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及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_第1页
论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及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_第2页
论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及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及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郭玉华(政法学院,法学,2004级班,041210013)摘要: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自16世纪问世以来,已经得到世界上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认可,已经成为合同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同样也成为国际商事仲裁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意思自治并不是无限的,其也有许多例外,其中一项便是强制性规则。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越来越多的干预,司法领域内的强制性规则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国际商事仲裁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强制性规则的基本知识及其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关键词:意思自治原则;强制性规则;可仲裁性;国际商事仲裁The Mandatory Rules in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and Its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Guo Yuhua(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Law, Grade 2004 Class 1, 041210013)Abstract: Principle of the autonomy of will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by different systems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since the 16th century, it has become a basic principle in contract law. It also becomes a basic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But the autonomy of will is not unlimited, and there are some exceptions such as mandatory rules. With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intervention, mandatory rules in judicial field get great development especially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basic knowledge of mandatory rules and its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Key words: principle of the autonomy; mandatory rules; arbitrability;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引 言近年来,国际商事仲裁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主要是由其特点所决定的,其最主要特点就是意思自治。而强制性规则与意思自治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所以,研究强制性规则在商事仲裁领域的适用,即研究意思自治在多大程度上受限制,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 意思自治原则与强制性规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合同法上的基本原则,而仲裁解决争议的基本出发点是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本质上又是契约,因此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同样也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国际商事仲裁体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几乎所有研究仲裁以及国际商事仲裁的学者均认为,对仲裁而言,意思自治是其首要的特征。但意思自治原则并不是任意的、无限度的,而是有一定的使用范围的。即对意思自治要有一定的限制,其中的一项便是强制性规则。(一)意思自治原则概述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principle of the autonomy)是指当事人有权选择合同的准据法。该原则经法国学者杜摩林首先提出后,即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至今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确定国际合同准据法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的起源一般认为,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是法国著名国际私法学者查理士杜摩林于16世纪为反对法国当时在法律适用上的属地主义,实现法国法律的同一而提出来的。后来,杜摩林首次在其巴黎习惯法评述一书中对这一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系统而又明确的阐述。他主张在合同关系中,应当把当事人双方都愿意让自己的合同受其支配的那个习惯法适用于合同来决定合同的成立和效力问题;而在当事人未直接表明适用何种习惯法时,法院应该推定其默示的意向。杜摩林的意思自治说在17世纪为荷兰法学家胡伯所肯定。胡伯在其专著论罗马法和现代法一书中有专章论述国际私法。他指出尽管合同一般以缔结地法为准据法,但如果当事人在缔结契约时意欲以另一国法律为准据法时除外。18世纪,英国曼斯菲尔德法官通过对鲁宾逊诉布兰德一案。在国际私法上第一次确立了意思自治原则的判例。