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花香相关基因DXPS、DXR和PAL的克隆-硕士论文.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6 8 2 2 密级: 单位代码:1 0 3 8 9 学号:1 0 7 2 2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水仙( N a r c i s s u st a z e t t aL v ar c h i n e n s i sR o e m ) 花香相关基因D X P S 、D X R 和P A L 的克隆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名称: 研究方向: 研究 生: 指导教师: 农学 林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 马传营 潘东明教授 完成时间:二0 0 年四月 T h eT h e s i sf o rM a s t e r sD e g r e eo fF u j i i a nA g r i c u l t u r ea n dF o r e s t r yU n i v e r s i t y C l o n i n g o fD X P S 、D X Ra n dP A LR e l a t e dt oF l o r a l F r a g r a n c e f r o mN a r c i s s u st a z e t t aL v a r c hi n e n s i s R o e m D i s c i p l i n e :A g r o n o m y F i 隔tR a n k D i s c i p l i n e :F o r e s t r y S e c o n dR a n kD i s c i p l i n e :O r n a m e n t a lP l a n t sa n dH o r t i c u l t u r e R e s e a r c hF i e l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 M o l e c u l a rB i o l o g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 M a C h u a n y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P a nD o n g m i n g S u b m i t t e dT i m e : A p r i l ,2 0 1 0 吣959叭7 4m7-Y r r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 毕业) 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 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并且是自己撰写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作了标注和致 谢中已作了答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对本研究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 意,如被查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学位( 毕业) 论文作者亲笔签名: 酢膨日期:冲 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农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毕业) 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在年后解密可适用本授权书。 口 不保密,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口 学位( 毕业) 论文作者亲笔签名:琶隹I 彰日期:跏勿7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幽t 日期:k 厂D 参c 广 - 一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目录I 缩略词I I I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一章文献综述l 1 1 、中国水仙概况1 1 2 、本研究的科学意义。l 1 3 、本研究的国内外现状2 1 3 1 观赏植物花香物质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2 1 3 2 观赏植物花香基因的研究现状3 1 3 3 中国水仙花香生理和花香基因的研究现状4 1 3 4D X P S 、D X R 和P A L 的研究现状。4 1 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5 第二章中国水仙花香相关基因倒娜D N A 全长克隆6 2 1 试验材料6 2 1 1 植物材料6 2 1 2 仪器与试剂6 2 1 3 试剂盒、酶和M a k e r 6 2 1 4 菌株和质粒载体6 2 1 5 实验用具和耗材6 2 1 6 引物合成与测序。7 2 2 试验方法7 2 2 1 中国水仙总R N A 的提取与检测7 2 2 2D X P S 基因保守区片段的克隆8 2 2 3D X P S 基因3 R A C E 的克隆1 1 2 2 4D X P S 基因57 R A C E 的克隆。1 2 2 3 结果与分析o 1 4 2 3 1 中国水仙总R N A 的提取1 4 2 3 2D X P S 基因的e D N A 保守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1 4 2 3 3 中国水仙D X P S 基因c D N A 的R A C E 克隆及序列分析1 6 2 3 4 中国水仙啪咯c D N A 全长的获得与序列分析1 8 2 3 5 中国水仙劂c D N A 序列的同源性分析2 0 2 3 6 中国水仙嬲基因蛋白序列分析2 l 2 4 讨论2 6 第三章中国水仙花香相关基因D X R c D N A 全长克隆2 7 3 1 试验材料2 7 3 1 1 植物材料。