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高考文学常识记忆方法.doc_第1页
XX年高考文学常识记忆方法.doc_第2页
XX年高考文学常识记忆方法.doc_第3页
XX年高考文学常识记忆方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年高考文学常识记忆方法 眼看着高考越来越近语文成绩却成了短板科目让家长和孩子着急的不行针对这一点我们做了“文学常识记忆方法”的相关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 不管是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 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 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 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纵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 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分门别类记忆法” 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年龄称谓 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地理常识 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