这一有名的判例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了英国普通法中,并一直成为英国确定国际合同准据法的基本原则。这一理论在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契约自由”原则中得到反映。1856年,意大利民法典第一次在立法上采取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1825年美国法官马歇尔将这一原则引入美国。时至今日,意思自治原则已成为目前国际社会所有国家普遍承认的国际合同准据法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被各国广泛采用。2.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最初确立于合同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意思自治原则已扩展到了婚姻家庭、遗产继承、侵权等领域。(1)婚姻家庭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扩展到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夫妻财产关系。杜摩林早在16世纪就指出夫妻财产制的准据法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他认为夫妻财产制可归属于合同一类。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采取了这一做法。如:1939年泰国国际私法规定:“夫妻财产关系,婚前无契约时,依本法。”(2)遗产领域遗产领域中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当时玻利维亚首先对此作了规定,此后秘鲁、墨西哥、瑞士、意大利相继作了规定。(3)侵权领域 在某些案件中,由受害人来选择他自己认为最有利的法律,比由法官决定适用何国法律更能体现正义和公平。在侵权领域,这不仅是一种学术主张,而是逐渐为各国立法和司法接受的方式,同时“也是当代国际私法的一个新发展”。在立法方面,把意思自治原则首先引入侵权行为法律适用领域的是瑞士国际私法。 此外,意思自治原则扩及的领域还由物权、信托、国际民事案件管辖等领域,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这里不再详细论述。(二)强制性规则1.强制性规则概述强制性规则(mandatory rules)通常是指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排除其适用的法律。国际私法上的强行法早在19世纪就已被指出,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而产生的。此类法律在立法上通常分为:(1)法律本身的强制性规定,及强制使用规则;(2)涉及到公平正义的法律目标和国家的基本法律政策、善良风俗及社会公益,即社会公共秩序的规则。自上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出现了“私法的公法化”趋势,私法领域内出现了越来越多带有公法性质的强制性规则。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强制性规则可分为纯国内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和国际私法或冲突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本文主要论述后者。冲突法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不同于国内法中的强制性条款。广义上来说,强制性规则是指实体法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条款以致必须确保他们不被合同双方借合同逃避其应用或甚至无论准据法是否是他国法。通常说来,强制性规则被划分为普通强制性规则和国际强制性规则。前者包括内部强制性规则和保护性强制性规则,其特点是不能被合同改变;而后者包括法院地强制性规则,第三国强制性规则和形式强制性规则,均不能被任何冲突法规则规避。2.国际上国际私法与国际公约中的强制性规则及适用各个国家国际私法体系中的强制性条款差异很大,本文以欧盟区域内的强制性条款为例作一下介绍,欧盟区域强制性条款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欧共体关于合同债务的适用法律公约(1980年6月19日于罗马开放签字,以下均简称罗马公约)。罗马公约第3条第1款对强制性规则作了定义:如果除了法律的选择和最终司法管辖的选择其他所有的因素只和一个国家相关时那些不能被合同改变的条款。对此,英国的专家主张背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强制性规则必须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被许可。根据此条款英国法院可以适用英国法的强制性条款。尽管如此在英国的法律制度下,如果法律的选择并不违反良好意愿的准则也未与公共政策不符,法院可能会适用德国法而不是英国法。而在荷兰的法律体制下,如果合同双方选择国际法作为准据法,内部强制性规则并不适用。罗马公约第7条第1款规定:当第三国与合同有紧密联系时,无论哪国的法律被选择适用于合同,第三国的强制性规则可以被适用。它允许在特定的条件下运用第三国的强制性规则而非由合同确定的法律,因此法官在考虑第三国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时拥有相当程度的自由裁量权。该条款可以说是一条很有创新的条款。但却在很大范围内受到了指责。料到该条款的新奇和会产生的不确定,罗马公约第22条允许签约国对第7条第1款予以保留,英国、卢森堡和德国对该款予以了保留。到目前为止,这个争议广泛的规则仍然保持着相当浓厚的理论色彩。罗马公约第7条第2款规定:当法院地法系强制性条款不管合同的可能的适用法律,本公约不约束法院地法律的适用。该条款虽然明确表述了法院地适用强制性规则的权力,但是某个法律系统的有效条款是否符合法院地的国际强制性规则的要求由国内的法律体系自己决定。然而由于各国法律规定的标准不同,就增加了法律的不确定性。为此,欧盟委员会计划将欧洲法院在Arblade一案中给国际强制性规则下的定义作为统一的定义,即:国际强制性规则必须是为保护成员国的非常重要的政治、社会、经济的秩序,但是必须被认为是至关重要并要求所有的人在成员国内必须遵守。德国的专家建议将来的欧盟相关法规采纳这一定义,荷兰的法律体系也采用了和该概念相符的定义。罗马公约第5条和第6条建立了一个旨在保护弱势一方针对消费者的合同和雇佣合同的冲突规则。强制性规则在这个意义上必须属于实际适用的法律,即准据法不能由合同方选择。这个规则保证到了对消费者最低的保护,即消费者不能被法律剥夺了适用于有利于他的法律的权力。此外,我们还应看到,欧共体法中也包含有普通强制性和国际强制性条款。而且欧盟成员国的“国际强制性条款”的应用受到了欧共体法的限制,它们不能违背共同体法,除非该条款代表着重大的公共利益且以非常方式运作。目前,欧盟希望通过协调合同法中的强制性条款来加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并明确共同体法,以保护共同体的重要共同利益,并可更好的利用强制性规则保护欧盟的共同利益及区域内弱势群体的利益。