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_第1页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_第2页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 张秋园 (政法学院,法学,2004级2班,041210120)摘要:在现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仲裁地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关于仲裁地的确定,世界各国观点迥异。本文基于国际上通行的仲裁地的确定方式,对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予以完善。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仲裁地;仲裁裁决;网上仲裁On the Determination of Arbitration Venue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Zhang Qiuyuan(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Law, Grade 2004 Class 2, 041210120)Abstract: The role of the arbitration venue in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s distinct. However , there is not a uniform opinion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arbitration venue in the world.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way of determining the arbitration venue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nd makes a suggestion, based on the universal way of determining the arbitration venue in the world.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the arbitration venue; arbitral awards; arbitration online引 言仲裁地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仲裁地的确定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非内国化仲裁”理论的发展和网上仲裁的出现,这一问题更显亟需解决。国际上关于仲裁地的确定方式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对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方式存在的缺陷应该怎样进行完善就成了一个比较值得讨论的问题。一、仲裁地的概念(一)仲裁地的地理意义与法律意义“仲裁地”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英文表述为arbitral situs、seat of the arbitration或the arbitration venue。在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中,仲裁地一词可以从地理意义与法律意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在地理意义上,仲裁地是指仲裁机构所在地,或说仲裁程序实际发生的地点;而在法律意义上,仲裁地就是仲裁活动进行的地方,即仲裁程序和作出仲裁裁决的所在地。对于当事人而言,地理意义上的仲裁地的重要性主要是在实践方面,包括交通、通讯、语言的便利等;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的重要性则在于,它建立了仲裁与特定国家法律制度连结的纽带。于喜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与协助:兼论中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13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无论是临时仲裁还是机构仲裁,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对仲裁地的约定是最为重要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仲裁程序的进行是要受仲裁进行地的法律约束的,这是目前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公认的原则,且已被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所接受和采用。(二)仲裁地、开庭地与合议地之间的关系从法律意义上说,仲裁地、开庭地与合议地属于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三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与区别,应当区分开来。仲裁地、开庭地与合议地之间的联系就是所有的仲裁程序都在同一个国家进行且受该国法律支配仲裁时,仲裁地、开庭地、合议地都在同一个地点,也即地理意义上的仲裁地与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一致。仲裁地、开庭地与合议地之间的区别就是当仲裁地被确定后,当事人可以合议商定或仲裁庭可以出于方便当事人和仲裁员对案件审理的考虑,而在仲裁地所在地之外的国家或地区的任何合适的地点开庭审理案件或者进行合议以及签署裁决书,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就只有一个,而开庭地、合议地就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二、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一)确定仲裁地的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许多国家的法律和仲裁机构的规则在确定仲裁地时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例如,为许多国家所采纳的联合国贸法会制订的1985年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第20条规定:(1)当事各方可以自由地就仲裁地地点达成协议。