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 采购招标文件第三卷 技术规范书招标人: 新能源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技术规范书批 准:审 核:校 核:编 制:目录1、总则42工程概况42.1工程概况42.2主设备情况52.3主要辅机62.4电气系统72.5全厂辅助系统82.6机组自动化水平112.7主厂房集中控制室133工作范围133.1招标方工作133.2投标方工作134规范和标准144.1总则144.2引用的规范和标准14引用的规范和标准155技术要求175.1 总的要求175.2 设备规范195.3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技术要求总则195.4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硬件要求215.5 软件要求355.6 数据通讯系统365.7 系统功能(相关功能还需要具体细化)376供货范围406.1 一般要求406.2 供货范围417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438设备监造(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18.1概述18.2工厂检验18.3设备监造18.4 性能验收试验29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39.1现场技术服务39.2 培训431、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对 新能源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工程采用的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SIS(Supervision Information System)提出了技术方面和有关方面的要求。本技术规范书的内容,是按全厂共用一套SIS的要求编制的。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完全陈述与之有关的规范和标准。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要求的经过实践的代表当今先进技术的优质SIS和有关设备及材料。1.3 投标方提供的SIS和有关硬件、软件以及资料和服务等应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的要求。1.4 投标方所供的SIS应具有在国内同等机组、类似网络及软件功能的成熟调试及运行经验。整体负责SIS全套硬件设备、软件、安装、调试和各项服务,包括负责SIS系统整体设计、组织设计联络会的召开、设备交付进度安排、监督与实施本技术规范书中各技术条款的实施过程、系统整体调试验收、SIS所有资料的归档移交、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的组织安排,并负责实时数据库供货和安装调试、SIS应用功能的开发和现场实施。1.5 投标方提供的文件,包括图纸、说明、使用手册等,均应使用国际单位制(SI)。所有文件、工程图纸及相互通讯,均应使用中文。不论在合同谈判及签约后的工程建设期间,中文是主要的工作语言。若文件为英文,应同时附中文说明。1.6 本技术规范书作为合同的一个技术附件,与合同文件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双方共同签署的会议纪要、补充文件等也与合同文件有相同的法律效力。1.7 合同签定前后,投标方都应按照招标方的时间、内容、深度要求提供其所需的设计资料,并按招标方施工和设计进度要求随时修正。投标方提供资料的时间和深度是否满足工程的需要将作为罚款的考核条件之一。1.8 没有招标方的书面许可,投标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泄漏招标方的有关生产和管理的数据、信息等。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新能源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黄色秸杆(小麦、玉米、水稻秸秆)和灰色秸秆(主要是树皮)为主燃料的生物质发电工程,属清洁、可再生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经济开发区内。根据当地资源量一次性规划建设1台120t/h高温超高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配1台30MW高温超高压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及与之配套的相关辅助系统,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不低于7600小时。2.2主设备情况1)锅炉制造厂: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型式:超高压参数,单炉膛,单汽包,自然循环,悬吊式结构,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热蒸汽压力 13.34MPa(g)过热蒸汽温度 540C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120t/h汽包压力 14.74MPa(g)连续排污率 1%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 1.3给料方式 前墙4点给料分离器型式 绝热式旋风分离器分离器数量 2只空气预热器型式 热管式(二级)锅炉排烟温度 145C锅炉保证热效率 89%2) 汽轮机制造厂:西门子公司型号:SST-400型型式:单缸、轴向排汽,高温超高压,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回热级数:五级回热,即二高二低一除氧给水泵驱动方式:电动 VWO THA功率: 32400kW 