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亲情犯罪研究毕小玉(政法学院,法学,2004级2班,041210064)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各种形式的犯罪也呈高发姿态,其中亲情犯罪挑战道德底线,已成为刑事犯罪领域一个新的趋势。亲情犯罪中的涉案女性和青少年数量猛增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据调查显示,在故意杀人案中亲情犯罪比例逐年增长。亲情犯罪率的上升既有个人和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所以,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的个人素质、树立新型家庭道德观、提倡和谐家庭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关键词:亲情犯罪;成因; 防治对策;家庭道德观;社会预防体系Study on Crime FamilyBi Xiaoyu(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Law, Class2Grade2004, 041210064) Abstract:Nowadays, China is in a decade of changed economy and society, all kinds of social conflicts are prominent, various crimes present a stern situation, crime family challenges the moral underline, it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criminal case. The number of female and younger in crime family increased fiercely. It is concerned highly by the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in the intentional murder, the proportion of crime family increased year by year. Rising crime family rate is the result of individual, family and social reasons. So, improving overall quality of family members, establishing new family concept, advocating harmonious family concept,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are necessary measures.Key words:Crime family; causes; control measures; family moral values; social prevention system 引 言 只因妻子在母亲60大寿时未能回家祝寿,远在湖南的丈夫竟千里迢迢追到北京,试图杀死妻子;44岁的父亲廖钧,只因不满儿子留宿女友并且不服从管教,竟举起菜刀猛砍其儿子头、面、颈数刀,残忍的杀死了年仅18岁的亲生儿子。近年来,与上述案件类似的家庭惨剧屡屡发生,令人发指,这就是当今刑事犯罪新趋势亲情犯罪。亲情犯罪,主要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之间以及与之有姻亲关系的直系亲属之间的犯罪。1亲情犯罪在当前刑事犯罪领域五个新动向中名列榜首。南京市检察院近两年来共起诉亲情犯罪案件51起,占重大伤害案件总数的30%以上,其中因夫妻、恋人的移情别恋、感情破裂引发的案件尤为突出。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在近期内作过一项统计,该院近5年所审理的全部故意杀人案中,属于亲情犯罪的就有49件,已经占到全部故意杀人案件的13 .4%。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亲情是人类基于血缘、婚姻关系而产生的特殊感情,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必然有亲情存在,亲情的博大与宽容是人们幸福生活的源动力。然而在当今的家庭生活中,亲人之间以金钱、感情和琐事为根源的亲情犯罪已屡见不鲜。亲情犯罪数 量的直线上升,扰乱了社会安宁,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亲情犯罪同时也挑战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相敬如宾等家庭方面的传统道德。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分析亲情犯罪的成因,从多方面采取应然措施,来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一、亲情犯罪的成因血淋淋的亲情犯罪告诉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亲情犯罪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消除那些威胁家庭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隐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看事情要辩正,因此我们剖析亲情犯罪蔓延的原因时,既要看到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又要看到起次要作用的外因。(一)个人原因 1、个人文化素质低下 有些家庭成员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不高,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拥有高尚道德情操。往往表现为道德底线相对低下,在情感世界里感性击败理性占了上风,也没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在出现矛盾争端时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的思想。个人主义思想极端膨胀,做事不喜欢考虑后果而更多的顺从自己的意志,家庭观念相当淡薄,缺乏一个家庭成员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心,自私自利的性格使其一旦遇到牵涉个人利益的金钱和感情问题,甚至是鸡毛蒜皮小事,很容易超越道德底线,肆意对家庭成员大打出手,暴力相向,结果害人害己得不偿失。有些加害人本身性格偏执, 在与亲人纠纷时在其身上潜在着选择暴力伤害的倾向。在关爱缺失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心理也不健全,容易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走极端。2、心理畸形一些亲情犯罪的加害人由于曾经在工作、学习、恋爱等问题上遇到过挫折,导致心理极不健康,缺乏安全感,如自卑易怒等,一旦遇到类似情境的刺激就会抓狂,迁怒于自己身边的人,所以受害对象大多是家庭成员,或恋人情人这一特定的人群。其实加害人的主观恶性并不大,属于情绪失控的激情犯罪。心理畸形影响加害人的行为选择,有的人不堪忍受他人的长期虐待而杀死对方;有的人出于自身和他人安全考虑,大义灭亲,杀死作恶多端的逆子;有的人为达到报复杀人的目的而雇人行凶。他们不是选择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商谈怎样解决问题,而是残暴的将亲人视为“眼中钉”除之而后快。 3、价值观偏颇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物欲得到满足和释放,但不容忽视的是与之相应的精神生活却也开始空虚甚至糜烂,物欲的膨胀使人们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价值取向被严重扭曲,出现信仰危机道德极速滑坡。