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用证独立性原则_第1页
浅析信用证独立性原则_第2页
浅析信用证独立性原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张考(政法学院,法学,2004级2班,041210116) 摘要: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支付手段,因其独立性原则迎合了国际贸易迅捷性和确定性的要求,因此被誉为“国际商业的生命血”。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作为信用证机制存在的基石犹如一把双人剑,他在保障信用证流通的同时,也刺激了信用证欺诈的发生。为此,笔者在分析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最后落脚于我国的司法实践,以探究实现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法律平衡。 关键词:信用证;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 信用证独立性例外原则On the Principle of Letter of Credits IndependenceZhang Kao(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Law, Class 2, Grade 2004, 041210116)Abstract:As a major methed of payment, the principle of Letter of Credits independence is regarded as the life blood of intenational commerce, because it is in line with the quickness and convenienc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The Letter of Credit is a double-eaged sword in that it protects the criculation of the of Letter of Credit on the one hand and encourages fraud on Letter of Credit on the other han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etter of Credits independence,the paper brings in the fraud exceptional principle and is ended with the judical practice in China, in order to make legal balance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Letter of Credits independence and the fraud exceptional principle.Key words: the letter of credit; the principle of Letter of credits independence; the fraud exceptional principle 引 言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作为信用证机制存在的重要基石,是信用证法律适用中三条黄金原则之一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单据交易原则及单证表面和信用证规定严格相符原则并称“信用证三条黄金原则”,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单据交易原则和表面严格相符原则的基础。各国法官都对此原则推崇有加,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对这一原则频加干涉,将会造成国际商业血脉发生“血栓”。一、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指信用证一经开立,在银行与买卖双方之间就建立起一种独立于买卖合同的关系,开证行及其他参加信用证业务的银行处理与该信用证有关的业务时,只以信用证规定为准,银行无需过问买卖合同的内容,也无需关心买卖合同的履行情况,更无需对买卖合同的纠纷负任何责任。UCP500 UCP500又称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全称: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第3条的规定明确体现了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信用证是独立于其所基于的销售合同或其他合同以外的交易。即使信用证中含有对此类合同的任何援引,银行也与该合同毫不相关,或不受其约束。因此,银行付款、承兑并支付汇票或议付及或履行信用证下任何其他义务的承诺,不受信用证申请人提出的产生于他与开证行或受益人间关系的请求或抗辩的制约。受益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利用银行之间或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所存在的契约关系。”顾宏远.跟单信用证与国际惯例UCP500详解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一)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内涵1.开证行与受益人间的法律关系独立于开证行与开证申请人间的关系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是跟单信用证关系,它独立于开证行与开证申请人间的开证契约关系。据此,开证行不能利用它与申请人间的关系中所存在的抗辩事由对抗受益人,违背对受益人的责任;受益人也不能利用开证行与申请人间存在的关系从中受益。进一步说,开证行与申请人间的开证契约有瑕疵,开证申请书有不同于信用证的规定,信用证开发是由于申请人的欺诈所致,申请人破产等情形,都不能成为开证行拒付受益人的正当理由。2.开证行与受益人间的法律关系独立于基础合同据此,银行不干涉受益人与开证申请人之间的买卖合同的履行,亦不承担监督买卖双方如何履行买卖合同的义务。同时,开证行不能利用买方根据买卖合同对卖方所拥有的抗辩对抗受益人,已达到拒付的目的,受益人也不能以买卖合同为依据要求开证行付款。3.信用证的交易为单据交易UCP500第4条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有关各方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及或其他行为。”