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目 录第一部分1 总论11.1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11.2工作制度11.3矿区及厂址概况11.3.1厂区位置11.3.2厂区地理概况11.3.3矿区其它资源及其经济概况11.4选煤工艺21.5产品品种及用途21.6供水、供电21.6.1水源21.6.2电源21.6.3交通运输2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2 选煤工艺52.1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研究52.1.1煤质资料的审查52.1.2 煤质资料的校正72.1.3 煤质资料的分析82.1.4 两层原煤可选性研究及分组讨论232.1.5两层煤质资料综合及分级讨论292.1.6 机械排矸后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02.2选煤工艺的初定和技术经济比较452.2.1初步选定的方案分析452.2.2方案的产品预测462.2.3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572.3选定流程的介绍及流程计算632.3.1辅助工艺的确定632.3.2设计工艺流程的整体描述652.4.1数质量流程计算672.4.2介质流程计算672.4.3 工艺流程计算结果汇总782.5设备选型及计算802.5.1选型与计算的原则和规定802.5.2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812.6选煤工艺布置902.6.1工艺布置原则902.6.2总平面布置902.6.3原煤受煤、配煤902.6.4主厂房902.6.5产品仓912.6.6尾煤系统922.7生产技术检查922.7.1检查的内容与项目922.7.2技术检查取样设置952.7.3检查室953 建筑物和构筑物963.1概述963.3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963.3.1建筑设计963.3.2结构设计974 给水排水984.1给水水源984.2用水量和水压984.2.1用水标准及用水量984.2.2水压984.2.3消防984.3给水系统984.4排水985 生产辅助设施995.1机电修理车间995.2介质制备车间995.3压缩空气供应1006 电气1056.1供配1056.1.1电源及供电方式1056.1.2供配电系统1056.1.3照明1066.1.4防雷1066.2集中控制与自动化1066.2.1控制系统1066.2.2控制原则1066.3通讯调度1076.4自动化1077 铁路运输1087.1技术条件1087.2股道设置1088 采暖通风与药剂库1098.1采暖1098.1.1概述1098.1.2采暖温度1098.1.3采暖方式1098.2通风除尘1098.3室外供热管道1108.4药剂库、油脂库1109 工业场地总平面1119.1原始资料1119.2总平面布置1119.2.1布置原则1119.2.2场地功能区分1119.2.3总平面布置1119.2.4辅助车间的布置1119.2.5行政、生活福利设施的布置1129.2.6运输1129.2.7场地利用系数及绿化11210 技术经济11310.1劳动定员11310.2选煤成本11510.2.1产品销售收入11510.2.2分离前成本11510.2.3分离后成本11610.2.4财务分析11511 环境保护1181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及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11811.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11811.1.2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11811.2选煤厂污染防治措施11811.3厂区绿化11812 劳动安全11912.1预防自然灾害措施11912.2防火防爆措施11912.3防机械伤害和人身安全措施11912.4防触电伤害措施119第二部分1 概算编制说明1201.1工程概况及投资范围1201.2编制依据及取费标准1201.2.1编制依据1201.2.2概算指标1201.2.3价格1201.2.4取费标准1201.2.5基本预备费1201.2.6概算总投资1212 概算结果汇总121第三部分西山煤电集团选煤厂发展概况128参考为献131第四部分1 英文翻译原文1392 中文译文153附 录图纸列表155参考书目156致 谢165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11页1 总论1.1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西山煤电袁庄选煤厂以入洗袁庄矿的6层和10层原煤为主,其中6层占44%,10层占56%。