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连锁店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1页
全国连锁店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2页
全国连锁店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3页
全国连锁店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4页
全国连锁店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连锁店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佛山市金盈邦数码技术有限公司2010-1目 录1.1设计思路说明31.1.1设计原则31.1.2技术选择原则41.2系统方案设计51.2.1 视频管理系统11.2.2 图像存储系统11.2.3 图像显示系统11.2.4 系统整体业务流程说明11.3系统架构说明22H3C视频监控相关产品介绍42.1中心管理服务器(VM5000)42.2媒体转发服务器(MS8000)22.3WEB视频管理服务器(WEB8000)62.4编码器(ECR3308-HD)12.5解码器(DC2004)13H3C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描述43.1系统概述43.2整体系统架构层次42.2.1 监控接入层42.2.2 承载交换层42.2.3 控制管理层42.2.4 视频应用层53.3系统功能特点52.3.1 图像质量清晰52.3.2 系统高可靠性52.3.3 集中化管理62.3.4 良好的系统开放性62.3.5 灵活廉价的光纤布线成本62.3.6 全系统时钟同步63.4监控系统组成62.4.1 系统前端设备部分(监控接入层)62.4.2 网络架构82.4.3 系统管理平台部分82.4.4 系统存储部分(视频应用层)(后期部署考虑)123.5网络视频编、解码器设计142.5.1 编码器设计142.5.2 解码器设计152.5.3 监控客户端152.5.4 视频管理服务器软件152.5.5 数据管理服务器软件163.6系统特点163.6.1开放、标准、先进的系统架构163.6.2高质量、可靠的运营管理173.6.3高清、舒适的图像质量173.6.4可靠、安全的存储173.6.5最大程度的投资保护173.7智能分析系统介绍(第三方集成,后期可以接入)184图像业务系统流程204.1实时图像点播204.2远程控制214.3图像检索和回放224.4报警管理234.5人机交互界面244.6用户与权限管理254.7日志管理254.8轮切业务264.9多画面业务264.10终端注册认证274.11时间同步284.12集中管理和批量配置281.1 设计思路说明1.1.1 设计原则由于本项目需将监控设备覆盖全国各省市营业厅,为方便各市将来增加的监控设备,本项目在实施过程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 同时,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视频监控系统总体的协调性、统一性和兼容性,进行集中设计、综合设计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可靠性、稳定性,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在设计监控系统时,以技术先进、系统实用、结构合理、产品主流、低成本、低维护量作为基本建设原则,规划系统的整体构架。具体要求为:1、实用性。在设备选型时,主要依据用户的实际情况,结合目前市场上占有率高的各类产品,选择具有最优性能价格比和扩充能力的产品。 2、先进性。在产品设计上,整个系统软硬件设备的设计符合高薪技术的潮流,多媒体数字化、压缩、解压、传输等关键设备均处于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在满足现期功能的前提下,系统设计具有前瞻性,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技术先进性。 3、合理性。根据用户的网络情况,量身设计监控系统结构,使监控系统达到最优性能;监控系统结构与用户的管理机构相吻合,方便系统管理与维护。同时,在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容量及功能的扩充,方便系统扩容及平滑升级。 4、经济性。