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8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 本资料为 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m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重难点一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 1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即时速率。 2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3由于压强的变化对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影响很小,故改变压强对它们的浓度影响很小,所以改变压强对无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4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 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作标准。 5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重难点二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及影响结果 1内因 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如燃烧、爆炸、中和等反应都是很快就2 / 38 能完成,而金属的锈蚀、溶岩的形成、煤和石油的形成等都是比较缓慢的,这些都是由反应物自身的 性质决定的。 2外因 (1)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小。 (2)浓度: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可以使单位体积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际上相当于增大了气体反应物的浓度,所以,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4)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常见的催化剂能极大地加快反应速率。 (5)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特别提醒 (1)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的改变引起气体浓度的改变时,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重难点三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1化学平衡的特征 (1)“ 等 ” 3 / 38 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注意: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2)“ 动 ”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从表面看好像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未停止,只不过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 v(正 ) v(逆 )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 定 ” 一定条件下,在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及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保持一定 (但不一定相等 ),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 变 ” 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暂时的平衡,若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则化学平衡状态可能随之发生改变,即可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 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v(正 ) v(逆 )。 (2)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全是气体参加的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压强保持不变。 4 / 38 (4)全是气 体参加的前后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5)对于有颜色的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颜色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6)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特别提醒 化学平衡的实质是同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用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要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 为同种物质的速率进行比较。 题型 1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 例 1 反应: 3A(g) B(g)=2c(g) 2D(g),在不同条件 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 v(A) /(Lmin); v(B) /(Lmin); v(c) /(Lmin); v(D) /(Lmin)。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 ) A B c D 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5 / 38 v(A)v(B)v(c)v(D) 3122 ,则用 A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 v(A) /(Lmin); v(A) 3v(B) /(Lmin); v(A) 32v(c) /(Lmin); v(A) 32v(D) /(Lmin)。 则该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 答案 D 同一化学反应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如果用不同物质来表示,其数值之间的关系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在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时应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然后进行比较。也可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例如:对于反应 aA+ bBcc+dD,若 ,则用 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用 B 表示的快。应当把 “ 化学反应速率 ” 与物理概念中的 “ 运动速率 ” 区别开,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大,不一定代表反应速率快。 