30080kW主汽门前蒸汽额定压力/温度:12.8MPa(a)/535C 12.8MPa(a)/535C额定转速: 5635r/min 5635r/min额定冷却水温: 25.0C 25.0C额定平均背压: 6.9 kPa(a) 6.8kPa(a)汽机进汽量: 120.10 t/h 111.69t/h工况计算热耗 8949 kJ/kWh 9024kJ/kWh循环冷却水温度 25C 25C3) 发电机制造厂:上海湘潭电机有限有限责任公司型式:无刷励磁三相同步发电机型号:TFW32.3-4额定功率 32.3MW额定转速 1500r/min额定电压 10.5kV额定功率因数 0.85冷却方式 空冷防护等级 IP54发电机效率 98.35%2.3主要辅机2.3.1本项目采用纯生物质直燃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为炉前给料方式,在锅炉前墙设置4个给料口,采用气力播料方式,锅炉烟风侧按照平衡通风设计。由2路上料皮带送至2台分料螺旋,每台分料螺旋有1个进口,2个出口,把上料皮带下落的燃料分配到锅炉4个给料口,本工程采用床下油枪点火。2.3.2磨煤机密封系统密封风来自一次风机出口,不设置密封风机。2.3.3每台锅炉配置1台单级离心式一次风机,采用变频调节方式。2.3.4每台锅炉配置1台单级离心式二次风机,采用变频调节方式。2.3.5每台锅炉配置1台单级离心式引风机,采用变频调节方式。高压流化风机配置2台50%容量的罗茨风机,不设备用。2.3.6每台机组配设置2台110%容量的电动调速给水泵,1台运行,1台备用,采用一拖二的变频调速方式。2.3.7汽机回热系统设有四级非调整抽汽和一级调整抽汽,分别向两台高加、一台除氧器和两台低加供汽。2.3.8系统设置2台立式、四流程高压加热器和2台立式内置式疏水冷却器。2台高加采用给水大旁路系统,当任一台高加故障时,2台高加同时从系统中退出。凝结水泵按照两台立式多级筒袋式2100%定速泵设计。2.3.9本工程同步建设脱硝装置,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硝装置,脱硝控制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脱硝SNCR区控制站和脱硝还原剂制备远程控制站。脱硝SNCR区与锅炉关系紧密,因此脱硝SNCR区纳入机组DCS控制范围,脱硝还原剂制备区为远程站接到全厂DCS,就地无人值班。2.3.14主机冷却系统:本项目凝汽器采用单背压、双流程、表面冷却式,卧式布置,与汽轮机轴向连接。机组配置两台射水抽气器,两台射水泵(均为1用1备),一台15m3射水箱。2.3.15辅机冷却系统:循环水采用淡水作水源的二次供水系统。工业冷却水也统一采用循环冷却水。淡水水源同时为凝汽器和开式冷却水系统提供冷却水。循环水系统配置胶球清洗装置。2.4电气系统2.4.1本项目1台30MW发电机组经1回35kV线路(长约3km)接入220kV白果变的35kV母线(与垃圾焚烧电厂不在同一母线段)上,白果变扩建1个35kV间隔,设发电机出口断路器。2.4.2厂内设1台主变压器,为减少投资和调度运行方便,在电厂侧设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组单元接线。主变兼作启动/备用电源。发电机出口设断路器,为机组提供启动电源。高压厂用工作电源引自发电机断路器与主变之间。机组备用检修电源引自10kV施工电源。2.4.3发电机中性点采用经配电变压器二次侧电阻接地的接地方式,以减小接地故障电流对铁芯的损害和抑制暂态电压不超过额定相电压的2.6倍。接地变压器由发电机厂配套供货。2.4.4由于发电机段电压为10kV,为简化厂用电接线,高压厂用电压采用10kV电压等级,10kV侧采用不接地方式。0.4kV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厂用电系统采用10kV和400V二级电压等级,容量大于等于200kW的电动机采用10kV供电,小于200kW的电动机采用0.4kV供电。2.4.5主厂房设置2台互为备用容量的低压工作变压器;2.4.6采用动力中心(PC)和电动机控制中心(MCC)的供电方式;2.4.7发电机励磁采用旋转励磁方式;2.4.8发电机变压器组、高低压厂用电系统的控制和监视通过分散控制系统实现,电气与热工共用一套DCS分散控制系统;2.4.9励磁(AVR)自动同期装置(ASS)均为独立于DCS系统的专用装置。2.5全厂辅助系统2.5.1除渣系统锅炉排渣经冷渣器冷却至150以下,每台冷渣器下设有1个排渣口,2个排渣口并列在同一条线上。2个排渣口下设1台链斗输送机将渣集中后直接送入渣库。再将渣装车后外运。本工程设置1座混凝土结构渣库,有效容积120m3,能储存单台锅炉燃用设计燃料时46小时的锅炉排渣量。2.5.2化学加药及水汽取样每台机组设置1套给水、凝结水加氨装置,加氨量根据凝结水流量信号及省煤器入口的SC信号控制调节。每台机组设置1套给水加加联氨装置,联氨加药根据凝结水流量信号控制调节。每台机组设1套炉水磷酸盐加药装置,磷酸盐溶液加入高压锅筒内,采用手动调节加药量。为了监督热力系统的汽水质量,保证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每台机组设置一套水汽集中取样分析装置,水汽取样分析系统包括高温盘、低温盘、人工取样及除盐水冷却装置部分,样水采用除盐水冷却装置的出水冷却。2.5.3化学水处理系统本工程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按全膜法设计,系统工艺流程如下:水工来清水超滤给水泵(变频泵)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产水箱一级反渗透给水泵一级反渗透保安过滤器一级反渗透高压泵(变频泵)一级反渗透装置一级反渗透产水箱二级反渗透高压泵(变频泵)二级反渗透装置预脱盐水箱EDI升压泵(变频泵)EDI保安过滤器EDI装置除盐水箱除盐水泵主厂房。超滤装置共设1套,每列包括1台自清洗过滤器和1套超滤装置;一级反渗透装置设1套,除反渗透给水泵外采用单元制连接,每列包括1台反渗透保安过滤器、1台变频高压泵和1套反渗透装置。二级反渗透装置设1套,每列包括1台变频高压泵和1套反渗透装置。EDI设备共设1台,每列包括1台EDI给水泵、1台EDI保安过滤器和1套EDI装置。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按全自动方式运行控制,设备的启停、反洗、冲洗均是根据程序自动完成的。