所以,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在信用证交易中,如果信用证的受益人交付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所规定的完全一致,银行必须付款,银行在此情况下的付款义务几乎是绝对义务。4.银行只负责对单据进行合理的谨慎审核 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银行虽有义务“合理、小心地审核一切单据”,但这种审核只是用以确定单据表面是否符信用证条款,开证银行只根据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付款。因此,“银行对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以及法律效力,或单据上规定的及或附加的一般或特殊条件,概不负责”。由此可见,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下,虽然信用证是以买卖合同为基础,买卖双方要受合同的约束,但信用证一经开立,在信用证的业务流程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都是以信用证为准的。银行只是凭相符的单据付款,只要单据与信用证相符,银行就应当付款,至于货物是否与买卖合同的规定相符,则应由买卖双方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来解决,而不应影响银行按信用证规定付款的义务。(二)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双面特性1.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信用证制度的基石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使信用证与基础合同相分离,保证了当事人间的合同纠纷不能影响信用证项下的支付。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实质是将信用证的开立、兑付及纠纷解决与其他合同的效力(包括买卖合同、开证合同等基础性或者附属性合同)、履行及纠纷隔离开来,使信用证能够在相对自我封闭的安全环境中运行。独立性原则还有一种重要功能是将信用证交易有关当事人的职责限定在各自最专业的领域,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由于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存在,使信用证与买卖合同等基础交易分离开来,并保证银行只负责处理信用证下代表着货物或服务的单据和付款事项,而将基础交易中的服务或货物问题留给商人负责和处理,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信用证交易中专业分工原则和效率原则。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信用证最关键的特点。有的法官认为,如果不坚持信用证的独立性而使用另外的原则就会破坏信用证作为商业中不可缺少的支付手段迅捷性的特点。在美国的判例中,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神圣不可侵犯。法官们认为冯博、刘新论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与欺诈例外原则的法律平衡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法院一般对信用证的独立性不做干预,因为一旦法院给予禁令禁止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就会对国际贸易中商人们的商业安排产生冲击。他们认为应当给商人们充分的按照他们自己之间的合同约定行事的自由。因此,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整个信用证制度的基石,没有信用证的独立性就没有信用证制度的存在。2.独立性原则的负面效应信用证欺诈的泛滥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信用证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原则,依据该原则信用证及相关单据与合同交易相分离。但是这种机制下只审单不验货的特性构成了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固有缺陷。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本身对信用证受益人在银行只审单据做法的掩盖下进行的信用证欺诈行为未予设防,也不能设防,这使欺诈者有空子可钻。首先,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下银行根本没有义务去审查基础合同的履行情况。UCP500第15条规定:“银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伪造或法律效力,或单据上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般及/或特别条件,概不负责;对于单据所代表的货物的描述,数量,重量,品质,状况,包装,交货,价格或存在,或货物的发货人,承运人或保险人或其他任何人任何诚信或及不行为,清偿能力及资信情况等,也不负责。”既然银行可以对于如UCP500第15条所属的瑕疵免责,银行自然不会自找麻烦去审查单据的真实性。相反,如果银行去审查单据的真实性,反而会违反信用证关系下付款行为对于信用证受益人作出的承诺,这项义务在UCP500第9条中有明确规定。其次,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下,UCP500对信用证欺诈未作出任何预防性规定。现行信用证制度在设计上对于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的责任分配是不平衡的,这也是造成信用证欺诈频频得手而开证申请人往往无计可施的原因之一。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下,开证行根据买方申请开出信用证后即对信用证失去了控制力。申请人向银行交付一笔开证申请费,所获得利益仅仅是可能会以进口押汇方式获得短期融资。而对于卖方而言,只要向银行交付和信用证要求相符的单证即可得到银行付款的承诺,另外还能通过“打包贷款”等形式获得融资。同时在远期付款条件下亦可向议付行要求议付,通过贴现而尽快得到贷款。因而信用证制度在设计上就偏重于保护受益人的利益,而这种不平衡也是促成信用证欺诈的漏洞之一。