在满足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建设成本,采用经济适用的的技术和设备,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5、规范性。控制协议、编解码协议、接口协议、多媒体文件格式、传输协议等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公安部颁布的技术规范。 6、可维护。系统操作简单,实用性高,具有易操作、易维护特点,系统具有专业的管理维护终端,方便系统维护。并且,系统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能得到及时、快速的维护。 7、可管理。系统具有专业的管理终端,进行系统的设备和用户集中、统一管理,实施对所有远端设备的控制、设置,保证系统高效、有序、可靠地发挥其管理职能。 8、安全性。系统采取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雷击、过载、断电和人为破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保密性。1.1.2 技术选择原则至今为止,我国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经理了三个阶段:第1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第2代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第3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本项目拟采用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第3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本项目由省级监控中心作为系统的最高节点,是监控系统的核心,其次,在各市、县开放一定的权限给当地进行视频数据的查询,最后,在办税服务厅建设前端视频采集系统。在监控中心,实现对整个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监控,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各客户端权限管理、图像检索、回放控制等功能。采用IP NAS设备对图像进行分布式存储,并且通过解码器对系统传输的图像信号进行切换、重放。显示部分使用监视器进行图像重现。所有监控点采用同轴电缆传输到每层相应的弱电井后接入视频编码器后上传到TCP/IP 以太网上。图像存储设备采用IP NAS 分布式存储。可采用动态录像,存储分辨率为D1(720576),帧率25 帧/秒。1.2 系统方案设计本方案采用H3C监控视频管理服务器VM5000, MS8000媒体交换服务器, ECR3308-HD编码器,用于各连锁店连接摄像头; DC2004-FF解码器。各管理服务器均采用千兆网络接入监控中心。各连锁店摄像头通过视频线接入ECR3308-HD编码器,然后通过互联网接入总部网络。所有接入均采用IP传输技术。视频图像经过H3C编码器进行H.264/MPEG4编码格式编码之后,输出2路数据流,其中一路为基于UDP的组播实时流,传输至后端网络后经解码器解码后可以直接显示到监控中心电视墙上,也可供后端VC用户客户端(安装在PC上)直接调阅查看;而另一路数据流使用基于TCP的iSICI存储流,经过交换机后以数据块的形式直接写入IP SAN存储中,本项目中,采用IP NAS本地存储方式部署,前端编码器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直接存储在带有存储功能的编码器ECR3308-HD上。通过在监控中心客户可以通过VC管理员客户端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设备以及业务进行管理。图像查询支持精确查找,能够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对监控图像进行基于“秒”级的定位及回放。简化了工作步骤,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存储方面,H3C公司除了采用基于业界标准化的IP存储系统除了能为用户提供可高、稳定、专业、安全的存储资源外,由于其采用了标准化的IP协议、全千兆交换式灵活的架构,使其维护、扩容都变得非常简单。同时在业界首次将存储虚拟化技术引入视频监控系统,使海量视频数据“管理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而整套系统的管理均使用H3C的VM8000管理平台进行图形化、平台化的统一管理,降低了用户使用的技术门槛。