欧盟区域内的强制性规则机制对我国相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二、 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意思自治是其最大的特点。而强制性规则也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程序的合法性、仲裁裁决的有效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虽然赋予当事人广泛的仲裁权,但法院仍然通过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对国际商事仲裁保有最终的审查的控制权。(一)国际商事仲裁中强制性规则的适用我国目前的涉外立法尚无专门涉及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不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总则中提及:“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和仲裁机构审理国际民商事案件,应遵循本法的规定”。由于受“诉讼中心主义”的影响,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存在空白与规则的模糊,使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缺乏明确规则的指引。就算是在国际上比较有声望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也仅在第43条中涉及:“仲裁庭应当根据事实,依照法律和合同规定,参考国际惯例,并遵循公平合理原理,独立公正地做出裁决”。但是该条规定过于笼统抽象,虽然赋予了仲裁庭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却没有提供必要的规则或指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争议仲裁规则(2005规则)第25条规定:“除非法律另有强制性规定,涉外案件的当事人可以约定适用于案件实体问题的法律。当事人未做约定的,仲裁庭可以适用其认为适当的法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仲裁庭均应考虑合同条款、相关行业惯例和行业标准实务,并遵循公平合理原则。”从该条可以看出,当事人要选择案件实体法律要受到“法律另有强制性规定”的制约。令人遗憾的是该条并没有指出“法律另有强制性规定”指的是哪一个法律体系。(二)强制性规则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1强制性规则对法院的影响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262条第2款:外国法院请求协助的事项有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执行;第268条:人民法院对申请或者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做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国际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不予承认和执行。这是强制性规则对我国法院的影响。在特定案件中,内国法院可以对合同的准据法置之不理,而直接适用本国的强制性规则。法院的管辖权与裁判权均来自国家司法主权,并建立在国内法律体系上,法院必然负有维护本国基本价值观念、法律准则和法律秩序不受侵犯的职责。为此,内国法院有权基于本国政策与利益的考虑,拒绝外国法的适用与外国判决、裁决的执行。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内国法院一般在两种场合需要考虑强制性规则的适用:(1)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仲裁协议,而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场合。在这一场合,法院必须对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做出最终决定,以便确定法院有无管辖权。为此法院必须考虑本国的强制性规定,是否否定了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及协议当事人提交仲裁的能力。(2)在内国法院被请求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场合。在这一场合,内国法院必须审查争议是否可以提交仲裁、仲裁当事人有无能力等。由此可见,内国法院主要是在仲裁协议执行与仲裁协议裁决执行两个阶段,依据本国的强制性规则,决定争议事项是否可以提交仲裁,当事人是否有权提出仲裁等,而且,内国法院在考虑并决定上述问题时,只有义务适用本国的强制性规则。2强制性规则对仲裁员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国际仲裁员没有义务适用与尊重某一个国家的强制性规则,但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庭为保证将来做出的裁决不能被撤销且能得到及时的承认与执行,仲裁员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特定国家的强制性法律规范和公共秩序。原因如下:一方面,仲裁员负有尊重并实现仲裁当事人合理期待的义务。当事人将争议交付仲裁而付诸法院,固然希望仲裁庭能居正对争议做出评判,但他们更希望获得一份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仲裁裁决。这就要求仲裁员必须考虑仲裁地国和执行地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则,以避免裁决被仲裁举行地国法院撤销或者拒绝承认与执行。另一方面,意思自治原则在仲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仲裁员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同时仲裁员还应当尊重与维护国际商业社会的基本观念与原则。另外,国际仲裁员还担负着促进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发展的历史使命。如果仲裁员忽视了与争议有联系的有关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则,仲裁的合法性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石育斌国际商事仲裁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7-89.韩德培.国际私法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02-110.陈斌.论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J.重庆师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4-19.余先予.