌倦的,不想再继续某项 任务的心理状态。心理饱和又容易使人处于职业枯竭状态。陷入职业枯竭的教师在面对 教学工作时总是感到身心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心。 【1 伍新春等t I -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火因素研究心理与j J :为研究2 0 0 3 ,ln ) :2 6 2 2 6 7 2 】张昕教师职业倦怠不容忽视哑丛坠笙竖2 鲤墨D 匦婴匝业垒堡乜醺丝! 笾! 坠丛坦舀边! l 丑陋醚曼墼鳗! :缝啦l 本研究在当前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国内外更加关注教师成长的背景下,对广州市 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在一些重要的人口统计学 变量上的差异,以期为有关教育政策的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广大高中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提供建议,并为今后寻求恰当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1 2 研究意义 本研究试图了解影响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层面进行 讨论,以便从总体上把握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和状况。这一课题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 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工作、生活状况的综合反映,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利于 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各个层面及普遍性问题,有利于探索教师心理规律,充实学校的管 理理论。 其次,通过这项研究探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揭示目前教师发展中存在 的一些问题,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使教师在新的改革浪潮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涌 现出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同时对于普通高中管理工作 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在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编制调查问卷。并用S P S 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综合概念,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生理状态。首先,我 们以资源保存等理论分析广州市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水平。本研究采用的是马勒斯 的研究成果,将教师职业倦怠分为三个纬度: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非人化。情绪衰 竭( 鲫o t i o n a l e x h a u s t i o n ) ,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 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非人性化( d e p e r s o n a l i z a t i o n ) ,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 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个人成就感( r e d u c e d 2 p e r s o n a l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 ,这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 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其次,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各种因素。包括个人背景因素、环境因素、职 业内在因素等。其中,个人背景因素指教师的性别、年龄、任教年龄、任教学科、职称、 所在学校级别、学历、婚姻状况等。环境因素指学校的民主氛围、领导对教师的关注与 支持、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等。职业内在因素指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的期望、教 师的收入、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的感受、家人的支持等。 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具体有: ( 1 ) 文献研究法:利用网络搜索收集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发展、新课程改 革等方面的期刊文献;购买教师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 ( 2 ) 问卷调查法:力图了解目前教师的生存、发展、心理现状,以及教师对自身职业 的认知,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引导教师对自身现状进行反思。在导师的指导下,采取 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1 7 所普通高中的部分教师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 3 ) 数理统计法: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运用“S P S S l l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 整理。注意尊重客观事实,用数据说话,避免想当然的现象出现,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结 论,注意从深层次思考原因,并提出对策。 3 第二章文献综述 帚一早义陬琢殓 本章围绕“教师职业倦怠这一主题展开,相关的文献综述包括以下内容:教师职 业倦怠研究的理论基础、概念界定、具体表现、影响因素、主要测量工具、研究现状。 2 1 概念界定 2 1 1 职业倦怠的概念 1 9 6 1 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在一个枯竭的案例( AB u r n o u tC a s e ,G r e e n e ,1 9 6 1 ) 里 对一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不堪沉重的精神压力而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描述,人们在很长 的一段时间内将职业倦怠看作是非学术的“通俗心理学 的内容。 