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_第1页
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_第2页
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夏立强(政法学院, 法学专业, 2004级2班, 041210106)摘要: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中的两个重要的责任形式。本文主要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界定、以及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关系来理解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关系。同时,针对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处理,在立足传统处理模式的前提下,简述当前的实际处理情况,并期望不同的处理模式能最终达到实质的统一。关键字: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竞合Study on the Concurrence between the Liability of Tort and the Liability of Breach of Contract Xia Liqiang(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Law ,Class 2 Grade 2004, 041210106)Abstract:Tort liability and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is the the two major forms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 two parts: the definition of tort liability and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onsibilities about the breach of contract and tort liability . At the same time, as to the treatment of responsibility for infringement and breach of contract, basing on the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model,this paper will outline the current deal about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expect that different treatment models can ultimately achieve the real unity.Key words:tort liability;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concurrence 引 言“竞合”一词,有“政治与合并”或“并存”之意。法律上所称的“竞合”,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释。从权利人的角度来看,因不法行为人的多重性,使其具有因多重性质的违法行为而产生多重请求权,故此种现象又称为请求权竞合;从规范竞合角度来看,“竞合”为一个不法行为数个法条之规定对其适用,但在裁判上仅适用其一而排出其他。所以,竞合作为法律上的一般概念是指基于同一目的的一个法律事实,适用两个以上不同的法律规范规定的要件,于同一当事人之间产生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法律后果而在裁判上仅能取其一而排除其他的情况。侵权责任是违反法定义务的法律后果,而违约责任是违反约定义务的法律后果,因而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一般不会产生竞合问题。然而,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的区分也是相对的。有时一个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因符合合同法或侵权法中不同的责任构成要件,既构成了违约行为,又构成了侵权行为,于是就产生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问题。一、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界定(一)侵权责任的特征和方式侵权责任是侵权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法定义务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财产权益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侵权责任作为民事责任的一种,除具有民事责11任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民事责任的特征。 第一,侵权责任是因违反法定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可以说,从某种角度讲,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侵犯法律规定的绝对权利时所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从性质上来说,与违反约定义务所造成的违约责任相对。第二,侵权责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侵权责任的主体既可以是公民又可以是法人,一般是行为人自己。但在特殊情况下,侵权民事责任的主体还可以是与损害有关的人,甚至可以是无行为能力人。第三,侵权责任主要是基于侵权行为人的过错行为而引起。侵权行为虽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造成损害不是侵权行为的本质属性。法律规定行为人应承担侵权责任,除为了补偿受害人所受损失之外,还意味着法律依据社会价值准则和行为准则对侵权行为所做的否定性评价。因而侵权行为一般是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但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除法律另有规定者,不构成侵权行为。第四,侵权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但不限于财产责任。侵权行为中,多数情况下都会给他人的财产造成损失,行为人需要以自己的财产对其所造成的后果负责,即使在受害人的人身遭受损害的情况下,依据现代法学理念,在摒弃血亲复仇和同态复仇的现代社会,财产责任作为一种合乎现代价值理念的责任方式,亦多为采用。但是,为了充分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人身权,民法通则除规定了赔偿损失,返还财产责任之外,还规定了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非财产责任方式。