2 7 3 1 2 仪器与试剂2 7 3 1 3 试剂盒、酶和M a r k e r 2 7 3 1 4 菌株和质粒载体一2 7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3 I 5 实验用具和耗材。2 7 3 1 6 引物合成与测序2 7 3 2 试验方法2 7 3 2 1 中国水仙总R N A 的提取与检测2 7 3 2 2D X R 基因保守区片段的克隆2 7 3 2 3D X R 基因37 R A C E 的克隆2 8 3 2 4D X R 基因57 R A C E 的克隆2 9 3 3 结果与分析2 9 3 3 1D X R 基因的c D N A 保守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2 9 3 3 2 中国水仙D X R 基因c D N A 的R A C E 克隆及序列分析3 1 3 3 3 中国水仙D X Rc D N A 全长的获得与序列分析3 3 3 3 4 中国水仙D X R c D N A 序列的同源性分析3 5 3 3 5 中国水仙D X R 基因蛋白序列分析。3 6 3 4 讨论4 0 第四章中国水仙花香相关基因P A L 片段的克隆4 1 4 1 试验材料4 l 4 1 1 植物材料4l 4 1 2 仪器与试剂4 l 4 1 3 试剂盒、酶和M a r k e r j 4 1 4 I 4 菌株和质粒载体4 l 4 1 5 实验用具和耗材。4 1 4 1 6 引物合成与测序。4 l 4 2 试验方法4 1 4 2 1 中国水仙总R N A 的提取与检测4 1 4 2 2P A L 基因保守区片段的克隆4 1 4 2 3P A L 基因3 R A C E 的克隆4 2 4 3 结果与分析。4 3 4 3 1P A L 基因的c D N A 保守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4 3 4 3 2 中国水仙P A L c D N A 3 R A C E 的克隆与序列分析4 4 4 3 3P A L 基因保守和37 端的拼接与序列分析4 6 4 4 讨论4 7 参考文献4 9 附j j 乏5 :! 致谢:! ;:; H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缩略词 英文缩写 蛐 姆 A U A P b p C D N A d d H 2 0 D E P C d N T P D T T D X P S D X P s D X R 姗 E B I P P I P T G L B M V A O D P A L P A L P C R R A C E R N A R N a s e R T P C R X g a l 缩略词 英文全称 A m p i c i l i n A d a p e t e rp r i m e r A b r i d g e du n i v e r s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p r i m e r b a s ep a i r s 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D N A D i s t i l l e dd e i o n i z e dw a t e r D i e t h y l p y r o c a r b o n a t e D i o x yn u c l e i o t i d et r i p h o s p h a t e s D i t h i o t h r e i t o l l - d e o x y x y l u l o s e - 5 一p h o s p h a t es y n t h a s e 1 - d e o x y x y l u - l o s e 5 - - p h o s p h a t es y n t h a s eg e n e 1 - d e o x y x y l u l o s e - 5 - p h o s p h a t er e d u e t o i s o m e r a s e 1 - d e o x y x y l u l o s e - 5 p h o s p h a t er e d u e t o i s o m e r a s eg e n e E t h i d i u mb r o m i d e I s o p e n t e n y lh o s P h a t 2 s l s o p r o p y l - - 1 - t h i o 1 3 - - D - g a l a c t o s i d e L u r i a - B e r t a n im e d i a r n e v a l o n i ca c i d O p t i c a ld e n s i t y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a m m o n i a - l y a s e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a m m o n i a - l y a s eg e n e p o l y m e r a s ec h a i nr e a c t i o n R a p i d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o f c D N Ae n d s R i b o n u c l e i da c i d R i b o n u c l e a s e R e 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P C R 5 - b r o m o - 4 一c h l o r o 一3 i n d o l y l p - D - g a l a c t o s i d e I I I 中文名称 氨苄青霉素 接头引物 缩短的通用扩增引物 碱基对 互补D N A 双蒸水 焦碳酸二乙脂 脱氧核苷三磷酸 一 二硫苏糖醇 1 脱氧木糖5 磷酸合成酶 卜脱氧木糖- 5 - 磷酸合成酶基因 1 脱氧木糖一5 磷酸还原酶 1 脱氧木糖5 磷酸还原酶基因 溴化乙锭 异戊烯二磷酸 异丙基B D 半乳糖苷 L B 培养基 甲瓦龙酸 光密度 苯丙氨酸解氨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e D N A 末端快速扩增 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酶 反转录P C R 5 溴- 4 氯3 吲哚D 半乳糖苷 一 一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中国水仙( N a r c i s s u st a z e t t aL i n v a r c h i n e n s i sR o e m ) 为石蒜科水仙属植 物,多年生草本,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福建漳州是中国水仙主要产地之一。 