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_第1页
古诗文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_第2页
古诗文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_第3页
古诗文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_第4页
古诗文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古诗文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 古诗文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朗读技能 文言诗文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文言诗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初中课本上所选的古诗文占教材的 30左右。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提升他们的精神品格。那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那些文言诗文的技能训练呢?我认为应该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翻译能力、品析能力等多项技能的训练,才能提高他们的文言诗文的阅读品鉴能力。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学生古诗文朗读技能的训练 。而这种技能的训练也是要分层次进行的。 一、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这是理解文言诗文的首要条件。由于时代的久远,在文言诗文中常有些多音字、通假字等,我们在朗读时,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读准这些字。像 “ 破音 ” 异读的,即用改变字音的方法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 “ 陈胜王 ” 中王 ” 读 “wng” ,当动词讲,意思是 “ 为王 ” ,不能读成wng” 。又像通假异读的。如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中 “ 属 ”读 “zh” ,义同 “ 嘱 ” 。不能读成 sh” 。 再就是古音异读的。如 “ 可汗大点兵 ” 中 “ 可汗 ” 读2 / 7 “khn” ,不能读成 “khn” ; “ 浩浩汤汤,横无涯 ” 中“ 汤汤 ” 读 “shngshng” ,不能渎 tngtng” 。 而文言虚词一般轻读,而否定词 “ 不 ” 、转折连词 “ 而 ” 等则需要重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在文言诗文中还有许多冷僻字,现在已经很少用到了。如核舟记中有一句: “ 石青糁之 ” 中的 “ 糁 ” 念 “sn” 。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见到都不认识,最佳的做法是查阅相工具书,而不是望文生义,读半边。在文言诗文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或无法确定的字词时,教师不应马上给予帮助,而是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利用 工具书来自己进行正音,让学生养成主动利用工具书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文言诗文的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读准节奏。 (一)教给划分节奏的一般方法。 朗读文言诗文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文章。然而,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停顿,往往会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思。也就是说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句意的理解。因此在朗读文言诗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但会读准字音,还要学会合理划分句子的停顿,教给学生划分句子的方法,两种划分的依据:一为意群,二为音节。如蒲松龄的狼中有句话,学生极易误读为 “ 其一犬坐于前 ” 。那么 “ 犬 ” 义为本 义3 / 7 “ 狗 ” ,学生发现这样理解竟与文义矛盾。深究其文中义为“ 像狗一样 ” ,怎么读 ?应为 “ 其一犬坐于前 ” 。由此明确第一种依据为意群。但学生读桃花源记第二段开头时作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 ,可是按意读却应为,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 孰是孰非 ?对比着读前者更顺口,怎么办 ?教师明确第二种依据,在不改变文义前提下可依音节而划分,以保证音韵和谐,所以四字句常可断为 2 2。至此,学生阅读新文本时。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样子,就心中有数,自然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正如新课程理念中提倡的 “ 应尽 力推动学生自发 卷入 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必须具备 卷入 之后的深水平加工所需的必要知识基础。 ” (二)区分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往往是两个独立的单音节词,如在爱莲说中有一句: “ 可爱者甚蕃 ” ,很多学生会念成 “ 可爱者甚蕃 ” ,把 “ 可爱 ” 放在一起念,因为在现代汉语中 “ 可爱 ” 是一个复音词,但是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都是单音节词,有不同的意思: “ 可 ” 是 “ 值得 ” 的意思,而 “ 爱 ” 则表示 “ 喜爱 ” ,因此正确的念法是“ 可爱者甚蕃 ” ,如果停顿错误,则会引起句意理解的偏差。 ( 三)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辨清句义和内部结构 4 / 7 如 “ 其一犬坐于前 ” ,这句的正确停顿应该是: “ 其一犬坐于前 ” ,意思是 “ 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地坐在前面 ” 如果停顿错误,停顿变为 “ 其一犬坐于前 ” ,则变为了 “ 另一只狗坐在前面 ” ,与原文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四)抓住句首的虚词。 在古文中常有一些虚词作为发语词,放在句子开头总领整句,如 “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中的 “ 且 ” 是“ 况且 ” 的意思,统领后面的内容, 因此必须停顿。只有读清句读,才能有助于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只有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做到诵读的句读正确,才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利于文言诗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读出情感。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把握准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意、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 重舒缓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5 / 7 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重音落在 “ 千帆过 ”“ 万木春 ” 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读杜牧 的泊秦淮中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 “ 商女 ” 读得平缓, “ 不知 ” 开始上升, “ 亡国恨 ”达到顶点, “ 恨 ” 读得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读出韵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在诵读训练时,可要求学生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模仿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第四,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 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 “ 想象就是深度。 ” 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6 / 7 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间,品味诗意,渐入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 秦筑长城、汉卫边关、 唐 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 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再如湖心亭看雪一文,写的是作者在万籁俱寂,寒气倍增的时候,披着皮袍、带着炉火到湖心亭赏雪。赏雪的过程和作者描写的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最触动心灵的语句,学生很快就诵答出 “ 强饮三大白 ” 和 “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的句子。此时老师适时点拨,学生便理解到作者的酒逢知己干杯少,几人痛饮 而别,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的情怀。接着引导学结合作者的经历品味结尾句:通过点拨,学生从一个 “ 痴 ” 字领会到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 “ 痴 ”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7 / 7 绪。这样的品读精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是一大难点思,使学生在读中进入了角色,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