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及其相关法律的规定,侵权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侵权责任方式中适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无论违约行为人是否已经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无论违约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是物质损失还是精神损失,都可以适用赔偿损失这种责任方式。这种责任方式的基础是赔偿义务人实施了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的侵权行为,赔偿的目的是在保护受害人的同时制裁加害人。第二,停止侵害。对于持续的加害行为,受害人可以请求停止侵害,以制止行为人的违法行为,预防和限制损失的扩大,既可适用于对财产权、人身权、知识化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侵害场合,也可适用于违约场合。第三,消除危险。当行为人的行为确实存在可能发生侵害他人民事权利的后果时,权利人可要求适用这种责任方式,以防止侵害后果的发生。这种责任方式主要是针对存在危害发生可能的侵权方式,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例如,清除堆散落于路上的木材,化工厂净化其排出的污水等。第四,排除妨害。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没有直接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但却妨害了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使和合法权益的实现。这时受妨害的人可以要求适用这种责任方式,以防止损失的发生,这种责任方式主要对物权尤其是相邻权的侵害场合。第五,返还财产。这种责任方式主要适用于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的场合。只要原标的物尚在,权利人就可以要求适用这种责任方式。这里指的非法占有不仅包括恶意占有还包括善意占有中的有过失占有。这里指的财产不仅包括原物还包括孳息。第六,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是指将财产的状况恢复到侵权行为未发生前的状况。这种责任方式针对的是毁损他人财产的侵权行为。一般认为,恢复原状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其一是有恢复的可能,即在客观上可以将受损的财产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其二是有恢复的必要,即考虑恢复时的支出和收益比,如果恢复原状花费过巨,而利用该费用完全可以提供其他的救济方式,则不使用恢复原状。需要讨论的是“原状”如何认定。例如,将受损的汽车加以修复,是不是恢复原状。客观讲,将汽车修复后,一般会与原来的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恢复原状后,因侵权行为导致的价值减损是否应当予以赔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此种情况应当赔偿因侵权行为而导致的价值减损。因为,从法理角度讲,任何获利行为都要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风险承担风险责任。侵权行为人应当对其侵权行为可能造成的全部损害承担全面的责任。此外,除了这些责任方式之外,还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责任形式。(二)违约责任的特征和方式违约责任,指的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不正当履行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通常以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责任形式来承担。违反合同的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主要内容之一。违约责任是人类在长期的市场交易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机制。订立合同后必须依据合同所约定义务为履行乃市场延续的必要条件。违反合同在对守约方权利构成损害的同时亦深刻危及到市场交易秩序的稳固,故从公平观念出发,必须对违反合同的行为规定以相应的责任形式。所以,违反合同的责任在显性的层面是对守约方所受损害的补偿,在隐形的层面更是对市场一般秩序的捍卫。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同样,违约责任除了具有民事责任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其特有特征:第一,违约责任,专指违反合同行为而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此一特征是其区别于侵权责任的重要特征之一。违约责任的产生及其最终的解决都是围绕着有效合同而展开,它违反的是基于相互的信任而产生的约定义务,而非如侵权责任那样,侵犯的是基于人的或物的固有特性而有的法定义务。当然,此种责任需要有效合同的存在。第二,违约责任,仅发生于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同于侵权责任可于任何人之间发生。这主要是由于违约责任中,合同的当事人是特定的,违反合同的行为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因而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只能产生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第三,违约责任,仅是一种财产责任。违约责任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在于补救权利人因对方违反合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给违反合同的人以经济制裁。所以法律规定的违反合同的各种形式,如违约金、损害赔偿等都属于财产责任。对违反合同的当事人,一般不适用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非财产责任形式,更不得以之来代替财产责任。违约责任一般也不适用于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合同法规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继续履行。继续履行,又称为实际履行,指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的一种责任方式。继续履行是对违约人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如果责任人不履行,法院可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强制其履行,但有下列情况的除外:(1)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第二,采取补救措施。采取补救措施是指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之外的其他补救方法。