漳州水仙具有浓郁的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一些高档的观赏植物因缺少 香味,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本实验对花香基因克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以漳州水仙品种金盏银台为材料,采用R T - P C R 和R A C E 技术, 克隆得出了中国水仙D X P S 、D X R 的e D N A 全长序列和P A L c D N A 片段序列,为 下一步利用花香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奠定基础,为缺少香味的植物遗传改良提供了 可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l 、克隆得到甲基赤藓糖醇( m e t h y l e r y t h r i t 0 1 ) 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D X P S ( 登 录号为:G U 5 7 4 8 0 4 ) 的e D N A 全长。通过提取中国水仙总冠的总R N A ,反转录 为c D N A 二链,并以此为模板克隆得到D X P S 的e D N A 。D X P S 的c D N A 全长2 3 3 8 b p ,其中5 非编码区包含1 9 1b p ,3 非编码区包含2 4 2b p ,编码区为1 9 0 5b p ( 编 码6 3 4 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 7 8k D a ) 。通过B L A S T 工具在线比对发现,中国 水仙D X P S 氨基酸序列与喇叭水仙( A J 2 7 9 0 1 9 1 ) 、巴西橡胶树( A B 2 9 4 6 9 9 1 ) 和侧 金盏花( E F 0 4 3 2 8 4 1 ) 的D X P S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 2 、7 5 和7 5 。 2 、克隆得到D X R 的e D N A 全长( 登录号为:G U 5 7 4 8 0 5 ) 。这个基因也是甲 基赤藓糖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中国水仙D X R 基因e D N A 全长为1 6 0 6b p 。 其中开放阅读框共1 4 1 0b p ,编码4 7 0 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 lk D a ,57 非编码区 为1 1 9b p ,37 非编码区为7 7b p 。经B L A S T 分析,中国水仙D X R 氨基酸序列与 万带兰( E U l 4 5 7 4 4 ) 、大麦( A J 5 8 3 4 4 6 ) 、阳春砂( F J 4 5 9 8 9 4 ) 、薄荷( A F l l 6 8 2 5 ) 的D X R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 l 、7 5 、7 7 和7 6 。 3 、采用同样方法获的P A L c D N A 片段序列( 登录号为:G U 5 7 4 8 0 6 ) 。该片 段长1 9 7 1b p ,编码5 8 6 个氨基酸残基。该氨基酸序列与石蒜( A C M 6 1 9 8 8 1 ) 、 野芭蕉( B A G 7 0 9 9 2 1 ) 、葡萄( X P 0 0 2 2 6 8 7 3 2 1 ) 的P A L 氨基酸同源性为9 1 、 8 4 、8 3 。 关键词:中国水仙( N a r c i s s “st a z P t t 口L v a r c h i 刀P 刀s i sR o e m ) ;基因克隆; l - 脱氧木糖5 一磷酸合成酶( D X P S ) ;1 脱氧木糖5 磷酸还原酶( D X R ) ; 苯丙氨酸解氨酶( P A L )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N a r c i s s u st a z e t t aL v a r c h i n e n s i sR o e m ,av a r i a n to fp o l y a n t h o u sd a f f o d i l s ,i sa k i n do fp e r e n n i a lp l a n t sa n db e l o n g st ot h ef a m i l yA m a r y l l i d a c e a e Z h a n g z h o uw h i c h i sae i t yo f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r o d u c ea r e ao fC h i n e s en a r c i s s u s Z h a n g z h o un a r c i s s u s h a sar i c ha r o m a sa n d g e t sp e o p l e Sl o v e N o w , S o m e h i g h - q u a l i t yo r n a m e n t a lp l a n t sl a c kf r a g r a n c ea n dc a n n o tc o m p l e t e l ym e e tt