同时,对系统的各项操作也可进行人工干预,运行人员可在远方点动操作,也可在就地箱、柜上手动操作。2.5.4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本期工程工业废水分为经常性排水和非经常性排水。经常性排水主要包括:化水超滤装置排水1.5m3/h和反渗透排水3.3m3/h,其中化水超滤装置排水为酸碱废水,反渗透排水水质较好,因此在化水处理站新建150m3的回用水池一座,酸碱废水经加药中和后混合反渗透排水回用于灰库地面冲洗水、灰库加湿搅拌用水、厂区绿化清扫等用水。非经常性排水主要包括:空预器冲洗排水、锅炉酸洗排水及锅炉定期排污水,考虑输送至化水站回用水池中和处理后回用。2.5.5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厂区内综合办公楼、主厂房、辅助/附属车间等排出的生活污水等建筑物排出的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11m3/h。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设置1套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计出力为1m3/h,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厂区绿化浇洒之用,污泥定期人工清理。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生活污水格栅污水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回用水池升压供厂区绿化。2.5.6脱硝系统本工程采用尿素来制备脱硝还原剂,尿素储存系统按照一台机组一次规划建设,其中尿素储罐系统按照一台机组5天耗量考虑。尿素溶液制备、储存系统包括尿素溶液制备罐、尿素溶液储存罐、尿素溶液转运泵等。本项目采用颗粒状尿素来制备脱硝还原剂,尿素采取人工上料的模式,在尿素溶液罐中制备成40%浓度的尿素溶液,经转运泵送至储存罐。本工程设置2台尿素溶液供应泵,1运1备,将储存罐内40%浓度的尿素溶液泵送至计量分配模块中,通过尿素水喷嘴,喷入锅炉内达到脱硝效果。2.5.7燃油系统储油罐为钢制地下油罐,油罐容量为1m。供油泵按照1运1备考虑。卸油系统按照汽车卸油考虑,由于油罐地下布置,因此不需要卸油泵。2.5.8脱硫系统锅炉烟气脱硫方式为炉内添加石灰石粉进行炉内脱硫,石灰石粉输送采用正压气力输送方式直接输送至锅炉接口。所需石灰石粉来源为厂外购买满足锅炉炉内脱硫粒度要求的石灰石粉,通过罐装车运至厂内石灰石粉仓,再通过气力输送方式将石灰石粉输送至锅炉炉膛进行脱硫。单台锅炉共设置1座钢结构石灰石粉仓,靠近锅炉房侧面布置,粉仓直径3m,有效容积为36m3,可贮存单台锅炉在B-MCR工况下燃用设计燃料时炉内脱硫所需石灰石粉约2天的耗量。为防止石灰石粉在粉仓内板结,在石灰石粉仓椎体部分设有气化板,由锅炉专业压缩空气系统提供,同时配置空气电加热器。2.5.9除灰系统除灰系统采用正压浓相气力输送方式,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将锅炉飞灰输送到灰库储存。布袋除尘器灰斗收集的干灰进入设置于底部的输灰发送器,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通过输灰管道输送进入灰库,灰库中的灰分别通过设置在灰库底部的干灰散装机和加湿搅拌机装车外运至用户。锅炉布袋除尘器下共设有6个灰斗,3个灰斗为1排,共2排;每个灰斗下分别设置1台输灰发送器,共用一根输灰母管,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将灰输送进入灰库。设置1座混凝土结构灰库,有效容积1000m3,能储存单台锅炉燃用设计燃料时72小时的锅炉排灰量。灰库储灰层底部设有两个卸料口,卸料口下分别设置1台出力100t/h的双轴搅拌机和1台出力60t/h的干灰散装机,干灰经加湿搅拌机调湿处理或经干灰散装机直接装车后外运至用户。2.5.10压缩空气系统本工程设全厂空压机房,为热机、除灰、热控、化水等专业提供压缩空气,供气设备采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同时配备相应的空气后处理设备。全厂空压机房共设置3台螺杆式空压机,2台运行,1台备用;同时相应配置3台微热再生吸附式空气干燥机,以保证空气质量;为确保压缩空气气源压力稳定,在空压机房外设置空气储气罐,对外供气。2.5.11综合水泵房综合水泵房内生活、消防、工业给水设备。其控制通过DCS远程I/O的方式实现。综合水泵房内共安装电动消防水泵1台,柴油消防水泵1台,消防稳压给水设备1套,变频恒压生活给水设备1套,工业水泵2台,化学水补给水泵2台、液下排污泵2台,手动单梁悬挂式起重机1台。2.5.12上料系统主要有2种工艺流程及运行方式:1、汽车进厂干料棚装载机辊式给料机(1用1备)C-01A/B带式输送机炉前给料系统;2、汽车进厂鼓式削片机(预留)装载机干料棚。燃料采用汽车运输进厂,直接送至露天料场或干料棚。在厂区进口处设2台汽车衡,1重1空,以满足重车、空车的检衡的需要。本工程设置了1个干料棚,燃料由厂区东北角运输进厂,经汽车衡秤重后,根据燃料特性运至不同区域卸料堆放。储料区内设4台ZL30型装载机(其中一台为抓草机)和1台ZL50型装载机,负责向辊式给料机上料或完成物料的二次搬运及堆放。C-01A/B带式输送机横穿干料棚中部向锅炉供料,干料棚内每路皮带上并列布置2台辊式给料机,双路共布置4台,运行方向与皮带方向垂直。装载机可直接将散料通过地下料斗送入辊式给料机再运至C-01A/B皮带,每台辊式给料机额定出力80t/h,变频可调。干料棚内的辊式给料机分别对应A、B路皮带,可两运两备,也可调整出力后同时运行。现场设有两条输料皮带,每台皮带机上设组合式给料机和螺旋式给料机各一台。本项目燃料考虑到实际进厂燃料中可能会有少量未经处理的情况,故在料场中预留场地,单独配置了1台鼓式削片机,就地操作。2.5.13电除尘系统锅炉烟气采用布袋除尘器方式处理,布袋除尘器飞灰通过正压气力输送方式送至灰库,并通过罐装汽车送至用户,除尘效率99.9。2.6机组自动化水平2.6.1机组的运行方式及控制方式机组启动方式可以按照滑参数启动或者定压启动方式,机组主要带基本负荷运行,运行可以按照定压喷嘴配汽运行或者滑压运行。