(三)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在我国审判实践的体现我国没有信用证规则的专门立法,有关信用证的法律问题,大多通过司法判例的方式表现出来,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对信用证法律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对我国信用证制度的建立和如何处理信用证法律纠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在“纽科案”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诉人瑞士纽科货物有限公司诉被上诉人中国建设银行吉林省珲春市支行信用证项下货款拒付纠纷案判决书.1992(2).中做出了明确的表态:“信用证是具有独立性的法律关系。”在纽科案中,1995年11月6日被上诉人珲春建行开立一份不可撤消跟单信用证,开证申请人为吉林外贸,受益人为上诉人纽科公司,通知行为纽约银行法兰克福分行。该信用证注明适用UCP500。同年11月18日,纽科公司开始发运信用证下货物。同年12月5日,纽科公司将信用证项下的单据交给法兰克福分行并请求付款。法兰克福分行审单后于同年12月8日通过电传向珲春建行提出有7个不符点,要求珲春建行指示是否承兑该批单据。珲春建行于同年12月15日、18日发出电传明确表示拒付,后法兰克福分行将珲春建行拒付的电传通知了纽科公司,并将信用证项下全套单据退还了纽科公司。此间,纽科公司发运的货物被与吉林外贸有代理关系的珲春国贸提走。纽科公司因向珲春建行追索未果遂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高级法院,请求判令珲春建行支付信用证项下货款及利息,并赔偿其损失。该案后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在判决中明确写明:信用证交易是具有独立性的法律关系,上诉人纽科公司接受了被上诉人珲春建行开立的信用证后,珲春建行就承担了独立的第一性付款义务,与开证申请人吉林外贸没有关系。纽科案中,中国法院对于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运用相当典型。卖方纽科公司并没有实现对珲春国贸的债权,信用证支付过程中遭到开证行珲春建行的拒付。但是,法院严格的遵守了信用证独立性,将三者关系中的珲春建行独立出来,称“上诉人纽科公司接受了被上诉人珲春建行开立的信用证后,珲春建行就承担了独立的第一性付款义务,与开证申请人吉林外贸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尊重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银行的一种保护,银行只承担了对票据的责任,如审单和通知等,银行的义务范围不涉及当事人之间的基础合同,而卖方对于买方的抗辩也不能用在银行上。另外,在纽科案中,对于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的适用还有一点也非常具有启发意义,那就是:信用证是具有严格的独立性的,其独立性不仅表现在和基础合同的分离上,而且还表现在开证行、议付行都有独立审单的权利,他们之间的审单没有互相代理的关系,即使电传不符点的信息,也不能代替审单的步骤和责任。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1989年6月12日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指出:“信用证是独立于货物买卖合同的单据交易,只要卖方提交的单据表面上符合信用证的要求,开证行就负有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的义务。如果单证不符,开证行有权拒付。”该纪要还指出,“信用证交易和货物买卖合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因为涉外货物买卖合同发生纠纷,轻易冻结中国银行所开信用证项下货款,否则会影响中国银行的声誉。”这是最高院的指导性意见。刘定华、李金泽.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2(3).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被尊重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这与国际司法实践的基本精神是相通的。二、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正如上文所述,信用证欺诈是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命门所在。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下,银行所关心的只是审单,而不关心单据是否名副其实。正是这种只审单不验货的交易本质导致了欺诈产生的理论缺陷:一旦受益人欺诈,买方便首当其冲遭受损失,他唯有通过买卖合同向卖方起诉,但挽回损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信用证独立性原则面临着欺诈的挑战,在受益人欺诈的情况下,从商业交易的一般原则来审判,固守绝对的独立性原则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显失公平,因此有必要引入“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一)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缘起所谓“欺诈例外”是指在肯定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银行在存在欺诈的情况下不与付款或承兑汇票,法院亦可颁发禁止支付令对银行的付款或承兑予以禁止。美国纽约最高法院1941理的猪鬃案(下文简称Sitejn案),开创了法院以欺诈为由下令禁止银行根据信用证规定向受益人付款的先河。该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将信用证与基础合同联系起来,被称为突破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杨良宜.信用证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77.在Sitejn案中,原告于1941年向印度Transea公司购买了一批猪鬃。原告申请本案被告开出一张以Transea公司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但被告在印度的通知行没有承兑这张信用证。后来受益人提交了表面上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包括提单在内的有关单据议付,但买方声称卖方实际上装运的是牛毛及其他不值钱的垃圾,并以卖方欺诈为由申请法院发布禁令禁止开证行付款,其主张得到了法院的支持。黄文涛.英国法上跟单信用证及见索即付保函制度下欺诈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40.Shientag法官在该案的判决书中先肯定了独立性原则的作用,接着指出:然而,我认为在当前的诉讼中有特殊情况,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买卖双方间有关卖方破坏对于货物质量担保的争议。