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_第1页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_第2页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_第3页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_第4页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50 周年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美国历史学家内文斯( AllanNevins, 1890 1971)曾经说过: “ 人类经过了世界大战的洗劫,现在正好像一条经历了暴风雨的大船又再度驶向一个未知的大海。水手们需要观察星座,校正航向,而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正是悬在天上的星座。 ”50 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禁要问:历史学和历史教育是否成了 “ 悬在天上的星座 ” ,起到了校正航向的导航作用?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是否充分注 意到并发挥了历史教育的功能?本文不可能全面地讨论这一问题,仅就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一 意识,是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主要指观念中对现实的再现能力,同时也指这种再现在它的不同水平上的特殊形态。在心理学上,则指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历史意识,即是人们对历史事实、观点、理论的再现能力。这种再现,是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中进行的,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结的。学习历史,接受历史教育,应置身于人类历史长河中体验,考察演进的社会,并不断与现实对话,不断 从现实中寻求历史规律的延伸轨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现实社会的变革。因此,有的学者2 / 9 认为 “ 历史意识是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活动。 ” 1 历史教育中历史意识的培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各国的历史教育目标中,均注意到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由国家教委颁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 “ 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历史,才 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 ” 并规定要 “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同时在各有关部分将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列入思想教育或能力培养的要求。如对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教学提出 “ 要引导学生向前看,使他们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 。以及 “ 能运用所学的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正确观察和认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 。在世界历史教学中,提出 “ 要树立奋发向上、积极改革、追赶先进的精神 ” 、 “ 要树立放眼世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 ” 以及 “ 联系当今世界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 某些重大问题,运用所学的世界历史知识,加深理解 ” 等要求。在美国历史教育目标的构成中,也提出 “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考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是研究连续3 / 9 性和变化性的,对当前和将来的每个问题,也只能以那些在历史上已发生过的事件和人们的看法为依据,加以理解和认识。这些看法,决定了人们对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的认识水平和行为方式 ” 。 2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提出使中学生 “ 认识各时代对于今日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 , “ 使之从其所处时代与本地区的关系上去理解现在所继承的文化遗产,养成爱护和尊 重文化遗产的态度 ” 。 90 年代日本公布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其高中历史课的目标为 “ 加深对我国以及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和生活、文化领域中的特色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具有对国际社会能主动适应的民主和平的国家与社会的一员所必需的自觉性和素质 ” 。 3可见,各国历史教育目标均十分重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这是因为,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需要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对过去一无所知,或知之不确,就不可能有历史意识,或不可能形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另外,意识与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 的。同时,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渗透着思想教育的要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忧患意识、参与意识等等,都是历史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二 近年来,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也日益引起各国历4 / 9 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英国李彼得教授等成立了专门小组,连续数年潜心研究并实验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日本西谷稔教授在其 1982 年出版的历史教授学一书中,专题介绍了 1973 年的一次中小学生历史意识调查情况并进行了分析。石山久男先生在其十五年战争教学经 验选中,介绍高中学生对十五年战争的认识时,列举了大量材料。我国上海的几位历史教师在 1992 年对中学生历史意识作了调查,写出了调查报告和论文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初探。我国台湾地区则有黄俊杰教授 1982 年在一次中学历史教育研讨会上所作历史教育与历史意识的培育的专题演讲。此外还有徐雪霞教授 1988 年所作的历史教科书中历史意识的分析等。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之所以会受到普遍的重视,除了其本身在实现历史教育目标或功能方面有特殊的意义与作用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青年以至整个社会历史意识的薄弱。徐雪 霞教授指出: “ 教科书的历史意识被学生接纳吸收的程度如何?证之今日青年人与中年人的言行,无可讳言是贫乏的、低落的。在文化上,不知珍惜自身文化,破坏古迹,醉心外来文化而不知取舍;在思想上,台独邪说谬行疑惑大众,扰乱心理;在商场上,仿冒猖獗、套汇移民、恶性倒闭等事例屡见不鲜;在生活上,奢靡浮华无度,居安而不知思危;所见所闻无所认同于炎黄祖先,无所认同于伦理道德。 ” 4黄俊杰教授在 1994 年 6 月的5 / 9 一篇短论中指出: “ 造成这个时代的沉病的原因不一而足,至为复杂,但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就是:这个时代的人普遍地缺乏历史意识 ,他们只生存在 现在 的此时此地,他们没有生存在 过去 的历史时空之中,他们对于植源于 过去 与 现在 的 未来 更是毫无展望。 由于历史意识与时间感的双重缺乏,所以这个时代许多人心胸浅窄,目光如豆 ” , “ 究其原因,主要乃是由于这些人在少壮求学时代,未能经由历史教育而培育他们思考人生问题的时间深度,使他们成为当前 浅近利益的俘虏 而不自知! ” 5从其他几处调查的情况看亦不乐观。例如日本石山久男先生关于高中生对 “ 十五年战争 ” ( 1930 1945 年)认识的调查中, 157名学生对南京大屠杀表示 “ 知道的 ” 仅 48人( 31),“ 近期才知道的 ”30 人( 19),而 “ 不知道的 ” 有 79 人( 50);在另一次对 88 名学生的调查中,对南京大屠杀知道的仅 41 人( 47):说明这些高中生有一半以上是不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当被问及太平洋战争是何性质的战争时, 88名学生中认为 “ 日本进攻其他国家的 ” 仅 43 人,也不到一半,其中竟然有 12 人( 14)认为是 “ 解放亚洲 ” 或 “ 日本自卫 ” (各 6 人) 6。上海某区在对 120 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时,有 90 人认为历史是由 “ 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的 ”( 75),另 12 人( 10)认为是 “ 英雄创造历史 ” ,回答“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 的仅 18 人( 15)。在被问到历史发6 / 9 展是否有规律时,虽有 79 人( 66)回答 “ 历史发展有规律 ” ,但也有 34 人()回答 “ 有时有,有时无 ” ,有 7人()回答 “ 历史发展没有规律 ” 。在对战争问题的调查中,这 120 名高中生有 30 人认为正义战争的标准是 “ 符合本地区人民利益 ” ( 25),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 “ 军事实力 ” ( 58 人,占)。在对上海一所市重点中学 251 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时,学生对历史文物和遗址的保护意识也有待加强,因为有 34的学生回答只是 “ 不损坏 ” 或 “ 与己无关 ” 。上述情况的出现,原因是 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但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有的是历史知识的贫乏,有的是历史观点的错误,有的是历史评价和历史考察能力的低下,这些无不说明在历史教育中重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全面实现历史教育目标的重要课题。 三 在历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呢? 第一,深化课程教材的改革。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展的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无论是课程开设的合理性,或是教材编写的适用性,均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单一的必修课程结构的突破,有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 增强。从调查资料所显示的情况看,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历史知识面的拓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将历史与现代的联7 / 9 结。活动课则更为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的提高及自我教育意识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综合型 “ 社会 ” 课的开设,将历史、人文地理和社会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 “ 了解人类与环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我国社会历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同时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科学方法论教育。 ” 这对历史意识的培养极有好处。另外,历史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研究不同,有些内容 ,作为史学研究来说是必要的,或者是允许的,因为它有助于历史学的发展,但是作为历史教育的内容却并不重要,或未必合适。为使中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历史意识,教材内容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与作用。 第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学校历史教学肩负着三项基本任务,即基础知识的落实、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教育。要全面地认识和处理好三者的地位与关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历史知识是基础,如果对历史一无所知,如前面所引的那些对 “ 南京大屠杀 ” 全然不知的日本高中生,怎能具有检讨过去、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意识呢?但是, 学习历史,决不能停留在记住一些年代、人名、地名和事件上, “ 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递历史知识而已,同时透过教学活动,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8 / 9 观念,从而产生所谓 历史意识 。 ” 7正如前苏联的学生说的: “ 我们头一次思考到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着的:历史,既是往事,又是当代的现实,是政治的。我们学会了思考。 ” 8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今年上半年,上海各中学开展了一次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的板报评 比竞赛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嵩山中学,从初预班(小学六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确定主题,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设计与布置版面,自己充当讲解,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历史意识。 第三,深入开展专题调查和研究。既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在历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入开展调查与研究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遗憾的是,在历史教育刊物或历史教育读物中,关于历史考试方面的极多(不是不要,但不少是重复劳动),而对其他方面的研究却极少。特别是对全面实现历史教育目标、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方 面,还需大力提倡和花更大力气。开展中学生历史意识的调查,对于改进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育质量是极有帮助的。例如学生历史知识的来源问题,日本石山久男先生对 88 名高中生的调查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信息(知识)来源是多渠道的,从电视中获得的 72 人( 82),教师处获得的 65 人( 74),母亲处获得的 57 人( 65),电影中获得的 56 人( 64)。上9 / 9 海某区对初中 136 名学生的调查也表明,从影视中获得历史知识的人数比课堂教学要多 10 多个百分点。了解学生历史知识的来源及原有的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将带来极大好处,使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