如未达成协议,仲裁地点应由仲裁庭确定,要照顾到案件的情况,包括方便当事各方。(2)虽有本条第(1)款的规定,除非当事各方另有协议,仲裁庭可以在它认为适当的任何地点聚会,以便在它的成员间进行磋商,听取证人、专家或当事各方的意见或检验货物、其他财产或文件。上述示范法第(1)款规定的当事人协议的仲裁地点或者无协议时仲裁庭确定的地点为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二)仲裁地的确定方法从当前国内立法和国际商事仲裁规则来看,确定仲裁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由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仲裁地的确定由当事人共同协议约定,当事人在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地即为仲裁地。无论当事人约定适用哪一个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通常情况下都会得到仲裁机构和法院的尊重和认可,这是由仲裁协议的本质特征即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起作用的结果。例如,1998年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14条规定:(1)仲裁地点由仲裁院决定,但当事人另有约定除外;(2)经与当事人协商后,仲裁庭可以决定在他认为适当的任何地点开庭和举行会议,但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者除外;(3)仲裁庭可以在其认为适当的任何地点进行合议。国际仲裁公约、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以及各国的商事仲裁立法中类似于此规定的还有很多。2由仲裁机构或仲裁庭确定在当事人没有做出约定的情况下,仲裁机构或仲裁庭有权根据仲裁规则来确定仲裁地。综观世界各国的仲裁立法和国际商事仲裁规则,在确定此种情况下的仲裁地时还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当仲裁地位于仲裁机构所在地国家。许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对此作出了专门规定。1998年伦敦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第16条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仲裁地则伦敦应为仲裁本座地,即使仲裁庭依其职权决定在伦敦以外的人和地理上便利的地点举行庭审、会议和评议,此项仲裁裁决仍然应当视为在本座地伦敦进行,仲裁裁决也视为在伦敦作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涉外仲裁司法审查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6 此外,1992年的日内瓦商工会仲裁规则第3条、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1991年仲裁规则第18条第(1)款也作出了类似规定。二是仲裁地与仲裁机构位于不同国家。仲裁地与仲裁机构位于不同国家,这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已是屡见不鲜。许多国际仲裁机构在决定仲裁地时,考虑到各种现实问题,从方便当事人和仲裁庭进行仲裁程序的角度出发,将仲裁地点确定在与仲裁程序相关人员的地点。例如,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所在地在巴黎,而据权威人士披露的资料,该院受理的仲裁案件中,大约只有1/3的案件的仲裁地点在巴黎,19801988年期间,至少有62个国家作为适用该院仲裁规则进行仲裁的仲裁地点。就近期统计的数字而言,自2002年1月到2003年1月间,该院共受理了593个仲裁案件,当事人来自12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仲裁地点分布在全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涉外仲裁司法审查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7可见,根据国际商会仲裁院的仲裁规则,该院负责管理的仲裁案件的仲裁地点并不都是在该院所在地巴黎,如果当事人约定或者仲裁庭决定仲裁地点在法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则仲裁地就不是法国而是当事人约定或仲裁庭决定的国家和地区。(三)确定仲裁地的意义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确定仲裁地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仲裁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仲裁裁决的国籍,进而影响着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国籍赋予裁决以法律上的效力,如果裁决国籍国对裁决的效力不予承认或撤销了该裁决,其他国家法院也不会承认和执行。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 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Convention of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tion Awards),简称纽约公约,是有关仲裁裁决的国际公约。1958年6月10日由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在纽约召开的国际商事仲裁会议上通过,1959年6月7日起生效。该公约已取代了1923年日内瓦仲裁条款议定书和1927年日内瓦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为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提供了保证和便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实施,截止2005年7月14日,缔约国为136个。