在当前动议下,卖方被假定为故意地没有将买方订购的货物装上船。在这种情况下,在银行收受汇票和单据被提示付款前,银行已对卖方的欺诈知悉,则银行在信用证项下付款义务的独立性原则不应被延伸至保护无道德原则的卖方。Shientag法官还认为:违反担保与积极地欺诈对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存在有不同的影响。在本案中,允许银行拒付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而且从银行的角度考虑,就算银行不关心买卖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但确保单据所代表的货物确实存在与银行却是有利害关系的。最后法院确立的原则是:如果开证行已经注意到受益人提交的与信用证表面相符的单据实际上是虚假的或是欺诈性的,开证行可以认为这些单据不符合信用证规定而拒付。法院在当事人申请时可以禁止银行付款。但法院规定使用这一原则的例外是:如果本案中卖方委托提示单据的托收行是正当持票人,则即使买方有欺诈之嫌,开证行也不能拒付。后来,美国统一商法典中采纳了Sitejn案所开创的欺诈例外原则,从而在世界上开创了以成文法形式规定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先河。(二)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法理基础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下,在受益人等单据提示者确有欺诈时,银行可以不遵守独立性原则,考虑单据以外的因素,对表面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拒付。而当银行没有这样做时,在申请人的请求下,法院可以打破独立性原则,禁止银行对表面合格的单据承兑。那么作为一项原则,它的法理依据何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确立欺诈例外是维护诚实信用原则的需要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基于维护社会公正及良好的商业道德,维护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等基本的民法原则的需要,法律不会认同一种客观上有鼓励欺诈行为效果的制度。其次,从实践角度看,信用证制度存在的根本目的乃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支付手段,以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所以任何相关原则的确立不能与此相背离。最后,公共秩序保留原则排除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适用。如果当事人选择适用的外国法或国际惯例违反了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法律的基本原则”或“公序良俗”时,法院可以排除其适用。在受益人欺诈情况下,如果还要开证行付款,明显有悖于诚实信用这一各国普遍采用的原则。因而法院应排除适用UCP500,转而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和国内法的其他规定。2.UCP500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可以被欺诈例外原则补充和修正UCP500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它仅是一种国际贸易惯例。首先,制定UCP500的机构是国际商会,它只是一民间组织,而且其制度从未征得各国立法机构的认可;其次,UCP500第1条就明文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排除该惯例的适用,这从反面证明了UCP500并不是具有法律上强制力的国际惯例。因此,UCP500所规定的独立性原则只是一个任意性的贸易惯例,它本身不具有强制约束力。所以,UCP500所构建的信用证法律制度可以被欺诈例外所补充和修正。3.任何人不能从其自身的过错中受益在欺诈例外原则下,不管是依买方申请还是凭法院禁令,抑或开证行拒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都不会降损其对外信誉,因为法律不保护欺诈,任何人不能从其自身过错中受益。特别是在那些诚实信用的商人眼中,开证行此举无疑是正当且必要的。因为如果他们身处此种情况时,同样也希望开证行有此举措。欺诈例外原则不仅惩罚了欺诈者,同时也是对银行自身利益的维护。再者,开证银行在法院禁令下予以拒付,也根本没必要有此之虑。因为,法院发布禁令是作为国家行使管辖权的强行性行为,开证行执行禁令则是其法定义务,他不会因履行法律义务而损害其信誉。(三)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在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过程中,既不能对欺诈例外的适用设定过于苛刻的要求,使真正的欺诈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也不能滥用欺诈例外原则,导致信用证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遭到破坏。因此应当适度的适用欺诈例外原则,把握分寸和掌握尺度,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援用欺诈例外原则。为此,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应符合以下条件:1.并非所有的欺诈行为都可成为信用证止付的理由信用证交易的独立性原则表明:过于频繁的干预信用证业务将会削弱商人对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信赖程度,从根本上动摇信用证的基础,从而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商业交往和银行信用。为此,为了防止当事人动辄以欺诈为由向法院申请止付令,还应对欺诈的程度进行必要的界定。笔者认为,界定欺诈的程度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要严格区分“实质性欺诈”与“一般性欺诈”。二者的区分是判定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能否适用的关键所在。只有当欺诈足以导致对方的根本合同目的或主要合同目的落空时,才可能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至于货物质量上的一般瑕疵,数量上的小幅差额或者对信用证非实质性条款的违背,则仅属于一般欺诈的范畴。