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盒子和桂花雨看琦君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1页
从金盒子和桂花雨看琦君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2页
从金盒子和桂花雨看琦君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3页
从金盒子和桂花雨看琦君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4页
从金盒子和桂花雨看琦君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从金盒子和桂花雨看琦君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推荐栏目: 教学研究(中小学语文)单 位: 嘉峪关市师范附校姓 名: 李花联系电话:3674090投稿日期: 二六年十月十九日山 将 别 恨 和 心 断,水 带 离 声 入 梦 流从桂花雨和金盒子看琦君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桂花雨是第九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 金盒子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选编文章,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琦君。从这两篇文章可以一窥琦君散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而了解了琦君的生平与作品特色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这两篇文章的写作主旨和艺术特色。琦君的作品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乡愁、亲情,桂花雨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时时处处流露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谈到琦君散文中的生离死别,最叫人痛彻肝肠,感慨人生变幻无常的莫过于金盒子这篇文章了。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自幼饱读诗书,奠定了深厚的古文基础,兼涉新文学及外国文学,少年时就初露锋芒,又有幸成为我国“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因此诗词造诣极高,其中又以词更获赞赏。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从她的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算起,先后出版烟愁、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此处有仙桃、灯景旧情怀、玻璃笔、琦君说童年、琦君寄小读者、青灯有味似儿时、琦君自选集、母心佛心等二十多本。一 剪不断的乡愁,魂牵梦绕。琦君在许多散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十分真挚热烈的感情,尤其是那些是怀乡思亲的散文。故乡的自然环境流溢着诗意的秀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悠远的历史积淀着民族深厚醇香的人文伦理,人文美与自然美浸润着琦君人生真善美的底色。故乡美的风华,根植在思乡的游子的心中,渐化为浓浓的无法拂去的愁绪。在桂花雨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童年生活,时时处处流露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开篇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对桂花的喜爱,“ 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 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写桂花的香气“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虽是“姿态笨笨的”但是是家乡的象征,作者偏爱桂花,满怀深情地赞桂花,让人也不禁向往桂花香中的小乡村,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接着写“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啊”!琦君曾说年龄愈大,不记近事,远事倒更加清晰起来。童年的快乐随着年龄渐长逐渐地清晰起来,摇花的情形如在眼前。那雨般纷纷而落的桂花,不正是童年留给作者心瓣的纯洁无瑕,无忧无虑的花朵吗?而这美好的童年,有着故乡作为生活的底子,作者离开家乡后怀念家乡,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的根扎在故乡,扎在祖国。虽然年纪大了,可是故乡的景、事、人却永远印在心里,忘也忘不掉。正因为如此,当作者全家搬到杭州,尽管这儿有一山的桂花树,花开时才是真正的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这种情感不正是荨茱鲈鱼长入梦,他乡虽好总添愁。的写照吗?作者从大陆辗转来到台湾,思乡之情愈加恳切:“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 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 桂花雨是作者思乡的雨,雨中绵绵不绝的是琦君一生无法割舍的思乡情。 “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天地中的回旋,而是提升了一个时代乃至人类乡愁内心深处的忧愁,写出了人间无常、悲苦乡恋的真挚之情。” 二 真情人生,幽幽亲情。琦君的散文仿佛是自传,是情感世界的自传,写得那么真实、动人。人生的平淡无奇、琐琐碎碎都被敏感的心灵一一捕捉。8岁时她就因姨娘的突然来临,哥哥的死,妈妈的泪眼幼小的心灵里已感染了人世的哀愁。对母爱的赞美,父爱的叙述,死去的哥哥的刻骨怀念,异性姐妹之情的怅惘,老师的感恩一片挚情,满腔思念,构成了琦君一种人生相思离别,春恨秋怀,比兴寄托,感人情怀的亲情世界。琦君小时候曾有过一个哥哥,兄妹情谊深厚,后来哥哥不幸病亡。金盒子生动的讲述了这段人生经历。五岁时就与哥哥共同经营的金盒子,不但装满了封神榜香烟片,还装满了一百名折臂断腿的泥兵。收集香烟片和用泥兵作战,记载了我与哥哥如影随行的欢乐。短暂的分离,我更加思念哥哥并懂得珍惜兄妹之情“我又用烂泥把那些伤兵一个个修补起来”。 “金盒子是我寂寞中唯一的良伴”。期盼着重逢的快乐,可是等来的竟是哥哥去世的噩耗。失去了哥哥,“金盒子已不复是寂寞中的良伴,而是逗人伤感的东西了”。装了哥哥满腔思念之情的小信封的金盒子成了哥哥的象征,我满心的忧伤委屈 ,“只有金盒子才能为我分担。”虽然领养的弟弟初来我家,我很喜欢他,可痛失哥哥的情感丝毫不减。弟弟终于明白我爱惜进盒子的苦心,姐弟间的感情与日俱增。离家外出时,“金盒子对于我不仅是一种纪念,而且是骨肉情爱之所系了”。更为惨痛的是,弟弟竟然也去世了。“如今我又打开这修补过的小锁,抚摸着里面一件件的宝物,贴补烂泥兵脚的美丽花纸,已减退了往日的光彩,小信封上的铅笔字,也已模糊得不能辨认了。可是我痛悼哥哥与幼弟的心,却是与日俱增,“因为这些暗淡的事物,正告诉我他们离开我是一天比一天更远了”。睹物思人,虽然物品的色彩褪去了,信上的字也越来越淡了,但是,作者“抚摸”这一件件宝物,头脑中浮现出当年与哥哥和弟弟游戏时的情景,痛悼之情与日俱增。物可以消损,情却永存。 金盒子不再是物品,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象征深厚的手足之情。世事无常,人生惨淡,在阴郁的人生路上,亲情像一盏明灯温暖着琦君,哥哥的死给琦君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人生痛苦的痕迹。两次痛失手足之情,“眼泪也干了”。琦君笔下的亲情,总是带着悲哀的愁绪。由于琦君散文常以生活为原型,有时甚至分不清他是在记录生活还是创造作品,所以她的思亲文章更真实,更情深。三 简洁自然,朴质优雅。琦君作品常在人们司空见惯,不以为意的寻常事物中写出独特的见解和新意,常常表现日常生活,常见事物,人之常情等寻常题材, 善于从中发掘并表现出人所未见,道人所未道,在人们共同的思想感情中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如桂花雨以童年常见的摇花乐抒发忆旧恋乡之情;金盒子 以盛玩具的金盒子为线索表现手足情深。这一切,是用最朴素最自然的文字写出来的。琦君的散文具有女性作家特有的情感细腻的特点,描摹人物言行具体形象。如桂花雨中写母亲担心台风吹落桂花一节“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里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寥寥数语母亲的担心跃然纸上,勾勒出一位善良,慈爱的母亲形象,更增加了故乡的人情美。风格清明俊朗,语言朴素简洁,很少见到晦涩难懂的词句,体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朴素的艺术美。这种朴素的美不但表现在语言文字上,更表现在叙事结构、情节安排上。琦君的散文大多采取顺叙,把故事按发展的顺序娓娓道来,线索明晰,很少旁枝错节,在平淡的风格中透出淡雅的艺术美。正如宋代黄庭坚所说:“文章的成就,更无斧凿痕,乃为佳作耳”。托尔斯泰说:“如果世界上有优点的话,那么朴质就是最重大最难达到的一种优点”。这种朴质优雅不仅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