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利益分配不均使部分人心理失衡,不进行自我检讨,反而怨天尤人,人们之间少了宽容大度多了斤斤计较,一切关系都用金钱来衡量,连人世间最美好的夫妻情、骨肉情、手足情也无暇顾及。因夫妻财产分配不均、子女继承财产分配不均而杀人伤人的案件更是数不胜数。4、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法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与此相应的公民普法教育也坚持不懈的进行了将近二十年。但我们似乎更多的重视机械地向公民灌输教条式的法律知识,却相对的忽视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依旧。虽然越来越多的人也懂得拿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殊不知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和封建传统的影响仍根深蒂固。尤其在农村,农民所受的熏陶更深入人心,他们更愿意选择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不是法律来解决。在亲情犯罪案件中,有些加害人居然心存侥幸心理,愚昧的认为家庭内部暴力不受法律制裁,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也有人公然漠视法律的威严,知法犯法。(二)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基于婚姻和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是家庭成员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家庭和谐无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家庭这一特殊的小群体中,个体不仅开始形成其基本的物质和心理需求结构,而且也开始了其社会价值准则和行为模式的内化过程,只有家庭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才能保证内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一个家庭职能正常发挥的家庭里,个体的各种正常需要能得到基本满足,社会准则和行为模式的内化过程遵循社会的主导方向,从而为个人走向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当家庭职能未能正常发挥时,生活于其中的个体的身心发展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障碍,正常的社会化过程难以完成。2过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依靠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维系的。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等亲缘温情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衡量家庭成员间关系是否融洽和睦的标准。正是因为有了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约束,使得家庭这一社会小群体得以正常运行,确保了社会大家庭的安宁。而今,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受到了挑战,日益失去了往昔的约束力,一些好的道德观在流失,而那些糟粕却日渐抬头,使家庭成员关于社会准则和行为模式的内化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功能发挥失常。新型家庭伦理道德又尚未形成,规范家庭成员身心发展的道德出现了混乱,导致亲情犯罪如刹车失灵般一路向前,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亲人变成仇人。新型家庭伦理是一种与传统家庭伦理相对的,既能融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如自我修养、夫妻忠诚、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等,又能体现新时代特色,如友爱、亲密、民主、平等及人际沟通与交流等关系的道德规范。由于传统家庭伦理受到市场经济和形形色色的西方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进行批判吸收,旨在建立一种顺应社会潮流的保障机制,为平等独立的现代家庭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新生事物都尚未有完全独立的生命之前,传统家庭伦理中的部分糟粕,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有浓厚封建特色的儒家家庭伦理,成为部分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羁绊,使家庭的良好教育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一种旧事物即将被时代所淘汰时,总是会竭尽全力的垂死挣扎,正如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糟粕,消极影响的表现很多,如老人痛除不孝子,大男子主义指导下家庭暴力等。当我们关注现实时会发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惟利是图、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等不良思潮逐渐占了上风,相反,关爱、体贴、理解、宽容这样的美德反而在人们身上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这种淡化导致了家庭生活的不和谐,表现为个人至上、相互猜忌、情感失控、热衷暴力,促成了家庭矛盾的产生和升级。家不再是温馨的港湾,亲情犯罪成为终端。夫妻之间互不信任,行凶毙命;父子之间互不理解,痛下杀手,尤其是一直被视为弱势群体的女性,也一改温柔弱小的形象,成为亲情犯罪新的犯罪主体,家庭教育的失败也导致青少年弑亲成风。(三)社会原因犯罪行为是一种反社会行为,在本质上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关系失调、社会结构不平衡的一种具体表现。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个人行为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变迁更会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我国转型期犯罪观发生变化,由一元向多元转化。犯罪的心理因素包括拜金思想泛滥、道德滑坡、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的个体心理失衡和腐败现象严重导致的个体心理失衡四方面。3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婚姻观、生活观等不仅受到市场经济物质性的影响,也受到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袭。价值困惑和情感冲突十分激烈,在每个个体身上表现出很深的矛盾,以至无所适从,失去价值信仰。这同样是造成亲情犯罪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亲情淡如水是当今社会亲情关系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思想的熏陶之下,一切亲情都可以抛开,人们的思想观念由重义轻利向重利轻义转化。