主厂房以及BOP部分所有辅助系统均采用统一的DCS系统来实现,具体包括锅炉以及炉前给料系统、除氧给水系统、汽机发电机系统、主变压器、厂用电系统以及BOP辅助系统。其中汽机发电机本体部分,由汽机厂提供的一体化控制系统(TCS)以及发电机保护控制盘来实现,通过硬接线以及通信方式与DCS连接。BOP辅助系统包括循环水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取样加药系统、燃料输送系统、燃料存储及管理系统、除灰以及除渣系统、除尘系统和空压机系统等,所有辅助车间控制系统均采用与主机DCS系统统一的硬件和软件,共享操作员站。全厂只有一个统一的控制网络。辅助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及其与机组运行联系的密切程度,通过设置DCS远程I/O站,实现在集控室的集中控制,即一点监控。DCS远程I/O站设置原则:距主厂房较远的辅机系统设置远程I/O站,可临近的多个系统可公用一个远程I/O站。2.6.2机组热工自动化水平主厂房采用与BOP一体化的分散控制系统DCS,以分散控制系统(DCS)作为机组监视和控制的核心,由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机组的数据采集(DAS)、模拟量控制(MCS)、顺序控制(SCS)等功能,配以随汽机发电机配供的汽机一体化控制系统。发变组及厂用电系统纳入DCS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达到:单元机组除启停阶段的部分准备工作需由辅助运行人员协助检查外,机组的启动、停止、正常运行和异常工况处理均可由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或由操作人员在集中控制室内完成。在自动化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主值班员在副值班员和现场巡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对机组的监控与管理。在集中控制室内,机组以DCS的操作员站为主要监视和控制手段,不设常规监控盘,实现全LCD监控。仅在DCS操作台上配置炉、机、发-变组的硬接线紧急停止按钮及少量设备的硬接线操作按钮,以保证机组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快速停机。异常工况时,联锁保护控制系统自动切投相应的系统或设备,使机组能在安全工况下运行或停机。顺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将考虑设置机组级(实现机组一键启动)、功能组级、子功能组级和驱动级四级控制方式。除启停阶段的部分准备工作需由辅助运行人员在就地手动进行外,机组的启动、停止、正常运行和异常工况处理均在单元控制室内根据LCD操作指导,由操作员通过操作员站对单个设备进行启、停或开、关操作,也可以通过操作员站对功能组和子功能组中相关的一组设备进行顺序启、停。采用控制优化软件,对DCS系统中协调控制、汽温控制等多输入、多输出的大系统的控制进行优化,以使机组始终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辅助车间控制系统拟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及与机组运行联系的密切程度,通过设置DCS远程I/O站实现在集控室的集中控制,即一点监控,使辅助车间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就地车间不设控制点,只设置巡检、调试维护站,方便电厂运行维护、检修。2.7主厂房集中控制室集控室和电子设备间布置在锅炉和汽机之间运转层,布置以节约电缆,便于运行人员操作,环保,以人为本为原则。集控室内控制盘台按主副环的方式布置。主环上布置操作员站,共设6台操作员站(含随汽机配供的1台操作员站和1台工业电视操作站)。紧急停机操作按钮布置在机组操作员台上。值长台为直形布置方式,位于控制台前中间位置,台上设有值长站(放置值长计算机、监控计算机、电力调度计算机、办公计算机共四台)及五防站接口终端。3工作范围3.1招标方工作(1)投标方的方案、原则和提供有关的资料、图纸和技术文件,经招标方认可后才能作为正式文件。(2)招标方将提供SIS就地控制柜的布置图;(3)招标方将提供SIS需要的2路220VAC总电源。其余等级电源由投标方自行解决。(4)招标方将负责SIS盘、台、柜、操作员站等设备的现场安装、对外电缆的接线、电缆敷设;(5)设备的验收、卸货及贮存。设备运行例行巡检;建全设备维护档案。3.2投标方工作投标方应按交钥匙工程方式提供SIS系统及SIS与各外部接口设备之间的所有相关设备(软件、硬件、二次开发模块)、全部安装材料(包括光缆、双绞线、控制电缆、电源电缆、通讯电缆、电缆桥架及走线槽盒、镀锌钢管、角钢等,数量满足实际施工要求,施工实施阶段没有价格因素,如投标数量与实际施工数量有偏差,则偏差部分由投标方无偿供应)、全套施工和服务。(1) 按照机组运行要求、本SIS规范书的规定和适用的工业标准,设计并组态一套完整的厂级监控信息系统。(2) 提供构成SIS所必需的全部硬件。负责供货范围内所有设备的内部及其之间连线的设计。(3) 按本SIS规范书要求,进行SIS软件的编程、调试和技术服务。(4) 在制造厂内运行、测试和演示本规范书对SIS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在进行测试和演示时,应有具备专职进行这种测试和演示的专家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以及必要的测试设备。招标方有权在设备验收期间对SIS的功能及性能进行抽查。(5) 按照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发运SIS到现场。(6) 根据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必须的安装详图和安装指导。向招标方提供施工单位认可的施工图及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系统二次开发所需的全部图纸、资料。(7) 通电启动和调试服务,直到所供SIS能达到全部功能要求,并保证系统可利用率达到99.9%。