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六年级语文上 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生字要结合易混字多读多写。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熟读课文 ,理解诗句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 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 ,能够背诵古诗。 2.熟读课文 ,理解诗句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 课时两课时 石 灰 吟 赏析 :首句写开采石灰的艰难 ,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 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 ,石灰却能够从容自若 ,处之泰然。 “ 烈火焚烧 ” 与“ 若等闲 ” 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赏析 :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石灰 ,实际上是比喻一个人要正直、纯洁 ,要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 ,为人民谋一些利益 ,就必须无2 / 12 所畏惧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 竹 石 赏析 :诗人用了一个 “ 咬 ” 字 ,极为有力 ,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 ,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赏析 :前一句说竹子在成长中受到千万次折磨、打击 ,仍呈现一种顽强拼搏的状态。后一句补充说明对竹 子千磨万击的狂风、暴雨、雷电、冰雪等事物中 ,风只是代表而已。 “ 千磨万击 ”“ 东西南北风 ” 既指自然界 ,也指人类社会。写竹子坚韧 ,就是写人的骨气。诗人用 “ 坚劲 ”“ 任尔 ” 等词语 ,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夏日绝句 赏析 :一、二句言理 ,借古代英雄议论人生的哲理。从生作“ 人杰 ” 、死为 “ 鬼雄 ” 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即不论生死 ,都应该坦坦荡荡 ,铁骨铮铮。 赏析 :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来鞭挞南宋当权者的无 耻 ,借古讽今。 1.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3 / 12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 “ 焚 ” 字 ,会写 “ 锤、凿、焚 ”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 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 ”等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 ,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 ,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作者的相关资料 ;生字、新词卡片 ;重点句的幻灯片。 一 导入 同学们 ,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 ?为什么称为 “ 民族之魂 ”? 本文要学的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它们所反映的 “ 民族魂 ” 是什么呢 ?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大家一定会有所 了解。 板书课文题目。学生朗读课文。 二 初读古诗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读课文 ,初步感知大意 ,画出生字、新词 ,以自学、汇报为主。 2.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 千锤万凿 :无数次的捶打。 等闲 :平常。 清白 :指人高尚的情操。 4 / 12 破岩 :破裂的岩石 ,指石缝。 坚劲 :坚韧劲拔。 三 学习古诗石灰吟 1.逐句理解 ,出示诗句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 ,将烈火的烧炼看得平平常常 ,一点 儿也不在乎。 这句诗写出了石灰的烧制过程 ,突出表现了石灰可贵的品质。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 :“ 浑 ” 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你又怎样理解 ? “ 浑 ” 是全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这世界上 ,即使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2.师 :这仅仅是在说石灰吗 ? 学生 :不是 ,作者是在借石灰表明自己的志向。 师小结 :是啊 ,作者实际上是表达了自己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永垂青史的伟大志向。 3.学生再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 学习古诗竹石 1.逐句理解 ,出示诗句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5 / 12 你看 ,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的岩缝中间 ,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 ,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 ,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 ;不管是东风西风 ,还是南风北风 ,都不能把它吹倒 ,不能让它屈服。 2.整体理解。 这首诗其实是作者的题画诗 ,你知道吗 ? 教师相机出示于谦和郑燮的资料 ,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 ,对比着学习古诗。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3.感悟诗歌情感。 (1)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 ,分别描绘 的是石灰与竹子 ,说一说 ,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石灰 :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 ,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 ,读出石灰面对各种考验时的泰然自若。 竹子 :长在高山岩石中 ,它高大挺拔 ,扎根艰难 ,表现顽强。 看图 ,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 ,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再读古诗 ,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石灰吟 :表面上写石灰 ,实际上是作者拿石灰自喻。说明6 / 12 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 ,即使是粉身碎骨 ,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 ,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 ,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 ,实践了他的誓言。 教师小结 :这就叫做 “ 托物言志 ” 。 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 朗读 ,把诗中 “ 物 ” 的形象与所蕴涵的精神融合起来 ,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也用 “ 托物言志 ” 的方法 ,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 ,说明做人要有骨气 ,不能随风倒。 学生可以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 ,体会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 ,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五 总结 1.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的古 诗 ,具有什么特点 ?(托物言志。 ) 在学古诗时 ,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 ,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 2.