题型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例 2 6 / 38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 t 产生氢气体积 V 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下图,则曲线 a、 b、 c、 d 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 ) 组别 c(Hcl)(mol/L 温度 () 状态 块状 块状 块状 粉末状 3 2 1B 1 2 3 4c 3 4 2 1D 1 2 4 3 解析 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温度的升高和固体表面积的增大,即由块状变成粉末状,都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实验 1 中酸浓度最小,温度最低,故反应速率最小;实验 2 比实验 3 的温度低,而其他条件相同,故反应速率前者小于后者;实验 4 的温度最高,固体接触面积最大,故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 A 题型 3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例 3 一定温度下,反应 A2(g) 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A2的同时生成 nmolAB B容 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7 / 38 c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AB的同时生成 nmol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A2的同时生成 nmolB2 解析 A 项中生成 A2 是逆反应,生成 AB 是正反应,显然 v正 v 逆,没有达到平衡; B 项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说明反应混合物中 A2、 B2和 AB的浓度是否保持一定, v 正是否等于 v 逆,该反应前后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从开始至反应达到平衡压强就一直保持不变,故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c 项表明 v 正 v 逆,反应已达到平衡 状态; D 项只说明了逆反应速率,没有说明正反应速率,且不管平衡是否建立,只要反应在进行,生成 A2 和 B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11 。 答案 c 在一定条件下,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主要看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体系中 各组分的浓度(或百分含量)是否保持不变。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 8 / 38 提示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炸药爆炸反应极快,瞬间完成。牛奶变质较快,通常 1 2 天出现异味。金属的锈蚀有快有慢。溶洞的形 成极慢。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不同的预期,有时人们需要反应在瞬间完成,如炸药的爆炸;有时人们需要反应越慢越好,如钢铁的锈蚀。 在 2 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 2 3mL约 5%的 H2o2溶液,分别滴入 1 2 滴 1mol/LFecl3 溶液 提示 现象结论 温度越高, H2o2 的分解速率越快;温度越低, H2o2 的分解速率越慢 热水中单位时间内,生成气泡最多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常温单位时间内,生成气泡较多 冷水中单位时间内,生成气泡较少 在 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 2 3mL约 5%的 H2o2溶液,再向其中 2 支试管中 提示 现象结论 9 / 38 mno2和 Fecl3 能加快 H2o2的分解反应速率 加入 mno2单位时间内,生成较多气泡 加入 Fecl3单位时间内,生成较多气泡 不加其他试剂单位时间内,生成较少气泡 1为什么要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 (如电冰箱 )? 提示 温度越低,食物变质腐败的速率越慢。这也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 提示 固体药品研得越细,其表面 积越大,混匀后反应物之间接触的面积也越大,反应也迅速、充分。 3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原因是什么? 提示 固体物质溶于水后,发生了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在溶液里受水分子作用而运动,增大了离子之间接触反应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 4实验室常用 30%左右的硫酸溶液 (约 /L)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 (锌粒还有剩余 ),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会重新增多起来。原因是什么? 提示 Zn H2So4=ZnSo4 H2 , Zn 2H =Zn210 / 38 H2 , c(H )的大小影响着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气泡变少了,是因为 c(H )减小了,反应速率减小,如果添加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由于溶液中 c(H )又迅速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加快,产生气泡的速率又加快了。 水的生成 (H2 o2)与电解,二次电池的放电与充电, co2和H2o在植物体中 提示 不属于可逆反应。判断某一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应把握两个 “ 相同 ” ,即 “ 相同条件 ” 和 “ 同时发生 ” 。上述三组反应均不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发生的,故不能称之为可逆反应。 (1)你看到过建 筑物的定向爆破吗?观察下图,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 控制反应条件,可使化学反应按人们预期的速率和方向进行。 (2)回忆你在实验室进行过和观察过的实验 提示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反应物的量、浓度、温度、固体反应的接触面积和催化剂来调整化学反应速率,达到人们的预期效果。 请分析下列措施的目的: 11 / 38 1大多数化学实验要用酒精灯等进行加热。 提示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一些橡胶或塑料制品中要添加抑制剂 (负催化剂,能减缓反应速率 )。 提示 减小相关物质变质的速率,延长使用时 间。 3使一些金属制品的表面形成保护层。 提示 减小金属被腐蚀的速率,延长使用时间。 4森林灭火时,有时要制造隔离带。 提示 避免树木与火焰接触而损毁。 5在袋装食品,瓶装药品中放入硅胶袋。 提示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在水蒸气存在时物质变质。 1. 影响反应 速率的条件如何影响实例 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在夏季食品更易变质 浓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与表面积相同的锌粒反应,浓盐酸比稀盐酸产生气体快 固体的表面积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 越大小块煤比大块煤燃烧得快 催化剂催化剂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二氧化锰能大大加快12 / 38 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A 项说法正确;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So2 不可能 100%地转化为 So3, B项说法正确;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c 项说法正确;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一定相等, D 项说法不正确。 