(8) 根据本规范书的要求,向招标方提供SIS优化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文件,使招标方能掌握、组态、编程、维护、修改和调试SIS。(9) 负责培训招标方的运行、维护和工程技术人员,并使这些培训人员能得心应手地操作、维护、修改和调试SIS。(10) SIS总接地应能直接接到电厂电气接地网上。不设单独接地网。投标方提供SIS接地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接地电缆由投标方提供。4规范和标准4.1总则4.1.1本技术规范中包括的所有设备应遵照下列组织的适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检验。所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包括附件)应为合同期间的最新有效版本。当参照的规范和标准与本技术规范存在明显冲突时,投标方向招标方指出冲突之处并取得招标方的书面意见。4.1.2这些标准和规范中的规定为最低限度要求。如投标方根据自身判断,并经招标方同意,认为采用更好或更为经济的材料可实现所供设备的成功连续运行,则其设计可超出相应标准和规范中的规定要求。4.1.3投标方保证向招标方提供的所有材料和服务遵循招标方所在国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及适用的规范和标准。4.1.4投标方可提出其他相当的替代标准,但需经招标方确认。4.2引用的规范和标准本技术规范书中涉及的所有规范、标准或材料规格(包括一切有效的补充或附录)均应为最新版本,即以招标方发出本SIS定单之日作为采用最新版本的截止日期。若发现本技术规范书与参照的文献之间有不一致之处,投标方应向招标方指明,并由招标方确定采用哪一个规范。引用的规范和标准投标方SIS应符合下列标准或与之相当的其它国际标准,投标方的替代标准须经招标方认可:GB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 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494390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T12504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3702-92 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GB/T1407993 软件工程术语GB/T15629.3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GB/T15532-1995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TIA/EIATSB-67 无屏蔽双绞线UTP端到端系统功能检测标准ISO/IEC11801 国际标准组织结构化布线标准ANSI/EIA/TIA-568-A 大楼通信布线标准OPC foundation OPC V2.0DL/T/924-2005 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技术条件美国防火协会(NFPA)ANSI/NFPA 70国家电气规范ANSI/NFPA496电气设备外壳的净化和密封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ANSI/IEEE 472冲击电压承受能力导则(SWC)ANSI/IEEE 488可编程仪表的数字接口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IA RS-232-C数据终端设备与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通讯设备之间的接口EIA RS-485、RS-422 数据终端设备与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通讯设备之间的接口美国仪器学会(ISA)ISA RP55.1 数字处理计算机硬件测试ANSI/ISA S82.01电气和电子设备、测量和控制机相关设备的一般要求ISA RP60.3 控制中心的人机工程学ISA S5.3 分散控制/共享显示仪表的图例符号逻辑和计算机系统;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UL 1418电视用阴极射线管的防内爆UL 44橡胶导线、电缆的安全标准UL 1950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子商务设备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0068-1(GB2421-89)环境试验 :总论和导则 (88)IEC 60331(GB12666.6-90)电缆阻燃特性 (70)IEC 60332(GB/T18380)燃烧情况下的电缆试验 (93)IEC 60529(GB4208-93)外壳防护等级 (IP码) (EQV)IEC 60950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要求 (91) IEC 61000-4-1992(GB/T17626-1998)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除上述标准外,投标方SIS还应符合下列组织颁布的相关标准或与之相当的其它国际组织相关标准:IEC 国际电工学会AIEE 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NSI 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MSS 制造标准化协会ICEA 绝缘电缆工程师协会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TCP/IP网络通讯协议IEEE802 局域网标准5技术要求5.1 总的要求5.1.1.