我国于1987年1月22日加入该公约规定:如果仲裁裁决被裁决地所在国或裁决所依据法律的国家的主管机构撤销,被申请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国家的主管机构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此外,仲裁裁决的国籍还会影响裁决的具体执行条件和方式,内国裁决一般采用简易程序,对外国裁决则会规定一些限制。2仲裁地还决定着仲裁程序适用的法律。为了保证仲裁的顺利进行和裁决的公正,在仲裁过程中必须依据仲裁程序规则确定仲裁所适用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地的所有强制性规定都必须得到遵守,否则仲裁地法院可以依据当事人的申请而撤销裁决。尽管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只能在仲裁地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执行,而仲裁实体法的运用会直接影响着国际商事仲裁当事人的切身利益。3仲裁地还影响着由何国法院对仲裁进行监督与支持。因为同一案件不同的仲裁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进行,而仲裁地国无疑是最重要的,在整个仲裁过程中,仲裁地法院都与仲裁程序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一旦选择了仲裁地,就意味着当事人愿意接受仲裁地法院的监督与管辖,而且也只有仲裁地国法院才能最有效地对仲裁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支持,也可以在仲裁过程中介入仲裁程序提供协助或进行干预。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0(四)网上仲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网上仲裁作为一种新型的仲裁方式更加频繁的被采用,随之而来的是网上仲裁地如何确定成了一大问题。1网上仲裁概述网上仲裁又称在线仲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仲裁程序的全部或主要环节均在互联网上进行,以解决仲裁争议的全过程。网上仲裁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它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它的实现主要是借助于通过电子邮件传递文件和信息、聊天室开庭、网络会议和数字信号与公证。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58随着人们更多的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网上仲裁也成了解决交易争议的一种方式。网上仲裁的出现还得益于“非内国化仲裁”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因为“非内国化仲裁”理论的核心就是国际商事仲裁可以独立于任何国家的国内法,仲裁裁决在寻求法院承认与执行之前不受任何国家法院的监督,任何国家的法院均无权撤销国际仲裁裁决,对此裁决的唯一补救措施就是承认与执行或拒绝承认与执行国际仲裁裁决。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77它反对把仲裁地置于核心地位,认为仲裁地不应具有决定意义,这在理论上为网上仲裁这一悬浮于虚拟空间的新生事物提供了支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网上仲裁作为一种新兴的虚拟事物,它的发展存在一些难题,其中仲裁地的确定就是其中之一。2网上仲裁仲裁地的确定网上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虽然网上仲裁是悬浮于虚拟空间的,但网上仲裁机构做出的仲裁裁决确是要真实地被执行的,这就需要由特定国家的法律来保障,而仲裁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仲裁裁决的国籍。网络是网址和密码组成的虚拟空间,所以网上仲裁不同于常规仲裁,它没有国家和疆域之说,因此,网上仲裁中的仲裁地就不能按照传统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方法来确定。理论界曾对网上仲裁仲裁地的确定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可以根据网上仲裁机构所在地来确定仲裁地;有的认为可以按照仲裁中的首席仲裁员所在地来确定;还有的则认为可以根据网络服务器的所在地来确认。但这些理论都由于其本身的缺陷而没有得到国内和国际仲裁机构的承认,因此网上仲裁的确定方法目前还很难统一。为了避免由于仲裁地无法确定而产生的任何问题,按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在选择网上仲裁时在仲裁合同中明确约定仲裁地。例如,2001年美国仲裁协会网上仲裁补充规则第10条规定,当事人各方得以书面形式约定仲裁地,仲裁员将在仲裁裁决中确定该地点为仲裁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规则第39条第1款规定,除非当事人选择,仲裁地由中心通过考虑当事人的理解和仲裁的情况而定。钱程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研究OL/grid20/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不管是当事人自己约定仲裁地,还是由网上仲裁机构决定仲裁地,都要考虑以下两点:(1)法律上的条件。即仲裁裁决要得到相关国家法院的承认与协助以及是否愿意协助撤销,因此,在选择仲裁地时,要尽可能选择对网上仲裁持支持态度的国家,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选择纽约公约的缔约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2)物质上的条件。网上仲裁是依靠发达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选择仲裁地时,应该选择那些有经验的对网上仲裁程序的监督、电子纪录的保管和保存设备齐全的权威性机构,这些机构从法律角度看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三、我国现行仲裁立法和实践中关于仲裁地的确定方法及反思(一)关于我国“仲裁地”的概念我国关于仲裁地的概念与各国已普遍采纳的概念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虽然仲裁地在仲裁理论与实践中是很重要的概念,但我国仲裁立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没有对仲裁地的概念作出专门规定。