对此,银行免责,当事人只能以基础合同违约为由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以获赔偿。第二,要严格区分欺诈行为与违反合同行为。根据UCP500的规定,银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伪造或法律效力概不负责,这是信用证独立性原则赖以建立的基础。所以,诸如合同标的物在数量、质量方面存在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情形,不足以构成“信用证欺诈”中的“欺诈”,否则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将丧失殆尽。2.欺诈必须是现实存在的首先,当事人主观上必须有欺诈的故意。这是区分信用证欺诈与一般的合同违约行为的重要特征。在一般的合同违约行为中违约人不存在利用信用证方式欺诈对方并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的故意。而信用证欺诈在主观上存在着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恶意,其目的在于使对方产生误解,从而骗取财物,不付对价。其次,客观上实施了利用信用证支付方式进行欺诈的行为。在信用证欺诈中,欺诈行为一般可以归纳为:受益人提交的单据是伪造的或是具有欺诈性的;受益人对开证申请人在基础合同上实施欺诈;受益人与开证申请人合谋欺骗开证银行。以上欺诈行为是区分事实上的欺诈与虚构欺诈、预期欺诈的重要标志。对此构成要件,笔者认为,应确定欺诈的证明标准,区分证明责任。欺诈能否被证明是适用欺诈例外原则的关键。在当事人向法院申请禁令以禁止开证行付款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欺诈的存在;在当事人向银行提出止付申请时,也要清楚明确的向银行证实欺诈的存在。此外,无论是哪种情况下的申请止付,都必须在票据兑付之前提出。就证明责任的分配而言,一般来讲,举证责任在申请人。3.信用证欺诈例外不能针对善意的受益人和正当的持票人当受益人是善意不知的或持票人是合法正当时,银行对该单据就形成了绝对化的义务。不能援引欺诈例外原则加以否定。受益人或持票人此时的权力是受到保护的。因为开证行对议付行承兑,该议付行议付的具体行为是支付对价,取得汇票。此时议付行是正当持票人,对开证行有付款请求权,开证行此时也承担着绝对的付款义务,此部分损失只有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补偿。如果在议付行尚未支付时,开证行已将欺诈事实告知议付行,则可免除开证行的付款义务。此时的议付行负有对信用证项下款项不予支付的义务,同时享有对受益人拒付的权利。上述可以看出,只要单据表面上符合信用证要求,即使存在伪造单据或者实质性欺诈,或者是提示的承兑有助于实质性欺诈的发生,也可在特定情形下排除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即开证行应该接受提示。信用证欺诈例外是对信用证独立性的否定,但是欺诈例外的豁免是对信用证独立性的重新肯定。欺诈例外豁免的确定与运用,有利于对善意付出对价的信用证交易参加人的保护,保障与维护信用证在善意交易参加人之间顺利流通。(四)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关系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对立统一、互为补充的。首先,信用证欺诈是对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挑战,而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对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补充。当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发现受益人或第三人在基础合同上进行严重欺诈,但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却与信用证的条件严格相符时,如果开证行仍坚持信用证独立性原则,虽然维护了信用证的流通性,却明显损害了开证申请人的利益;如果开证行不坚持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和单据交易,要求对信用证停止对付,则损害了信用证的流通性和银行的信誉。表面上看来两种选择都使开证行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然而,实际上对于严重的信用证欺诈行为拒绝付款,虽然表面上违背了信用证的独立性,但深层次上却保证了信用证交易的安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建立在信用证交易安全的基础上,如果连交易最起码的保障都丧失,还谈什么保障交易快捷迅速的独立性呢?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在个案上否定了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甚至损害了银行信誉,但从整体上看,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有力保障了信用证交易安全,从而维护了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其次,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相互影响,实践中已升至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否定之否定,即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排除。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已得到普遍遵守和确认,为了有效保证信用证的流通功能,人们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做了一些限制。信用证欺诈例外的排除情形是欺诈例外原则的例外,是独立性原则的否定之否定。它反映了哲学中螺旋上升的规律,统一于独立性原则的否定之否定中。因此,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并非仅仅是对立的,它们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三、欺诈例外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体现(一)欺诈例外原则在我国的立法、司法现状迄今为止,我国未以立法方式对信用证欺诈问题作出专门的规定。