h em a r k e t d e m a n d I t Sav a l u et ot h ef l o r a lg e n ec l o n e I nt h i ss t u d y ,w ec l o n et h ef u l ll e n g t he D N Ao f1 - d e o x y x y l u - l o s e 一5 一p h o s p h a t e s y n t h a s e ( D X P S ) a n d1 - d e o x y x y l u l o s e 5 - p h o s p h a t er e d u e t o i s o m e r a s e ( D X R ) a n da p a r t i a ls e q u e n c eo f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a m m o n i a - l y a s e ( P A L ) f r o mC h i n e s en a r c i s s u s p e t a l sb yR T - P C Ra n dR A C E I tb e c o m e sap o s s i b i l i t yt oi m p r o v el a c ko ff r a g r a n c e p l a n tg e n e t i co ns u b s e q u e n tg e n e t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s t u d y T h er e s u l t sw e r ea sf o l l o w s : 1 T h ef u l l l e n g t he D N Ao f1 - d e o x y x y l u - l o s e 一5 - p h o s p h a t es y n t h a s e ( D X P S ) i s o b t a i n e d ( G e n B a n ka c c e s s i o nn u m b e r :G U 5 7 4 8 0 4 ) T h eR N Ae x t r a c t e df r o m N a r c i s s u sf l o w e rW a su s e df o rt h ei s o l a t i o nQ tD X P sb yR T - P C R I t jSak e yg e n ei nt h e m e t h y l e r y t h r i t o lS y n t h e t i ca p p r o a c h T h er e s u l t so f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d i n gs e q u e n c e s o ft h eg e n e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a tt h ee D N Ao fD X P Si s2 3 3 8b pl o n g ,i n c l u d i n ga5 u n t r a n s l a t e dr e g i o no f191b pa n da3 u n t r a n s l a t e dr e g i o no f2 4 2 b p I tc o n t a i n sa nO R F e n c o d i n g6 3 4a m i n oa c i dr e s i d u e s C h i n e s en a r c i s s u s Sa m i n oa c i ds e q u e n c eh a d9 2 , 7 5 a n d7 5 i d e n t i t y 、i t ht h a to fN a r c i s s u sp s e u d o n a r c i s s u s ,H e v e ab r a s i l i e n s 括, A d o n i sp a l a e s t i n a 2 T h ef u l ll e n g t hc D N Ao f1 - d e o x y x y l u l o s e - 5 - p h o s p h a t er e d u e t o i s o m e r a s e ( D X R ) ( G e n B a n ka c c e s s i o nn u m b e r :G U 5 7 4 8 0 5 ) i so b t a i n e d I t Sa l s oak e yg e n ei nt h e m e t h y l e r y t h r i t o lS y n t h e t i ca p p r o a c h T h ef u l l l e n g t hc D N Ao fD X Ri s16 0 6b pl o n g , i n c l u d i n ga5 u n t r a n s l a t e dr e g i o no fl19 b pa n da3 u n t r a n s l a t e dr e g i o no f7 7 b p I t c o n t a i n sa nO R F e n c o d i n 9 4 7 0a m i n oa c i dr e s i d u e s C h i n e s en a r c i s s u s Sa m i n oa c i d s e q u e n c eh a d81 ,7 5 ,7 7 a n d 7 6 i d e n t i t y 、V i t ht h a to fV a n d ah y b r i d , H o r d e u m v u l g a r e A m o m u mv i l l o s u m , M e n t h 口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 t r a e t 3 U s i n gt h es a m em e t h o d ,w ec l o n eap a r t i a ls e q u e n c eo f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 a m m o n i a - l y a s e ( P A L ) f r o mC h i n e s en a r c i s s u s ( G