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珂:十年看变化 报刊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1页
田珂:十年看变化 报刊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2页
田珂:十年看变化 报刊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3页
田珂:十年看变化 报刊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4页
田珂:十年看变化 报刊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田珂:十年看变化 报刊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 在雾霾天,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对报业人来说,最遥远的距离在于,报纸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 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珂这样说道。 媒体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转化 ?首先,田珂引用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一句话: “ 互联网时代你不跨界别人就会跨过来打劫。 ” 田珂表示,不仅传播方式要跨界,更要有经营上的跨界。但是传播的跨界,在当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从文本信息朝着人本去转变,过去认为是我们的一个读者、一个粉 丝,今天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用户、消费者来看待,从这些方面打造品质媒体。 以前报纸是属于大众媒体,是靠广大读者进行传播的,它传播的信息量是靠我们的发行量,随着细分市场的出现,到了今天很多报社也在寻找精读读者。田珂认为,将把读者看作是一个消费者,看作是一个用户来对待的话,我们需要逐渐转变一些原有的方式,打造品质媒体。 十年看变化 报刊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全文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早上好。 我看日程表上安排是由我们公司的研究总监来做,因2 / 11 为他今天没有到,改由我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们列了一个十年看变化,应该说我国的报刊深化改革就是从 XX 年开始的。 XX 年中央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决策,这十年来,应该说我们的报业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十年,这十年也是我们报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最为严重的十年。从我们目前对全国 60 个大中城市检测来看,我们盘点了一下这十点的状况,今天我也是把十年的数据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让大家从数字角度能对这十年的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从三个方面讲一下,一个是 2002 年到 2016 年全国报纸媒体走之,然后是近几年报纸市场善变的因果效应分析,第三点是 新形势下报纸媒体的几点应对策略。这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有的地方不一定和大家相符,我们也可以来讨论。 从这十年的变化来看,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我截取的是 XX 年到 2016 年上半年的数据,从全国报刊发行状况来看,气市场总量降幅超过 40%,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小的数字。这几年的市场总量包括了各类报刊,不一定都是都市报,比如城市的日报,有都市报,有财经类报纸,还有一些其他媒体服务类的报纸。从整体情况看,降幅比较明显。我们以北、上、广、深来看,以北京为例,北京有四份都市找,但是做这几年有倒闭了一些其他的报纸 ,像华夏时报转到了3 / 11 财经类,信报进入到了地铁,进报基本退出了都市报的市场。从这个图上来看,北京这个城市原来平均的市场总量应该在250 份,就是平均一个摊点的销量,到了 2016 年平均销量不到 100 份,降幅非常明显。从我们的检测调查的结果来看,零售发行下降了 50%,订阅发行包括社区定位和单位订阅下降了 40%,这个下降幅度应该说还是非常的明显,也非常的显著。 从报纸的种类来看,女性类期刊还是占到了主要的市场地位,降幅最大的应该说是 IT 类。过去 IT 类的报纸大概有 30 份左右,像计算机报,电子报,电脑教育报,相关 很多的电子报很多。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见到的也只有电脑报,其他的报纸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而 IT 类的期刊,鼎盛的时期在 XX 年时市场上有 60 多种,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就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另外有一部分期刊也转到了农村书屋这一类的工程。