此种责任形式主要发生在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确时,可以选择要求违约方承担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格或者报酬等责任。当事人一方违约的,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双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第三,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违约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时,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它是违约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责任形式,也是充分保护受害人利益的一种补救方式。赔偿责任体现补救性,即弥补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第四,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的,当另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时应当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它是违约责任中常见的责任形式,可以分为约定违约金和法定违约金。我国现行合同法采用约定违约金,充分体现了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违约责任不仅是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之一,而且也为合同的履行起到了一定担保的作用。(三)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第一,归责原则不同。侵权责任以过错责任为原则,以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为补充;违约责任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一般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为补充。在侵权诉讼中,只有在受害人具有重大过失时,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才能减轻。而在合同诉讼中只要受害人具有轻微过失,违约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就可以减轻。第二,举证责任不同。一般侵权责任中,受害人有义务就加害人的过错问题举证;在特殊侵权责任中,应由加害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在合同责任中,受害人指需证明违约方已构成违约,而不必证明其是否有过错。第三,责任基础不同。首先,侵权责任主要是侵害绝对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的责任,而违约责任则是侵害相对权亦即债权的责任。其次,侵权责任是违反法定不作为义务而产生的法律后果;而违约责任则是违反合同约定的作为义务而产生的法律后果。最后,侵权责任不以既存关系为前提;而违约责任则以既存合同关系为基础。第四,构成要件不同。侵权责任的构成,行为人主观上是否须有过错,依其适用的归责原则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存在一定的损害后果是构成侵权责任的必要条件;而违约责任的构成,一般不以行为人主观过错为必要,违约行为是构成违约责任的必要条件。第五,免责条件不同。在侵权责任中,免责条件只能是法定的;而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责条件(如不可抗力)以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承担责任的情况,即使对不可抗力,当事人亦可对其范围实现约定。第六,责任形式不同。侵权责任的主要形式是损害赔偿,且不得由当事人事先约定;而违约责任的形式是以支付违约金为主,以损害赔偿、实际履行为辅,具体形式由当事人事先约定。第七,损害赔偿范围不同。在侵权责任中,损害赔偿的范围不能有当事人事先约定;而在违约责任中,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损害赔偿额,没有约定的,赔偿额应相当于受害人因违约而受到的损失,但不得超过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能够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第八,第三人责任不同。在合同责任中,如果因第三人的过错导致合同债务不能履行,债务人首先应对债权人尽义务,然后再向有过错的第三人追偿。在侵权责任中,“对自己负责”决定了行为人仅对自己实施的侵权行为负责。此外,在诉讼时效、诉讼管辖、违约主体等方面亦有区别,这不仅对加害人的责任方式、范围、免责事由以及受害人的权利保护产生直接影响,也对正确理解民事责任竞合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关系(一)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特征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简称责任竞合,指某一不法行为,因符合法律上不同的责任构成要件,而产生两种相互排斥的请求权的现象。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责任竞合是因某一违反义务的行为所引起。责任竞合的发生是因一个违反义务的行为所引起,因此,一个不法行为产生两种法律责任是构成责任竞合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行为人实施数个不法行为,分别违反了不同的法律规范,并符合不同的责任构成要件,则应使该行为人分别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而不能按责任竞合处理。第二,责任竞合产生两种相互排斥的请求权。责任竞合产生的请求权包括侵权责任的请求权和违约责任的请求权。这两种权利之所以相互排斥,是因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间相互冲突,即二者既不能相互吸收,也不能同时并存。因此,受害人不能就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同一损害后果,同时行使两种请求权而让责任者同时承担责任。否则,即违反公平原则。第三,责任竞合须为同一不法行为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在责任竞合中,行为人虽然实施了一种不法行为,但却同时符合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从而导致了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并存和相互冲突的现象,此即,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一种行为符合数个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既可能是因为行为本身的复杂性所致,亦可能是因为法律规定本身所引起。