2005年5月新通过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仲裁规则(以下称CIETAC仲裁规则)规定:当事人约定了开庭地点的,仲裁案件的开庭审理应当在约定的地点进行,但出现本规则第六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由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北京开庭审理;如仲裁庭认为必要,经仲裁委员会秘书长同意,也可以在其他地点开庭审理。由仲裁委员会分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该分会所在地开庭审理,如仲裁庭认为必要,经该分会秘书长同意,也可以在其他地点开庭审理。2005年CIETAC仲裁规则第32条钱程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研究OL/grid20/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于喜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与协助:兼论中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26钱程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地的研究OL/grid20/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沈达明、冯大同、赵宏勋国际商法(下册)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2:199参考文献1康明商事仲裁服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于喜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与协助兼论中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涉外仲裁司法审查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谢 辞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尹雪萍老师的悉心指导。尹老师多次询问写作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写作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尹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好将它化作一道虔诚的祝福:愿您阖家幸福,一生平安。时光荏苒,美好的大学时光转眼即将结束,虽然它只是人生长河中一段短暂的旅途,但它所带给我的却是一生中最值得宝贵的财富。大学的学习为我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另一扇大门。从刚刚接触专业时的好奇与兴奋到逐渐形成专业基本知识架构的深入思考,每一次前行的脚步,都饱含师长的深情厚意,谆谆教诲。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姐妹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最后,我要向尹老师再次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您的关怀与温暖常伴左右,是您的悉心帮助才使我的论文写作得以顺利完成,为我的大学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谢谢!时光如水,有太多的事情历历在目,宛如昨日。日月如梭,有太多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挥之不去。惟有掩卷长叹:“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凭窗远眺:别了,美丽的烟台;别了,我的第二故乡 凝神沉思:日光下,眼镜湖波光粼粼;月光中,红顶楼竹影依旧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当事人约定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某一特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就意味着由该仲裁委员会在其所在地仲裁,并由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法院对仲裁实施监督。由此推断,仲裁地通常情况下就是指仲裁机构所在地。我国对于仲裁地的这种界定只是传统观念上的地理意义的仲裁地,而不是具有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的概念。(二)我国立法和实践中仲裁地的确定根据我国仲裁立法和实践,当事人协议选择将他们之间的争议交由哪一仲裁委员会仲裁,就意味着由该仲裁委员会在其所在地仲裁,仲裁裁决作出后,仲裁裁决的撤销也由该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我国现行立法依据裁决执行所适用的法律条文和执行条件不同将裁决分为国内裁决、外国裁决和涉外裁决三种,其中国内裁决是指我国国内仲裁机构对我国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的裁决。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外国裁决和涉外裁决仲裁地的确定以及国内裁决中港澳台地区仲裁中仲裁地的确定方式。1中国的仲裁机构在其所在地以外的地点作出的仲裁裁决在实践中,有时存在着当事人在选择我国仲裁机构的同时又选择仲裁机构所在地以外的仲裁地点作为仲裁地的情形。由于我国现行仲裁立法和实践中采用的是仲裁机构所在地即为仲裁地的观点,在解决上述情况时就会出现裁决的仲裁地究竟是仲裁机构所在地还是当事人约定的地点矛盾的局面。对此,CIETAC仲裁规则第31条作出了明确规定:“(1)双方当事人书面约定仲裁地的,从其约定;(2)如果当事人对仲裁地未作约定,仲裁委员会或其分会所在地为仲裁地;(3)仲裁裁决应视为在裁决地做出。”由规定可见,贸仲委在内地以外(港澳台)的地方以及北京、上海、深圳以外的其他地方作出的裁决应视为当地裁决,在中国境外做出的裁决应视为外国裁决,当地的法院对该仲裁裁决享有撤销权。CIETAC的仲裁规则参照了国际仲裁机构的通行做法,即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允许当事人就仲裁地作出选择。但这毕竟还只是一个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我国绝大多数仲裁机构仍采用原来的规定,不允许当事人自主选择仲裁地,因此还需要在立法上就仲裁地作出明确规定。