该选煤厂是一座矿井型选煤厂,设计入洗能力为1.80Mt/a,拟建于山西省太原市境内。1.2工作制度按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的规定,本选煤厂实际生产时间为每年330天,每天16小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1.3矿区及厂址概况1.3.1厂区位置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海拔最高点为2,670米,最低点为760米,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太原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交通方便。主要有太原到大同的北同蒲铁路,太原到运城的南同蒲铁路,太原到焦作的太焦铁路,太原到新乡的太新铁路,太原到北京的京原铁路,太原到银川的太银铁路,太原到中卫的太中铁路,太原到兴县的太兴铁路,太原到石家庄的石太铁路,太原到青岛的太青客运专线等。1.3.2厂区地理概况1、 地形地貌及水系 矿区处山西黄土高原、吕梁山东麓和晋中新裂陷盆地之西。从太原汾河平原向西地势逐渐升高,石千峰山与庙前山为本区最高点,标高分别达1771m和1865m。山岭沟谷以石千峰山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方低处分出,沟壑纵横,切割很深,区内标高一般在10001300m,之间,相对高差一般为200400m。本区属黄河支流汾河水系。 除汾河从矿区东部流过外,区内尚有玉门沟、虎峪沟、白家庄沟汇入汾河,常年有水,旱季多为溪流,雨季山洪暴发,流量剧增。 2、气象本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多风,昼夜气温变化悬殊。年最高气温39,最低-25,年平均气温8.9,年最大降雨量487.3mm,年最小降雨量367.7mm.1.3.3矿区其它资源及其经济概况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越来越为中外所瞩目。1.4选煤工艺袁庄选煤厂拟采用6层与10层原煤,并以44%:56%的比例入洗,据原始煤质资料及用户的要求灰分级别,原煤可选性属极难选煤。经过无种入洗工艺的方案比较,本选煤厂采用动筛排矸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煤泥重介直接浮选联合工艺。具体工艺为:原煤经过50mm分级筛分,50mm的块煤进入动筛跳汰机机产出块精煤及块矸石,块精煤破碎到50mm以下后与分级筛下原煤进入大直径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进行分选并产出精煤、中煤及矸石,精煤脱介弧形筛筛下合格介质分流进入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其溢流进精煤磁选机,底流进中矸磁选机。精煤磁尾及离心液一起进入0.25mm水力分级旋流器进行分级,0.25mm粗煤泥经振动弧形筛,煤泥离心机脱水后混入到精煤中,0.25mm粗煤泥经振动弧形筛,煤泥离心机脱水后混入到中煤中,0.25mm煤泥进尾煤浓缩机浓缩压滤后作为尾煤泥。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1.5产品品种及用途袁庄选煤厂选后产品分为精煤、中煤、矸石、煤泥。精煤产品主要用于炼焦配煤,亦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铸造等行业。中煤供附近的电厂,矸石主要用于附近的矸石砖厂或者其他建筑、公路行业等,煤泥主要销售给附近居民或供场内锅炉房使用。1.6供水、供电1.6.1水源生活及消防用水取自厂外生活及消防给水管网,其水量、水质、水压都能满足生活用水要求;生产用水可取自处理后的矿井井下来水,同时考虑把矿井未除氟水作为生产用水的补充水源,也可来自水源井,水量、水质都能满足生产用水要求。1.6.2电源厂区设有变电所,电源引至10kVA高压电网。经厂区变电所将其变成动力用电、生活用电等级后供厂区生产、生活使用,因而电源有可靠保证。1.6.3交通运输 本区交通方便,太(原)白(家庄)铁路支线由太原北站过汾河至本区分别通住西铭、杜儿坪、白家庄、官地等生产矿井。太原至古交铁路和公路经过本区。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7-1。