学生试着背诵这两首古诗。 1.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便于体会作者的情感。 7 / 12 2.注意一些字比如 “ 凿、焚 ” 的写法 ,有的学生会写错笔顺 ,教师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教学。 3.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作者的相关历史背景将两首诗对比着学习。 1.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2.理解古诗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朗读并背诵古诗 ,会默写石灰吟。 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诗句的幻灯片。 一 导入 1.同学们 ,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诗人吗 ?(学生回答 ) 提到李清照时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2.今天 ,我们就要学李清照的一首诗 ,请大家齐读课文题目。(出示李清照的资料 ) 3.学生朗读古诗。 二 学习夏日绝句 1.读古诗 ,画出生字词。 2.学生汇报交流。 8 / 12 3.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 人杰 :人中的豪杰。 鬼雄 :鬼中的英雄。 项羽 :秦末下相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 ,自立为西楚霸王。 4.读出古诗的韵律。同学们 ,这首诗是几言诗 ?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 ?(前二后三。 )板书 :有韵味。 5.出示古诗投影 : 夏日绝句 生当 /作人杰 ,死亦 /为鬼雄。 至今 /思项羽 ,不肯 /过江东。 (1)自己读 ,指名读。 (2)明诗意 ,悟诗情。 (3)学生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请同学汇报 ,教师相机指导。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活着的时候 ,应该做人中的豪杰 ;就是死了 ,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直到今天 ,人们还怀念思忆着项 羽 ,他在惨遭失败之时 ,宁可自杀 ,也不逃回江东。 请一两位同学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9 / 12 (4)抓住 “ 至今、思 ” 感受诗的情感。 学古诗 ,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怎样学 ?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师引导 :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 ,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这首绝句是李清照的传世名作 ,我们就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请你边读边想 ,看看有什么感受。 你先感受到什么 ?(项羽是英雄豪杰 ,他虽然失败 ,但不屈服。 )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 至今、思 ” 。到现在人们还怀念项羽。 ) 学生质疑 :这首诗为什么写项羽 ?为什么诗人要 “ 至今思项羽 ” 呢 ? 提示 :可以结合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来体会。 引导学生感悟 :在动荡的年代 ,宋朝统治者仓皇逃窜 ,北方沦入敌手 ,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评南宋王朝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从诗中 ,体会出李清照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教师小结 :正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 ,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 ,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思念与赞美中。你能把诗中隐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听吗 ? 总结学法 :你是怎样体会出诗人深层的含意的 ?(先疏通字面上的意思 ;再抓住重点 词语体会句子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意。 ) 10 / 12 三 总结全文 ,感情朗读 1.品味了这首诗 ,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2.你会怎样读以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 ? 自己读 ,指名读 ,背诵。 1.让学生搜集整理中国古代女诗人的资料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学习古诗 ,教师可向学生详细讲解项羽的英雄事迹以及南宋王朝的苟且偷安 ,这可以让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容易。 3.课后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 “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 的写法做一个小练笔。 1.看拼音 ,写字词。 2.补全诗 句。 (1)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3.石灰和竹子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 4.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 11 / 12 于谦 (13981457) 字廷益 ,明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正统十四年 (1449 年 ),蒙古族瓦剌部入侵 ,发生土木之变 ,明英宗被俘 ,明王朝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 ,任兵部尚书 ,提出 “ 社稷为重君为轻 ” 的主张 ,力阻南迁 ,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垂青史的北京保卫战 ,击退瓦剌 ,挽狂澜于既倒 ,在中国历史上书写 了壮烈辉煌的一页。于谦加封少保 ,总督军务。英宗获释后发动夺门之变复辟。 1457 年 ,于谦以 “ 谋逆 ” 罪被冤杀 ,后由婿朱骥葬于杭州。成化初追复原官。万历间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郑燮 (16931765) 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 ,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 ,以卖画为生。为 “ 扬州八怪 ” 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 “ 三绝 ”, 擅画兰竹。有板桥全集。 李清照 (1084约 1151) 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 “ 济南二安 ” 。其父李格非 ,北宋 齐州历城县人 ,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 ,知书善文。夫赵明诚 ,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 ,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 文有李清照 ,武有秦良玉 ”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 ,词作多写相思之情 ;金兵入侵后 ,遭遇国家巨变 ,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 ,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 ,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 ,有漱玉词等。主张 “ 词 ,当别具一家也 ” 。她12 / 12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夏日绝句写作背景 公元 1127 年 ,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 ,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 ,掳走徽、钦二 帝 ,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漂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