所以从目前来看,市场上销售比较好的主要还是女性类的、男性和时政类的,还有文摘类还是占据市场第一的位置,包括一些读者、知音这些。男性的是时装类,体育类的也有下降的趋势。还有 IT 类的、游戏类这些目前是大幅下降,这和电脑市场的普及还是关系很大的。市场上现在比较旺销的几种杂志,一个就是女性 的时尚类,时政类和汽车类,这些都是属于销售的比较平稳的。从全国市场的覆盖率来看,报纸的覆盖率达到了 73%,但是报纸的时销率4 / 11 达到 78%,这是从全国来看的,各类报纸都有。期刊的覆盖率是 73%,但是期刊的时销率只有 47%。这说明期刊有一半投到市场上是根本销不出去的,最后都是要回收的,是这样的市场状况。 我们推测造成这种情况的,昨天几位专家在论证市场变化的时候,也都提到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市场这种大面积的滑坡,以及销售量大幅的降低。我也总结了一下,不外乎就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外部市场原因,我们整个社会的 原因,就是多媒体在冲击报刊市场,我们受到了互联网,受到了手机用户,受到了各种媒体的冲击。另外,就是读者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发现,根据我们读者调查发现,几乎没有 80 后 90 后订报纸了,当然是很少数的, 90 或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看报纸。所以说这样的情况,市场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我们报刊市场大量的减少。但是我也觉得还有一部分内在原因,就是我们报刊的内部来讲,我们要检讨一下,我们还是有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存在。像新闻的单一、量少、同质化这种现象,像我们很多的都市报,虽然每天都做这里面探讨怎样增长广告收入,但是我总的感觉,广告 还是在增多,广告量很大,读者的可读性很少。另外还有一点,我们很多的媒体都在追求高端读者,我在后边也会讲到这些东西。 因为这两天很多专家都在讲,我们也都知道这些事情,所以我就这些东西就不再细讲了。我在这里想说,我们5 / 11 从发行的角度来说,也必须改变目前传统的发行模式,这种一对多的模式。我认为现在的发行的确很难做,不像过去,我们把报纸找到各自终端,找到目标群体和渠道,这样的话我们发行做的比较顺利。而今天不是,今天我们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能改变目前的发行状态。因为,我认为现在的发行不仅仅是销售的环节,它还是 一个读者阅读习惯培养的环节。我们可以想一想,现在属于 70 后, 60 后这些人都在读报, 80 后以后读者都在互联网上阅读。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读者争取过来读我们的报纸,那可能就出现断代的现象,可能报纸灭亡的日期会给早的到来。所以我认为,要想扩大我们的发行,保持我们的发行,那我们就要做这种营销,把读者从没有阅读报纸的习惯培养起来。 我从内容上也说一下。我认为现在报纸的可读性,从全国的报刊媒体来看,有些城市确实做的比较不错,新闻量很多,质量也很好,采访报道,包括他们的媒体评论都很到位。但是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媒体,新 闻量在减少,单一,题材大同小异。我认为报纸它存在一个短版,就是说它的生长周期比其他媒体要长,比如我们从新闻采访到编辑到排版再到印刷厂,然后再发行到各个零售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采访的很多新闻就已经不是新闻了,已经变成旧新闻了,这时候读者已经通过其他媒体渠道已经把这种新闻全部了解到了。就是我们就会出现这种滞后的现象,所以要想改6 / 11 变这种状况,因为它有一个比较长的工作时间,你想改变它还不是很容易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考虑一些新闻报道的内容,我们很多人都抱怨,说我们现在每天看到的新闻都是别的媒体已经登出的。我觉得在 这一点上,报社,尤其都市报媒体,要从定位的角度认真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报道的东西,如果是比较重大的事件,比较普遍的大的事件报道,那我们可能真的不如电视媒体、其他媒体报道的快,变化的快。但是,如果我们降低身段,我们采访的内容都是一些我们独家的,甚至是一些感性的新闻,这样就减少了和别人新闻的同质化现象,我们的新闻就是我们独家的,就是我们报纸的,我们的新闻就不会出现这种过时、旧的现象,所以这一块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另外,我们现在也确实是一个低迷的状态,各个报刊社都在追求广告效益,内容去迎合广告主,这是很严重的。比如说他会为了广告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版面,增加一些副刊、专刊,这些副刊、专刊表面上看是为了吸引当一部分读者,但是多数情况是为了能够把相关的客户吸引过来,但是你从内容上过分的应和他,你就要考虑到读者是不是喜欢看。因为你各自、各类的期刊都有专门的分工、分类,有没有必要都在我们的媒体上去做,而且有些媒体,用很大的版面做一些,我觉得跟新闻不是很靠边的东西。原来北京晚报对外报价,一个版面就是二三十万,而且你的读者群有多少7 / 11 深 是喜欢看你的东西,你把一种文化放在一份都市报里是不是合适,因为都市报我们阅读的就是短平快的新闻。