3 BD 电解水需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高, A 项错误;天然气、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c项错误。 4面粉属于表面积非常大的有机物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所以,非常容易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5 (1)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促进 kclo3的分解。 (2)2kclo3=mno22kcl 3o2 6略。 7略。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B Fe与硫酸反应制取 H2时,选用浓硫酸可加快反应速率 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少量 mno2,两支试管中产生氧气的快慢相同 13 / 38 D Al 在氧气中燃 烧生成 Al2o3,将铝片改成铝粉燃烧更剧烈 答案 D 解析 对纯液体改变其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 A 项错误;常温下,浓 H2So4可使铁钝化,不生成 H2, B 项错误;使用 mno2可加快 o2的生成速率, c 项错误;将铝片改为铝粉,增大了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D 项正确。 2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 ) 提高燃料的着火点 降低燃料的着火点 将固体燃料粉碎 将液体燃料雾化 将煤气化处理 通入足量的空气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提高燃 料的燃烧效率,应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和提供充足的 o2,而燃料的着火点无法改变。 3将 4molA气体和 2molB气体在 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2c(g),若 2s(秒 )后测得 c的浓度为 /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用物质 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Ls) 用物质 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Ls) 2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70% 2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L 14 / 38 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 是考查物质浓度表示法,用不同反应物或产物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的方法和反应中转化率的计算等知识点,所以考查内容的知识量较大。 v(c) /L2s /(Ls) v(A) v(c) /(Ls) v(B) 12v(c) /(Ls)12 /(Ls) 参加反应的 A 的物质的量为: 0 3mol/(Ls)2s2L A 的转化率为: 100% 30% 2s 时 B 的浓度为 1mol/L /(Ls)2s /L 4已知汽 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No(g) 2co(g)N2(g) 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 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 co和 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 A 解析 升温,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A15 / 38 项错;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项正确;达平衡后,各组分的速率保持不变, c 项正确;由于 co和 co2的计量系数相等,故当两者同时消耗的量相等时,反 应即达平衡, D项正确。 5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 X(g) 3y(g)2Z(g),若 X、 y、 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1、 c2、 c3(均不为零 ),达到平衡时, X、y、 Z的浓度分别为 /L、 /L和 /L,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 A c1c2 13 B平衡时, 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3 c X 和 y 的转化率相等 D c1的取值范围为 0c10,反应又16 / 38 是可逆的,故 D 也正确。 6. 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投入盛有 /L 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来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曲线由 oa 段 不 产 生 氢 气 的 原 因 是_ _, 有 关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_; (2)曲 线由 ac 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_; (3)曲线由 c 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_。 答案 (1)硫酸首先和氧化铝反应,所以这段不产生氢气 Al2o3 3H2So4=Al2(So4)3 3H2o 17 / 38 (2)这段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使反应速率增大 (3)曲线由 c 以后,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变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使反应速率减小 解析 (1)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薄膜,因此,硫酸首先和氧化铝反应,不产生氢气; (2)ac 段,虽然硫酸的浓度渐小,但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进行中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曲线由 c 以后,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成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逐渐下降。 本题以铝和硫酸反应为载体考查 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两因素作用相反时抓住主要因素。 7某温度时,在 3L密闭容器中, X、 y、 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_; (2)反应开始至 2min 末, X 的反应速率为 _; (3)该反应是由 _开始反应的 (填 “ 正反应 ” 、 “ 逆反应 ” 或 “ 正、逆反应同时 ”) 。 18 / 38 答案 (1)2Z y3X (2)/(Lmin) (3)正、逆反应同时 解析 (1)在时间为 “0min” 时 X、 y、 Z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 4mol、,在时间为 “3min” 时 X、 y、 Z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在 0 3min 内 X、 y、 Z 的物质的量变化分别为: (增加 )、 (减少 )、 (减少 )。