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_第1页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_第2页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_第3页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_第4页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 经济 引进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高潮,分别是: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43方案”,1978年签订对外引进22项重点工程的“78计划”。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评价这三次引进高潮,概述了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引进的历程,指出国际国内背景的巨大变化是三次引进的 指导 思想、对象、手段、规模有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必须根据不同的国际 环境 和国内需要,采取与时俱进的不同开放方式。其次中国要想富强,必须通过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方式在竞争中解决全面对外开放问题,闭关自守的拒绝引进或者“一边倒”式的单向引进,都只能是权宜之计。最后,引进并不是单纯的利用设备,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消化,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扶持自己的 工业 体系。本文所整理列举的三次对外引进项目内容,也填补了过去研究中的一些资料空白,厘清了过去一些不准确说法。 关键词:156项;43方案;洋跃进;对外引进 20世纪50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经济引进历程,出现过三次高潮,可以用1564378三个数字作为代表。“156”,是指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简称“156项”;“43”,是指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预定43亿美元成套技术设备,简称“43方案”;“78”,是指1978年签订对外引进协议额度78亿美元成套技术设备,一度被称为“洋跃进”。这三次引进高潮,国际国内背景不同,引进对象、手段和指导思想也不同,分别代表了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引进的不同时期的特点。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 总结 经验教训,探讨中国走上对外开放道路的探索历程。 三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看到了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的重要性。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军观察组成员谢韦思谈话时,认为未来中国工业化必须有自由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帮助,中国可以为美国提供“ 投资 场所”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 市场 ”。并以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作为美国投资和贸易的“补偿”。但是,中国内战爆发以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政权的态度使中共迅速把寻求对象转向苏联。1946年12月,苏联外贸部代表与中共的东北 行政 委员会进行了第一次贸易谈判,东北以粮食、煤炭向苏联换取军用物资、民品和原 材料 。当时主要为了战时需要,修复一些铁路电站,还谈不上引进建设。1949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华北局和东北局,应尽量与苏联和新 民主 国家发展进出口贸易,然后才是西方国家,由此确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 “156项”1949年12月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与苏方进行了最高会谈,把经济援助作为最重要问题,签订了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协定,苏联政府表示愿意分期分批帮助中国设计建设项目和提供成套设备、物资。经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赴苏联,至1952年底陆续商定了苏联帮助中国恢复与建设的第一批50个重点项目,主要是煤炭、 电力 等能源工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工业和国防工业。1953年,以国防工业为重点又与苏联签订了第二批供应成套设备建设项目协议书,共91个项目。1954年,又与苏联签订了第三批苏联供应成套设备建设项目协议书,引进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项目共15项,并决定扩大原订141项成套设备项目的供应范围。至此,与苏联签订的援建项目共计达到156项,1955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颁布,通称“156项工程”。后来由于有的项目改名,有的项目重复计算,还有的项目未建,实际正式施工的项目为150个(见附表1)。1958、1959年中国又与苏联签订了几个供应成套设备的中苏协定,共计有100多个建设项目。整个1950年代与苏联签订协定由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成套设备建设项目共计304项,单独车间和装置64项。到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终止经济 合同 ,这304项中全部建成的有120项,基本建成的29项,废止合同的89项,由中国自行续建的66项;64项单独车间和装置中建成的29项,废止合同的35项。1950年代中国和东欧各国签订协定引进成套设备建设项目116项,完成和基本完成的108项,解除义务的8项;单项设备88项,完成和基本完成的81项,解除义务的7项。 从苏联引进的成套设备项目中,重工业占97,主要是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项目。从投资构成看,能源工业占343,冶金工业占22, 机械 工业占157,化学工业占79,国防工业占12左右。“一五”计划实际完成的项目中,能源工业占286,冶金工业占22,机械工业占185,化学工业占78,国防工业占14。围绕这个建设中心,还部署了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156项”实际施工的150项中,预计总投资为1878亿元(原预计总投资2027亿元,三门峡 水利 枢纽停建及军工项目缩小投资,少用149亿元),实际完成1963亿元,完成1045。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形成了中国第一批大型现代化企业,大大增强了中国重工业和国防军事工业的能力,填补了一批生产技术领域的空白,初步建立了中国工业化基础。“一五”计划期间新增的生产能力中,炼铁的791、炼钢的729、轧钢的811、炼铝和汽车制造的100,发电装机的659,都是“156项”提供的。过去不能生产的高级合金钢、矽钢片、复合不锈钢板、无缝钢管,喷气式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警戒雷达,汽车、中型拖拉机、万吨海轮,大容量成套火力和水力发电设备,大容积高炉设备、联合采煤机以及新型机床等,中国都能生产了。 苏联的援助,使得中国这一时期的对外引进具有空前的规模。50年代,中国引进苏联技术设备投资共计769亿旧卢布(折合人民币73亿元)。其中1950-1952年完成32,1953-1957年完成571,1958-1959年完成396。同期引进东欧各国技术设备投资共计308亿旧卢布(折合人民币293亿元)。以上共计1023亿元,按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按1959年比价折合3909亿美元。 “43方案”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萎缩状态,毛泽东曾考虑扩大同西方的经济引进。他对法国议员代表团说:“我们反对 资本主义 ,你们也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可以合作。”“希望你们把什么禁运战略物资也反掉。”“我说,总有一天会突破这个缺口。”他甚至提出:在一定时候,可以让日本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向他们学技术。但是,由于西方的继续封锁,只从法国、英国引进了一批汽车和石油化工制造设备。到“文革”前期,对外引进几乎完全停顿。 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缓和,中国重返联合国,打开了对中国的封锁;中国国内也开始纠正部分“文革”错误,为中国扩大对外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1972年1月22日,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联名向周恩来报送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建议引进中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4亿美元。2月5日,经周恩来批示呈报,毛泽东圈阅批准。8月6日,国家计委又正式提出进口17米轧机报告,8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予以批准。11月7日,国家计委再次提出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周恩来批准的同时,要求采取一个大规模的一体化引进方案。 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委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对前一阶段和今后的对外引进项目做出总结和统一规划,建议今后3-5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被通称为”43方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