社会存在的弊端是导致社会成员走向犯罪的原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产生犯罪的土壤,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平等、控制力弱,价值观尤其是道德观和法制观念的混乱,享乐主义复燃,都是亲情犯罪产生的原因。人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如名誉、地位、婚姻,几乎都蒙上了金钱色彩。在拜金思想的支配下,某些人不满足于现状,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物欲的极度膨胀,扭曲了人善良的本性,将人潜意识里最丑恶的东西激活。长此以往,亲情将被利益取而代之,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现代人的婚姻观也受到纵欲主义的冲击,婚姻原本的约束力削弱,合法的婚姻关系形同虚设。现代人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婚外恋、三角恋的生活哲学,不忠的生活态度,势必给对方和正常的家庭生活造成伤害,使原本纯洁的爱变为切肤的恨。人们不是选择在法的范围里解决问题,而是走上了亲情犯罪的道路,彻底把美好的婚姻变为爱情的坟墓。(四)情境原因所谓犯罪情境,就是犯罪人所感知的发生犯罪行为的具体环境。4任何具体的犯罪行为都是在犯罪情境中发生的。犯罪行为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人与情境的复合体。客观情境对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犯罪行为发生的机会。犯罪情境实际上只是一个心理场,极可能引起犯罪行为的发生。当个人受到突法性的或者强烈的不良因素的刺激时,也会迅速产生犯罪动机和实施犯罪行为。在亲情犯罪案件中,当犯罪情境的人、物、事件、状态、时间、地点六要素齐备后,有犯罪动机的加害人实施犯罪行为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亲情犯罪的加害人与被害人一般彼此熟知,更有利于创造犯罪行为实施的犯罪情境,而且会使一些微弱的犯罪心理迅速膨胀,犯罪人的动机得到增强,促使犯罪人立刻作出犯罪决定和实施犯罪行为。可见适宜的犯罪情境也是导致亲情犯罪高发的原因之一。二、亲情犯罪的防治对策犯罪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权利的侵犯,亲情犯罪更是其中泯灭人性的一种,预防控制犯罪和惩治犯罪是人权保护的应有之义。亲情犯罪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对亲情伦理和家庭作用的重视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生产力发展。因此对这类犯罪的预防和矫治十分迫切和重要。重在预防,防治结合。与其让犯罪行为人后悔,不如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预防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可以根据亲情犯罪的成因来对症下药,构建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 (一)亲情犯罪的预防对策 1.个体预防行为人自身素质,决定他会树立何种人生观,决定他会决定进行何种行为选择。因此针对亲情犯罪,必须提高行为人自身素质,增强其犯罪免疫力。(1)加强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在犯罪行为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犯罪心理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如果用正确的人生观支配人的心理发展,人的行为就会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用不正确的人生观支配人的心理发展,人的行为就会朝着犯罪的方向发展。大多数亲情犯罪的特点是文化素质低下,自制力太差,有鉴于此,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理性认识,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防范亲情犯罪心理的生成。还要加强对公民的荣辱观的教育,教导公民认识亲情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培养亲情,冷静处理亲人间的矛盾。(2)对公民进行道德观教育。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的道德观出现偏差,出现道德滑坡,对亲情持可有可无无所谓的态度,重利益轻感情,导致亲情犯罪数量上升。因此,应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升道德素养,预防亲情犯罪的悲剧发生。(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法律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准绳,帮助人们惩恶扬善。若人们的言行符合法律要求了,犯罪行为会大大减少。随着法制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法律的关注程度提高。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但公民的法律意识却与这一目标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农村,农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遇事不靠法律而采取野蛮方式解决,有些解决方式甚至违法。亲情犯罪案件行为人不是法盲就是漠视法律。因此,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公民法制观念,防范亲情犯罪再重蹈覆辙。2.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人特别重视伦理道德。亲情维系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稳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亲情犯罪率上升表明,传统家庭道德对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家庭生活已不再适用,因此,建立新型家庭道德观,从根本上铲除亲情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就显得刻不容缓。新型家庭道德观中关爱与包容的力量,可以缓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重塑家庭道德观应建立在家庭成员平等互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我国封建社会盛行的男尊女卑思想,仍深深的影响现代化家庭生活。大男子主义往往激起女性的反抗。新社会应提倡男女平等。古代对女性苛刻的要求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更应从人们的思想深处剔除。我们提出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不存在谁可以无条件服从谁。尊重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相应义务,是人的独立性在家庭伦理中的基本要求和真正体现。重塑家庭道德观应从每个家庭成员做起,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严格要求自己,对长辈尊敬孝顺,对晚辈应言传身教,对配偶要恩爱、信任,珍惜骨肉情和夫妻情,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当出现家庭矛盾时,要坚持宽容礼让的原则,构建家庭暴力防线,把可能出现的亲情犯罪扼杀于摇篮中。 3.