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ppt_第1页
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ppt_第2页
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ppt_第3页
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ppt_第4页
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府角色与政府改革,恩格斯:“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政府传统的两大职能,政治统治,社会管理,政府的职能与角色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资本主义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力量不断增强、社会管理不断复杂化,政府逐渐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社会的工具。,资本主义出现后的政府职能,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第一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政府职能。这一时期的政府职能主要是基于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无数个人的经济行为会产生宏观经济后果。其主张主要有:1、政府必须保家卫国;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法律执行;3、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4、“管的最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第二阶段:福利国家阶段。基于凯恩斯主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929年夏天的三个月中,美国经济还是一片繁荣景象。到了10月,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危机,经济陷入了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采取了一些不成功的应付措施。1929年1933年3月,罗斯福任纽约州长,其执行的政策成为他后来实行的“新政”政策的发轫。凯恩斯主义成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思想来源,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Recovery)(Relief)(Reform)。,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业,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小银行;2、要求资本家们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原工人每周工作55个小时,工资一共只有60美分,调整后:工人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周工资12美元),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3、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罗斯福认为小雇主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奖章,以资表彰。,4、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对失业进行救济。罗斯福促请国会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专门吸收18岁到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额40多亿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从1935年开始,陆续通过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法案。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法律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养老金;并规定了每周40小时工作制,每小时40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等;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罗斯福新政的实行,使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主义阶段正式进入福利国家阶段,政府职能及其相关理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角色的转变,第三阶段:新自由主义阶段。以20世纪70年代初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整个资本主义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增长)困境。新自由主义将原因归结为国家干预过度、政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失灵所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多年受冷落的自由主义适应这一需要,在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占据了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把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第四阶段:新公共管理。其出现的背景主要有:第一,政府的财政危机。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上台前都要许愿,以致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的投入越来越大,政府不堪重负。20世纪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西方经济不景气,人们不情愿继续纳“重税”。财政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二,理论危机。原有的科层制模式是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在已是后工业社会,僵化刻板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社会。“政治行政二分论”和科层理论早已无法解决政府所面对的严重问题。管理理论到了非创新不可的地步了。第三,科技革命。网络化把地球变小了,管理可以“一杆子到底”了。,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几乎同时发生的两种并行不悖的思想运动。两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角色定位,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时期。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在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等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朝鲜战争接近尾声,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开始发生改变,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营企业占43.8%,私人企业占56.2%;到1952年,前者上升到67.3%,后者下降至32.7%。1953年7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必须对私有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必须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以此拉开了改造非公有制经济的序幕,中国的经济成分逐渐变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被限制发展,甚至变为非法。,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角色定位,第二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这种经济体制下的大部份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来分配和利用,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当局的指令性计划来决定。这种体制的基本逻辑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1953年以前,中国实行行政大区的管理体制,在全国6个大区中,除华北地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了一部分国有企业以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都由大行政区直接管理。1954年取消了大区建制,大型国有企业陆续划归中央各工业部委管理。到1956年,基本上形成了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分级管理体制。,1958年进行了以“体制下放”为中心的改革,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改革。“体制下放”就是将中央的很多权力下放给地方。在国有企业上,将原中央各部管理的许多企业都层层下放,归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有的还下放到街道和公社。到1958年底,中央直属企业由1957年的9000多个减少到1000多个,下放了87%,将指令性计划指标由过去的12个减少为4个指标,扩大了企业的计划管理权;下放了一部分人员管理权限和资金调拨权限,放活了企业奖励金制度。,权力下放使得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各自为政,展开了激烈的资源争夺战,1958-1960每年施工的大中型项目都超过了“一五”时期的总和。从1961年末开始,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中国为了克服“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陆续收回了原来下放的权力,又恢复到高度集权的状态。,1970年的改革声势更大,国务院要求工业、交通各部将绝大部分部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中央要求这些下放工作要在1970年内完成。经过大规模的企业下放,加上此前煤炭先行下放的22个矿务局,中央部属企业(不含军工企业)由1965年的10533家减少到1970年的142家。随着企业的大量下放,企业的财权、物权、计划管理权、劳动工资权也随之下放。自1976年起,中央又陆续上收了一些企业。,第二阶段:改革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边缘革命”的结果。当挨饿的农民证明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乡镇企业的优越性时,当一度“待业”的城镇居民挣到比国企员工还要高的工资时,当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华南经济枢纽时,中国政府一次又一次被改革所震惊。改革开放的动力: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形成的地方之间的竞争;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价值推动等。,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19771978年间,国务院上收了一部分“文革”中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增加了20几个部门,到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时,国务院设部委机构37个,直属机构32个,办公机构7个,共计76个部门。