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8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 2016年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估 基本情况: 2016年我科共收治膝骨性关节病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例,腰椎管狭窄症 例,颈椎病 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例,股骨颈骨折 例,胫腓骨骨折 例; 所有病例的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均为 100%。 病种分析和整改: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所占比例比其他病种稍多,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到 100%,说明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现行的诊疗规范已经比较成熟,也说明了当前社会患此病的人数较多,我院可加强开展一系列新的特色疗法,吸引更多的颈椎病患者就医。 治疗情况: 1、膝骨性关节病:我科住院的此类病人诊断较明确,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关2 / 28 节镜清理术,所有病人均能改善疼痛症状,行走活动改善,治疗有效率 100%。 2、腰椎间盘突 出症:主要为按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部分症状重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有效率 100%。 3、腰椎管狭窄症:我科此病种也是 100%明确诊断,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椎间盘镜下神经松解术,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其他病种由于病例少,未能进行总结及分析。 中医治疗的难点分析 :目前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传统手法、牵引、理疗中药辨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常规治疗手段,对于大多数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但是对于部分的顽症,以上中医治疗方法就不能完全解决 或者无法解决。 针对难点同时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目标,组织专科协作组开展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评价研究,以形成疗效较为确切的中医3 / 28 综合干预治疗方案。 2. 加强中医康复及物理治疗的优点,我科购进骨伤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各一台,加强中医物理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3.对部分经治疗无好转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认为手术是中医较早就使用的方 法,应该加以挖掘使用并进一步改善。 2016年胸痹心痛病中医诊疗方 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宁夏中卫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一、基 本情况 胸痹心痛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中卫市中医医院心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胸痹心痛病住院患者共 32例,平均住院日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外治法。 4 / 28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中药饮片使用率 %,中成药使用率 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 %,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 28 例,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0 例,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21 例,耳针治疗 30 例,外治法治疗 20例,内科基础治疗 30例。 应用情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耳针治疗及外治法,而口服中成药应用较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 1该病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不稳定,而且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住院患者中应用普遍; 5 / 28 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中成药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中药汤剂,较少应用中成药; 3耳针及外治法因操作简便、作用较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 4方案中推荐的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 5纳入患者均按照相关指南推荐,如无禁忌症,均应规范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与抗凝、稳定斑块、逆转心肌重构等药物。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 )总体评价 32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31例,体征改善 25例,理化指标改善 23例;临床好转 31例,无变化 1 例。 疗效分析 6 / 28 1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时疼痛程度减轻 29例,持续时间缩短 22例,发作次数减少 27例。 病例 1:患者,曹某某,女性, 58 岁,病历号 1404569,主因 “ 胸闷胸痛气短反复发作半年,加重伴头晕头昏 1周 ” 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时有胸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休息后略缓解,反复发作,诊断为 “ 冠心病 ” 。刻下症见:患者胸闷、心 悸,胸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休息后略缓解,伴头晕头昏,气短、乏力,纳呆,二便可,舌质暗红,苔少苔,脉数沉涩。证属胸痹心痛病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中药予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予以党参 20g 麦冬 10g 五味子 15g 黄芪 15g 丹参 12g 赤芍10g 川芎 10g 红花 10g 降香 8g 日一剂, 7剂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减轻。 2提高运动耐量:患者治疗后,可明显提高 活动强度及运动时间。 病例 1: 患者刘某某,女性, 67 岁 病历号 1306192。主因“ 胸闷胸痛心悸反复发作 10 年,加重 10 天 ” 。患者于 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经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出院。近 10年来间断口服药物治疗,7 / 28 病情时轻时重,反复至今。步行 100米或稍走快些即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活动明显受限。刻下症见:患者胸闷心悸,伴胸部胀痛,时作时止,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少 华,遇劳则甚,纳呆,眠差,二便可。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弱。证属胸痹心痛病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中医治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予以党参 20g 麦冬 10g 五味子 15g 黄芪 15g丹参 12g 赤芍 10g 川芎 10g 红花 10g 降香 8g 3 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水煎取汁 200 毫升, 两煎混匀温服,早晚各 200 毫升口服。 1周后患者心前区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2周后完全消失,3 周后可步行 1-2 小时,体力明显改善,已如常人。 3改善相关体征:可改善 ST-T变化等指标,心电图改善 20例。 病例 1: 患者党某某,女性, 73 岁,病历号 1306213 。主因 “ 胸闷胸痛心悸反复发作 10 年,加重 1 周 ” 。患者于 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经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出院。