临床心理学家H J F r e u d e n b e r g e r ( 1 9 7 5 ) 和社会心理学家M a s l a c h ( 1 9 7 6 ) 正式 使用了倦怠这一术语后,这一现象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H J F r e u d e n b e r g e r ( 1 9 7 5 ) 将倦怠( b u r n o u t ) 运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于特指 那些从事助人行业( 如教师) 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 从而产生心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M a s l a c h ( 1 9 7 6 ) 认 为:职业倦怠师那些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 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为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 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折感。 C e d o l i n e ( 1 9 8 2 ) 认为:职业倦怠是助人行业中的工作者在工作中因长期持续付出 情感,并与他人发生各种矛盾冲突而产生挫折感,最终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 失调现象。 皮特斯( 1 9 8 1 ) 将职业倦怠描述为:燃尽或耗竭个人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 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破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当的能量。 陆b e r ( 1 9 9 1 ) 认为:职业倦怠来自于个体对付出和所得严重失衡的认识。他强调: 当社会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 的。倦怠的典型表现之一是有强烈的离职想法。 4 各种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有如下几种类别:成因观。职业倦怠是指助人行业的 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而引起 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过程观。在长期的压力下,个人在工作中可能开始产生退缩 或不愿意投身工作的情绪,最后导致身体、情绪及状态方面的耗竭。症状观。助人行 业的工作者,经常要面临一些不确定感,而且经常将感情投入到工作对象的身上,因此 他们的情绪极易变得枯竭,产生精疲力竭、身心枯竭等一些列症状。 上述表述的共同之处可归纳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缓解工作压力下所产生的身 心疲惫状态。 2 1 2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倦怠是一种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教师职业倦怠是众多职业倦 怠中的一种。教师是助人行业中患上这一职业疾病的高发人群的典型。 但最初的倦怠研究对象中并不包括教师群体。直到L e n S c h o p s ( 1 9 9 1 ) 报告了教师 中有压力和倦怠的比例比其它行业更高。更多的研究表明,与许多有着和教师相似的学 术和个人需求的其它职业相比,教师群体更容易发生倦怠( B r n a s g r o v e ,1 9 9 4 ) 。 1 9 7 9 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 N E A ) 主席w i n a r d M c G u i e r 首次提到教师职业倦怠的现 象,同年N E A 把教师职业倦怠作为当年年会的研究主题。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职业 倦怠的研究开始延伸到教学领域起,直至9 0 年代中期以来,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 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职业倦怠己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 了巨大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众多研究发现,教师是职 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体验到职业倦怠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降低对课程 准备的充分性,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影 响到教育效果的发挥。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其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即是一种压力情境,教师要 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复杂程度越来越强的教学任务、家长的过度要求、 社会的日新月异、科技的迅猛发展、改革的深入推进等压力,一旦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 的缓解,教师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K a l i a t h ( 2 0 0 0 ) 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 5 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另外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教育教学 工作中的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而体验到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 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因此可以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 映,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 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2 2 有关职业倦怠的理论 2 2 1 资源保存理论 H 0 b 南U 的资源保存理论( c o l l s e r v a t i o no fr e S o u r c et h e o C O Rt l l e o 劝是工作倦怠研 究中很有影响的理论,适用于广泛的职业领域。