即 X、 y、 Z 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X)n(y)n(Z) 312 。根据各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2Z y3X。 (2)在时间为 “0min” 和 “2min” 时, X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即在 0 2min内 X 增加的物质的量为。故 X 的反应速率为: v(X) /(Lmin)。 (1)由于图中 X、 y、 Z 三条曲线均未通过原点,故可断定该反应是由正、逆反应同时开 始反应的。 第 1 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1反应 2So2 o22So3,经一段时间后, So3 的浓度增加了/L,在这段 时间内用 o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Ls),则这段时间为 ( ) 19 / 38 A 5sD 10s 答案 c 解析 由 2So2 o22So3 可知,当 c(So3)增加 /L 时, c(o2)减少了 /L,则 t c/v /L/(Ls) 5s。 2对反应 A 3B2c 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 ) A v(A) /(Lmin)B v(B) /(Lmin) c v(c) /(Lmin)D v(A) /(Ls)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以 “A” 为基准物质, “min” 为时间单位表示反应速率,则有: A: v(A) /(Lmin) B: v(A) 13v(B) 13/(Lmin) /(Lmin) c: v(A) 12v(c) 12/(Lmin) /(Lmin) D: v(A) /(Ls)60s/min /(Lmin) 3下列各组反应 (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 ),反应刚开始时,放出 H2的速率最大的是 ( ) 金属 (粉末状 )/mol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 /L硝酸 10mL60 /L盐酸 10mL60 /L盐酸 10mL60 /L硫酸 10mL60 答案 D 20 / 38 解析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时,应该先看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内部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然后再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等。由于 Fe不如 mg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 H2,所以 c 项反应速率最小, A 项不产生 H2;其他两项中只比较 c(H )即可,显然 3mol/L盐酸中 c(H )小于 3mol/L硫酸中 c(H ),因 此 D 项放出 H2 的速率最大。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 /(Ls),是指在 1s时某物质的浓度是 /L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 答案 c 解析 一般情况下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A项错误; /(Ls)表示一段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平均每秒改变 /L, B 项错误;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而言,21 / 38 反应速率的大小与现象无关, D 项错误。 2为了 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 A D 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答案 A 解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主要因素, 还有光、固体颗粒大小、超声波等,而 A 中的镁和铝是由于其活泼性不同,决定了反应的快慢。决定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 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 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答案 B 解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固体表22 / 38 面积、原电池反应、催化剂等。 A 项加热升高了温度; B 项铁与浓硫酸反应,或被钝化或受热生成 So2等气体而不是 H2;c 项由于发生 Fe cu2 =cu Fe2形成 cu Fe原电池,加快了氢气的生成速率; D 项增大了固体的表面积。 4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2HIH2 I2,若反应物浓度由 /L 降到 /L需 20s,那么由 /L降到 /L,需要的反应时间为 ( ) A等于 18sB等于 12sc大于 18sD小于 18s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第一个反应阶段的反应速率为 v /L/L20s mol/(Ls), 在第二个阶段,若按第一个阶段的反应速率计算: t mol/Ls 18s, 但由于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故需要的时间比18s长。 5将 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 )正确的是 ( ) 23 / 38 答案 c 解析 粉末状碳酸钙的表面积比块状碳酸钙的表面积大,故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化学反应速率快,即单位时间内损失的 caco3 的质量大,可排除 A、 B;由于ab,且 粉末状 caco3 的消耗量大于块状 caco3,故当粉末状 caco3完全消耗时,块状 caco3 尚有剩余,此后单位时间内块状 caco3的损失量又大于粉末状 caco3。 6把下列四种 X 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 10mL2mol/L 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 50mL,此时, X 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 A 1020mL3mol/L 的 X 溶液 B 2030mL2mol/L 的 X 溶液 c 2010mL4mol/L 的 X 溶液 D 1010mL2mol/L 的 X 溶液 答案 B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当其他 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在本题中要综合考虑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先比较浓度的大小,这里的浓度应该是混合以后的浓度,由于混合后各烧杯中盐酸的浓度相等,因此只要比较 X 的浓度, X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为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均为 50mL,所以 X 的物质的量最大,浓度就最大。通过观察可知,混合后 A、 B 选项中 X 的浓度相等,且最大,但 B 中温度更高,因此 B 的反应速率最快。 24 / 38 7向 100mL2mol/L 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 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 A硫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 c碳酸钠固体 D水 答案 AD 解析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 2H =Zn2 H2 ,锌过量,则生成氢气的量由 H的物质的量决定。