(二)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原因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第一,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同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强行性义务,如保护、照顾、通知、保密等附随义务或其他法定的不作为义务。例如,出售有缺陷的产品致人损害、违反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而致使他人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害等。第二,在某些情况下,侵权行为直接构成违约的原因,即侵权性的违约行为。例如,保管人依保管合同占有对方的财产并非法使用,造成财产毁损灭失。同时,违约行为也可能造成侵权的后果,即所谓违约性的侵权行为。如供电部门因违约停止供电,致使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或人身受损害。第三,不法行为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实施侵害他人权利并造成他人损害时,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事先就存在这一种合同关系,那么,加害人对受害人的损害行为不仅可以作为侵权行为,也可以作为违反了当事人事先约定的义务的违约行为对待。如在医疗服务合同中,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病人伤害或死亡的,会发生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第四,法律规定的情形。一种违法行为虽然只符合一种责任构成要件,但是,法律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出发,允许合同当事人根据侵权行为制度提出请求和提起诉讼,或者将侵权责任纳入合同责任的范围内,如产品质量致人损害的责任。三、侵权行为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处理(一)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与解决模式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从受害人享有的请求行为人承担责任的权利角度看,也是请求权竞合。大体上有三种理论:第一,法条竞合说。这一种学说认为,对于同一事实均具有数个规范的要件,这些规范之间具有位阶关系,或者为特别关系,或者为补充关系,或者为吸收关系,而仅能适用其中一种规范。债务不履行乃侵权行为的特殊形态,侵权行为是违反权利不可侵犯这一一般义务,而债务不履行系违反基于合同而产生的特别关系。因此,同一事实具备侵权行为和债务不履行的要件时,依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只能适用债务不履行的规定,因而仅发生合同上的请求权,无主张侵权行为请求的余地。第二,请求权竞合说。请求权竞合说认为,一个具体事实,具备侵权行为与债务不履行的要求时,应就各个规范加以判断,所产生的两个请求权独立并存。细分之,请求权竞合说又有两种理论,一为请求权自由竞合说,一为请求权相互影响说。第三,请求权规范竞合说。请求权规范竞合说支配德国判例学说数十年,但最近颇受批评。在剖析请求权竞合说缺点的同时,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论,强调一个具体生活事实符合债务不履行和侵权行为两个要件时,并非两个独立的请求权。本质上只产生一个请求权,但有两个法律基础,一为合同关系,一为侵权关系。同时,就立法态度而言,对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大致采取了三种模式:禁止竞合模式、允许竞合模式和有限制的选择诉讼模式。第一,禁止竞合模式。禁止竞合模式以法国民法为代表。法国民法认为,只有在没有合同关系存在时才产生侵权责任,在违约场合只能寻求合同补救方法。第二,允许竞合模式。允许竞合模式以德国民法为代表。德国民法是允许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第三,有限制选择诉讼模式。有限制的选择诉讼模式为英国法的模式。英国法认为,解决责任竞合的制度只是某种诉讼制度,它主要涉及诉讼形式的选择权,而不涉及实体法上请求权的竞合问题。不仅如此,英国法对于选择之诉还规定了严格的适用限制。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的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这项规定既是我国法律对责任竞合的承认,也是法律对责任竞合问题处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在违约责任请求权与侵权责任请求权发生竞合的情况下,受害方可以在两种请求权中选择一种行使其权利。尽管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之间具有以上所述之不同,但是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之间,尤其是侵权之诉和违约之诉之间并非是完全的截然分开。例如,尽管精神损害赔偿大多适用于侵权之诉,但特定案件中亦可使用于违约之诉。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没有规定违约之诉中可以给予精神损害赔偿,但如果基于此认为精神损害仅适用于侵权之诉,显然是持精神损害赔偿法定主义的态度。持此种观点的人系受德国民法典的影响。但是,在德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主义是有法律依据的。德国民法典第253条规定:“损害为非物质上的损害时,仅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形下,始得要求以金钱赔偿。” 而在我国,这种精神损害的法定主义显然缺乏依据。(二)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新发展就目前实际来看,侵权和违约之间的竞合,对当事人的最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采取哪一种救济方式,会使自己的损失受补偿程度实现最大化。例如,针对乘客坐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件,通常情况下,乘客可以选择是进行侵权之诉还是进行违约之诉,所不同的是选择了不同的救济途径,即是意味着选择了将来不同的诉讼难度和可能获得的诉讼标的额。在此时,如果乘客选择的是违约之诉,通常情况下,法院是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然而,针对同一个损害事实,仅仅因为选择的诉讼途径的不同,而导致了最终解决结果的明显差异,显然是不符合法律正义的。若是对于同一类型的案件,因为法律的救济途径的不同产生了两个差异性明显的结果,也难以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对于侵权之诉中的精神损害的赔偿,业已基本达成共识,关键是对于违约之诉中的精神损害的赔偿。