e n B a n ka c c e s s i o nn u m b e r :G U 5 7 4 8 0 6 ) T h eL e n g t h o ft h ee D N Ai s1971b p I tc o n t a i n s586a m i n oa c i dr e s i d u e s C h i n e s en a r c i s s u s S a m i n oa c i ds e q u e n c eh a d91 ,8 4 a n d8 3 i d e n t i t yw i t ht h a to fL y c o r i sr a d i a t a ,M u s a a c u m i n a t a ,H t i sv i n i f e r a K e y w o r d s :C h i n e s en a r c i s s u s ( N a r c i s s u st a z e t t aL V a r c h i n e n s i sR o e m ) ;g e n e c l o n e ;1 - d e o x y x y l u l o s e 一5 一p h o s p h a t es y n t h a s e ( D X P S ) ;1 - d e o x y x y l u l o s e - 5 - p h o s p h a t e r e d u e t o i s o m e r a s e ( D X R ) ;P h e n y l a l a n i n ea m m o n i a - l y a s e ( P A L )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1 、中国水仙概况 水仙原分布在中欧、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区,按照德国分类法,将其分为六 大类:喇叭水仙类,明星水仙类,红口水仙类,多花水仙类,长寿花类,其他水 仙类。中国水仙( N a r c i s s u st a z e t t aL v a r C h i n e n s i sR o e m ) 属于多花水仙亚种的一 个变种,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草本名花,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 亭玉立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又名金盏银台、玉玲珑、雅蒜等【l 】。在我 国,水仙原产于浙江福建一带,主要分布于福建漳州、厦门及上海崇明岛,根据 产地分为漳州水仙和崇明水仙,通常所说的水仙常指漳州水仙,现已遍及全国和 世界各地。 中国水仙主要有单瓣和复瓣两个品系:单瓣型称”金盏银台”,俗称”酒盏”,花 单瓣,花被乳白色6 瓣连接,副冠黄色筒状,形似酒杯,子房下位,柱头三裂, 雄蕊6 枚,花具清香;复瓣型:称”玉玲珑”,俗称”百叶”,花被复瓣,由雄蕊和 副冠变态而成,花瓣上轻黄色,下乳白色,香气较差。 1 2 、本研究的科学意义 福建漳州是全国最大的水仙生产基地,年产水仙花球6 4 0 0 万粒,占全国产量 的9 0 。2 0 0 8 年5 月,“漳州水仙花”文字和图案注册商标荣膺“驰名商标”称号, 成为全国花卉品种首枚驰名商标。中国水仙以花枝多,花香浓郁而有名。近年来, 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花卉市场需求量增加,带动水仙花销售价格上涨,使种 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现已成为福建省出口创汇的重要花卉之一。 花香是园林观赏植物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产生的生化过程涉及多个酶基因。 D X R ( 1 - d e o x y x y l u - l o s e 5 - p h o s p h m er e d u e t o i s o m e r a s e ,l - 脱氧木糖- 5 一磷酸还原酶) 和D X P S ( 1 - d e o x y x y l u - l o s e - 5 - p h o s p h a t es y n t h a s e ,1 - 脱氧木糖一5 一磷酸合成酶) 是 萜类物质的前体异戊烯二磷酸( i s o p e n t e n y ld i p h o s P h a t e s ,I P P ) 合成的关键酶, 是单萜和双萜类芳香物质、类胡萝卜素( 四萜) 、V E 和叶绿素等重要物质合成的关 键调控位点。它们同为甲基赤藓糖醇( m e t h y l e t y t h r i t 0 1 ) 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 2 | , 并且此合成途径在质体中进行,主要合成半萜、单萜和双萜。在中国水仙挥发性 福建农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章文献综述 成分中,萜烯类占1 1 9 ,其中芳樟醇、柠檬烯、B 月桂烯、苏合香烯等是主要 的萜类物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花卉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 花色和花型好看、花期长,而且要求有花香。中国水仙花具有浓郁的芳香,如果 利用基因技术对其香气基因进行克隆,转化到其它没有芳香气味的植物中去,提 高观赏植物的整体观赏价值,对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整个花卉产业的发展意义重 大。 1 3 、本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 3 1 观赏植物花香物质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花香是花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般来说植物花香物质主要分萜类、苯基 苯丙烷类、脂肪酸衍生物三大类别。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花香物质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类。