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技术规范书提出了该系统功能设计、设备结构、性能和制造、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要求。5.1.2. 招标方在本技术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保证提供一套符合本技术协议和最新工业标准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5.1.3. 在签定合同之后,招标方保留对本技术条件书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的权利,投标方承诺予以配合。如提出修改,具体项目和条件由双方商定。5.1.4. 本工程要求的SIS是一个面向全厂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与DCS、PLC、厂用电管理系统、远动管理站等相连, SIS主要完成全厂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实时监视、各类查询(数据、趋势、超限及事件等)、统计报表和考核报表、厂级和机组级性能计算、机组经济性指标分析、运行优化及操作指导 、负荷优化分配、在线性能试验等功能。在本工程的总体设计中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系统高性能和高可用性要求,切实保证过程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若发现本规范书技术要求互相之间有不一致之处,则按照较高标准执行。5.1.5. 本期工程SIS系统规模及招标范围本期SIS规划覆盖机组DCS、TCS、公用系统、辅控网DCS及火灾报警系统、CEMS及关口电量系统等。本期SIS的接口数量列表如下序号接入系统接口机数量点数备注1机组DCS16000属本标段供货范围,要求使用服务器型设备,带接口通讯软件2公用系统11000属本标段供货范围,要求使用服务器型设备,带接口通讯软件3辅控DCS及火灾报警系统12000属本标段供货范围,要求使用服务器型设备,带接口通讯软件4CEMS及关口电量系统11000属本标段供货范围,要求使用服务器型设备,带接口通讯软件注:SIS应具备扩建机组投运时的扩展能力。投标方负责完成从主机DCS、辅控网DCS、关口电量等各接口控制系统取数据到SIS的全部软硬件工作。提供实验室化验数据的采集接口。以上接口的通讯介质投标方以超五类屏蔽双绞网线、单模光纤考虑。本工程包括:SIS设计、SIS硬件、系统软件、全厂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厂级实时信息的监控与管理、二次应用开发;协调各应用软件供货商,完成全部应用软件在系统平台上的正常运行。能与投标方提供的实时数据库平台软件系统融为一体。并负责整个系统的安装。5.1.5.1 生产过程信息范围本系统完成下列生产过程信息的管理: 1) 机组及厂用电、公用系统DCS;2) 关口电量系统。5.1.5.2 系统运行环境系统安装地点:安装于集控室旁边的电子设备间内。4.1.5.3 SIS的人/机界面主要包括过程实时/历史数据库服务器2套,磁盘阵列1套,应用功能软件服务器1套,各功能站1套,SIS打印机1台等。5.2 设备规范5.2.1 设备名称: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本期工程SIS是以实时/历史数据库为核心的实时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将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联网组成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形成全厂的自动化系统及其计算机网络,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视。首先在高速接口层网络将各个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信息和实时数据根据系统的要求并按电厂信息系统编码标准通过数据接口(本工程中为数据通信站)汇集到SIS的实时/历史数据库中,SIS的实时/历史数据服务器负责收集、整理各种直接和间接实时数据,同时通过应用层网络供SIS子系统调用数据,并允许各子系统处理后数据存入实时/历史数据库,高速接口层网络和应用层网络可以通过物理网络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虚网划分实现。本工程是一个面向全厂的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系统,SIS能综合本工程范围内各发电机组和辅助车间的有关实时信息,作为全厂的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的中心,通过将各个控制系统连成一体的通讯网络,进行厂级性能计算,最有效的提高运行和管理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同时根据外部负荷及每台主辅机的运行情况下达负荷及控制指令信号。SIS主要完成全厂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实时监视、各类查询(数据、趋势、超限及事件等)、统计报表和考核报表、厂级和机组级性能计算、机组经济性指标分析、运行优化及操作指导 、负荷优化分配、在线性能试验等功能。5.2.2 本期工程设置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是面向全厂生产过程的信息网。它提供对全厂生产过程的实时监视、管理和优化。与该网络通讯的过程控制系统有机组的DCS、TCS、公用系统DCS,辅控DCS、CEMS以及关口电量系统等。实际上,SIS网是各台机组DCS、各辅助控制系统的上级网络;同时,该系统留有与电网调度及电厂独立的辅助报价决策系统的接口。同时SIS系统应考虑以后集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投标方在SIS投标文件中应说明其方案。