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5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 莲 山课件 m 搭配中的学问( 14)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 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 “ 星期三菜谱 ” ,学生在明确 “ 菜谱 ” 内容后提供问题 “ 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 4 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 “ 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 。 2 / 25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 画表格 ” 、 “ 画搭配路线图 ” 、 “ 文字记录 ” 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 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 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 ” 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 “ 搭配路线图 ” ,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出示教材 “ 练一练 ” 第 1 题情境图。 (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 2)学生独立解决。 (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 “ 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 ” 的方法。 2、出示 “ 练一练 ” 第 2 题情境: “ 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 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 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3 / 25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四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时安排: 10课时 购物( 15) 4 / 2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 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 二、探索新知: 213元 42元 12元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5 / 25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 4 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4=48 (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 1) 12+12+12+12=48 ( 2) 12( 3) 12 124 12 1248 48 三、拓展应用 1、试一试: 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2132= ()(元) 213 2 答: 2、 1431123214 2332 3、 73+486+35+28 26+549+6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 3 倍。一件大衣多少钱?6 / 25 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 衫 132元 5、填表。 2 辆 3 辆 4 辆 5 辆 6 辆 7 辆 8 辆 大车乘客数 60 小车乘客数 24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去游乐场( 1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7 / 25 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4=48 (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32154165268 512195607430 316242524156 175416340845 8 / 25 2、 23164872 2524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 2 倍。 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 3 名教师带 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 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四、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 业:作业本中的作业。 课后反思: 乘火车( 1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9 / 25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 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 5 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5= (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 1) 705=350 ,( 2) 12 25=10 , 4 350+10=360。 48 答: 三、拓展应用 1、 46+375+48 6+3 97+536+692+7 2、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 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10 / 25 学有 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3、谁的年龄大? 4、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 5 时的火车,有乘 2 时的 汽车。 (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 3 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四、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05 ?( 18)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 “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 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 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 “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 。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11 / 25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 “0” 表示什么含义吗? 0 加任何数都得几?任何数减 0 都得几?那么你们知道 “ ? ” 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小组 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如:结合 “5 个盘子中有 几个苹 果 ” 这 样的实 际情境 去理解 为什么“05=0” 4、汇报算法: ( 1) 5 个 0 相加得 0。 ( 2) 35=15 , 25=10 , 15=5 , 05=0 , 5、算一算 05=70=026= 6、让学生任意出几道 0 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 7、试一试: ( 1) 1305= 12 / 25 130135=65130 151305=65015 5050 ( 2) 4023= 、 4003=1200 , 402 23=6 , 3 1200+6=1206。 三、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4023025153254 2042320515032504 2、小狗送信。 ( 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 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 3、在 里填上 “” 、 “” 或 “=”. 105660019051000 18048001407980 4、 100 233146 28 75+254 ( 34+56) 7 ( 20+80) 320+803 四、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13 / 25 课后反思: 买矿泉水( 19)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 “ 买饮料 ” 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4 / 25 ( 1)一箱饮料大约 70元,两箱饮料大约 140元。 ( 2)一箱饮料超过 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 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 “ 共花了多少钱? ” 。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 1) 243=72 (元) 722 =144(元) ( 2) 2432 =2 =(元) 三、拓展应用 1、 1547125861024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 。 0+1+2+3+4+5+6+7+8+9() 012346789 () 4、 156836912 32+173 ( 15+35) 6 5187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 41个字 ( 1)小明 5 分能打多少个字? ( 2)一篇稿件共 325个字, 5 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15 / 25 ( 3)再打 3 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 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 5 倍。 (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实践活动( 20)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推理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合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活动经验。 教学 重点:在独立操作、实验和推理活动中得到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一堆黄豆的数目是多少。 教学设计: 一、揭示实践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玩数黄豆的游戏。老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了16 / 25 1 堆的黄豆,请你们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数一数这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二、猜一猜 想一想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数呢? 1、学生猜测黄豆的数目。 2、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数黄豆的初步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活动要求: ( 1)以 4 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数黄豆 ( 2)纪录本小组的实践方法,每小组至少有两种方法。 ( 3)需要什么工具可以向老师借用,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 4)讨论交流要求声音要轻,本小组组员能听见就行。 2、学生以 4 人为单位开始实践活动。 四、交流与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数黄豆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对每一小组进行奖励 一种方法一颗五星,对于能清晰叙述本组活动过程并说明是运用什么数字方法来解决碰到的问题的小组给予特别奖励 多加一颗星。 2、交流与比较。全班交流完毕后,引导学生对所有方法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其中的哪些方法 ,为什么。 学生的方法除了书上的分、抓、量、称集中外,还可能会有17 / 25 1 先数出 50粒或 100粒堆成一小堆,再把整数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方法,最后用每小堆的黄豆粒数乘堆数黄豆的粒数; 2 将全部黄豆平摊在桌上,将其分为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粒,再与份数相乘; 3 一粒一粒地数,不管学生的方法是简是繁,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法。 五、活动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 1、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有 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活动想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五( 2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或其他方法计算多位乘一位数。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练习五中的习题分类为 4 个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巩固深化知识。 18 / 25 4、在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欣赏数学的形势美。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灵活运用估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有这几个学习环节,你们对哪个环节最感兴趣? 二、摘苹果 1、第 1 题,全班一起摘苹果。 2、第 2 题和第 10题分男女两队做摘苹果比赛的游戏,看哪一队摘得又快又好。 三、估一估 1、第 4 题,学生先独立思考,改正错题,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算发现问题的。 2、第 8 题,先让学生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接近圆中的数,然后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3、第 11题,学生用估算 或计算的方法比较出得数大小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因数的和不变,那么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因数的积要大。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19 / 25 四、森林医生 创设情境:数学森林里有几棵树生病了,请同学们做一回森林医生来帮他们诊断病情、治疗疾病。 1、学生分同桌二人医疗小组共同诊断交流病因、制定诊疗方案。 2、全班交流:说一说病在哪里,应该如何治疗? 五、有趣的算式 1、第 5 题 ( 1)引导学生 “ 看一看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 2)根绝算式的特点学生独立继 续往下写 3 道题。 ( 3)引导学生计算得数进一步验证所写的算式是否正确。 ( 4)引导学生明白像这样有趣的算式组还有很多。 2、第 9 题。 ( 1)学生独立计算结果。 ( 2)全班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启发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 3)组织学生观察次数的特征,并根据其中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几道算式。 六、总结: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和估算,还欣赏了两组有趣的算式,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 七、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20 / 25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 22) 教学目标: 1、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3、先让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整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有条理地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21 / 25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第 1 题。( 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 2)抽取几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 3 题。 (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 2)独立完成第( 1) -( 4)个问题。 ( 3)全班订正。 3、第 3 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 23 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1、引导 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从什么是数学、怎样学数学、怎么用数学等角度来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2 / 25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足迹以写 “ 数学日记 ” 的方式纪录下来。 3、课外作业:第 2 题。 教学反思: 五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