近 10年来间断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刻下:心悸、胸闷,伴胸部隐痛,时作时止,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咳嗽咳痰,时感头晕8 / 28 头昏,遇劳则甚,纳呆,眠差,二便可。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弱。证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白疕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 一、基本情况 白 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 5月到 2016 年 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 15例,完成 13例,平均住院日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9 / 28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 13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100%,中成药使用率 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汤剂 13例,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6 例,静脉 滴注中药注射液 100 例,中药熏洗治疗 12 例,紫外光照射13例。 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中等和差,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 正式发10 / 28 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 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 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白疕静止期和缓解期,鳞屑较厚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 了 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白疕。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 13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12例,体征改善 1211 / 28 例,好转 12例。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 %。 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以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 4级判定。 计算公式: (尼莫地平法 )为:疗效指数 (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 )/疗前积分 100 临床痊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消失, n95 。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95 n70 。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70 n50% 。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 n 2)以皮损症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 4级判定。 计算公式: (尼莫地平法 )为:疗效指数 (n)=(治疗 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12 / 28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95 证候积分减少 70% 。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70 证候积分减少 50 。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50。 2、评价方法 1)皮损严重程度评分 PASI评分 (表 1) 表 1: PASI 评分表 PASI评分 =头部面积分 头部严重程度分 (D+I+E) +上肢面积分 上肢严重程度分 (D+I+E) + 躯干面积分 躯干严重程度分 (D+I+E) + 下肢面积分 下肢严重程度分(D+I+E) 2、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 (表 2)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2002年 )制定。 13 / 28 表 2.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 附件 2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缺血性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一、基本情况 缺血性中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 2016 年 5 月到 2016 年 10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 82例,完成 81例,平均住院日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刮痧、拔14 / 28 罐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 81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中成药使用率 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汤剂 76例,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22例,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76 例,针灸治疗 65 例,推拿治疗 41 例,中药熏洗治疗23 例,康复治疗 81 例,内科基础治疗 79 例,其他疗法 46例。 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中等和差,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15 / 28 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康复训练和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推拿、中药熏洗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 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中风后手足肿胀、肢体痉挛、疼痛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 16 / 28 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脑梗死。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 81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80例,体征改善 80例,理化指标改善 74例;临床痊愈 4 例,好转 76例。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 %。 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中风病主要症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感觉异常,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的评价和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异常,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的评价。 17 / 28 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 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 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价 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相关量表进行评价,如吞咽障碍可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18 / 28 标;以患者日 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改善症状 81例患者主症改善 81例;次症改善 70例,未改善 11例。 81 例 患者改善的主症中,肢体无力改善 69 例,感觉异常改善 56例,言语蹇涩或不语改善 65例,口舌歪斜改善 64例,11例中脏腑患者神志全部转清。 81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头痛改善 26例,眩晕改善 18例,瞳神异常改善 12 例,饮水发呛改善 37 例,目偏不瞬改善 8例,共济失调改善 14例。 案例 1:王某 ,男, 56岁。主因 “ 昏迷、右侧肢体活动不能10小时 ” 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较胖。