5.2.3 本期工程数据点数总量按10000点设置,对于以后电厂的扩建和应用功能扩充所导致的标签量需求增加,超过的部分可以通过再购买授权的方式在原数据库基础上扩大数据库的容量。5.3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技术要求总则5.3.1 投标方提供的SIS应完成本规范书规定的有关功能,应实现全厂生产过程监视和管理,确保机组安全、高效运行。而状态检修维护、寿命诊断分析作为可选功能,在条件许可情况下采用。5.3.2 SIS应通过高速以太网及相应的企业级网络设备、接口设备、数据库服务器、功能站和和过程管理软件包等来完成全厂主辅生产过程的统一协调、管理。5.3.3 SIS硬件应安全、可靠、先进。SIS系统应易于组态、易于使用、易于扩展。5.3.4 投标方还应提供用于SIS扩展所需的接口,并保证系统扩展的方便性。5.3.5 投标方应全面负责SIS的总体网络设计和网络通讯规约的制定,并与和SIS联网的其他控制、管理系统供货商配合,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正常投运。5.3.6 SIS的网络交换机的全部光口和电口应采用至少1000Mbps的以太网或其他开放性高速网络作为信息传递和数据传输的媒体,还需要提供相应的网络设备、接口设备、数据库服务器、功能站、网络管理站、计算机终端设备和过程管理软件包等来完成全厂主辅生产过程的统一协调、管理。5.3.7 SIS的设计应采用合适的网络配置和完善的自诊断功能,使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系统内任一部件发生故障均不应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5.3.8 系统的各项功能应由各种功能软件以实时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来完成。5.3.9 SIS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各类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人为破坏和SIS实时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丢失。5.3.14 SIS和机组DCS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网络,信息流应按单向设计,只允许DCS向SIS发送数据。当工程中SIS配置的某些功能要求SIS向DCS发送控制指令或设定值指令时,应采用硬接线方式实现,并在SIS侧和DCS侧分别设置必要的数据正确性判断功能。5.3.15 在应用层面上发出调用一个常用画面或者表格的历史数据显示,从接受指令、提取压缩数据、解压缩,网上数据传输,到数据输出的一系列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应不大于2s。5.3.16 完成通电启动和调试服务,直到所供SIS能达到全部功能要求,并保证整个系统可利用率达到99.9%。5.3.17 投标方所提供的SIS应结合工艺系统和机组特点进行设计,是专用于本工程的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随着工程设计进程和技术资料逐渐完善,招标方对SIS功能要求的变化,投标方应及时更新设计而不发生费用问题。5.3.18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其质量标准应一致。5.3.19 如招标方在运行中发现投标方所供SIS不满足本规范书的技术条款,招标方有权要求投标方修改或增加,为此引起的一切费用由投标方负责。5.3.20 投标方应详细说明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方式,并说明如何防止病毒侵入。5.3.21 根据本规范书的要求,向招标方提供SIS优化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文件,并培训招标方的运行、维护技术人员,使招标方具备组态、编程、维护、修改和调试SIS的能力。5.3.22 SIS总接地能直接接到电厂电气接地网上,其接地电阻应符合电厂电气系统接地电阻的有关规定。各设备的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必须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要求,不要求浮空的设备应有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应牢固可靠,不允许串联接地,其接地电阻应符合电厂电气系统等保护接地的有关规定。5.3.23 投标方为完成上述工作应与和SIS接口的其它系统(包括MIS)的供货商协调,并完成相关的接口(包括接口硬件和软件)工作。投标方应根据MIS的要求,提供相应格式的数据。5.3.24 SIS的实时时间应与全厂标准时钟同步,本SIS的GPS由招标方提供,投标方提出接口型式。5.3.25 投标方需针对本标段内包含的所有数据库、硬件、软件、实施服务等各项费用都应列入总价中,并进行分项报价。5.4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硬件要求5.4.1 一般要求1)投标方提供的系统硬件应采用有现场运行实绩、新颖可靠的硬件。SIS的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采用合资产品,数据库选用国外进口产品,其它软硬件立足于国内。投标方应在供货清单中注明所提供的各类硬件及设备的生产国。2)硬件的种类和尺寸规格应尽量少,以减少备件的范围和费用支出。主要硬件设备需要提供至少三种当前主流品牌产品的型号供招标方选择,最终选型由招标方确定。3)SIS设备应根据安装地点的不同应具有足够的防护等级和有效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在各种现场环境和各种干扰环境下正常地工作。4)各功能站应采用实时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所提供的过程信息来完成SIS的各种功能。5)SIS应具有完备的自诊断功能,硬件故障应在网络管理工程师计算机上报警。