由于采用了统一平台进行管理,使得用户在操作、维护上变得更加轻松,方便。所有视频信号经过编码器编码转换成H.264数字信号,经过IP网络传送至监控中心,通过VC用户客户端在电脑上进行实施查看和回放图像。在监控中心,通过增加解码器将数字视频信息还原成模拟信号,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显示图像过程中,可以应用轮切技术,就能非常方便切换不通视频通道上图像。由于采用IP监控系统,可以使得管理中心网络上的任意一台VC用户客户端(只需在PC上安装VC客户端就可以轻松实现),都可以对所有对图像进行实时监控和回放。当然,通过整个IP监控系统的用户权限控制,可使得每个客户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对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和回放。(1)图像摄取各监控点设置摄像机,用于图像信息摄取,通过模拟信号线传输至相对应的编码器。(2)图像编码、显示和控制模拟视频图像经编码器已H.264/MPEG4编码格式压缩编码后变成数字信号,就近接入到交换机。(3)监控中心图像显示在中心监控,VC用户客户端可以对前端所有摄像头的图像进行查看。(4)分布式图像存储采用IP NAS方式存储视频信息。监控系统原理图1) 数字视频编解码系统本次采用的数字视频编解码器ECR3308-HD支持H.264、MPEG4、MJPEG等多种标准编码格式,提供从单路到8路各种密度的规格,可支持实时流和存储流双流设计,并能够支持高至8Mbps的高清码流或低至128Kbps的标清码流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任意调整接入摄像机路数,数字编解码设备应采用电信级制造工艺,可以基于各种网络环境高质量、可靠的满足各类网络监控前端编码、存储和解码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本次所配置的每台编码器均支持标清以上接入,最大分辨率能达到D1方式。3) 系统管理平台包括专用的视频管理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客户端和流媒体服务器,视频管理服务器是用于集中认证、注册、配置、控制、报警转发控制的专用信令服务器,可以实现完善的视频编解码设备网络管理功能,支持多台信令管理服务器相互协同工作组建多级多域的管理平台。数据管理服务器主要功能为管理存储设备、存储资源和视频数据,支持对系统所有存储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支持不间断的视频检索、回放等业务客户端可以提供友好方便的人机界面功能,包括监控对象的实时监视监听、查询、云台控制、接警处理,并集成了基本的GIS功能方便用户操作。4) 承载网络系统采用现有广域网资源对前端视频编码器传输的数据进行接入、汇聚、交换。通过设备自身安全特性和防火墙等实现对边界安全接入的控制,同时可通过网络本身的设备、协议冗余实现整个监控网络的稳定性。第 2 页 共 28 页1.2.1 视频管理系统在监控中心部署VM5000视频管理系统,VM5000视频管理系统完成整个系统中所有设备的认证、注册以及控制信令的下发功能;同时实现对广东地税系统全省办税服务厅图像的管理、授权、控制功能;同时VM8000视频及数据管理系统支持分级分域部署,通过监控中心的VM5000设备的部署完成各个设备的管理、认证以及权限分配功能。1.2.2 图像存储系统VM5000视频管理服务器同时完成数据的管理功能,可通过监控管理中心的VM5000完成对存储资源计划、资源分配、以及存储设备检查和存储数据的检索功能,同时在安全事件发生时,可完成监控管理中心对各楼宇现场重要视频图像的备份存储功能。1.2.3 图像显示系统监控中心通过部署视频解码器和VC8000软件客户端实现对整个系统中所有图像资源的数字解码功能,监控中心、观察室等可通过解码器自带的视频输出接口直接与监视墙进行连接;同时对于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或领导,在电脑上安装一套软件视频客户端VC8000实现实时浏览前端图像、检索历史重要数据、以及对前端摄像头进行PTZ控制以及编码器的设置功能,从而实现对前端图像源进行管理。1.2.4 系统整体业务流程说明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借鉴NGN(下一代通讯网络)架构,采用视频流控制和承载交换相分离的机制,可以高质量的实现各种监控业务,包括实时监控、视频信息存储及历史视频流回放等。