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4篇 伤仲永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4篇 伤仲永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4篇 伤仲永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4篇 伤仲永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4篇 伤仲永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第4篇伤仲永,知识梳理,第一部分:叙事,仲永事件始末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n)仲永环谒(y)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n)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n)然众人矣。”,1.词语解释(1)伤仲永伤:(2)世隶耕隶:(3)未尝识书具尝:识:(4)即书诗四句即:(5)收族为意收:(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就:,哀伤,叹息,属于,曾经,看见,认识,当即,很快,聚、团结,完成,(7)或以钱币乞之乞:(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谒:(9)不能称前时之闻称:(10)贤于材人远矣贤:,相当,胜过、超过,拜访,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2.句子翻译(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3.句子朗读节奏(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部分:议论,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词语解释(1)仲永之通悟通悟:(2)受之天也受:(3)贤于材人远矣贤:,通达聪慧,承受,胜过、超过,(4)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不至:2.句子翻译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没有达到(要求),全文梳理,【全文中心】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意理解(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RJ课后习题)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RJ课后习题)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RJ课后习题)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一、(16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甲】伤仲永全文【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金题演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未尝识书具尝:曾经B.不能称前时之闻称:合适C.意与日去与:跟随D.遂成枯落遂:于是,就【解析】B项中“称”的意思是“相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传一乡秀才观之马之千里者B.夫君子之行聂政之刺韩傀也,B,B.夫君子之行聂政之刺韩傀也C.静以修身无从致书以观D.非学无以广才皆以美于徐公【解析】A项前一句中的“之”是代词,代指“仲永写的诗”,后一句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B项前一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后一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中的“以”都是介词,表目的,译为“用来”;D项前一句中的“以”是介词,表目的,译为“用来”,后一句中的“以”是动词,译为“认为”。【答案】C,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不能达到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