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解题突破篇 热考题型一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解题突破篇 热考题型一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解题突破篇 热考题型一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解题突破篇 热考题型一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解题突破篇 热考题型一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考题型一重要技术方法及“史实类”,1.(2016全国课标卷,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高中生物学涉及的重要技术方法与应用,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B.C.D.解析和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B项正确。,B,2.(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需选择植物生长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方而不是“茂盛”处取样。答案B,准确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应对教材中涉及的几类生物学常用方法熟记于心,其次要梳理、归纳各类研究方法对应的应用实例或应用拓展,在二轮复习期间,宜对相关方法及应用实例进行集中排查,并进行专项集训,以求加深对相关方法的理解与记忆。,归纳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17种技术方法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分离、观察染色体变异等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对比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密度梯度离心法用15N标记DN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重带、轻带、中带等),假说演绎法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发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为材料),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明类比推理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样方法估算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昆虫卵)等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估算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动模型构建法构建细胞亚显微结构物理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构建光合模型、种群特征、细胞分裂等概念模型,构建种群增长两种数学模型(公式、“J”型“S”型曲线),构建减数分裂、血糖调节过程物理模型,选修3:目的基因注入受体细胞的方法a注入植物细胞: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b注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为受精卵)c注入微生物细胞:Ca2处理的感受态法选修3:卵母细胞采集的三种方法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后,从输卵管中冲出卵母细胞(不需培养)b从屠宰母畜丢弃的卵巢中获取卵母细胞(需培养到M中期)c借助超声波探测仪、内窥镜、腹腔镜等工具直接从活体动物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需培养至M中期),1.(2016河南豫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时,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B.对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时,常用观察法或实验法C.研究碳在代谢中的转化途径时,常用同位素标记法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答案D,2.(2016四川成都七中模拟)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A.B.C.D.,解析研究光合作用产物中氧气的来源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正确;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正确;DNA的双螺旋结构利用了构建了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利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设置有氧和无氧2个实验组进行对比,正确;细胞器分离根据其比重不同可用差速离心法,色素的分离根据其在层析液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在滤纸上的分离速率不同,用的是纸层析法,错误。答案B,3.纸层析法、同位素标记法、染色法、离心法等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纸层析法和离心法都能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B.用台盼蓝染色法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C.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要用到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D.色素分离实验中要得到四条不同颜色的色素带需用到纸层析法和染色法,解析选项A正确:纸层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同种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离心时由于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将物质分开。选项B正确:用台盼蓝染色时,活细胞不会被染色,死细胞会被染色。选项C正确,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中,先后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选项D错误:色素分离实验用到了纸层析法,但没有用到染色法,四条色素带所呈现的不同颜色是色素本身的颜色。答案D,4.(2016湖北黄冈质检)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采用差速离心法将蓝藻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B.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C.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D.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解析分离细胞器的确可采用“差速离心法”,然而,蓝藻作为原核细胞,其细胞内并不存在“各种”细胞器,它只有“核糖体”。答案A,.高中生物学“史实”类考查,1.(2015江苏卷,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解析A项正确:孟德尔采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B项正确:摩尔根等用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项正确: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模型。答案D,2.(2014江苏卷,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解析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总结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两大规律,A错误。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水,B错误。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答案C,本类题目难度不大,但却容易失分,其原因在于“记忆不准确,搭配错乱”。解答本类题目,唯一的方法是广泛而准确记忆、归纳教材中重要生物学事件及相关科学家名字、重要成果或研究方法与时代背景。,高中教材涉及的重要人物及相应生物学史实归纳必修1(16条)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进行膜通透性实验膜是由脂质构成的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看到暗亮暗三层结构,将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巴斯德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无活细胞参与,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萨姆纳提出并证明酶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及光合作用需要光普利斯特利植物可更新空气英格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蚀的空气,指出普利斯特利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梅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萨克斯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叶片产生淀粉需光)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卡尔文用14C标记14CO2证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14CO214C3(14CH2O),必修2(13条)孟德尔用豌豆作遗传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关注孟德尔成功四大原因)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关注假说演绎法与类比推理法差异)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白眼雄果蝇作遗传材料)道尔顿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英国遗传学家缪勒用X射线照射果蝇,发现突变率大大提升拉马克第一个提出进化学说(中心思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必修3(10条)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现代观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沃泰默促胰液素分泌只受神经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促胰液素可存在“化学调节”(并命名该调节物为“激素”)达尔文植物向光性实验,验证金丝雀草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可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单侧光下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高斯证明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间存在着竞争关系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1.(2016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检测)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所利用到的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解析DNA半保留复制并非沃森研究内容;提出DNA为转化因子的应为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指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答案B,2.(2015河南洛阳一模)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确实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B.林德曼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运用定量分析法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运用电镜观察法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解析达尔文实验并未证明向光性生长由“化学物质”引起,A错误;林德曼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运用定时定量分析法,B正确;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运用荧光标记法,C错误;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没有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用的是物质分离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D错误。,B,3.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精心设置对照(或对比)实验的是(),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萨克斯利用绿色叶片研究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A.B.C.D.,解析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是在大量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没有对比实验,所以错误。鲁宾和卡门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水中的氧和二氧化碳中的氧,证明了氧气来自水中的氧,故正确。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正确。艾弗里运用分别提纯S型菌的各种物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在衍射图等科学家的基础上得出的,所以错误。萨克斯利用一半光照一半遮光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所以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A,4.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B.坎农(W.B.Cannon)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念C.摩尔根(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