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城乡发展概况.ppt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城乡发展概况.ppt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城乡发展概况.ppt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城乡发展概况.ppt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城乡发展概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城乡发展概况,2009.10,简介:,1995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置黄冈市。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一区(黄州区)、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98万。,行政区划:,黄冈市现辖红安、英山、罗田、浠水、蕲春、黄梅、团风7县,麻城、武穴2市,黄州、龙感湖管理区2区。2000年,进行乡镇撤并后,全市实有乡镇办事处124个,行政村4256个,村民小组39066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活字印刷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经济学家王亚南林业专家干铎等,革命传统光辉灿烂。军事家李先念、林彪、贺龙徐向前、王树声都是黄冈人。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文化教育:,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78所,大中专学校22所普通中学366所,小学3800所。黄冈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数、理、化学科全国竞赛成绩一直在全省多列前茅,获奖总人数2800多人,其中国家奖900多人。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中累计获6金、4银、1铜共计11枚奖牌。,旅游资源,黄冈是历史文化名城。已形成东坡赤壁旅游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四祖、五祖佛教旅游区,红安、麻城革命遗址旅游区,经济发展:,黄冈一直是个农业大市,2004农业人口为593.91万人,占全市的82%。工业基础薄弱,地方经济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在湖北省处于偏下水平。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68元。1997年定的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2000元,力争58万贫困人口1998年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基本达到小康。,2005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产业比重全国为12.4:47.3:40.3湖北省16.542.840.7黄冈市23.8:45.8:30.4黄冈市农业比重比全省高7.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1.4个百分点。可见,农业经济仍占较大比重,也说明了现代化程度低。从第二产业比重来看比重比全省高出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由此看来工业占比水平并不是很低。再看服务业,比重比全省低10.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太低。,对于黄冈经济发展的这些现象,有这样一种说法:“2位国家主席,4位副总理,200多名将军,40万烈士,光荣的革命传统使黄冈名噪国内外,也是730万黄冈人的骄傲与自豪。然而,一些人停留在历史荣耀中,片面向上“等靠要”,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对国家的依赖情结。”也有人调侃:黄冈,是个日、光、水、土资源优势地区,几千年都是“以农为业、以农为本”的传统农区。700多万居民的潜认识是:发展农业是“轻车熟路”,发展工业是“瞎子摸象”,发展服务业是“无处下手”。,到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5.36亿元(不变价),比去年同期增长11.4%;乡镇企业仍保持了20.1%的增长速度;个体私营企业产值营业额118.1亿元,同比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5187万美元,增长43.3%,是全省增幅的8倍,完成财政收入10.02亿元,增长13.4%,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31.7亿元,增长23.1%,比全省高10.4个百分点。,总的来说:黄冈市建市10年来,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市的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农村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部分农民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黄冈现象:,在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黄冈10个县市区有8家进位,所有县市区都进入类行列。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黄冈工业依然活力十足,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居全省前列。针对黄冈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在短短几年里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媒体誉之为“黄冈现象”。,近年来,黄冈市围绕“一主三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逆势而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兴市、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全市经济连年迈大步,逐年上台阶,成为一道后发赶超的独特景观,一个广为关注的经济现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其县域经济发展成为中央、省级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人民日报总结黄冈经济发展成功经验为因“好”得“快”;新华社将黄冈经济逆势发展喻为“危中寻机的黄冈密卷”;光明日报称黄冈由“红土”变变“热土”;经济日报认为黄冈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热土,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中国县域经济报称黄冈是县域经济的“样板”;中国经济周刊、湖北广电总台等媒体给予重点报道;湖北日报推出了“县域经济发展黄冈现象”系列报道和专题评论;荆楚网开辟“县域经济崛起鄂东板块”大型访谈专栏,全方位推介黄冈县域经济发展经验。,黄冈市发展县域经济做法:,一、坚持工业强市,推进跨越发展1.实施工业强市战略2.加强园区建设3.加强产业集群建设4.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二、坚持开放带动,推进创新发展。首先:把招商引资作为市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工作法”,组建了10多由市级领导牵头的招商团队;然后:打造“低成本、快回报、高诚信、零障碍、优服务”的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三、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超常发展,引导各类企业不断地推进改革、重组,不断地推进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实现发展壮大在破解土地、资金等发展难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新机制,坚持“六法并举”。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励干事创业。,四.坚持绿色崛起,推进转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五要”即:要清洁发展,要节约发展,要协调发展,要安全发展,要关注民生的发展。坚持产业兴镇,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29.8%提高到2008年的33.5%。,五.坚持真抓实干,推进竞相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这场世纪大考面前,确立了保发展、保投入、保生产、保稳定和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等应对目标,部署了保增长的十大应对措施,变世界金融之危、为“弯道赶超”之机,变市场低迷之危、为产业赶超发展之机,变沿海经济调整之危、为抢商落户之机,变传统发展模式之危、为科学发展之机,变民工返乡之危、为全民创业之机,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今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