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能,继之出现昏迷,言语不能,烦躁,气粗口臭,喉间痰声辘辘,大便 3 日未行,口唇红而干,舌红绛,苔黄厚腻,脉弦滑有力,查: T , BP180/120mmHg,神昏,双瞳孔等大等圆,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 0级,肌张力19 / 28 略高,腱反射尚适中,右巴宾斯基征阳性。行头颅 CT:未见出血灶。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风,西 医诊断: 1.脑梗死急性期, 2.高血压病。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鼻饲安宫牛黄丸,口服星蒌承气汤 3剂后大便日行 3次,神志转清,无烦躁,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腻,脉滑,继续给予化痰通络汤口服,治疗 1周后给予针灸及康复治疗,进入路径 2周后右下肢肌力 2 级,能在床上平移。 案例 2: 案例 3: 病例基本信息表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应用 NIHSS量表评价 ,意识水平好转 11例,凝视好转 8例,视野好转 9例,面瘫好转 56例,肢体运动障碍改善 42例,共济失调改善 12例,感觉障碍改善 53例,语言障碍改善 12例,构音障碍改善 53例。 20 / 28 案例 1:患者白某某,男, 56岁,右利手,中专学历,主因“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利 2 天 ” 入院,损伤部位为左侧基底节区,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疗效分 析、总结、评估报告 2016年 我科自 2016 年对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 2016 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 .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通21 / 28 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 方案一年多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 A 腰痛病: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门诊实施率: %,住院实施率: 99% 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 368 例病例中,中药汤剂 25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 108 例,超短波 325 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 特色疗法的使用。 辨证分型:血瘀证 164例,寒湿证 98例,湿热证 70例,肝肾阴虚证 36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分型。 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 87%; 22 / 28 治疗周期:平均 10天; 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 40%,显效率 35%,有效率 24%,无效率 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 0%。 中医特色:中药使用率 70%,特色疗法使用率 ,100%,辩证施治率 100%,中医药治疗比例及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 腰痛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对病情不了解、私人诊所片面夸大治疗效果,对中医中药的不信任等原因;我科室中医特色不明显,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差。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优化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视康复治疗,住院期间指导及协 助病人做康复锻炼,开展腰背肌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 “ 持续牵引 ” 改为 “ 间断骨盆牵引 ” 23 / 28 微创介入治疗:髓核溶解术、等离子刀等。适应症及禁忌症:无椎间盘脱出及严重颈椎退变者。术后腰部保健,防止复发,加强中药临方调配治疗,宜保暖,避风寒。 B 膝痹病: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门诊实施率: %,住院实施率: 99% 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 134 例病例中,中药汤剂 12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 54例,穴位直射 83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特 色疗法的使用。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证 84例,痰湿阻滞 30例,肝肾阴虚证20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分型。 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 87%; 治疗周期:平均 10天; 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 40%,显效率 35%,有效率 24%,无效率 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 0%。 中医特色:中药使用率 70%,特色疗法使用率 ,100%,辩证24 / 28 施治率 100%,中医药治疗比例及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比例提高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门诊病人逐渐增多,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存在治疗方法单一,不能完全体现出诊疗方案的全部治疗内容,有部分病人不能及时追踪和随 (来自 : 海 达范文网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总结 )访。 诊疗方案中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仍然存在屈伸功能差,疼痛症状改善后容易反复的情况,还需在今后的治疗中进一步完善,解决,以 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优化方案: 今后在膝痹病的治疗方面仍然以中药内服,熏洗作为主攻方向。继续围绕该方向分别在药物的研究,手法技巧、中药应用中医诊疗设备参与治疗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C 单纯胸腰椎骨折: 25 / 28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门诊实施率: %,住院实施率: 99% 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 56例病例中,中药汤剂 39例,用中药静脉制剂 17例,。就治疗方法看,中药汤剂使用广泛,下一步继续注重特色疗法的使用。 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实行骨折三期辩证治疗 治疗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灌肠实验考试题及答案
- 工地焊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安全小警报危险物品认知与分类
-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与活动策划手册
- 产品开发过程技术审查与确认表单
- 德云社粉丝考试题及答案
- 内科护理学第八章题库及答案
- 护理学基础必背重点题库及答案
- 大学越野考试题及答案
- 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策略规划表
- 2025文具用品采购合同范本格式
- 电气检修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天津津南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及实控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招聘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营造清朗空间+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2025年遴选财务岗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新版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 移动与酒店合作合同协议
- excel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项目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 车间偷盗行为管理办法
-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大全(绝对有用)+专项训练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