该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努力获得和保持他 们认为有价值的资源,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可能是与物质有关的事物、工作控制权与决定 权、工作自主性、报酬、时间等,也可能是与人格有关的自我效能和自尊等。有价值的 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它可以激励个体,帮助其有效地处理和应对工作环境中的应激 问题。当有价值的资源丧失或受到限制不足以满足个人需要时,负面的结果即工作倦怠 就有可能发生。而化解资源丧失所产生的压力和防止倦怠现象发生的主要方法在于防止 和减少珍贵资源的继续丧失以及增加获取其他珍贵资源的机会。 L e e 和A s h f o r t h ( 1 9 9 6 ) 的元分析研究表明,与需求相关的因素是造成情绪衰竭和 人格解体的主要原因,而与资源相关的因素则可用来支持个人,以减少情绪衰竭和人格 解体的扩张,同时它也是减缓低成就感的主要因素。 2 2 2 习得无助论 【I l L c eR ,A s h I o r t hBE A I e t a A n a l 、f t i cE x a l n i n a t i o no ft h eC o r r e l a t e so ft h e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so fJ o bB u r n o u t J o u 瞄lo fA p p I i e dP s y c h o l o g y ,8 l ( 2 ) :1 2 3 一1 3 3 6 i c h e r ( 2 0 0 0 ) 认为,个体枯竭状态的出现是当自我描绘的积极心理图示在早期 的探索阶段一再受挫时,会变得无所适从,转而陷入一种停滞观望的状态。这种状态固然 无助于目标的实现,当初因为执著于理想目标追求而遭受挫败的局面得以终止,这成为个 体乐于接受的退而求其次的结果。教师在工作中。成就目标、社会价值的体现方式往往偏 低,这会严重挫伤其职业热情,对教育工作的枯竭状态是一种习得性的自我保护适应行 为。【I 】 2 2 3 匹配不匹配模型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所指的就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而是个人与工作情境的互动 关系。在这种理念下,L e i t e r 和M a s l a c h ( 2 0 0 1 ) 提出匹配不匹配模型,认为职业 倦怠是个人与工作之间的一种非建设关系,并不是临床上的紊乱,并非工作或个人本身 单方面原因产生职业倦怠,而是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差距越大,越易产生倦怠。 M a s l a c h 等( 2 0 0 1 ) 的研究进一步指出,个人和组织在以下六个因素上的不匹配可能引 起倦怠:工作量控制感报酬一致性公平性价值。瞄。 2 2 4 共变模型 L 1 0 n S e ( 2 0 0 2 ) 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会出现枯竭状态。个体从事某 一活动的知识、生活事件冲击、潜能,兴趣、预期目标、动机,自我效能体验、行为后果 反馈、社会评价状况,家庭、朋友、团队支持系统等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 了个体一个时期内的发展轨迹曲线。这一曲线的高峰跃迁期是个体充满活力、富有效能 的阶段,学习的进步、事业的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都是在高峰跃迁期完成的。枯竭是个体 发展轨迹曲线的低谷震荡期。对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失去了起码的认同,效率严重下降,一 任事态日益恶化而不谋求逆转。如果没有新的干预因素的介入,枯竭就是这一阶段存在意 义消失的标志信号。H 。 【1 1 唐芳贵等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教育与职业,2 0 0 5 ,( 5 ) :6 5 - 6 7 【2 酷l h C ,S c l l a u f e l i ,_ B ,L e i t e r ,M P J o bB u r n 伽t A n n u a lR e v i 钾o fP s y c h o l o g y A r I n 怕l2 0 0 l :3 9 7 4 2 2 【3 l 教师心理丛P ;Z Z ! ! 墨兰i 卫! i ! ! Q :塑鲤坚鳇i 鲤Z ! ! ! ! Z 2 鲤Z 鲤星星至鱼墨:鲢哩l ,2 0 0 7 7 2 3 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2 3 1 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M a s l a c h 等人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 ( e t i o n a l e x h a u s t i o n ) ,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 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非人性化( d e p e r s o n a l i z a t i o n ) ,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 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个人成就感( r e d u c e d p e r s o n a l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 ,这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 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P o t t e r ( 1 9 8 5 ) 将工作倦怠的可能症状列为7 项:挫折感,工作的期望无法达到, 如果挫折持续而无法突破,则工作者会感到自己的无能、无助、对工作不满意。人际 关系问题,工作者会因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因而影响其人际关系。情绪的退缩,对 服务对象的感受和困难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非人性化即为情绪退缩的一种状态,把服 务对象当成“物体”看待,甚至对其采取敌视的态度。忧郁感,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 满,过去感兴趣的事情己无法引起兴趣,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和工作表现低落。身 体的不适,由于心理的情绪的症状持续下去,会损害工作者身体健康,如受凉、感冒、 过敏、失眠、心肺功能异常、消化不良及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滥服药物,开始时使 用药物企图克服情绪的困扰和心理的压力,以后大量服用镇静剂和安眠药,而且大量抽 烟、酗酒、喝咖啡也较常见,使得本己脆弱的生理系统负荷更加严重。工作效率低落, 工作品质大受影响,由于工作愈来愈痛苦、愈缺乏激励,致使旷职的现象可能增加,即 使勉强应付,但却心不在焉。 