表1.7-1 选煤厂主要技术指标序 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 标备 注1选煤厂类型矿井型2处理能力(1)年处理能力万t180(2)日处理能力t9090.91(3)小时处理能力t340.913设计工作制度(1)年工作天数d330两班生产一班检修(2)日工作小时h164原煤质量牌号1/3焦煤灰分21.815原煤的可选性极难选6选煤方法重介-浮选联合工艺7选后产品质量(灰分/水分)(1)精煤7.09/9.35(2)中煤20.42/8.13(3)矸石84.22/16.71(4)煤泥33.88/24.008选后产品产率(1)精煤60.28(2)中煤21.21(3)矸石13.79(4)煤泥4.739选后产品年产量(1)精煤万t108.50(2)中煤万t38.18(3)矸石万t24.82(4)煤泥万t8.5110全厂在籍人数人105其中:生产工人921.7-1 选煤厂主要技术指标(续表)序 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 标备 注11劳动生产率(1)全员效率t/工80(2)生产工效率t/工86.612吨煤用水量(1)清水m3/t0.13(2)循环水m3/t1.4513吨煤电耗kw.h2.9514重介系统吨煤介耗Kg/t0.815建设项目静态总投资万元19542.42 其中:土建工程万元14636.66 设备购置万元2159.99 安装工程万元343.63 其他费用万元1295.97 工程预备费万元1106.17 16吨原煤基建投资元65.1417吨原煤加工费元26.318年平均税后利润万元/年44423.8819静态投资回收期年0.442 选煤工艺2.1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研究建一座现代化煤炭洗选厂,对煤质进行分析和评述就是对煤进行“号脉诊断”。设计就是依靠入洗原煤基础资料。进行透切煤质分析,把握准确原煤特性,设计出适合于入选原煤的实际特性工艺流程,为选煤厂洗选加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益。众所周知,由于成煤环境和成煤条件不同,形成了煤炭赋存状况方面的差异。因而不同煤田、不同矿区的煤质千差万别,有时候即便同属一块煤田,但在不同的井田,甚至不同的采区,不同的层位,其煤质的变化和区别也非常大。如何将被选原煤的“脉”号准,是搞好选煤工艺设计必须重视的基础问题。所以,建设现代化选煤厂,至关重要的问题是选煤工艺设计必须符合不同矿区的不同煤质特性。为了进一步了解煤的内在性质,以制定合理的选煤工艺流程,下面将原煤资料进行如下分析:2.1.1煤质资料的审查煤质资料是制定合理的选煤工艺流程、进行流程计算和作为主要设备选型的基本依据,它要有足够的代表性。用不具代表性或代表性差的筛分、浮沉资料提供设计,是对设计的误导,后果是严重的。因此,对煤质资料的代表性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煤质资料的可靠性,对设计所选用的流程和设备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将原煤资料可靠性分析如下:1、本次设计用煤质资料来自于本厂设计入洗的6层及10层的建井煤质资料,没有用相邻矿井和其它地质资料作代资料,故该矿样具有高度的代表性。2、该煤样是经过采样,试验,制样,化验,计算等工序完成的,各工序都可能产生误差。如果误差超过一定限度,不仅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判定该资料不能使用,所以筛分、浮沉试验都要按国家标准GB/T477-1998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478-87煤炭浮沉试验方法和行业标准MT-93煤粉筛分试验方法、MT57-93煤粉浮沉试验方法进行审查。1)试验过程中试样重量损失的审查:对筛分或浮沉试验资料,试验前后煤样的重量的差值比不得超过2%。即 1=(煤样总质量-毛煤质量)/煤样总质量 = (G1-G2)/G12%式中 G1筛分或者浮沉试验前煤样总重G2筛分或者浮沉试验后各产品重量之和。由表2.1-1可知,审查结果小于规定的重量损失百分数,故资料可用。2)试验结果的灰分差值:筛分试验前总样灰分与试验后各粒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差值,以及浮沉试验前煤样灰分与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差值,按其灰分不同、粒度不同有不同的规定。3)筛分试验的审查:对于筛分试验,煤样灰分20%,相对差值不超过10%;煤样灰分20%,绝对差值不超过2%。即:2=筛分试验前总样灰分-试验后各粒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由表2.1-1可知,审查结果小于规定的重量损失百分数,故资料可用。6层和10层筛分试验重量与灰分误差审查的结果,见表2.1-1。4)浮沉资料的审查:对于浮沉资料,粒度大于或等于25mm时,煤样灰分20%,相对差值不超过10%;煤样灰分20%,绝对差值不超过2%;最大粒度小于25mm时,煤样灰分1.5%不符合相应的标准外,其余质料都真实有效。从而说明两层煤样的筛分浮沉数据可以作为后续分析计算和数据处理的依据。不符合标准的数据可以根据已有的资料调整,或者能够获得准确的资料则更好。