其中VM视频管理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信令控制和管理核心,所有监控的控制流都由VM视频管理服务器处理。VM/DM管理服务器作为存储系统的管理核心,可以对前期部署的分布式存储和后期集中(扩容)部属的IP SAN网络存储设备进行统一的存储资源管理,灵活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中的实时监视流则是通过IP网络进行以分布式的交换和处理。本套系统基于单播网的业务流处理机制实时监视流与存储流分开处理,系统管理和业务流程如下所述:1)实时视频流实时流具有偶发性,并具备大收敛比,可通过IP网络组播实现实时图像流的分发功能支持大规模监控,减少传统方案的瓶颈和图像的延时。2)、存储视频流视频存储流采用文件方式直接写入本地存储中,充分发挥IP NAS或者SAN存储的高效、可靠和可扩展性,解决大容量存储中间服务器的瓶颈问题。3)点播回放流视频管理客户端和解码器通过UDP单播访问EC编码器,引入相应监控场景的音视频流,从而实现实时查看不同监控场景的功能。4)控制流视频监控系统包含的管理服务器和软件有:数据管理服务器(DM)、视频管理服务器(VM)和视频管理客户端(VC),它们之间以及与系统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信息通过控制流交换。1.3 系统架构说明新建系统采用全IP监控的方式。所有前端摄像机均通过视频编码器数字化,视频图像的数字化、传输、存储、管理系统同时构建在高质量的IP数字专网之上,采用开放的IP架构、基于全IP软交换技术实现所有业务流的交换分发,实现控制信令与视频交换承载网络相分离,符合下一代网络(NGN)架构发展趋势。本系统包括前端采集系统,数字视频图像管理平台,网络交换机和IP SAN数字图像存储系统,具体架构设计如下:1)为了满足全系统数字图像快速控制切换的需求,无需通过服务器完成视频流的分发,提供端到端的实时视频浏览业务。2)为了提高系统存储的可靠性,避免大量图像并发存储的业务瓶颈,系统的视频编码设备能充分支持IP SAN存储,本系统的IP SAN存储设备支持前端编码器的直接写入,不需通过专用服务器,提供端到端的网络视频存储业务。3)为了满足可靠、快速的系统控制切换需求,系统所有的控制、切换、注册、自检、报警信令的转发控制均采用独立的高性能信令服务软件视频管理服务软件完成。4)为了满足项目未来系统规模扩展的需求,本系统所有IP SAN存储设备和信令服务器只需要通过软件设置方便的完成系统迁移、容量扩展而不中断业务的开展。5)系统可以方便的通过IP网络(含交换机)自身的扩展能力克服网络视频传输数量的瓶颈,通过通过网络自身的交换能力的扩展满足视频交换切换能力不断提升的需求。6)为了方便系统集成和今后的增值应用开发,系统的数字视频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可提供应用集成系统软件开发所需的API和开发包,并提供相应的开发函数说明。同时所提供的视频信息可以被国际认可的标准软解码器解码,便于第三方开发增值视频分析软件。7)配置的客户端软件,作为高级管理员客户端,可对系统到设备进行方便灵活的设置;另有WEB8000视频管理服务器,最大支持同时并发50个用户,可方便实现省市县三级管理普通用户的管理需求。2 H3C视频监控相关产品介绍2.1 中心管理服务器(VM5000)VM5000 视频管理服务器定位VM5000视频管理服务器整合了VM8000视频管理服务器和DM8000数据管理服务器的功能,同时具备信令管理和数据管理的功能,适合系统建设规模较大、应用要求灵活、功能丰富和不要求大并发量集中备份的行业监控场合。特点l 采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双机热备,保证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 l 支持软件看门狗,同时具有自愈能力,当意外掉电、网络故障等问题修复后,服务器自动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l 只处理信令信息,不负责媒体流的集中处理转发和转存,当服务器故障时不影响视频流的存储和已经建立的监控关系;l 强大的存储管理功能,可以对分散的IPSAN设备进行统一资源管理;l 支持对IPSAN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保证设备正常工作;l 支持计划存储和告警联动存储等多种数据存储方式;l 支持标准SIP协议,为今后开发多种业务应用服务器提供通用接口 ;l 支持多服务器分级、分域的系统管理模式,多域互联遵循 跨区域视频监控联网共享技术规范(DB33/T 629.1-2007);l 