刘淑慧( 1 9 8 8 ) 综合若干学者的研究,归纳出工作倦怠的症状如下:生理症状。这 方面的症状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其主要症状是:耗竭感、缺乏精力、持续疲乏、 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有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肠胃不适、失眠等心身症状;滥用药物、酒精或其它刺激性食物;饮食习惯或体重骤然 改变。认知症状。反映出心智耗竭的状态,在自我态度方面,倾向于低自我概念,包 括不适感、无能感、失败感;在对他人态度方面,对服务对象采取非人性化的念度,常 归咎于对方以合理化自己的失败;在工作态度方面,因不满意而常迟到、请假、离职, 失去理想、动机、热情和人道主义;在生命态度方面,采取悲观、否定、愤世嫉俗的态 度。情绪症状。反映出情绪耗竭的状态,包括各种纷扰、矛盾的情绪,如感到沮丧、 无助、无望、失去控制感,乃至被极端的心理病态或自杀想法所困;罪恶感,想逃避服 务对象却又觉得不应该;无聊、,觉得自己无法给任何人任何东西;易怒、神经质、缺 乏耐性、冷漠、悲观。行为症状。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在工作 上变得机虚观械化,工作能力降低,此外,可能采取一些冒险行为,以求打破长期以来 单调的例行工作。 金忠明、林炊利( 2 0 0 6 ) 分析教师在教育教学忠倦怠感的1 0 个具体表现:1 在工 作中经常有挫折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挫折感大于所取得的成就感时,教师就可 能对工作失去热情,当挫折感以一定频率固定出现时,教师就容易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 怠。2 人际关系不融洽。倦怠教师容易对他人的行为做负面解释,对同事、配偶的言行 产生多疑与敌意,攻击性行为增多,讽刺、挖苦、指责别人,导致同事关系疏远、家庭 关系紧张。3 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倦怠教师表现除强烈的自我封闭倾 向,他们并非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跟人打交道。4 周期性的激动、焦虑、恐惧、 沮丧,甚至绝望。5 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小毛病不断。6 对工作毫无热情。倦怠教师很 难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边,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质量也随之下降。7 通过抽烟、酗酒、 暴饮暴食等方式来回避现实。8 感到自己的工作毫无实质意义,十分无聊。9 不知道将 来会怎样,得过且过。l O 导致亚健康状态,甚至生命早衰。 2 3 2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有关因素 ( 1 ) 个体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倦怠容易发生在教师生涯的早期,也就是说年轻 教师比年长教师更容易体会到倦怠;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教育程度高的教师相对于教 育程度低的教师更易于发生职业倦怠的现象。 就人格特质来说,意志坚强、善自控、高自尊的教师不容易体验到倦怠,而“大五 人格 中的“神经质维度,A 型性格、荣格人格类型中的“感觉型”以及逃避型应激 策略等则可以预测倦怠的发生。如M a s l a c h ( 1 9 9 3 ) 认为,自尊是职业倦怠的一个显著的 预示因素,倦怠的发尘就是一个自我评估和自我定义的过程,低自尊在工作中感情脆弱, 更易体验到低成就感。Z e l l a r s 等( 2 0 0 1 ) 考察了五大人格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 9 三个特征,结论是人格特征通过影响对情绪性社会支持的感知来影响职业倦怠状况。此 外,倦怠也被描述为一个理想破灭的过程。 ( 2 ) 环境因素。倦怠虽然是一种个人体验,但它发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之中,职 业和组织本身的特性对教师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工作负荷过重。包括数量 和质量两个方面:工作数量负担过重是指要求太多而时间太少;工作质量负担过重与工 作的复杂度有关,感到工作难以满意地完成。工作负荷过重通常被教师认为是一个主要 的压力源,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班级人数膨胀、过多的测验与文书工作、社会期望 过高( B l a s e ,1 9 8 6 ) 。控制感。S c h w a b 等( 1 9 9 6 ) 发现,在下述情况下,教师的倦怠会降 低很多:在教学中感到有更高的自主程度和控制感;获得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程 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学生问题。1 9 7 9 年美国教育协会( N 队) 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 的3 4 教师认为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 及倦怠的主要因素( S h a k n a r o v F a r b e r ,1 9 8 3 ) 。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所有对 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教师职业就是角色冲 突的一种典型情境。D u n h 硼和V a r m a ( 1 9 9 8 ) 的研究表明,角色冲突不仅是造成教师职 业压力的重要因素,而且与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关系显著。对教师来说,角色模糊主要 表现在:A 有关学生行为的政策不明确或不一致;B 为适应政府主管的变化而必须调整课 程和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探讨;C 觉得在学生、家长、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缺乏 尊严感( F a r b e r 等,1 9 9 1 ) 。角色模糊会导致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下降 ( S c h w a b 1 w a n i c k i ,1 9 8 1 ) 。人际情绪压力。职业倦怠的研究始自于人际服务业,因 为这些职业属于情绪性工作,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 业,更易导致情绪上的极度疲劳。情绪衰竭正是教师职业倦怠过程的开始及最典型的特 点。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的研究表明,在工作中缺乏支持和资源会导致工作压力。很 多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提到了缺乏领导支持这点。