2.1.2 煤质资料的校正拿到资料之后,便要对之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对资料进行校正,使试验前后结果一致。其主要校正方法为:1)筛分资料的校正 =Ado-Ad (公式2-1)-灰分校正系数,%Ado-筛分试样的灰分,%Ad-筛后各粒度级的加权平均灰分,%将D值与各粒级灰分分别相加, 校正后各粒级综合灰分为An = Ado =Adn+D (公式2-2)n - 粒级数Ado-筛分试样的灰分,%Ad- 筛分后总灰分,%2)浮沉资料的校正|0.2时,采用=Ads-Adf (公式2-3)式中:灰分校正系数,%Ads筛分表中参加浮沉实验各粒度级的平均灰分,%Adf浮沉表中各级累计灰分,%其方法与筛分资料的校正相同,将浮沉表中各级的灰分加减值得校正后各级的灰分。当|0.2时,采用调整各密度级的数量,各密度级的灰分不变,使其实验前后的灰分相等。=100(A后-A前)/(A+1.8-A-1.8) (公式2-4)式中:为调整的数量,%A前校正前灰分,%A后校正后灰分,% A+1.8+1.8密度级灰分,%A-1.8-1.8密度级灰分,%在A后A前的情况,为负值,即+1.8密度级减量,而-1.8累计的密度级增量。在计算出以后,还应该用比例关系分别计算出-1.8每一个密度级调整后的数量百分数n=n(1-/-1.8) (公式2-5)式中:n-1.8中的某密度级n调整后的数量百分数,%n-1.8中的某密度级n调整前的数量百分数,%-1.8-1.8所有密度级数量百分数的累计数,%2.1.3 煤质资料的分析为了采用合理正确的工艺方法,将煤质资料的数据规律和分析内容与选煤方法的选择、工艺环节的设置、流程的制定、甚至与产品的定向定位结合起来,为下一步工艺设计做基础,现将煤质特征分析如下:(说明:以下所分析的煤质资料均为校正后的资料)1、原煤的工业分析a、6层原煤的工业分析:表2.1-4 6层筛分总样化验结果项目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发热量粘结性含矸量,%Mad,%Ad,%Vadf,%St,d%gr,d MJ/kg指数GR。L。毛煤3.0212.8634.650.2729.0360.4原煤-1.42.585.7136.140.2631.174低矸通过分析,由表2.1-4可以看出:(1)由给定的原始资料易知,6层的原煤牌号为1/3焦煤,可用于炼焦配煤。(2)原煤灰分Ad=12.86% ,在10.01-20.00%之间,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0 表3-1可知,该煤为低中灰分煤,故需要洗选。(3)原煤硫分St.d=0.27% ,小于0.50%,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0 表3-1可知,该煤属于特低硫分煤,故初步确定在洗选加工工艺中不考虑脱硫。b、10层原煤的工业分析:表2.1-5 10层筛分总样化验结果项目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发热量胶质层粘结性指数GR。L。含矸量,%Mad,%Ad,%Vadf,%St,d%gr,d MJ/kgX mmY mm毛煤2.8428.8540.640.723.6764.52原煤-1.41.056.7436.260.78561274中矸通过分析,由表2.1-5可以看出:(1)由给定的原始资料易知,10层的原煤牌号为1/3焦煤,可用于炼焦配煤。(2)原煤灰分Ad=28.85% ,在20.01-30.00%之间,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0 表3-1可知,该煤为中灰分煤,故需要洗选。(3)原煤硫分St.d=0.70% ,在0.51-1.00%之间,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0 表3-1可知,该煤属于低硫分煤,故初步确定在洗选加工工艺中不考虑脱硫。2、原煤的筛分资料分析a、6层原煤的筛分资料分析:表2.1-6 6层原煤筛分试验报告表6层筛分前煤样总质量5436.5kg最大粒度530*230*210mm粒级,mm产物名称产率质量重量,kg占本矿,%筛上累计,%Mad,%Ad,%St,d%100手选煤768.914.15 3.1710.02 0.25夹矸煤0.00 00.00 0硫铁矿0.00 00.00 0矸石90.17 0.9887.27 0.23小计777.914.31 14.31 3.1410.91 0.25100-50手选煤642.511.82 2.559.83 0.27夹矸煤0.00 00.00 0硫铁矿0.00 00.00 0矸石52.40.96 0.9276.34 0.45小计694.912.79 27.10 2.4314.85 0.2850合计1472.827.10 27.10 2.8112.77 0.2750-25煤702.612.93 40.03 12.45 0.2925-13煤1056.119.43 59.46 2.0612.82 0.3313-6煤909.9616.74 76.20 2.812.82 0.286-3煤345.916.36 82.57 2.7813.15 0.33-0.5煤660.5412.15 94.72 2.512.76 0.350mm级矸石和硫铁矿)5373.3798.87 12.21 0.29通过对原煤筛分资料的分析,从表2.1-6中可以看出: (1)大块可见矸的含量1.13%,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2表3-5可知,该矿原煤含矸量为中矸,所以可采用手选拣矸。 (2)50mm的大粒级含量为27.1%,较多且灰分较低,说明煤质较硬,其它粒级分布均匀。随着粒度减小,灰分基本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矸石易碎而煤质较硬。(3)-0.5mm粒级的灰分大于原煤的灰分和相邻的粗粒级灰分,说明矸石存在泥化现象,设计浮选时要考虑到。b、10层原煤的筛分资料分析:表2.1-7 10层筛分试验报告表10层筛分前煤样总质量5218.3kg最大粒度410*230*170mm粒级,mm产物名称产率质量重量,kg占本矿,%筛上累计,%Mad,%Ad,%St,d%100手选煤95.21.83 12.440.47夹矸煤0.00 00硫铁矿0.00 00矸石460.88 87.150.61小计141.22.71 2.71 36.78 0.52100-50手选煤859.416.52 12.660.51夹矸煤0.00 00硫铁矿0.00 00矸石315.46.06 83.891.02小计1174.822.58 25.30 31.78 0.6550合计131625.30 25.30 32.32 0.5950-25煤66312.74 38.04 27.980.5325-13煤935.117.97 56.01 26.620.6213-6煤632.612.16 68.17 28.420.76-3煤644.212.38 80.55 25.540.863-0.5煤736.514.16 94.71 23.330.8650mm级矸石和硫铁矿)4841.293.05 23.46 0.66通过对原煤筛分资料的分析,从表2.1-7中可以看出:(1)大块可见矸的含量6.94%,根据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P42表3-5可知,此煤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12页属于高矸,初步判定需要考虑用机械排矸。(2)50mm的大粒级含量为25.30%,较多且灰分较高,说明煤质较脆,其它粒级分布均匀。随着粒度减小,灰分基本上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说明煤质易碎而矸石较硬。(3)-0.5mm粒级的灰分小于于原煤的灰分,同时与相邻的粗粒级灰分接近,说明矸石不存在泥化现象,设计浮选时要考虑到。3、原煤浮沉资料分析根据前面所述的原煤浮沉资料的审查,该资料准确可信,对指导设计有很大的作用,下面将两层的浮沉资料分析如下:a、6层原煤的浮沉资料分析:6层原煤自然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8所示,其破碎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9所示。由表2.1-8分析可知:(1)由50-0.5mm级可以看出,该矿的主导密度级为-1.3kg/L,占该矿样的50-0.5mm级的41.99%,占该矿全样的27.99%。-1.4kg/L密度级的含量较多占本矿样的80.30%。1.4-2.0kg/L密度级的含量少,+2.0kg/L密度级的含量增多,综上可以发现,该煤样的密度分布是“两头多中间少”,可以粗略的判断出,该煤样在灰分要求低的情况下可选性较好。在具体的灰分要求下,用0.1邻近密度物含量法来判定煤的可选性。(2)12%,故没有用重力分选方法获得低灰精煤的可能;2.0g/cm3密度级的灰分Ad=83.62%,故矸石很纯,在生产中可以得到高灰产品。(3)原煤中2.0 g/cm3的产率为5.65%,灰分为83.62%,因此矸石含量较少,初步考虑需进行手选捡矸。(4)随着粒度的降低,低密度级(-1.40 g/cm3)和中间密度级(1.40-1.80 g/cm3)含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说明该煤硬度中等。随着粒度的降低,高密度级(+2.00 g/cm3)含量变高,灰分逐渐变高,说明矸石易碎。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169页 b、10层原煤的浮沉资料分析:10层原煤自然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10所示,其破碎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11所示。由表2.1-10分析可知:(1)50-0.5mm级可以看出该矿的主导密度级为1.30-1.40kg/L,占该矿样的50-0.5mm级的44.49%,占该矿全样的29.30%;小于1.5kg/L多且占全矿样的52.38%,+2.0kg/L密度级的含量较多;中间密度级含量不大,可以粗略的判断出,该煤样在灰分要求不低的情况下可选性较好。