锌为固体,要在一定温度下减缓反应速率,通常采用降低 H浓度的方法, B、 c 项加入的物质不仅降低 H的浓度,同时也减少了生成氢气的总量; A、 D 项可对硫酸起稀释作用,降低 H的浓度,但 H的总量不变。 8反应 E F=G 在温度 T1下进行,反应 m N=k在温度T2 下进行。已知 T1T2 且 E 和 F 的浓度均大于 m 和 N 的浓度 (其他条件相同 ),则这两个反应的反应速率 (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 D 解析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根本原因是内因,由于两个反应不同,因此在此条件下无法比较。 9. 对可逆反应 X yZ 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25 / 38 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 X、 y、 Z、 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正确的说法为 ( ) A Z、 W 均为气体, X、 y 中有一种是气体 B Z、 W 中有一种是气体, X、 y 皆非气体 c X、 y、 Z、 W 皆非气体 D X、 y 均为气体, 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 答案 A 解析 图象告诉我们: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幅度,由此而导致平衡向左移动。所以,逆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方向,即 Z、 W 必须均为气体, X、 y 中必有一种是气体。 10在 25 时,向 100mL 含氯化氢的盐酸溶液里放入纯铁粉 (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反应开始至 2min 末收集到氢气 (标况 ),在此之后,又经过 4min铁粉全部溶解。则: (1)在前 2min内用 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2)在后 4min内用 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3)前 2min 与后 4min 相比,反应速率哪个较快?为什么?试解释原因。 答案 (1)/(Lmin) (2)/(Lmin) (3)前 2min 的反应速率快 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 c(H )减小,速率减小 26 / 38 解析 n(Hcl) mol 1 n(Fe) mol 1 n(H2) mol 1 反应方程式: Fe 2Hcl=Fecl2 H2 2min内 则 v(Fecl2) /(Lmin) 4min内: v(Fecl2) /Lmin2min /(Lmin) 则 v(Hcl) 2v(Fecl2) /(Lmin) 即前 2min的反应速率快。 11等物质的量的 A、 B 混合于 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 B(g) xc(g) 2D(g),经 5min后,测得 D 的浓度为 /L, c(A)c(B) 35 , c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Lmin),则 5min时,A 的浓度为 _, 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 x 的值是_。 答案 /L /(Lmin) 2 解析 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关键是求出一定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或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物质的量的变化 ) 。 由 题 意 可 知 , 5min 内 c 生成了/(Lmin)5min2L 1mol。 D 生成了 /L2L 1mol,27 / 38 所以 x 2。 设 A、 B 起始物质的量均为 amol,则 3A(g) B(g)2c(g) 2D(g) 起始物质的量 /molaa00 转化物质的量 / 5min后余下物质的量 /mola 因体积不变, 5min后有 cAcB nAnB a 35 得 a 3mol 此时 A 的浓度 c(A) 3mol /L v(B) /(Lmin)。 12 . 试写出中学阶段常见的两种不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 _。 . 实验室中通常用 mno2 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已知cuSo4 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可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28 / 38 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过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5mL5%的 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 Fecl3溶液,把带火 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_。 实验结论: Fecl3 溶液可以催化分解 H2o2。 (2)已知 Fecl3 在水中可解离出 Fe3和 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 H2o2的是 Fecl3溶液中的 H2o; 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 H2o2的是 Fecl3溶液中的 Fe3; 丙同学的猜想:真正催化分解 H2o2 的是 Fecl3溶液中的 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 _同学的猜想,理由是_。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 29 / 38 答案 .2H2o2=mno2o2 2H2o 2Na2o2 2H2o=4NaoH o2 .(1)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甲 因过氧化氢溶液中自身有水,可见水不是催化剂 (3) 实验 过程实验现象结论 向盛有 5mL5%的 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 Hcl,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无明显现象起催化作用的不是 cl 向盛有 5mL5%的 H2o2 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Fe2(So4)3或 Fe(No3)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解析 . 中学阶段常见的不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有 H2o2催化分解、 Na2o2与 H2o或 co2的反应。 .(1) 根据实验结论可知, Fecl3 溶液可作 H2o2 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因此试管 中产生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根据提出的猜想分析, H2o2溶液中自身有水,因此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最不可能的是 Fecl3 溶液中的 H2o,甲同学的猜想最不可能。 (3)根据前面的实验过程,要验证余下的两个猜想,最关键的是选用恰当的试剂,可选用 Hcl 验证丙同学的猜想,选用Fe2(So4)3 溶液 或 Fe(No3)3 溶液 验证乙同学的猜想。结合30 / 38 cuSo4 溶液可作为催化剂的事实分析, Fecl3 溶液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 Fe3,据此写出相关结论。 