支持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分组、分设备的灵活配置管理;l 内嵌免费GIS服务器,支持基于GIS电子地图实现监控基本操作功能;产品规格硬件指标整机功耗(典型值)400w输入电压100V127V AC/200V240V AC,50Hz/60Hz外型尺寸(高宽深)43.6mm430mm503.4mm(1U)重量9.4kg工作环境温度540储运环境温度-4070工作环境湿度20%80%(无冷凝)可靠性MTBF120000小时,MTTR120000小时,MTTR0.5小时技术指标管理的摄像机数目10000个同时在线的用户数目300个多服务器(主机)互联能力单VM管理服务器下最大支持管理8台MS8000License配置每Site许可证:1台支持前端设备种类全系列EC、ECR、DC;海康DVR、人机界面支持WEB配置系统功能MS注册保活MS基于VMP协议和VM通信,向VM注册,主动向VM发送保活消息RTP媒体流复制分发媒体流封装格式为RTP,对单播或组播媒体流复制分发时钟同步和VM服务器同步媒体分发媒体分发能力512kbps:入256路/出1024路1Mbps:入128路/出512路2Mbps:入64路/出256路媒体复制分发带宽512Mbps转发时延小于50ms(当媒体流输出小于100路)媒体流格式RTPVOD点播VOD点播能力512kbps:256路, 1Mbps:128路 , 2Mbps:64路最大点播带宽128Mbps最大可支持视频流并发点播256路(码流带宽小于512Kbps)块点播请求的平均响应时延小于6s(排除网络时延)转发时延小于50ms(当媒体流输出小于100路)VOD控制协议RTSP单组播转换单组播转换能力512kbps:256路,1Mbps:128路 , 2Mbps:64路媒体流格式RTP业务统计媒体转发业务统计可查询发送给指定目的地址的字节数VOD点播业务统计可查询发送给每个RTSP客户端的字节数视频源带宽统计统计转发的每路视频源占用带宽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可设置系统管理员账号、密码日志管理支持系统运行日志、操作日志、日志查询和导出,日志系统可提供接口输出到网管系统设备管理CPU温度,风扇转速监测系统配置管理配置导出、导入文件多级多域支持多域MS多级转发多域级连时,MS负责媒体流域间转发,支持2级转发多域MS、ISC3100级连转发多域级连时,MS、ISC3100配合完成媒体流域间转发,支持2级转发系统环境CPU 2.8GHz 2M Cache Xeon内存(RAM)2GB操作系统Linux CentOS 4.4数据库PostgreSQL 8.2业务接口4个GE口,1个FE口内置磁盘160GB的SATA硬盘功能描述项目指标要求兼容的编码媒体终端EC1000系列、EC2000系列、ECR3000系列兼容的解码媒体终端DC1000系列、DC2000系列兼容的存储设备EX1000/VX1500系列IP SAN存储设备实时流转发分发能力2M码流下最大支持入64路/出256路实时流转存能力500Mbps单路视频流的最大分发能力每路最多复制16路转发单组播转换能力不限历史数据VOD点播能力2M码流下最大支持64路同时点播VOD控制协议RTSP时钟同步协议NTP2.3 WEB视频管理服务器(WEB8000)WEB8000 视频管理服务器 实时监控 点播回放 定位WEB8000是IVS8000行业监控解决方案中基于B/S架构的Web服务器软件,适用于一般用户通过IE访问IVS8000的图像资源,实现监视、控制和历史图像查询等基本功能特点l 接收并解码显示1路到16路实时监控视频数据流,并可对实时图像进行本地录像和抓拍操作l 支持MPEG-2、MPEG-4、H.264和MJPEG等多种图像压缩格式,每路数据流最高支持8Mbps(MPEG-4、H.264)/16Mbps(MPEG2)传输带宽l 能够回放存储在IP SAN和NAS存储设备中的历史视频数据,支持支持多种倍速快进、快退,以及单步前进等播放方式。l 能够实现回放图像的本地录像和抓拍功能l 支持云台控制权限优先级机制,优先级高的用户可以抢占优先级低的用户的云台控制权。产品规格1) WEB8000服务器系统要求属性描述操作系统CENT0S4.4或者Microsoft Windows 2003(安装IIS 6.0版本、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CPU工作频率双核CPU,且主频不小于3.0GHz内存2GB及以上硬盘40GB2) WEB8000客户端系统要求属性描述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SP2、Microsoft Windows XP SP3CPU工作频率主频不小于2.8GHz,推荐使用Intel Core2 Duo系列CPU,主频不小于2.4GHz内存至少1GB,推荐2GB及以上硬盘80GB显卡使用256M以上显存主流独立显卡,硬件支持DirectX 9.0c声卡必须配置2.4 编码器(ECR3308-HD)ECR3308-HD 八路带存储视频编码器定位适用于联网监控环境下前端存储的室内高密度高质量视频监控场所,在支持DVR硬盘录像机基本功能的同时具备更高的存储可靠性、更加突出的联网性能和更加灵活的统一存储资源管理能力。