我国由于没有专门调整信用证关系的商法典,除适用UCP500外,一般适用民法中的一些规定,同时还适用我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和有关规定以及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包括1989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纪要)、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7月信用证结算国内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9月关于慎重处理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等。徐冬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57.以上的纪要、办法及通知确立了我国适用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基本原则,在无相关立法的情况下,为我国在这方面的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但是,它们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法律效力低下。它们尚不构成司法解释,只能起到一个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以如此低位阶的法律文件很难一执到底。第二,缺乏认定信用证欺诈的具体规定,使得各级法院在相关案件的处理上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严重违背了法律统一适用原则。第三,我国法院颁布“冻结令”冻结信用证项下货款,这一做法与国际通行的颁布“禁止令”禁止银行承兑和付款行为的做法相左;而且我国法院频发冻结令的条件不够严格,缺乏对善意第三人保护的相关规定。第四,缺乏信用证止付具体措施方面的规定,容易造成各个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各行其是的混乱局面。李薇薇.信用证独立性原则与欺诈例外J.法学论坛2001(3).(二)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由于立法上的缺陷,法院在运用欺诈例外原则保全信用证项下贷款时也暴露出司法干预过宽、止付信用证条件过随意等弊端,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如何规范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提高司法、执法水平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概言之,我国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运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宏观角度首先,要坚持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商法的的最高原则,有“帝王条款”之美誉,它更是信用证欺诈例外运用的法理基础。虽然根据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受益人或其他票据提示者只要提交表面合格的信用证,票据便有权获得兑付。但是,若他们进行欺诈,提交表面上合格的票据而实施实质性欺诈的交易,或干脆提交欺诈性票据以骗取银行兑付,其行为完全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为此,在司法实践中,我们需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将欺诈行为从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保护状态下隔离出来,以保障信用证制度的平稳运转,促进公平交易,实现社会正义。其次,要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利益平衡原则是民商法学价值观从近代的形式公平向现代民法的实质公平转变的具体体现。利益平衡原则要求法院在作出每一项司法裁判时,都要权衡双方的利益得失,防止因为保护一方利益而给对方造成更大的损害。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实质就是国家通过权威的司法力量来平衡管理所不能制约的“利益冲突”。刘定华、李金泽.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2(3).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在如何运用欺诈例外原则的问题上,法院不但要权衡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在维护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与打击、抑制信用证交易欺诈的重要性这两个政策性考虑,而且还要在信用证及其相关的交易中权衡申请人、受益人与付款银行间的利益矛盾。2.微观角度(1)严格审查单据是否有欺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信用证是否存在欺诈:一是受益人提供的单据是否系伪造,如伪造邮寄单据,伪造买方出具的货物收讫证明;二是受益人提交的单据是否有欺诈的内容,如货检单的质量、数量、提单、出口商签字倒签提单等。在审查单据是否有欺诈时均须有确凿的证据,要求申请人负举证责任。(2)审查受益人是否知悉或参与欺诈。法院在审查欺诈成立时还应该审查受益人是否知悉或参加欺诈。只要持票人或受益人没有参与也不明知欺诈,开证行或议付行或其他有关付款行仍负有付款义务。也就是说,司法实践中,法院禁止支付信用证项下货款只应针对有恶意欺诈事实行为的人,而不应指向票据正当持有人。(3)保护善意第三人。在确认欺诈成立后,法院将严格判明禁付信用证项下贷款是否损害善意第三人,是否超出国际惯例。善意第三人是汇票的正当持有人,只要票据是正当取得的,无论其前手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从票据关系看开证行均不得拒绝付款,法院也不得采取强制措施。(4)对信用证欺诈要正确区分其刑事、民事责任。冯忠明、离校英.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困境与出路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6). 参考文献:1徐冬根.信用证法律与实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黄文涛.英国法上跟单信用证及见索即付保函制度下欺诈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姜作利. 国际商法专论M.山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