如果想办一份文化类的报纸和期刊,你不如专门办一份,你把它放在都市报上能影响多少读者,我觉得这样也是报纸销量读者下降的原因。 还有过分追求广告效益的,像有的报纸在头一版,整版是没有其他的内容,全部就是一个广告,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获得了一个板,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你得罪了多少读者,读者会不会买你的帐,这个我们在后面也都能够有所体现。现在存在一些内容方面的问题,内容高度重合,同一城市媒体都是行政设置,客观上造 成了一种竞争的局面。但是目前很多情况下还是克隆的,比如南方都市报还有新快报信息时报从我们检测的结果看,信息时报跟新快报它的量在上涨,而它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就是人物,因为这两块报完完全全就是模仿南方都市报做的。不管从风格、栏目、设置还是内容采访,基本上是朝着它来克隆的,这样的话长期下去市场就会形成一个什么局面,从零售的角度看,它把报头做出以后,他可能花一块钱把这三份报纸一拿就行了,内容基本相同,风格栏目基本相同,这不是空穴来风,这是根据我们这么多年市场监测的结果,是有直接影响的。像广州市 场上,南方都市报就是在下降,新快报和信息时报逐渐的在增长,这就说明这种克隆、模仿对8 / 11 其他的报纸是有影响的。它的读者定位基本一致,定价也是趋同的,比如都是一块钱。你从期刊角度也是,我订 15 块钱的期刊、 20 块钱的期刊,很多东西都是相同的,就是说你这个刊现在定价是 20,我给你做一个基本类似的。根据我们调研的结果,读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可能跟你的定价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报刊社应该在定位、价格改变方面,应该多咨询一些市场咨询公司,对你想要进行改版也好,你的定位也好,还是你的定价、版本做一些市场调 查。 比如说这两份报纸,这不是说里面的加页,这都是头版。南方都市报就是一个整版的广告,这样非常得罪读者。买了报刊以后,读者没有看到今天的新闻在哪,没有我今天要看的看点。这便黔中早报也是,这种情况对市场的销售发行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就非常严重的影响了你的读者和你的发行。 还有,过分的追求高端读者。昨天我听几位报社人在演讲的时候也意识到个事,就是说我们的读者群是如何优秀,具有消费能力的这个群体。从我们的市场调查结果看,年龄最低的应该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平均年龄是 %,杂志是 %,报纸是 %。从这样 一个数据来看,报纸的读者群本身就是一个大众读者群,你的读者群就是大众,就是百姓,你为什么要强分它的高端和低端呢,你怎么认为你的读者群就不是 %的平均年龄的人看呢。所以说我认为这是报纸的一些误区,9 / 11 应该改变这种现象。 这种因果的效果造成了内容质量下降,读者大量流失,发行量减少,广告效果也在下降。最近这一两年,从广告主、广告公司对我们咨询报刊发行量的越来越多,我感觉很奇怪,后来我问他们,我说你们为什么现在都关心发行量的数据呢,他们就向我们反映说,过去我们完全凭经验就能在报纸上投放广告,我能感觉到我投放的广 告应该不成问题,因为我坚信报社的宣传发行有 50 万的,我 80 万或 150万,这个数据我们是坚信的,因为我们登了广告以后,的确有广告效果。而这几年我们发现,我们的广告费花出去以后,广告登上以后一点反应都没有,我们真的在怀疑报纸的发行量到底有多少,所以他们最近增加了对报纸发行量的咨询。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报纸的广告效果在明显的下降。 出现这种状况以后怎么办呢,我刚才讲的是一部分报社的现象。但是从我们全国检测的检测看,也有相当一部分报社是上升的,它的销量很高,不是整体的下降。我在这也不给他们做广告,我觉得应 该去看看这几年发行量不降反升的这几家媒体,应该去看一看,学一学,去上网搜一搜他们这些年都干了什么,内容是怎么做的。这种内容是不是跟我们有一定差距,我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个高端读者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半岛都市报,我在北京新京报我就看一看,其他的报纸我基本看不下去。但是我去了青岛以后,这个半10 / 11 岛都市报我是每天都看的。我觉得它值得一提的就是“ 俗 ” ,就是你给谁看的,你是给老百姓看的,你的新闻是什么内容,不要每天盯着那些重大的事件,你就盯着老百姓。你看它里边的报道,都是一些非常俗的事,而且新闻信息量非常大,我拿它 说的意思主要想说一个 “ 俗 ” 字,要落地。就是我们报纸的内容要落地,要体现地方的这种特色,体现一个百姓的生活,体现百姓的新闻,不要只盯着重大的事件,这是要注意的。 还有阅读习惯的培养,我觉得发行部门应该多多考虑这个事。一个最好培养读者阅读的方式就是让读者参与进来,比如组织一些比赛,奖品就是订阅报纸,每个人都参与到里面去,订的效果非常的明显。内容上,既是吸引读者的环节,也是影响力接应的环节。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定位低一点,我们俗一点,把读者定位真正定位在百姓身上,在衰落中创造价值。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 是新闻影响力,新闻是报纸的首要任务,媒体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传播信息,报道事件,更在于有一套制度和系统的设置,对信息把关,对事件表明态度,这就是报纸的风格。为什么我们很多报纸没有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