第 2 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反应 2So2 o22So3 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氧的同位素 188o 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 188o 原子存在于 ( ) A o2B So2c o2和 So2D o2、 So2和 So3 答案 D 解析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向两个反应方向进行,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同时存在,由于三种物质均含有氧元素,故 18o原子可能存在于三种物质中。 2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 N2 3H22NH3 已达平衡状态( ) A一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 H H 键形成 B一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 三个 H H 键断裂 c一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 N H 键形成 D一个 N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 N H 键断裂 答案 AD 解析 NN 键断裂、 N H 键形成都代表正反应速率,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A、 D 两项中 H H 键形成、 N H31 / 38 键断裂代表逆反应速率,而且正、逆反应速率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用于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g) B(g)c(g) D(g)已达平衡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 度 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答案 c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各物质均为气态且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相等。故在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也不变;由质量守恒,该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体系的密度不变,故 A、 B、 D 三项中的物理量均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据。 4下列措施,能使煤炭燃烧更充分,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是( ) A向燃烧正旺的炉火上洒一些水 B把煤炭做成大煤球 c在煤中掺和一些黄泥做成蜂窝煤 D把煤粉碎,在煤粉燃烧器中燃烧 答案 D 解析 A 项中 会发生吸热反应: c(s) H2o(g)=高温H2(g) co(g),不会使煤炭燃烧充 32 / 38 分; B、 c 项无论从煤的粉碎程度,还是空气用量上都比 D项逊色。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只是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罢了 B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如浓度、温度和压强 c可逆反应是指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D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停止了 答案 D 2欲提高合成氨: N2 3H22NH3 反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采用高温 采用高压 使用催化剂 增大 N2 的浓度 增大 H2的浓度 A B c D 全部 答案 D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X2(g) y2(g)2Z(g),已知X2、 y2、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L、 /L、 /L,在一定条件下,33 / 38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 A Z 为 /L B y2为 /L c X2为 /LD Z为 /L 答案 AB 解析 可逆反应体系中各物 质共存,即向任何一个方向都不能彻底进行,可采用极限转化法分析: X2(g) y2(g) 2Z(g) 起始: /L 右向进行: /L 左向进行: /L0 即三种物质的浓度范围 (用区间表示 ): X2(0,/L) y2(/L,/L) Z(0,/L) 故答案为 AB。 4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2AB 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 vA 2mol/(Lmin) vB 2mol/(Lmin) B vA 2mol/(Lmin) vc 2mol/(Lmin) c vA 1mol/(Lmin) vB 2mol/(Lmin) D vA 1mol/(Lmin) vc /(Lmin) 34 / 38 答案 D 解析 将逆反应速率根据化学方程式统一折算成 A 表达的速率,来表示 A 的生成速率,正反应速率表示 A 的消耗速率,二者相等,则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 5在一定条件下,使 10molSo3 在 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 o2(g),则下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m 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 答案 Ac 解析 搞清楚坐标系中纵轴及图象的变化趋势是关键。该反应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反应物减小,生成物增多,相关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符合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A 项正确;该反应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 m 减小,直到平衡, c项正确。 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s)2B(g)c(g) 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 度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中启悟:对书中智慧和哲理的深度领悟
- 国际贸易实务考试题库及解析
- 2025年麻醉护理麻醉患者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大数据分析系统性能优化指南
- 奋斗励志戏剧经典台词集
- 船舶抛锚制度
- 拼音学习趣味口诀与教学指南
- 餐饮连锁品牌形象塑造与运营分析
- 大学生活礼仪指南
- 2025年胃肠病学诊断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小学生防校园欺凌课件
- 《SPC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工程居间合同范本电子版可打印
- 水平定向钻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 2024至2030年中国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需求趋势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 中煤集团公司职称计算机试卷高级
- DB35T 772-2023 行业用水定额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曙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1-3章)
- 2026年全年日历表带农历(A4可编辑可直接打印)预留备注位置
- 载人航天术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