在具体的灰分要求下,用0.1邻近密度物含量法来判定煤的可选性。(2)12%,故没有用重力分选方法获得低灰精煤的可能;1.8 g/cm3密度级的灰分Ad=84.65%,故矸石很纯,在生产中可以得到高灰产品。(3)原煤中2.0 g/cm3的产率为13.97%,灰分为84.65%,因此矸石含量较多,需进行机械排矸。(4)随着粒度的降低,低密度级(-1.301.40 g/cm3)和中间密度级(1.40-1.80 g/cm3)含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说明该煤硬度中等。随着粒度的降低,高密度级(+2.00 g/cm3)含量降低,且灰分也降低,说明矸石不易碎。由表2.1-11分析可知:该煤样经过破碎可得到较好的解离,得到部分低灰煤,但50mm以上粒级含量较少,仅占24.81%,且由于破碎时还会导致细粒级增多,增大煤泥量,所以是否破碎也需要经过后续讨论。由上述浮沉资料分析可知,两层原煤的性质非常相似,除上述分析外,两层原煤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1.8 g/cm3含量较高,灰分大,即矸石含量较大,并且矸石很纯,这使得通过选煤方法比较容易得到较纯的矸石。同时可以考虑原煤不破碎而预先排矸,这样可以节省矸石破碎消耗的动力,也能尽快从系统中排出矸石;并且从某种方面来说可以改善原煤的分选性质,能够更容易得从原煤中选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4、小筛分试验资料分析:各矿煤的小筛分试验资料分别见表2.1-12至表2.1-15所示。从小筛分表中可以看出,两层的煤泥特性相似,现将其特性分析如下:(1)煤泥各粒级的分布很不均匀,40-80网目的含量较多;其余的粒度处在-200网目下,且粗粒煤灰分低于细粒煤的灰分。 (2)煤泥各粒级的灰分变化幅度很小,+200网目各粒级约为18%, 就是-200网目粒级灰分也只有20%左右,煤泥的平均灰分为18.38%。表2.1-12 6层自然级0.5-0mm筛分试验表自然级粒 度重量灰 分校正灰分网目克占本级%占全样%2008316.70 0.88 21.8921.91合 计497100.00 5.2716.0916.11表2.1-13 6层破碎级0.5-0mm筛分试验表破碎级粒 度重量灰 分校正灰分网目克占本级%占全样%2009519.11 0.15 17.3317.26合 计497100.00 0.81 12.212.13表2.1-14 10层自然级0.5-0mm筛分试验表自然级粒 度重量灰 分校正灰分网目克占本级%占全样%360193.860.20 33.3534.43合 计492.51005.2823.4524.53表2.1-15 10层破碎级0.5-0mm筛分试验表 自然级粒 度重量灰 分校正灰分网目克占本级%占全样%36051.010.00 38.5233.91 合 计4961000.4828.9224.31 通过对以上两层原煤资料的分析,两层原煤的密度组成相近,原煤牌号相同,除此之外,两层的粒度组成的分布,小筛分、小浮沉所体现出来的性质也相近,灰分随密度、粒度变化的规律一致,在此再次说明该两煤种具备混合入洗的先决条件。2.1.4 两层原煤可选性研究及分组讨论一、两层浮沉资料的整理及可选性研究 1、由表2.1-8和表2.1-9综合整理得表2.1-16如下:表2.1-16 6层原煤自然级与破碎级50-0.5mm浮沉试验综合表密度级,g/cm3自然级破碎级合计占本矿产率,%灰分,%占本矿产率,%灰分,%产率,%灰分,%占本级,%占本矿,%2.03.77 83.62 1.55 73.47 5.73 5.32 80.66 合计66.66 12.61 26.15 12.70 100.00 92.80 12.64 煤泥0.97 17.30 0.14 11.07 1.18 1.11 16.50 总计67.62 12.68 26.29 12.70 100.00 93.91 12.68 由表2.1-16可将6层浮沉资料整理综合如下:表2.1-17 6层原煤浮沉试验综合表密度级,g/cm3产率,%灰分,%累计分选密度0.1,g/cm3浮物沉物密度级,g/cm3产率,%产率,%灰分,%产率,%灰分,%2.05.73 80.66 100.00 12.64 5.73 80.66 合计100.00 12.64 煤泥1.18 16.50 总计100.00 12.68 为了能快速的绘制该煤种的可选性曲线,将上面的数据进一步整理如下:表2.1-18 6层煤可选性曲线坐标数据计算表基元灰分曲线浮物累计曲线沉物累计曲线密度曲线0.1曲线灰分/%产率/%灰分/%产率/%灰分/%产率/%密度产率/%密度产率/%X1Y1X1Y1X1Y1X2Y2X2Y24.37 18.10 4.37 36.19 12.64 0.00 1.363.81 1.316.26 7.26 57.57 5.94 78.94 17.33 36.19 1.4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