G r e e n g l a s s 等( 1 9 9 7 ) 研究发 现,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绪性社会支持能降低压力和人格解体水平, 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 2 3 3 主要测量工具 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工作倦怠测量工具是M a s l a c h 倦怠问卷( M a s l a c hB u r n o u t l O I n v e n t o r y ,姗I ) ,她I 最早是针对人际服务行业编制的,随着工作倦怠的研究向一般职 业领域扩展,S c h a u f e l i 在M B I 的基础上编制了适用范围更广的M a s l a c h 倦怠问卷通用版 ( M a s l a c eB u r n o u tI n v e n t o r y G e n e r a lS u r v e y ,M B I G S ) 。国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多是 使用船I 或船I G S 翻译版。虽然国外测量工具翻译版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信度、 效度分析,并且也符合测量学的要求,但由于文化、国情等的差异,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 地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并不能真正地反映出研究对象的倦怠状况。 国外的还有P i n e s ( 1 9 8 6 年) 编制的工作倦怠问卷( B u r n o u tM e a s u r e ,简称B M ) 。 最初称作厌倦量表,该量表包括了2 1 个项目,从“从不 到“总是 采用利克特7 分 制记分,最后总分作为职业倦怠的得分,因此B M 量表将职业倦怠看作是一维的结构。 职业倦怠被定义为一种生理、精神、心理的衰竭状态,但与腿I 不同的是,B M 不仅仅是 特指工作,而是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几个样本中均进行了标准化,作者也报告了可 接受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和T 检验效度。怛3 近两年来,国内研究人员在参照M B I 的基础上开始修订或编制本土化的工作倦怠测 量工具,如李超平、时勘修订了M B I G S :张姝等对M a s l a c h 倦怠量表一服务行业版进行修 订,经验证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徐富明,吉峰等编制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经检 验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王芳等经过访谈后,认为教师的工作倦怠还应该包括知识枯竭, 经过因子分析后,确定了四个因子共2 5 个项目,并编制了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另 外,李永鑫、吴明证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工作倦怠问卷,包括耗竭、人格解体和 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共计1 5 个项目,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该问卷的心 理测量学指标良好。u 1 2 3 4 研究现状 2 3 4 1 国外研究 【l 够1 a c h ,C ,S c l l a u f e l i ,W B ,L e i t e r ,l I P J o bB u l l l 伽t A n 肌a lR e v i 钾o fP s y c h o l o g y A n n 崛l2 0 0 l :3 9 7 - 4 2 2 【2 l 羽华,曹蓉国内工作倦怠研究述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 4 ) :2 0 哇一2 p lz d l 郴 KLP e r r c w ePL A 融i v e脚a l i 锄dt h e n t e mo f 伽m i 伽a l s u p p o n 众删n gi n 嗍脚i s J 叫n a l o f A p p I i 。d脚c h o l o 目,2 l ,8 6 ( 3 ) 4 5 9 4 6 7 有关研究表明,倦怠容易发生在教师生涯的早期,也就是说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更 容易体会到倦怠;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教育程度高的教师相对于教育程度低的教师更 易于发生职业倦怠的现象。 就人格特质来说,意志坚强、善自控、高自尊的教师不容易体验到倦怠,而“大五 人格劳中的“神经质 维度,A 型性格、荣格人格类型中的“感觉型”以及逃避型应激 策略等则可以预测倦怠的发生。如M a S l a c h ( 1 9 9 3 ) 认为,自尊是职业倦怠的一个显著的 预示因素,倦怠的发生就是一个自我评估和自我定义的过程,低自尊在工作中感情脆弱, 更易体验到低成就感。Z e l 协s 等( 2 0 0 1 ) 察了五大人格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三个 特征,结论是人格特征通过影响对情绪性社会支持的感知来影响职业倦怠状况。此外, 倦怠也被描述为一个理想破灭的过程。比。 B l a s e ( 1 9 8 6 ) 认为:教师工作负荷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工作数量负担过重是指 要求太多而时间太少;工作质量负担过重与工作的复杂度有关,感到工作难以满意地完 成。工作负荷过重通常被教师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压力源,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班级 人数膨胀、过多的测验与文书工作、社会期望过高。 s c h 曲等( 1 9 9 6 ) 年发现,在下述情况下,教师的倦怠会降低很多:在教学中 感到有更高的自主程度和控制感获得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程序公平和分配公 平。 S 1 1 a k n a r o v & F a r b e r ( 1 9 8 3 ) 的研究表明:1 9 7 9 年美国教育协会( N E A ) 的民意测验发 现:接受调查的3 4 教师认为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 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 D l m h a m 和咖臧1 9 9 8 ) 的研究表明,角色冲突不仅是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因 素,而且与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关系显著。H 。 