特点l 完全符合H.264国际标准,同时支持MJPEG、MPEG4编码格式;l 图像分辨率最高支持D1/720x576(MPEG4时);l 支持实时流和存储流灵活配置的双流功能;l 支持基于NFS协议的音视频存储流,可扩展为本地编码器提供基于NAS的网络附加存储服务;l 支持最大8个SATA盘位的本地存储,支持RAID5和不开箱硬盘热插拔,存储高可靠;l 具备8个以太网接口,满足本地接入需求;l 支持高码流的网络并发访问能力和统一存储资源管理能力;l 电信级制造工艺,高可靠性和稳定性;l 适合19寸标准机柜安装,2U高度;产品规格视音频编码视频编码标准8通道-D1模式:ISO/IEC 14496-2 MPEG-4 ASPL58通道-2CIF模式:ISO/IEC 14496-2 MPEG-4 ASPL4ISO/IEC 14496-10 H.264 MPL2.1ITU-T Rec. T.81 | ISO/IEC 10918-1,MJPEG4通道-D1模式:ISO/IEC 13818-2 MPEG-2 SPML ISO/IEC 14496-2 MPEG-4 ASPL5ISO/IEC 14496-10 H.264 MPL3ITU-T Rec. T.81 | ISO/IEC 10918-1,MJPEG音频编码标准G.711视频质量参数视频编码制式PAL、NTSC图像分辨率D1、2CIF、CIF、QCIF视频编码帧率最高25帧/秒(PAL)或30帧/秒(NTSC)视频编码速率H.264:64kbps4Mbps连续可调MPEG4:64kbps8Mbps连续可调MPEG2:64kbps16Mbps连续可调MJPEG:2千字节/帧100千字节/帧双码流组合1) 实时流存储流 2)实时流: H.264/最大2CIF; 存储流: MJPEG/1或3帧每秒/2CIF 最大50KB每帧;3) 实时流:MPEG4/最大2CIF;存储流:MPEG4/最大CIF;4)8通道-D1模式时,MPEG4,实时流=存储流,码流最大2Mbps(该模式下不支持移动侦测) 音频质量参数音频编码速率64kbps音频采样速率8kHz声道设置单声道静音可选择是否静音网络特性网络接入方式支持固定IP、PPPoE方式(IVS3000方案)接入支持网络协议TCP/IP、RTP/UDP、HTTP、NFS、CIFS、IGMP、Telnet、ICMP、ARP、FTP传输种类单播、组播,每通道支持传输1路组播实时流加4路单播实时流,最大支持32路实时流发送; 端到端延迟3000报警输入8路凤凰箝位接口,内部光耦隔离报警输出4路凤凰箝位接口,内部继电器开关输出串口1路RS232 /RJ45接口,1路RS485 /RJ45接口USB接口1路USB 2.0外部接口硬盘接口8个SATA硬盘接口,兼容不同容量规格硬盘,支持RAID5/JBOD,支持不开箱硬盘热插拔以太网电口8个100BASE-T 10/100M自适应,半/全双工,2个1000BASE-T 10/100/1000M自适应,半/全双工应用特性本地人机界面支持USB鼠标,在视频输出上实现监视、控制、查询、配置等功能,支持分级用户管理权限配置移动侦测支持每通道设置四个区域的移动侦测,(8通道-D1模式下不支持移动侦测)本地视频输出支持四画面轮切输出专业键盘支持专业键盘(PELCO-P协议)通过串口控制云台本地存储支持计划存储、外部告警存储、移动侦测存储WEB访问和设置基本监控功能实况播放、云台控制、录像回放、预览和轮切设置、视频输出设置编码设置设置视频编码套餐、视频编码参数、音频编码参数和OSD参数录像设置阵列管理和录像计划系统设置网口设置、访问控制设置、通道设置、媒体流设置、串口设置、透明通道设置、告警和报警联动设置设备维护 用户管理、设备状态、日志维护、软件升级、配置管理、时间设置、设备类型设置和重启/关机维护管理调试模式Telnet远程登录和RS232串口调试两种模式配置模式HTTP Web或本地人机界面配置升级支持本地升级,远程Telnet或Web升级环境特性尺寸86.1mm523.0mm442.0mm,适合19寸标准机柜安装,2U重量裸机重量10kg,磁盘满配置重量3000音频输出4路音频输出,BNC接口,75,1V(P-P)报警输入4路凤凰箝位接口,内部光耦隔离报警输出2路凤凰箝位接口,内部继电器延迟开关输出串口1个RS232串口,RJ45接口,1个RS485串口,RJ45接口USB接口2个USB接口(预留)以太网电口1个IEEE802.3U 1000BASE-T 