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政府部门一直增加,到1981年底,国务院设共有100个工作部门,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1982年,国务院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机构改革,经过撤销合并,连办公厅在内共设61个部门,机构减少了40%。具体:(1)将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经委、农委、建委、机械委、能源委、国家标准总局、计量总局、医药总局、建筑材料工业总局和专利局11个部门合并,设立国家经济委。将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等5个部门合并,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将文化部等5个部门合并,设立文化部。将国家劳动总局、人事局等4个部门合并,设立劳动人事部。,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2)将城市建设总局等3个部门合并,设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将四机部、广电总局、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3个部门合并,设立电子工业部。将外国专家局并入国务院办公厅。将农行、建行、工行、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六机部和国家有色工业总局改为经济实体,不再作为政府工作部门。新设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将新华社由直属机构升格为部级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1983至1987年,国务院先后增设了审计署、监察部、国家安全部、空中交通管制局、国务院法制局、土地管理局、烟草专卖局、新闻出版署、中医管理局、国务院特区办、国务院经济调节办;将机械工业部与兵器工业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恢复国家建材工业局(直属机构);将教育部改为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调整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文字改革委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到1987年底,国务院共设部委机构45个,直属机构22个,办事机构4个,共71个工作部门。,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1988年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经过调整,共设66个工作部门。具体变动如下:(1)撤销国家计委、经委,组建新的国家计委。新的国家计委是一个承担宏观管理职能的高层次的综合性部门,不再承担微观管理职能。为了实行党政分开、推行公务员制度,撤销劳动人事部,组建新的人事部;同时组建劳动部,承担原劳动人事部有关就业、工资、保险、福利、劳动保护和安全监察等方面的职能。为了加强物资的综合管理,搞活物资流通,撤销国家物资局,组建物资部。,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2)为了对能源实行全行业管理,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同时组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组建建设部、组建机械电子工业部。为了统筹技术力量,加强对航空航天工业的行业管理,撤销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鉴于水利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在撤销水利电力部的同时,组建水利部。鉴于新华社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故将其由部级单位改为直属单位,不再列入国务院行政机构系列。,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3)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局,由财政部归口管理。组建国家技术监督局。为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代管的国家环保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为了加强税收征管,将财政部的税务总局改为国家税务局,由财政部归口管理。将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医管理局、语言文字委等直属机构分别改为部委归口管理。撤销国务院经济调节办、国家物资局、空中交通管制局等直属机构;将医药管理局由部委归口管理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1989年之后,国务院又增加了物资部、新闻办公室和经贸办公室,其工作机构由1988年的80个增加至1993年的86个。,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199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其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将原有的86个工作机构减少到58个。具体变动如下:(1)在国务院经贸办的基础上,新组建国家经贸委。(2)为了理顺了党委纪检与行政监察的关系,实行监察部和中纪委合署办公。(3)鉴于航空航天工业部管理任务少、有条件办成经济实体,因此将其分拆为两个公司: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天工业总公司。鉴于当时我国轻纺产业绝大部分已经市场化,不再设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将其分别改为中国轻工总会和纺织总会。(4)撤销能源部,分别组建电力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同时撤销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1998年,国务院进行了一次力度、幅度和涉及面都相当大的机构改革。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反映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撤销了所有的工业经济部门,原有的40个部级机构调整为29个,总共51个部门。具体为:(1)撤销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组建信息产业部。将煤炭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等分别改组为国家煤炭工业局、机械工业局等,由国家经贸委管理。电力行业已组建国家电力公司,不再保留电力工业部。将化学工业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政府职能合并,组建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由国家经贸委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2)由地质矿产部、土地管理局等共同组建国土资源部。将原国防科工委管理国防工业的职能、国家计委国防司的职能以及各军工总公司的政府职能,统归新组建的国防科工委。(3)人事部职能调整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公务员,任免国务院监管的大型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国务院向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的稽察特派员。将林业部改组为国家林业局;不再保留国家体委,将其职能委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代行。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电视网络管理职能划出后,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国家科技委改为科技部;国家教委改为教育部。,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1)设立国资委,为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专门承担国有资产监管的职责。将国家发展计划委改组为国家发改委,以综合协调各方面改革;将国务院体改办的职能并入该部门。设立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安全,化解金融风险。组建商务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在国家药品监管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仍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监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管。为加强人口发展战略,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将国家计生委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2005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国家安监局调整为国家安监总局(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单设(副部级),作为国家安监总局管理的国家局。,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着眼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和改善民生,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旨在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1)进一步强化国家发改委的宏观调控职能,减少其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务;建立健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设立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2)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环境保护部;在撤销建设部的同时,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3)调整食品药品管理职能,卫生部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药品法典,担负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改由卫生部管理,该局负责食品卫生许可,监管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药品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和药品安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政府的基本职能,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教材P58-60.1、提供经济运行的基础框架;2、提供各种公共物品和服务;3、协调和解决社会冲突;4、维护有序竞争的环境;5、保护自然资源;6、为个人提供获得生活资料的最低条件;7、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8、促进社会公平。,案例:“孙志刚事件”,2003年月17日,在广州某一公司任职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路上行走时,突然被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黄村街派出所的警察拦住,因缺少暂住证,他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向收容站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