2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做出的仲裁裁决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述明:经最高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协商,香港特区法院同意执行内地仲裁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所作出的裁决,内地人民法院同意执行在香港特区按香港特区仲裁条例所作出的裁决。根据规定,内地裁决是指按内地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作出的规定,而香港裁决是按香港特区的仲裁条例作出的裁决。二者的区别是,作为仲裁与特定法律之间联系的纽带的仲裁地,内地仲裁是以仲裁机构为纽带,而香港仲裁是以裁决地也即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为联系点。至于台湾地区的仲裁裁决,大陆与台湾地区都作出了承认和执行的规定,而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中的对于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亦与内地与香港的规定相同。3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作出的仲裁裁决我国仲裁立法中没有对外国仲裁裁决作专门规定,只是在民事诉讼法第269条规定到:国外仲裁机构的裁决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国的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办理。这一条款规定我国在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时应按照纽约公约的规定进行或者按互惠原则进行。但是国内裁决和涉外裁决都不包括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作出的仲裁裁决,因此,在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作出的仲裁裁决时,既不能适用仲裁法第63条规定的执行国内裁决的情况,也不能适用该法第71条规定的执行我国涉外裁决的情况。那么当遇到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作出仲裁裁决时到底按照哪一仲裁规则执行呢?有的学者就指出可以按照纽约公约以仲裁适用法律为标准的根据外国仲裁法在申请执行地国作出的裁决,即“非内国裁决”,将该裁决认定为“非内国裁决”。然后按照纽约公约第1条第(1)款第二句“对于承认与执行地国认为不属于其本国裁决的,本公约同样予以适用”的规定予以承认和执行。(三)我国立法中对于仲裁地确定存在的缺陷我国关于仲裁地的确定问题在仲裁立法上虽已有很大发展,但是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相比仍存在很大差异,这不仅对在我国国内进行的国际商事仲裁争议的解决造成了难题,也阻碍了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仲裁立法没有就仲裁地的概念作出专门明确的规定。我国关于仲裁地的概念只是根据CIETAC仲裁规则的规定作出的,而仲裁法并没有就仲裁地概念作专门规定,这一立法上的缺陷成为我国仲裁事业发展的巨大障碍。(1)CIETAC仲裁规则中把仲裁地界定为仲裁机构所在地,这只是使仲裁地具有了地理意义,却难以生成法律意义上的抽象的仲裁地概念。以仲裁机构所在地作为仲裁与特定国家法律制度的联系纽带,使仲裁机构的选择与仲裁程序的选择成为一体,当事人选择了仲裁机构将不能再选择仲裁机构所在地以外的国家的仲裁法,或者是当事人选择了一国的仲裁法就不能再选择别国的仲裁机构,这就使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失去了原有的法律意义,违背了国际通行的仲裁规则。(2)我国仲裁机构以仲裁机构所在地和裁决作出地为标准来确定仲裁裁决的国籍,这在某种情况下会给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在适用法律方面带来困难。例如,国际商会仲裁院在我国作出的裁决,根据仲裁机构所在地来划分属于外国裁决,我国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执行主要是依据纽约公约的规定,而纽约公约中外国裁决是以地域原则为标准的,这样国际商会仲裁院在中国作出的裁决就不能认定为“外国裁决”而适用纽约公约,这样就使仲裁裁决的国籍难以确定,进而导致法律适用的困难选择。(3)采用仲裁机构所在地作为仲裁地的方式在决定仲裁法的适用以及法院对仲裁裁决行使监督与协助管辖权时不利于中国仲裁业务的发展,也限制了其他国家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在中国进行仲裁。根据我国仲裁法规定,有权对仲裁裁决实施撤销监督的法院只能是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这就使那些希望选择中国为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但选择其他国家的仲裁机构的当事人面临中国法院不能提供有效的监督与协助的困境;也使那些意欲选择中国的仲裁机构而选择他国仲裁法的当事人面对两难选择而不得不放弃通过中国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的意愿。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主席Robert Briner先生在2003年11月由国际商会中国家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美国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联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仲裁研究会上曾表示: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可以在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仲裁,但遗憾的是,国际商会的仲裁却不能在中国进行。2我国现行的仲裁立法中尚无关于临时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规定。在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中,仲裁既有机构仲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