10/100/1000M自适应,半/全双工,RJ45WEB设置网络设置设置解码器网络参数和管理模式业务设置设置媒体流和告警流解码设置设置视频解码、音频解码和OSD信息日志管理查看告警信息系统维护显示设备当前状态、修改密码、恢复默认配置、重启系统和升级软件维护管理调试模式Telnet远程登录和RS232串口调试两种模式配置模式HTTP Web配置和中心平台配置两种模式升级支持本地升级,远程Telnet和Web升级环境特性尺寸440mm240mm44mm,适合19寸标准机柜安装,1U重量3.2kg工作环境温度545工作环境湿度0%90%(无冷凝)贮存环境温度-40+70贮存环境湿度5%95%(无冷凝)海拔高度-60m+4000m输入直流电压100V240V AC,50Hz60Hz最大功耗20W认证CCC(认证标准:GB4943-2001,YDT993,GB9254-1998,GB17625.1-2003)3 H3C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描述3.1 系统概述数字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包含视频编解码设备、数字视频存储综合管理控制应用平台软件,其中软件部分包括视频管理服务软件、数字存储管理软件和客户端软件。华三(H3C)公司基于在IP网络、IP视频应用及IP SAN/NAS存储等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对网络视频监控本质需求的深入理解,推出iVS(IP Video Surveillance)IP智能监控解决方案,用标准、开放、简洁、全IP的 NGN 系统架构取代了传统解决方案非标、异构、封闭和复杂的系统架构,集网络视频编解码器、交换网络、IP 存储及管理系统于一体,避免传统解决方案各子系统分立堆积导致的信息孤岛。iVS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方案无法解决的大型网络监控系统本质需求的问题,稳定可靠的构建出从几百到几千路的大规模可运营、可维护、可管理、高品质的大型联网监控系统平台。3.2 整体系统架构层次2.2.1 监控接入层前端监控媒体终端负责把视频源传送过来的模拟图像转换并编码压缩成IP数据流通过IP网络传送,支持UDP组播流和存储iSCSI单播流。2.2.2 承载交换层采用开放式的TCP/IP协议的IP承载网,并利用组播/单播协议把不同的数据码流传送到实际目的地址。同时通过视频/控制网关把原有的监控系统(包括矩阵、光端机、DVR、网络监控系统)的控制信号和码流转换成标准的IP信号并由控制管理层进行处理。2.2.3 控制管理层H3C iVS IP智能监控系统采用信令控制与码流交换分离的体系,控制管理层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信令控制。控制管理层是iVS IP智能监控系统的核心部件,系统中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过控制管理层来实现相互的通信和管理。主要控制管理设备是视频管理服务器VM8000和数据管理服务器VM5000,单台VM服务器可管理多达10000个视频源。2.2.4 视频应用层视频应用层主要由视频客户端VC负责把监控图像进行实时查看,并把历史数据进行回放。同时iVS IP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提供相应的API接口,提供第三方做深层次的应用开发。3.3 系统功能特点2.3.1 图像质量清晰H3C iVS IP智能监控系统采用一次编码,避免了传统监控系统因为多级级联而造成的图像质量急剧下降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还原图像的真实情况。并可提供FULL D1高清晰图像分辨率,最高可以提供8M带宽,为用户提供DVD画质的高清晰图像。iVS视频编码采用 MPEG2 /MPEG4(ASP)可选压缩算法、后续支持H.264、AVS。支持标准的MPEG2/MPEG4标准,一次编码全网传输,不存在多级级联质量下降可能,联网图像质量比矩阵好。对于高动态图像MPEG2编码能够提供比H.264编码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广播级D1图像质量,传统4CIF格式在高动态时质量下降,应此能更好的满足公安高清图像事后取证和智能分析的实战需求2.3.2 系统高可靠性系统中音视频流并不在数字监控网管服务器上集中处理,而是通过网络的处理交换以分布式的形式分发出去,避免了由于视频交换服务器的处理性能而造成的瓶颈问题。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