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的论文_第1页
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的论文_第2页
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的论文_第3页
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的论文_第4页
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北京地铁五号线曲线斜拉桥设计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北京地铁五号线第十四、十五标段高架工程中,跨越清河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斜拉桥。施工控制 计算 采用3dbridge进行,并在空间程序上利用“无应力索长法”控制斜拉桥最终目标状态。介绍该桥的设计、计算、施工安装及主要技术特点。关键词:斜拉桥;曲线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梁设计1 概述北京地铁五号线为2008年奥运会的配套工程,第十四、十五标段高架工程全长约5km,其中跨越清河的曲线斜拉桥为地铁五号线的标志性建筑,是世界上首座预应力混凝土轨道 交通 曲线斜拉桥,其桥式布置见图1。清河斜拉桥位于北京地铁五号线高架工程第十四标段,立水桥至立水桥北区间,设计里程为k23+k23+,桥长210m。桥面纵坡16,主梁位于平面曲线上,梁上圆曲线长,缓和曲线长。曲线要素:r=400m,ls=,=3340,t=,e=。清河斜拉桥13号墩位于清河南岸,1416号墩位于清河北岸。跨度布置为(108+66+36)m, 主跨108m,边跨102m,内设一辅助墩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主梁为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塔为钻石形结构,斜索为空间的扇形密索体系,梁上索距7m。结构体系为塔、梁固结,边墩和辅助墩上设纵向滑动支座。主塔墩和边墩采用钻孔摩擦桩基础。2 斜拉桥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活载:双线轻轨荷载。(2)设计行车速度:80km/h。(3)路面超高设置:20cm。主塔设计主塔为钻石形结构,塔顶高程+,塔根高程+,塔高。塔柱横桥向宽,顺桥向宽,中、上塔柱外侧设计了1个装饰槽。为增加横向刚度,抵抗斜索径向水平分力,主塔上塔柱间设一箱形三角块,下部内收为实体构件。上、中塔柱截面顺桥向壁厚60cm,横桥向壁厚100cm,中间三角块壁厚80cm。下塔柱实体块根部横桥向长14m,顺桥向宽。主塔锚固区水平向布置直径32mm预应力粗钢筋。由于斜拉索径向力的作用,曲线外侧塔柱为拉弯构件,曲线内侧塔柱为压弯构件。为解决外侧塔柱受拉 问题 ,在曲线外侧塔柱布置竖向预应力。竖向预应力布置分为2部分,高程+处靠内侧塔壁布置8束12-75预应力钢绞线,高程+处靠外侧塔壁布置20束12-75预应力钢绞线,见图2。在塔、梁交接处下塔柱顶布置有8束12-75水平预应力钢绞线。主梁设计主梁全长,其中主跨部分长,边跨部分长,为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上缘宽,下缘宽,横梁间距,梁高,为减小活载产生的主梁扭矩,线路中心线向主梁中心线内侧偏移20cm,见图3。标准段主梁顶板厚25cm,底板厚30cm,斜腹板厚35cm,中腹板厚40cm,两侧斜索锚固悬臂端长100cm,高80cm,横梁为变宽截面,距中腹板范围宽30cm,然后渐变至端部70cm。为克服边跨支座负反力,在36m辅助跨箱内填压重混凝土,底板增厚至50cm,中腹板加宽至50cm。主梁纵、横向布置有预应力钢绞线束。全桥纵向布置18束5-75通长钢绞线束。主跨底板布置有4类12-75预应力钢绞线束。边跨布置有3类12-75预应力钢绞线束。主梁顶板在端部和支点处都布置12-75预应力钢绞线束。普通横梁布置有2根9-75预应力钢绞线束。斜拉索设计斜拉索采用7平行钢丝斜拉索,标准抗拉强度1670mpa,规格分别为55、73、85、91、109丝共5种类型,最短斜索长29m,最长斜索长113m。全桥共56根,共计104t,冷铸锚112套。 主塔基础设计主塔墩地形复杂,承台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各有1根外径的供水管通过,在承台东南角下有1条电缆沟通过,见图4。为避开西北角供水管道,切去承台西北角,承台尺寸23m4m,切角尺寸。桩基础采用13根直径钻孔摩擦桩,桩长75m,桩基在平面布置上避开电缆槽,见图5。承台底至电缆沟顶距离为。基础施工时在承台底与电缆沟顶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上部结构反力直接传至电缆沟。由于斜拉索径向力的作用,在恒载作用下,主塔基础作用有径向弯矩,本桥主塔基础重心向曲线内侧偏移,与主塔基础受力吻合。3 静力 计算 空间静力计算由于本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斜拉桥,其受力特点表现为复杂的空间受力状态,不能用传统的平面杆系程序进行 分析 计算。本次计算采用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桥梁空间分析软件3dbridge”空间程序进行静力分析,利用不对称索力调整主梁的扭矩,使结构在恒载状态受力达到最佳。计算中采用的成桥状态结构各部位边界条件见表1。主要计算结果(1)竖向刚度。主跨跨中最大活载时竖向挠度为1/1612,说明结构具有较好的竖向刚度,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了大桥建成后轻轨列车行车的舒适性。(2)侧向刚度及扭转刚度。跨中活载横向位移最大为,最小为-,跨中活载扭转角最大为10-5 rad,最小为-10-4 rad。虽然地铁设计规范对于桥梁的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没有明确规定,但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大桥具有很好的侧向和抗扭刚度。(3)恒载状态下斜拉索索力、应力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恒载状态内外侧索力不对称,通过不对称索力调整主梁的恒载扭矩。4 静力稳定分析根据有限变位 理论 ,并记入塔梁p-效应,对成桥阶段空间整体弹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构1阶失稳时的变形见图7。结构1阶失稳表现为主孔主梁弯曲失稳,稳定安全系数n=,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较大。5 斜拉桥施工本桥主梁采用满布膺架法施工(图8),为节省工期,中、上塔柱与主梁同时进行浇注。斜拉索采用2次张拉,第1次张拉完毕后主梁整体落架,然后进行第2次斜拉索张拉,一恒、二恒索力全部张拉到位,后期桥面铺装完成后,无须进行大规模调索。施工监控计算采用“桥梁空间分析软件3dbridge”进行,第1次在空间程序上利用“无应力索长法”控制斜拉桥最终目标状态。6 本桥技术特点 总结 (1)结构几何关系复杂:由于主梁位于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主塔为钻石形,塔、梁、索及空间锚点坐标复杂。(2)结构受力复杂:由于主梁为曲线形,斜拉索向曲线的圆心方向有一水平径向分力,整个结构受力为复杂的空间受力状态。(3)主塔设计特点:由于径向力的作用,主塔为空间不对称受力状态,曲线外侧塔柱为拉弯构件,内侧塔柱为压弯构件。设计时,采取在外侧塔柱施加竖向预应力等措施解决受力不对称 问题 。(4)主梁设计特点:主梁承受空间的弯矩、剪力和扭矩作用。设计时,曲线内外侧斜索采用不对称索力,利用内外侧索力差来平衡主梁恒载扭矩。另外,轨道中心线向主梁内侧偏移以减小活载扭矩。(5)基础设计特点:主塔基础处地形条件复杂,设计时将基础重心向曲线内侧偏移,既满足了地形要求又与基础受力相吻合。(6)静力计算及施工控制:采用空间程序对斜拉桥进行静、动力分析,首次将“无应力索长法”运用于空间程序进行现场的施工控制计算,控制斜拉桥安装的最终目标状态。7 结语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施工,本桥已于2005年11月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