论强行法对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律适用的影响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5):23-27.杨永红.论欧盟区域内的强制性规则J.当代法学,2006(4):19-25.杨永红.论欧盟区域内的强制性规则J.当代法学,2006(4):19-25.晓玲.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及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增刊):16-23.肖永平.肖永平论冲突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10-223.肖永平.肖永平伦冲突法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1-113.薛非.论强行法对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律适用的影响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9-35肖永平.肖永平伦冲突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39-220.李晓玲.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及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J.华东政法学院报(增刊):16-24.李晓玲.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及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J.华东政法学院报(增刊):16-24.黄进、杜唤芳.关于国际私法总则的若干思考J.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参考文献1 石育斌.国际商事仲裁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2 韩德培.国际私法新论M 武汉:出版社,1997.3 陈斌.论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J.重庆师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 余先予.论强行法对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律适用的影响J.华东政法学院报2001年谢 辞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四年来的培养,特别感谢尹雪萍老师悉心的指导.在她的指导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还要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谢谢你们!现在即将挥别我的学校、老师、同学,还有我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依依不舍,但是对未来的路,我充满了信心。最后,感谢在大学期间认识我和我认识的所有人,有你们伴随,才有我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实际上,仲裁员并没有必要考虑有关国家所有的强制性规则,而仅需考虑涉外公共政策规则。总之,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国际仲裁员应当考虑并适用裁决执行地国以及其他与争议有联系的国家的强制性规则。国际仲裁员应当努力实现当事人的意愿和期待,尽量排除与基本交易仅有有限联系的国家公共政策的适用,有限制地考虑适用相关国家的公共政策和强制性规则。.强制性规则对仲裁法律适用的影响(1)强制性规则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影响一般认为,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联系。各国仲裁立法多基于本国公共政策考虑,对争议可仲裁性做出规定,这种规定对表现为具有强行性质的强制性规则。仲裁协议或仲裁裁决违反有关国家关于争议可仲裁性规定或公共政策,会带来一系列后果:仲裁庭可以次为由拒绝行使管辖权;法院可以此为由判定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地国法院可以此为由撤销仲裁裁决。(2)强制性规则对仲裁实体法使用的影响 仲裁当事人有权选择争议适用的实体法,仲裁员应当尊重并适用当事人的法律选择;在当事人未作法律选择时,仲裁员则直接决定或依其认为适当的冲突规则援引的法律判定争议。总之,仲裁实体法中所包含的强制性规则都应得到仲裁员的尊重和适用。(3)强制性规则对仲裁程序的影响在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适用中,强制性规则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家多在其国内立法中对仲裁的基本程序做出强制性规定,以此对国家商事仲裁程序实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违反此类程序所做出的裁决就有可能被撤销或拒绝承认与执行。但由于各国关于仲裁程序的基本规定不同,适用起来也不相同。如果仲裁程序适用的是仲裁举行地国法,那么仲裁举行地国法中的强制性规则应先适用。如果仲裁程序受非仲裁地国法支配,仲裁员除遵守该国程序法外,还需考虑仲裁地国法有关强制性规则。从各国立法实践来看,仲裁程序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主要涉及到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程序的进行、裁决的做出三个方面。现代各国的司法实践及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强制性规则对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4)强制性规则贵仲裁冲突法规则适用的影响 各国法律都赋予了当事人自由选择仲裁适用的程序法与实体法的权利,也赋予了仲裁员在当事人未做选择时的自由裁量权。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与仲裁员的自由裁量权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它必须服从相关国家的强制性规定。为了尽量做出具有执行效力的裁决,仲裁员在适用有关冲突规则决定争议适用的实体法时,应当考虑并适用与争议有实质联系或与争议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国家的强制性规则。