【l - b s l a c h ,C ,s c h a u f e l i ,W B ,L e i t e r ,M P J 0 bB u r n o u t A n 舢a 1R e v i 阿o fP s y c h o l o g y A n n u a l2 0 0 l :3 9 7 4 2 2 【2 1Z c H 粥 KLP c 眦啊r cPL A 疵c t i v c p 盯s a l 时锄d t h e嘲t e mo f 锄0 t i o n a I s u p p 叭C 叩i n gi n o q 蕈矗捌i s J 伽n a l o f A p p l i c dP s y c l l o l o 科,2 0 0 l ,8 6 ( 3 ) 4 5 9 4 6 7 3 RLS c h 阳b T e a c h e rS t r e s sa n dB u r n o u t H a n d b o o ko fR e s e a r c ho n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S i k u l a n 髓i t o 吒勋c m i1 1 扑,1 9 9 6 4 D l m h a mJ ,V a r 髓 V S t r e s si n t e a c h e r s :p a s t ,p r e s e n t ,a n d f u t u r e w h u r r P u b li s h e r sL t d , 1 9 ,6 l 一6 3 。7 1 2 等( 1 9 9 1 ) 提出:对教师来说,角色模糊主要表现在:有关学生行为的政 策不明确或不一致;为适应政府主管的变化而必须调整课程和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探 讨;觉得在学生、家长、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缺乏尊严感。 社会支持的研究表明,在工作中缺乏支持和资源会导致工作压力。很多有关教师职 业倦怠的研究都提到了缺乏领导支持这点。( 舱e n g l a s s 等( 1 9 9 7 ) 研究发现,来自同事的 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绪性社会支持能降低压力和人格解体水平,提高个人成就感 和工作表现。 2 3 4 2 国内研究 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但也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 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伍新春等( 2 0 0 3 ) 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比较,发现高中教师、初中 教师、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同。并且不同的人口学变量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晌各 有不同。2 1 向光富( 2 0 0 5 ) 构建了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的结构方程模型,从整个模 型看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工作倦怠都有显著的影响。瞄。 王芳、许燕( 2 0 0 4 )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中提出 了一个新的角度,即教师职业枯竭也表现为知识枯竭,并检验了四维度枯竭模型在 中国的有效性。H 】 高峰勤等( 2 0 0 7 ) 构建了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职枯竭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 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 1 F a r b e rB九c r i s i si nE d u c a t i :S t r e s sa n dB u r n o u ti nt h eA 鹏r i c a nT e a c h e r J o s s e yB a s s ,S a n F 1 a m :i s c o C a lif o r n i 巩1 9 9 1 3 3 2 伍新春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 0 0 3 ,l ( 4 ) :2 6 2 2 6 7 3 向光富中学教师工作倦息、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 0 0 5 年硕士毕业论文 ,1 王芳, :,l :燕I f I 小学教师职业桔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火系心理学报,2 0 0 哇,3 6 ( 5 ) :5 6 8 5 7 4 1 3 化因子;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应对 效能,有利于修正教师的职业枯竭。1 1 宋中英( 2 0 0 7 ) 发现社会支持对提高教师个人效能感的作用最大。并从社会支持的 角度提出降低教师工作倦怠程度的办法:校领导的支持最为有效,情感支持比实际支持 的作用更大;同事支持反而增加了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2 1 2 4 国内外研究评价 工作倦怠的测量与结构问题是工作倦怠研究的重要问题。国外学者对此问题3 0 年 来一直未能达成共识。M B I 和B M 是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2-1 绘制文本螺旋线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中职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第二册苏教版
- 买卖合同中的装运条款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财经商贸大类
- 2025年特色活动策划合同书
- 2025新劳动合同书(技术咨询)
- 2025磁带复制加工合同书(合同版本)
- 2025西安市产品买卖合同(合同样本)
- 塑料厂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办法
- 第1课 花卉的秘密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艺术·美术湘美版2024七年级下册-湘美版2024
- 2025企业内部餐厅外包合同
- 2025年私人汽车租赁合同简易版
- 《大肠癌的治疗进展》课件
- GB/T 15268-2024桑蚕鲜茧
- GYK运行记录智能分析系统研究
- 计划生育服务站劳动合同
- GB/T 44757-2024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膜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富源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红领巾爱祖国 星星火炬耀成长主题班会2
- 中国地级市经纬度-精确版
- 07SG111-1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
- DB44-T 2474-2024 自然教育标识设置指引
- 2022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Ⅰ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