无论是大陆法系的国家,还是英美法系的国家,起初均坚持因违约造成的非财产性的损害不予赔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均无例外的对这一原则进行了松动,对一些情况下的违约之诉中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德国在2002年7月19日颁布的关于修改损害赔偿法规定的第二法案中,对德国民法典第253条作了新的规定,其中第二款内容为:由于侵害身体、健康、自由或性的自我决定而须损害赔偿的,也可由于非财产损害而请求合理的金钱赔偿。德国在1979年修正民法典时确立了在旅游合同中,“旅游无法进行或者明显受损害时,游客也可以因无益地使用休假时间而要求以金钱作为适当赔偿”。 因则德国民法典开始承认在旅游合同中可以要求给予非财产上的损害赔偿。法国最高法院在1931年曾就非财产损害赔偿划分了界限,认为非财产损害不能够请求赔偿。学术界长期以来也认为合同关系的目的不在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利益而仅在保护其经济利益,故违约造成的非财产损害不属于赔偿的范围。 从1932年后,凡是有非财产损害发生的地方,无论是因侵权引起抑或违约造成,皆可以请求赔偿。 在美国,在合同诉讼中,法院对违约所致的精神损害通常并不考虑给予赔偿。然而,当这种损害明显地存在以致法院可以认为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料到违约可以导致这种损害时,法院就可能准许违约的受损害方获得此种损害赔偿。 由此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违约之诉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被逐渐的,有条件的被认可,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生活质量认识的提高,将保障人的精神生活提高到法制层面上。在我国,亦有在违约之诉中给予精神赔偿的案例。如艾新民诉青山殡仪馆丢失寄存骨灰赔偿纠纷案;马立涛诉鞍山市铁东区服务公司梦真美容院美容损害赔偿纠纷案;肖青、刘华伟诉国营旭光彩色扩印服务部丢失交付冲印的结婚活动照胶卷赔偿纠纷案。这种理论上的探讨和实务中突破,必将会更好的促使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处理。结 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二者在责任的概念、组成、构成要件、补救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不同。然而,两种责任之间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非皆然的泾渭分明,不可逾越。只是,作为纠纷解决的不同途径,怎样才能更好的统一,在多大程度上统一以致最终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仍待进一步考量。注 释: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999.郑立,王作堂.民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660.王利民.民法学(第一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654.魏振瀛.民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48.俞能斌.民法学(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592.郭明瑞.民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9.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35.胡俊.民法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12.郑立,王作堂.民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662.王利民.民法学(第一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598.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5.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999.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6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M.北京:中国政法法学出版社,1998.379.郭明瑞.民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2.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43.郑立,王作堂.民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660.艾新民之兄于1987年1月16日因病去世后,遗体在青山殡仪馆火化。火化后,死者亲属花90元钱买一骨灰盒,将死者骨灰存放在青山殡仪馆寄存处,寄存期限5年,寄存费10元,并领取了骨灰寄存证。1989年忌日时,死者亲属前去祭拜时,被殡仪馆工作人员告知骨灰遗失。至1992年1月,死者骨灰寄存期满,死者亲属要求青山殡仪馆归还骨灰未果,死者之弟艾新民向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青山殡仪馆丢失其兄骨灰,致使寄存期满后不能归还骨灰,造成死者亲属精神极大痛苦,要求法院判令青山殡仪馆赔偿死者亲属精神损害费1000元,并修墓一座下葬死者生前遗物。 法院经审理认为:青山殡仪馆将原告之兄的骨灰遗失,系该馆工作人员失职所致,该馆是有过错的。对于死者骨灰遗失造成其亲属精神痛苦,青山殡仪馆应当赔偿。经法院主持调解,当事人双方于1982年5月5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由青山殡仪馆赔偿艾新民现金550元(当即付清);艾新民同意撤回起诉。青山区人民法院当即裁定准予艾新民撤回起诉。1992年1月间,被告铁东区服务公司梦真美容院为原告马立涛做了激光扫斑美容手术。术后,原告发现其面部出现褐色坑斑(医学上称为麻斑),即找到被告,要求赔偿今后治疗费,并退还治疗费100元。被告同意退给原告治疗费100元,不同意赔偿今后治疗费。为此,原告诉至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法院,要求被告赔偿今后治疗费、退还原治疗费总计万元。被告辩称:本院为原告做激光扫斑美容术,是按操作规范去做的,出现的后果属正常现象,不同意赔偿。铁东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在被告处作激光扫斑美容后,致面部形成麻斑,是被告方美容手术技术不过关造成的,现已经过半年之久,脸部麻斑尚未恢复,给原告精神上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故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损失,理由正当,应予支持。但原告要求赔偿数额过高,对过高部分不予支持。为此,法院判决:被告鞍山市铁东区服务公司梦真美容院在判决生效十日内退还原告激光扫斑费100元,赔偿今后治疗费1080.57元,一次性给付原告精神损害经济补偿费2000元,合计3108.57元。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