三、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强制性规则及国际商事仲裁适用的现状及完善建议(一)我国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随着国际私法对强制性规则的日益重视,强制性规则已经成为约束当事人法律选择意思自治的替代工具,而且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以强制性规则形式出现的“干涉规则”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际私法立法一些重要的国际私法公约对强制性规则的适用做出了特别规定,如瑞士联邦国际私法第19条、白俄罗斯国际私法第110条、合同义务的法律适用公约第7条、海牙代理法律适用公约第16条、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的公约第16、17条等。1我国相关的国际私法立法现状目前,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并没有对强制性规则的适用做出特别规定。其中,我国国际私法学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总则中没有关于强制性规则的专门规定,但其第4条“属地原则”、第13条“法律规避”及第14条“公共秩序”可被视为强制性规则的适用有关,但是还远不能指引国际私法中有关强制性规则的适用。我国民法典草案第九编也没有对强制性规则做出任何规定。这表明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与国际上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立法应当在此方面做出努力。具体表述建议为:“本法规定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的强制性规范的效力,而不论冲突规则如何指定。依本法规定适用外国法时,法院可以适用该国法中的强制性规范,而不论准据法为何,只要有关情况与该国具有密切联系。同时,法院应考虑此种规范的目的和性质以及适用的后果。2我国法理体系中的强制性规则我国合同法第126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民法通则第145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正义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二)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强制性规则的可仲裁性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可仲裁性预示着当事方有权和解,或有权自由地和处置的权力或争议,尤其是大多数的民法国家。20世纪以来,可仲裁性理论的长足发展和演变主要体现在涉及强行法的领域。近代,各国司法实践呈现出扩大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强制性规则的争议之可仲裁范围的清晰趋势。在我国,1995年9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一次对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作了原则规定。该法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3条又规定:“下列争议不能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令人遗憾的是,该条规定并没有解决所有的可仲裁性问题,尤其是当争议涉及到强制性立法或者强制性规则时。1.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 我国仲裁法第2条和第3条没有表明侵权纠纷不可仲裁,但是我国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确立过“侵权争议不可仲裁”的原则,即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诉瑞士工业资源公司案。该案中,上海市中级和高级人民法院均认为,被告利用合同进行欺诈,构成了侵权,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因侵权行为而无效,双方不受该仲裁条款的约束。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转载判决全文,通报全国,确立了“侵权争议不可仲裁”的原则,成为指导我国法院处理类似案件的先例。直到90年代末该案的影响才逐渐消除。在江苏省物资集团轻工纺织总公司诉(香港)裕亿集团公司、(加拿大)太子发展有限公司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推翻了江苏省高院的一审判据,将本案争议的焦点定位于:仲裁机构是否有权对当事人之间的侵权纠纷做出判决。而根据仲裁法第2条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2条规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有权受理侵权纠纷,因此本案应通过仲裁裁决,人民法院无管辖权。侵权之诉不受双方所订立的仲裁条款的约束的主张显然背离仲裁法和仲裁规则。由此,上世纪80年代的“侵权纠纷不可仲裁”原则结束。 2.有关其他强制性规则的可仲裁性问题在我国法律体制下,可仲裁性问题除侵权纠纷外,还存在其他“盲点”,某些争议能否仲裁并不清楚。从我国仲裁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在江苏省物资集团轻工纺织总公司、(加拿大)太子发展有限公司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中的判决意见来看,似乎不存在障碍。然而事实上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反不正当法第20条规定:“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规定比较模糊。虽然明确规定可以提交人民法院,但却没有规定可以提交仲裁,却也没有明确排除仲裁。而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很多纠纷并不属于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不可仲裁的范畴。故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的争议可以提交仲裁。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的内容来看包含了很多侵权性质的行为。比如,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侵犯商标权的行为等,而侵权行为已被司法实践确认是可仲裁的。其中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亟待立法或司法实践的澄请,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在其权限范围内予以指引和澄请。(三)完善建议我国国际私法在强制性规则和商事仲裁方面,不论时立法上还时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自身需不断努力外,也需借鉴国际上在这方面的做法。下面列举几点建议:1.将强制性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