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认识。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第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纵向:近代中国与古代对比,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性。“我们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战争的地位,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一种新观点,一是否定了“欧洲中心主义”神话二是论证了中国在历史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理论的积极意义,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多中心的世界,19世纪以前是多中心世界,中国经济发展并未完全停滞。参考书: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彭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这是一种畸形的结构性贸易逆差,它决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基础上的结构性贸易逆差,它不能完全说明当时的中国是处于世界经济的支配地位。,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中国的盛和衰,“18世纪,中国与西方比,在国富或民富上都盛一筹,至少旗鼓相当,但富的不一定先进,往往更保守。中国在科技和制度(尤其是法律和经济制度)改革上已落后于西方了”吴承明(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变),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中国传统社会的机制,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结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西盛中衰,一般认为,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迅速崛起,中国则在封建主义的泥潭中走向衰落,崛起与衰落构成这一时期的主题,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中西之间的差距在双方的接触中得到确认。,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日之将夕,悲风骤至”龚自珍,落日辉煌,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横向对比:中国与世界对比,明白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的转化。“学习和研究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视野”胡锦涛,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西方的崛起与殖民扩张,16世纪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完成了工业革命,同时,开始了殖民扩张。,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中西之间的差距是怎样拉大的?,1619世纪中西之比较,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7世纪的中西方:中西双发都发生了革命,明末农民起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但它们的深远影响却有很大差别。明末起义的农民与以往历次起义的农民一样,不是新生产关系的代表,不表现为新型的政治力量,其结果只是又一个封建王朝的出现;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英伦三岛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变革,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制度。,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结论,十六世纪的时候,中国和西欧国家都处于专制时代,但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区别。十七世纪中西之间已经有了社会制度上的优劣之分。进入十八世纪,中国的农本经济和英国的工业革命相比,显示出差距在逐步拉大。进入十九世纪后,中国和西方相比已经完全处于下风。这就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西方交锋前的历史现实。,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9世纪前后西方人中国观的变化,1618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肯定性的中国观。古老文明的美好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生活富庶、文化兴盛、艺术优雅。,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美好的昔日帝国,大清帝国城市印象-19世纪英国铜版画(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李天纲编译),该书虽然初版于19世纪,但主要反映的是18世纪末的中国社会面貌,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9世纪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从16世纪以来,直到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还具有敬意。画册中的中国印象:社会不安但不动荡,民生凋敝但不破败;中国南北各个城市死气沉沉,却还井然有序,保持着帝国最后的体面。,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9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否定性的中国观。腐朽衰落的昨日帝国:贫穷而野蛮、落后而停滞、闭塞而傲慢、道德败坏、极度虚弱,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对一度被视为样板的中华帝国产生了轻蔑和敌视的态度,以侮辱和漫骂取代了以前的尊重和颂扬。”吴义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广东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发展差距,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社会:封建社会“末世”黄昏落日,令人怅惋。西方社会: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日上朝阳,令人耀目。,扶摇直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蒸蒸日上,中国官府宴会,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三)、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殖民主义的性质:与资本主义本质的联系在一起,按资本的要求去剥削、压迫、掠夺被殖民地,在各个历史时期表现不一致: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赤裸裸的掠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资本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殖民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错误观念:“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中国要富强康乐,先得被殖民化150年不为过”。,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正确认识:殖民主义改变了中国自身原有发展轨道,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殖民主义的本来面目,“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殖民主义的本来面目,“在大不列颠本国现在的统治阶级还没有被工业无产阶级取代以前,或者在印度人自己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枷锁以前,印度人是不会收获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251837年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英国政府为摆脱危机,迫不及待要地发动一场侵略战争。,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失业大潮,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根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经过:1840年6月1842年8月结果:签定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842829)南京条约内容及其影响:,1、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宁上福厦广)2、割香港岛;3、关税协定;4、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破坏贸易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财政负担,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两个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半封建的中国,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政治方面:政治不独立。受资本帝国主义控制。经济方面:经济不进步。旧的封建经济顽固存在,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徘徊不前,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国家情势:国家不统一。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人民生活:人民不富裕。穷困潦倒、无政治权力可言,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二)、正确认识近代社会性质的意义,中国近代头80年救亡图存的历史探索,证明认识社会性质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明确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制定了革命的基本纲领和路线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正确认识近代社会性质的意义,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第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第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阶级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交织、交替,但民族矛盾又是最最主要的矛盾。,第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其相互关系:两者既区别又联系,是辨证统一的。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必要前提条件。,第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鸦片战争后,中国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告别革命论”的谬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告别革命论”认为革命“丧失理性”、“盲目鲁莽”、“破坏一切”。核心观点是革命不必要的,是破坏,与现代化相对立。,第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毛泽东,第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革命是解放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第三、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矿区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 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作用
- 推动员工信息共享的指南
- 2025专升本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仪表工业品牌建设方案拟定
-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考核测试卷
- 卡通动漫中幕后工作者的职责和分工规定
- 养殖业扶贫开发方案
- 2025下半年嘉兴桐乡市国有企业公开招聘5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口腔科牙周炎手术操作技巧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城市桥梁安全性评估规程DB50∕T 273-2021
- 初中生国防教育
-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试题库+答案
- 眼部拨筋医学知识
- 全书电子课件:领导科学概论
- 《关于作业的班会》课件
- 实训楼配电改造施工方案
- 上菜服务流程培训
- 2024午托托管协议书:城市儿童午托与习惯养成服务3篇
- 膝关节解剖完整版本
- 医院水、电、气故障报修、排查、处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