大部分的萜类化合物是由 异戊烯二磷酸通过单萜或倍半萜合成酶的作用合成的【3 1 。根据萜类化合物生物合 成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4 步:( 1 ) 异戊烯二磷酸( i s o p e n t e n y lh o s P h a t e s ,口P ) 的合成。I P P 的合成途径包括两个:一是甲瓦龙酸( m e v a l o n i ca c i d ,M V A ) 途径。 该途径以乙酞辅酶A 为前体,在乙酞辅酶酰基转移酶( a c e t y l C o Aa c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 , A A C T ) 等酶的作用下合成甲瓦龙酸,最后合成I P P ;二是甲基赤藓糖醇途径。该 途径以丙酮酸( p y r u v a t e ) 和磷酸甘油醛( g l y c e r a l d e h y d e - 3 - p h o s p h a t e ) 为底物, 在1 脱氧木糖5 磷酸合成酶、1 脱氧木糖5 磷酸还原酶、2 甲基赤藓糖- 4 磷酸 胞苷转移酶( 2 一C m e t h y l e r y t h r i t o l 一4 一p h o s p h a t e c y t i d y l t r an s f e r a s e ,M C T ) 等酶的 作用下合成I P P ,主要合成半萜、单萜和双萜,这条途径在质体中进行【4 】。这两 条合成途径间经常存在着物质交换【5 1 。( 2 ) I P P 在烯丙基转移酶( p r e n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 s ) 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与其双键异构体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醋( d i m e t h y l a l l yd i p h o s p h a t e ,D M A - P P ) 结合,生成香叶基焦磷酸( g e r a n y l d i p h o s p h a t e ,G P P ) ,G P P 结合2 个I P P 最终转换成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 g e r a n y l g e r a ny l d i p ho s p h a t e ,G G p p ) 等萜类化合物合成必需的中间体【6 1 。( 3 ) 这些中间体在萜类合成酶( t e r p e n e ss y n t h - a s e s ) 的催化下,最终形成半萜、单萜、倍半萜和双萜【7 】等萜类化合物。( 4 ) 合成的 这些萜类化合物通过细胞色素P 4 5 0 氧化酶( c y t o e h r o m e P 4 5 0 0 x i d a s e s ) 、氧化还原酶 ( N A D P r N p d 9 一d e p e n d e n to x i d o r e d u c t a s e s ) 和甲基转移酶( m e t h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 ) 等各种 酶的氧化或甲基化作用,形成各种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 2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献综述 苯基苯丙烷类是另外一类植物的花香物质,属于肉桂酸( c i n n a r m i ca c i d ) 合成途径,主要调控酶为苯丙氨酸裂解酶( P A L ) 。此途径经过羟基化、酰基化 和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最后以L 苯丙氨酸为主要底物催化形成该类植物的花香 物剧引。 脂肪酸衍生物包括各种小分子的醇类和醛类,其合成途径中重要的调控酶为 脂肪酸氧化酶( L O X ) ,过氧化氢物裂解酶( h y d r o p e r o x i d e l y a s e s ,H P L S ) ,脱氢 酶(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 s ) 等。植物脂肪代谢过程中的这些酶,催化以亚油酸、亚麻 酸等含有1 6 和1 8 个碳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底物的异构过氧化反应,最终生成具有香 味的挥发性醛及相应的酣9 1 。 除了上面的三类合成途径以外,这种具有香味的萜类化合物也可以由类胡萝 卜素通过类胡萝卜素断裂双加氧酶( c a r o t e n o i d c l e a v a g e d i o x y g e n a s e s ) 的作用分解 产生【1 0 1 。以上花香物质合成路线图见附录图1 1 1 3 2 观赏植物花香基因的研究现状 D u d a r e v a 等】首次从仙女扇( C l a r k i ab r e w e r i ) 克隆得到花香相关基因c D N A 。 P i c h e r s k y 等 1 2 1 鉴定并分离纯化了单萜挥发性物质( S ) 芳樟醇的合成酶;随后, I E M T 、B E A T 、S A M T 、B A M T 、B E B T 、B S M T 和苯乙醛合成酶( p h e n y l a c e t a l d e h y d e s y n t h a s e ,P A A S ) 等关键酶基因从仙女扇、金鱼草( A n t i r r h i n u mm a j u s ) 和矮牵牛 ( P e t u n i a 坳,砌) 等植物中被克隆出来1 3 郴】。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C h a n n e l i e r e 等【1 9 】人通过利用表达序列标签对玫瑰花基 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花和雄蕊特异表达过程中存在几个与花香代谢有关 的基因。