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叠音词释义方法探究_第1页
《内经》叠音词释义方法探究_第2页
《内经》叠音词释义方法探究_第3页
《内经》叠音词释义方法探究_第4页
《内经》叠音词释义方法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内经叠音词释义方法探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 叠音词由于特别适合中医学对不同病症的真实描述,脉象细微差异的准确辨识,以及药物形态性能的生动比况,在古医籍中被频繁使用。准确解释其词义,把握其在医籍中的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 理论 及其相关著作十分重要。古人大多在医经注释中或随词而解,或细加考释,或推求通假,或校勘辨疑,或知难而默,只要不 影响 文句的解释,医理的理解,便不加详究。笔者通过汇集前人对内经的叠音词解释, 总结 释义 方法 如下:先校勘,后释义;辨通假,找本字;引经典、证文义等,以期使医经叠音词释义困难 问题 得以解决。 【关键词】 内经 叠音词 释义 方法 叠音词,又称重言、重言词,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汉字组合起来,共同表意的一种语言现象。清人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 分析 这类词语是“形容写貌之词,故重文迭字累载于篇”,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称之为“汉语中最形象化的成份”。由于它特别适合中医学对不同病症的真实描述,脉象细微差异的准确辨识,以及药物形态性能的生动比况,在古医籍中被频繁使用。以国务院古籍办公室规定整理的11部中医古籍为例,共使用了叠音词约三百余个,出现一千多次,使用频率10次以上的有30多个,最高词频为35次,其中仅内经一书就使用叠音词136个。因此,准确解释其词义,把握其在医籍中的作用,对于我们更好理解中医理论及其相关著作都十分重要。 目前 没有一部专门 研究 探讨叠音词的著作,古人大多在医经注释中或随词而解,或细加考释,或推求通假,或校勘辨疑,或知难而默,只要不影响文句的解释,医理的理解,便就此搁笔,不加详究。现通过汇集清以前国内主要医家及日本学者对内经叠音词的注释,总结其方法如下。 先校勘,后释义 通过校勘找出叠音词本字,再依据本字进行正确释义,是古人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1: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素问灵兰秘典论) 新校正云:“按,太素作肖者濯濯。” 林亿首先对“瞿瞿”作了校勘,认为其字应为“濯濯”。对此,清人俞樾非常赞同,并以内经之用韵加以考证:“按,太素是也。濯与要为韵。今作瞿,失其韵矣。气交变大论亦有此文,濯亦误作瞿,而消字正作肖,足证古本与太素同也。”日本喜多村直宽同时对句中“消”字作了校勘,认为当作“肖”,其云:“太素消作肖。气交变大论同。宽按:肖,宵同。 江淹杂体诗:宵人重恩光。善曰:春秋孔演图曰:宵人之世多饥寒。宋均曰:宵,犹小也。” 为了说明此解的正确,清人田晋蕃不仅引用辞书的释义加以论证,还通过分析句意说明解释的正确。其云:“方言十二:肖,小也。尔雅释诂:濯,大也。肖者濯濯,即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千之万之,可以益大之义。详文义亦从太素为是。”根据校勘后的词义,“濯濯”当作大、深远之义,用在文中说明“至道”虽然精深微妙,然而变化确是难以穷尽的(即大之义)。 例2:所谓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无所见也。(素问脉解篇) 林亿新校正:“详色色二字疑误。”考该文又见于太素经脉病解,“色色”一词作“邑邑”。杨上善注云:“七月阴阳气均未有定主,秋气始至,阳气初夺,故邑然怅望,不能久立。”文下萧延平校勘:“邑邑素问作色色,新校正云:色色二字疑误。” 对于“色色”是否为“邑邑”之误,明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六经病解该文下也说:“色色,误也,当作邑邑,不安貌。秋气至,微霜下,万物俱衰,阴阳未定,故内无所主,而坐起不常,目则无所见。”在素问识中丹波元简按:“邑邑与悒悒通。史记商君传云: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悒,说文:不安也。张注本此。” “悒悒”见于素问刺疟篇:“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王冰注:“悒悒,不畅之貌。” 丹波元简:“说文:悒,不安也。”考“悒悒”一词在太素十二疟作“肠中邑邑”。萧延平按:“邑邑,素问、甲乙、巢氏并作悒悒。”由此可见丹波元简的见解是正确的,“邑邑”与“悒悒”是通假字,为不安之义。王冰注为“不畅”正是本于此。 本条也是通过校勘误字“色”当作“邑”,然后再进行正确释义。 例3:肾热病者,先腰痛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素问刺热篇) “员员”一词在灵枢厥病中作“贞贞”:“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写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太素厥头痛杨上善注:“贞,竹耕反,贞贞,头痛甚貌。手少阴心脉起心中,从心系目系,足少肾脉贯脊属肾,上贯肝入肺,从肺出络心,故心气失逆,上冲于头,痛贞贞。”在此条下萧延平校勘云“贞贞,甲乙作员员,下无头痛二字,注:灵枢作贞贞。”而太素五脏热病“其头疼员员,脉引冲头”一段,虽然写作“员员”,可是杨上善释音却是:“员,都耕反,头切痛也。”根据杨上善以上两个反切释音“竹耕反”与“都耕反”,都可以看出被切字当作“贞”。考释名释言语:“贞,定也。”灵枢厥病:“贞贞,头重而痛。”贞,从木为桢,说文解字训为“刚木”,谓木质坚硬。贞字从鼎省声,从声音探求亦有刚强之意,所以“贞贞”形容头痛,讲的正是头痛之甚。王冰在素问刺热篇注:“员员,谓似急也”、“员员,故项痛员员然也”都是不准确的,此“员”乃为“贞”之讹误。 “员”,又见于灵枢百病生始:“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此“员”当依据太素邪传杨上善注“贞,正也。三部各有分别,故名三贞也”改为“贞”。“贞”,古代发“蒸”音,与前文“形”、“成”、“名”押韵,属古韵十一部耕韵。1因此以下各家对于“贞贞”的注解都是贴切的。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有厥头痛者,贞贞然而不移,其头甚重而痛,当泻头上五行,每行有五,共二十五穴。”张介宾类经:“贞贞,坚固貌,其痛不移也。”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此少阴之气,厥逆于上,转及于太阳之经脉,而为厥头痛也。贞贞,固而不移也。”顾观光素问校勘记:“贞贞,头重而痛,甲乙经贞贞作员员”。 由上可知,“员”与“贞”乃形近而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