6)投标方应针对SIS提供专用的电源柜,并配置能够进行两路电源无扰切换的电源自动切换装置,以满足各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需要。7)对网络上单个设备的切除、修改或恢复投运,均不应影响其它处设备的正常运行。8)系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各控制网络在实时信息数据库故障、SIS网络故障或其它故障时上传数据的丢失,投标方应在投标书中详细说明所采取的措施。9)投标方应在投标书中以“系统硬件为题”详细说明采用的所有硬件设备的型式规范、技术参数、主要硬件数据和采用的国际标准等。10)SIS网络型式应具有开放性,网络结构应具有可扩展性设计。实时信息数据库应具有可扩充性,其容量按本期工程容量并考虑适当余量设计。投标方应详细说明所采取的配置方案。11)投标方需针对本标段内包含的所有数据库、硬件、软件等各项设备进行分项报价,并提供至少三种品牌产品供招标方选择,最终选型由招标方确定。5.4.2 系统硬件投标方应该提供一套完整的用于实现SIS功能的全部硬件设备、软件及软件接口、包括网络内部设备、网关(接口)工作站、通讯传输介质、通讯接口、电子装置机柜、操作台以及和下层控制网络连接的通讯光纤、接地电缆、电源电缆、网络设备间电缆等,并全面负责与其它系统及设备的接口工作。光纤采用单模光纤。5.4.2.1 SIS网络a.SIS主干网应采用至少1000Mbps通信速率的以太网或其它开放性高速网络作为信息传递和数据传输的媒体,功能站的通信速率应不小于100Mb/s, 设备接口与SIS的通信速率应不小于100Mb/s,接口设备与生产过程控制网络接口的通信速率应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网络的通信速率相匹配。b.各下层控制系统到主干网的连接采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网线,各功能站和网络的连接采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通过1000Mbps的以太网与中心交换机相联,网络连接设备选用网络交换机,网络交换机采用加华为、H3C产品,最终选型由招标方确定。投标方在SIS基本配置图中应详细表示出所有SIS网络设备的硬件配置,并在供货清单中列出其型式规范和功能。c.网络主干通信负荷率应不大于30%,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功能站的CPU平均负荷率应不大于40%。d.网络主干的信息传输介质及核心交换机应冗余配置,且具有故障在线自动切换功能。e.SIS应遵循多种开放协议,采用开放性体系架构,使用标准的数据访问和接口规范,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f.交换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自由配置。本工程配置2台核心交换机,每台应配有12个千兆单模上联光口(含模块)、24个千兆电口,冗余电源、冗余引擎。5.4.2.2 SIS控制网络接口设备投标方应提供SIS与下层控制网络(各机组DCS、辅助车间控制网等)的数据接口设备,以及单向物理隔离装置等防病毒侵入等安全措施。这些接口设备对于下层控制网络数据的读取不应影响其本身的控制功能,SIS到MIS之间应配置硬件防火墙。SIS接口的模拟量数据传输速率应不低于每5秒传送10000个点,数字量数据传输速率应不低于每2秒传送10000个点。5.4.2.3 实时/历史数据库系统作为面向生产过程的信息系统, SIS不仅应能将全厂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上来,还要将它们以其基本形式(控制系统采集的时间间隔、精度等)保存下来,并且满足不同的授权用户和应用程序为实现不同目的而进行的调用,它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章构建三维模型2.1三维建模基础-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人工-三维设计与创意》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2019)
- 线缆厂成品出库检查记录制度
- 2024-2025学年高中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
- 2.2 乘法公式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湘教版2012七年级下册-湘教版2012
- 保险业务担保合同集合
- 智能家居设备人工费承包及售后服务合同模板
- 生态旅游区开发合同履行与生态资源保护协议
- 高级法院认证离婚协议及子女抚养安排
- 农田流转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租赁合同
- 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的管理课件
- 山东省建筑工程优质结构标准
- 浙江大学新宇集团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
- TSCS 000013-2021 碳化硼-碳化硅芯块 无机阴离子(F-、Cl-、Br-、I-)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GB/T 14846-2014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
- 广西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GA/T 594-2006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 髋关节解剖资料课件
-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联培训)课件
- 颅脑外伤(共61张PPT)
- 人教版《生命.生态.安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