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化常识.doc_第1页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doc_第2页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doc_第3页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doc_第4页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你想知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汉语文化常识欢迎大家阅读! 直接称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以示自谦并表示对对方敬重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用于叙述或作传如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3)称所厌恶、轻视的人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韩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为柳宗元的字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与字、号的根本区别是:名由父亲或尊长取字、号大多自己取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 称谥号 古代帝、后及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评定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就叫谥号起于周代秦代废汉代复行历代相沿至清如齐宣王的“宣”、汉武帝的“武”诸葛亮的“忠武”、欧阳修的“文忠”等此外又有私谥为民间所加始于汉代如陶渊明谥“靖节” 称庙号、年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商代如太甲称为“太宗”西汉之初承袭此制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古训新即位的皇帝为刚去世的皇帝议立庙号(汉高祖并非庙号刘邦庙号太祖谥高皇帝俗称汉高帝、汉高祖)此后历代沿袭此制至清代灭亡 年号是古代帝王为表示自己统治纪年而定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此后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号改元有一帝改年号至十数次一年之中数次改年号者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直至清末除明英宗外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明英宗因土木之变前后做了两次皇帝有两个年号) 历代君王称谓:夏、商称名如禹、启、汤;自周至隋多称谥号如周厉王、周幽王、秦穆公、燕昭王、汉武帝、隋文帝等;自唐至元多称庙号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等;自明至清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万里称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称姚惜抱、惜抱先生蒲松龄称聊斋先生梁启超称饮冰室主人等 称籍贯 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亦为临川人被称为汤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指翁同龢(江苏常熟人) 称郡望 如韩愈为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昌黎先生 称官名 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 称爵名 如诸葛亮曾封武乡侯所以后人称其为武侯;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魏徵曾封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遂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等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或比自己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来称自己的晚辈或年龄小于自己的亲属如舍侄、舍弟等 (6)其他自谦词有: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对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2)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有时也用于称第三方的亲属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尊翁(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对方)、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对方)、贤郎(对方的儿子)、贤弟、贤侄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或年长的人如先帝、先考或先父(已死的父亲)、先慈或先妣(已死的母亲)、先贤(已死的有才德的人)称谓前加“太”表示再长一辈如太后、太爷 (4)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 主要有以下四种 (1)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氓隶”则为对百姓的贬称如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职业+名”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这种称谓多见于先秦如庄子中的“庖丁”“轮扁”意思分别是名叫“丁”的厨师、名叫“扁”的车轮匠又如师襄、师旷(“师”指乐师)优孟(“优”指优伶)等 (3)不同的朋友关系的称谓如:贫贱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忘年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忘形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车笠交(不因贫富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谓一乘车一戴笠地位悬殊)、君子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神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龀年(童年龀儿童换齿)、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髫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髫年、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丱(gun)角(指童年或少年时期丱即“总角”象形)、豆蔻之年(少女十三四岁豆蔻为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及笄(女子十五岁笄音j发簪古代女子十五岁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表示成年可以结婚了)、束发(男孩成童成童即年龄较大的儿童此时要把头发扎成髻有向成人过渡的意味其具体年龄说法不一有的说十五岁以上有的说八岁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