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耳疮ppt课件_第1页
旋耳疮ppt课件_第2页
旋耳疮ppt课件_第3页
旋耳疮ppt课件_第4页
旋耳疮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旋耳疮,第二节旋耳疮,第二节旋耳疮,第二节旋耳疮,第二节旋耳疮,第二节旋耳疮,目的要求,1掌握旋耳疮的定义及临床特征。2熟悉旋耳疮的病因病机。3掌握旋耳疮的诊断、分型治疗、外治法及预防与调护措施。,目的要求,重点及难点提示,重点:旋耳疮风热湿邪犯耳及血虚生风化燥两型主症特点、治则、方药及外治法。难点: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检查与断耳疮进行鉴别。,重点及难点提示,一、概述,1、定义:旋耳疮是指旋绕耳廓,以局部皮肤瘙痒、灼热潮红、水疱、糜烂、渗液或皮肤粗糙增厚、结痂、脱屑、皲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2、现代医学病名:外耳道湿疹。,一、概述,二、病因病机,1、风热湿邪犯耳脓耳之脓液邻近部位之渗液漫延至耳部接触某些刺激物以致风热湿邪积聚,因足少阳胆经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肝胆互为表里,故进一步发展,引动肝胆湿热,循经上犯,风热与湿邪蒸灼耳部肌肤而为病。2、血虚生风化燥患病日久,脾失健运,或素有脾气虚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日久则血虚津亏,又因渗液淋漓不干,津液损耗,津血同源,故致血虚生风,风盛化燥,耳部皮肤失于濡养,兼之余邪未清,留恋耳部,以致耳部皮肤粗糙、皲裂、覆盖鳞屑等。,二、病因病机,三、诊断,1、病史:可有耳道流脓或污水入耳史,或药物及其他过敏物质刺激史。2、主证:外耳道、耳廓及其周围皮肤瘙痒、灼热感、渗液、脱屑等。3、检查:外耳道、耳廓或耳周皮肤潮红、糜烂、水疱、渗液,干后结痂。外耳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皲裂、结痂,表面粗糙不平,甚则外耳道狭窄。,Page6,四、鉴别诊断,旋耳疮是指旋绕耳廓或耳周而发的湿疮。相当于西医学的外耳湿疹。多因脓耳之脓液浸渍或邻近部位之黄水疮漫延至耳部,亦有接触某些刺激物诱发,以局部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特征;,断耳疮是指以耳廓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多由耳壳局部损伤染毒而致,以耳部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Page7,五、辨证及治疗(一)分型论治,1.风热湿邪浸渍症见:耳皮肤瘙痒、灼热感。检查:皮肤小水疱,出黄水,皮肤糜烂。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则:清热祛湿,疏风止痒方药:消风散加减,Page8,2.血虚生风化燥症见:耳部瘙痒,缠绵难愈,可伴面色萎黄、纳差、身倦乏力等症。检查: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上覆痂皮或鳞屑。舌质红,苔白,脉细缓。治则: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药:地黄饮加减,Page9,(二)外治法,1.外洗及湿敷可选用下列清热解毒、收敛止痒的中药煎水外洗或湿敷患部。桉树叶、桃叶、花椒叶等量。苦参、苍术、黄柏、白鲜皮各15克。马齿苋、黄柏、败酱草各30克。,Page10,2.涂敷法,可根据证型选择不同药物涂敷患处:湿热盛;红肿、疼痛、瘙痒、出脂水者,可选用如意金黄散调敷以清热燥湿止痒。湿盛;黄水淋漓者,可选用青黛散,以麻油调搽,以清热除湿,收敛止痒。热盛;而见有脓痂者,可选用黄连膏外涂或黄连粉撒布患处,以清热解毒。患病日久;而皮肤粗糙、增厚、皲裂者,可选用滋润肌肤,解毒祛湿的药物外涂,如穿粉散,用香油调敷。,Page11,附加:西药治疗,全身治疗:(1)抗过敏药物治疗,可给予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等药物。(2)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等。(3)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局部治疗:(1)渗出较多者,3%硼酸溶液、15%氧化锌溶液湿敷。(2)渗出较少或无渗出者,12%龙胆紫液、激素类霜或膏、氧化锌油或糊剂。(3)皮肤粗糙、增厚、皲裂者,1015%硝酸银涂抹。,Page12,六、预防与调护,1、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习惯。2、患病期间,忌辛辣炙煿食物及鱼、虾以及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3、发病期间避免任何局部刺激,忌用肥皂水洗涤患处。,Page13,七、预后及转归,本病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体质弱,反复发作者,可致病情迁延难愈。,Page14,八、病例分析接触性皮炎(旋耳疮)治验郭绍抑,病例:男,29岁,管仓员,住院号757501978年4月17日入院。患者二周前自觉右耳道有堵塞不适感,在单位医疗室用双氧水冲洗耳道,并扑上氨苯磺胺粉治疗,数天后觉右耳道有灼热肿胀、作痒、听力障碍,继之耳廓、耳道皮肤出现红肿糜烂,并流出大量黄色分泌物液体,曾先后在本市两间医院诊疗,经用抗过敏治疗,一周未效,且流水琳漓,每晚多至湿透垫巾,味腥而粘,皮肤痒疹蔓延至发际、颈项、脸部等处。于1978年4月17日入院,经各项常规化验未发现异常,经本院五官科会诊,初步诊断:外耳接触性皮炎,耳道炎。,入院后用四环素、苯海拉明、氢化可的松等抗炎抗过敏治疗三天,流水稍减,但外耳仍搔痒红肿未消退,邀余会诊。症见口苦,睡眠欠佳,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厚黄腻,脉弦数,中医辨证系肝胆湿热挟风邪为患。于19日起加服中药治疗,用清热利湿祛风为主,佐以解毒之法,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之。初诊处方:龙胆草10克、桅子7克、生地15克、泽泻12克、赤芍10克、土获等20克、银花10克、牛子7克、连翘10克、甘草3克。两剂,日服一剂。21日复诊:服药后外耳红肿略消,流水稍减,睡较好,皮疹仍痒,右耳听力尚差,药已见少效,照上方加减。柴胡5克、龙胆草10克、当归10克、白芷6克、防风6克、生地15克、土获等2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甘草4克。.两剂,日服一剂。,Page15,23日三诊:服药后外耳红肿大部分已消退,流水明显减少,只有极少量渗液,听力开始好转,各部痒疹渐减,脱屑,疗效颇佳,照前方再服二剂,并减去西药激素滴注。25日四诊:外耳道红肿基本消退,已无渗液,糜烂皮肤结黄色干痴,听力清楚无阻塞感。处方:柴胡5克、龙胆草10克、当归10克、白芷6克、防风6克、生地15克、泽泻10克、桔梗8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甘草4克。两剂,日服一剂。经服中药8剂以后,外耳红肿全消,耳道干洁无渗液,听力已恢复正常,遂停药二天观察,未见反复,达到基本治愈。照前方给药二剂出院,以巩固疗效,追踪一年无复发。,按:本例接触性皮炎按其发病部位和症状大致相当于祖国医学“旋耳疮”的范畸,其病因系湿热郁蒸兼感风邪,湿热风邪蕴蓄于右耳廓耳道皮肤蕴聚成毒,致发生右外耳道皮肤急性炎症、红肿、浸淫作痒、糜烂、流水等见证。盖耳为足少阳胆经脉所过,口苦、耳聋、脉弦为肝胆经之脉证,故治以肝胆经为主,投以清利肝胆湿热之龙胆泻肝汤为治,方中加入祛风止痛痒,去湿消肿的防风、白芷,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赤芍之品;土获荃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