社会防范亲情犯罪的社会预防是指通过对社会结果的调整与完善,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消除或减少社会弊端,从而达到预防遏制和减少犯罪发生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减少社会消极因素,增加社会积极因素,构建牢固的社会预防体系,能有效的预防亲情犯罪。(1)在经济上,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重利益分配的均衡,努力消除贫富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的公平,为公民创造财富提供条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防范公民因心理失衡导致亲情犯罪,这是犯罪预防的根本措施。(2)在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加强家庭伦理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挑战道德底线的亲情犯罪进行批判和惩罚。(3)在思想,努力学习党的政策,加强社会转型期的心理调适,重视社会转型期的心理教育,抑制急功近利的思想冲动,反对封建意识残余,特别是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4)在社会上,充分发挥当地街道居委会,村民居委会,治安组织等的作用,建立层次分明的家庭纠纷调解机制。在做家庭矛盾调解工作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家庭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除诱发犯罪的因素。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人们受害后不能忍气吞声,要及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经常性的开展一些“五好家庭”之类的评比活动,加强公民的家庭理念。4.情境预防情境犯罪预防的有效性,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一种广为推广的预防犯罪的形式。住宅是亲情犯罪的易发区,因为这种环境为加害人提供了便利。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来增加亲情犯罪的代价和风险,减少犯罪利益,从而抑制犯罪频发。在存在亲情犯罪征兆的家庭,家庭成员应互相监督,提高警惕,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在遇到犯罪行为时,及时选择有效的逃生路线。 (二)亲情犯罪的惩治对策 对亲情犯罪进行刑事惩罚是法的要求,刑事惩罚具有威慑和警戒作用。人一般都有趋利弊害的心理本能,刑事惩罚正是在这一心理效应的基础上发挥其威慑和警戒作用的。通过对犯罪适用刑罚,会使那些违法倾向的人认识到,受罚无论在身体还是精神上都是一种痛苦,从而消除犯罪意念,不去实施违法犯罪。对于已经实施了犯罪的,通过惩罚使罪犯不敢重新犯罪;通过剥夺其人身。自由或生命权利使之不能犯事。刑事惩罚是一种典型的事后预防。在惩处亲情犯罪案件时,不能等同于普通刑事犯罪。法治前提是有法可依,我们应制定一些高质量的法律,让法律在社会上实实在在的发挥作用。在采取惩治措施时,应加强普法力度,提高法制观念。可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农村地区是家庭暴力犯罪高发区,鉴于许多人尚不了解新婚姻法有关反对家庭暴力的条款,施暴者及受害者认为这是家庭内部矛盾,司法机关不会处理的误解,必须要加大对农民的普法力度,大力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要注意普法的实际效果,保证普法的时间,让广大农民心中有法,真正懂得男女平等的意义,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还要从根本上抑制青少年犯罪,法治与德治并重,避免亲人相残悲剧的不断上演。现代法律要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在惩处亲情犯罪案件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对亲情犯罪加害人慎用死刑。废除死刑的呼声在当今国际法律界越来越高,慎用人权体现了保障人权。亲情犯罪大多是因为矛盾积压,一时情绪失控的激情犯罪,主观恶性不大,受害对象为恋人或家属,所以此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比普通杀人案小。另外,亲情杀人案件的受害者也存在一定过错。对于因婚姻家庭或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因被害方的过错行为引起的案件、案发后真诚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案件,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行为人实施犯罪后一般对罪行供认不讳,受害人家属基于血浓于水的亲情,心理极其矛盾,纵容了就使自己受损,惩治又于心不忍,要求处死罪犯的程度也不强烈。2.把握司法介入有一定的限度,慎重定罪与量刑。法律的力量和生命力不仅在于法律的刚性,更在于法律中所包含的对亲情、人性的深切体恤和关怀。5法律具有强制性,司法介入亲情犯罪案件应把握一定的度,量度而行。此度可以解释为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只有受害者本人起诉才可受理;对于轻微的亲情犯罪案件,可以责令当事人道歉;对于严重的,则必须依法惩处,追究刑事责任。3.保护犯罪人家属的亲情权,犯罪者家属都享有亲情权。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法律剥夺的是其人身自由权利和政治权利,并不剥夺犯罪家属与之拥有的亲情权。那种认为对罪犯讲人性就是对受害人不公的说法是片面的,司法机关不能单凭个人憎恶就歧视性的剥 夺家属与罪犯的亲情权。开展青少年罪犯亲情见面会,激发罪犯的人性,有利于罪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三、结论常言说得好:“家和万事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渭南合阳县煤炭事务中心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商丘市实达国际人力资源合作有限公司招聘辅助人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京能服务内蒙分锡林郭勒项目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翻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传媒大学《生物医学检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为HCIA-GausDB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华东理工大学《商业伦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论文成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焊接结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传感器技术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2024学年苏州市振华中学中考冲刺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牛津3000核心词汇表注释加音标1-4 完整版
- 某水电厂水工管理制度汇编
- 银川传统文化研究报告
- 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方案
- 老年人的跌倒预防培训课件
- 医院宣传片拍摄方案
- 中国中产阶级旅游调研报告旅行方式与关注景点分析
- 错颌畸形预防课件
- 外立面改造方案
- 物业公司投标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