G u t e r m a n 等【2 0 】用大肠杆菌、酵母等表达系统分析了释放两种不同香气 能力的玫瑰( R o s ah y b r i d a ) 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了一些与挥发性物质合成相关 的基因。L a v i d 等【2 1 。2 4 】人利用功能基因组学分子生物技术,从玫瑰花中分离得到 O O M T l 、O O M T 2 、R c O M T l 、R c O M T 2 和P O M T 四个花香相关基因;N e g r e 等【2 5 2 刀 从矮牵牛中得到B A M T 的类似基因B S M T 、B P B T 和新的花香调控基因 O D O R A N T l _ _ 三个花香基因。信号分子茉莉酸甲酯合成酶基因也已被分离【2 8 1 。在 拟南芥基因组全序列中研究过程中,L e o n 等【2 9 3 1 】发现3 4 个挥发性的萜类合成酶 基因,可以分别催化1 3 一罗勒烯、月桂烯、芳樟醇和石竹烯的合成。研究结果表 明,拟南芥虽然缺乏浓郁的香味,但是也可作为研究植物挥发性物质代谢调控的 3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模式植物。 如果能够利用花香基因工程进行转基因育种,将会产生重大的经济价值,具 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植物花香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深入和相关基因的克隆, 以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花香基因工程在改造现有植物性状,培 育色香型俱佳的观赏植物的育种实践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3 3 中国水仙花香生理和花香基因的研究现状 A n o n i s 、黄巧巧、戴亮等【3 2 - 3 4 1 人报道过中国水仙花的香气组成,其主要成 分是苯甲醛,芳樟醇,乙酸苄酯,柠檬烯,1 3 一月桂烯、苏合香烯、乙酸苯乙酯 等。萜类化合物是植物花香物质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类,也是众多植物香味物质的 主要成分,如芳樟醇,柠檬烯,B 月桂烯、苏合香烯等单萜。大部分的萜类化 合物是通过单萜或倍半萜合成酶的作用下结合异戊烯二磷酸生成的【3 5 1 。L i S 基因 编码S - 萜烯醇( S 1 i n a l 0 0 1 ) 合成酶,该酶可将栊牛儿焦磷酸( G P P ) ( 类萜合成的共同 成分) 转化成S 萜烯醇。该基因目前在中国水仙花瓣中还未被克隆。柠檬烯合酶, 1 3 月桂烯合酶、苏合香烯合酶相应的编码基因的克隆目前还未见报道。 在中国水仙花中,在乙酰辅酶A :苯甲醇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合成乙酸苄酯, 而编码此酶基因的c D N A 片段还未见报道,目前此c D N A 的全长只有在山字草中 被克隆3 6 1 。 1 3 4 D X P S 、D X R 和P A L 的研究现状 D X P S 和D X R 是萜类物质的前体异戊烯二磷酸合成的关键酶。它们是甲基赤 藓糖醇途径中的重要酶。D X P S 基因现已从长春花( D Q 8 4 8 6 7 2 ) 、喇叭水仙 ( A J 2 7 9 0 1 9 ) 、拟南芥( N M - 1 8 0 2 8 9 ) 、金鱼草( A Y 7 7 0 4 0 7 ) 、菊花( A B 2 0 5 0 4 4 ) 、 穿心莲( A Y 2 5 4 3 9 0 ) 、侧金盏花( E F 0 4 3 2 8 4 ) 等植物中克隆。D X R 基因已在薄 荷( A F l1 6 8 2 5 ) 、金鱼草( A Y 7 7 0 4 0 6 ) 、水稻( A F 3 6 7 2 0 5 ) 、海藻莲( X M0 0 2 2 9 5 5 6 1 ) 、 大麦( A J 5 8 3 4 4 6 ) 等植物上克隆。 P A L 是肉桂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酬3 7 1 。该途径形成的反式肉桂酸( a m i c a c i d ) 经过甲基化或酰化,最后形成一系列的挥发性化合物。P A J L 基因现已从石蒜 ( F J 6 0 3 6 5 0 ) 、兰花( X 9 9 9 9 7 ) 、拟南芥( N M1 1 5 1 8 6 ) 、野芭蕉( E U 8 5 6 3 9 3 ) 、 柱花草( E U 4 0 4 1 6 0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网络IT运维服务外包与优化升级合同
- 2025年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及预售交付时间详细约定范本
- 2025年度城市绿地生态修复项目场地平整施工服务合同
- 2025年文物遗址修复与文化遗产保护综合施工合同
- 2025年智能办公空间租赁与买卖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招标与施工管理合同
- 2025年叉车行业定制化租赁及维修保养合同范本
- 2025年企业内部安全保卫与保安劳务输出管理协议
- 2025年智能大厦安保服务与人员聘用综合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遗体告别仪式专用场地租赁与生态绿化维护服务合同
- 中药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行业趋势
- ESD静电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全套资料
-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串讲
- 绿色工厂培训课件
- 制造业的网络安全培训
- 接触网工程图识图 六跨电分相绝缘锚段关节安装图的识图
- 工业厂房监理规划范本
- 中建硅墨烯保温板外墙保温施工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PPT
- 花卉学 二年生花卉
- 管道工程隐蔽验收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