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版 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章_第1页
复旦版 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章_第2页
复旦版 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章_第3页
复旦版 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章_第4页
复旦版 网络传播概论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第四节互联网在中国第五节中国四大互联网络第六节互联网的基本服务,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一些西方国家出现。西方国家航海的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天文学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人们开始探索制作新的计算工具。,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雷斯帕斯卡(BlaisePascal),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哥特弗瑞德威廉冯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vonLeibniz),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Babbage),“计算机之父”,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冯诺依曼结构(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4)使用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朱西(KonradZuse),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Mark-I的主要设计者霍华德艾肯(HowardAiken),第二节计算机网络,Mark-I,第二节计算机网络,ENIAC,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约翰文森特阿坦那索夫(JohnVincentAtanasoff),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E.Berry),第二节计算机网络,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Computer),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人工智能计算机,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对比,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过程检测和控制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计算机系统结构图,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影响并将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已经没有人把计算机仅仅看作一种计算工具,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传递和控制各种信息的工具,已经成为人类自身控制能力的远程延伸。,第一节计算机的前世今生,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尼葛洛庞帝,”,“,第二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简单地说就是将各自独立的计算机处理节点通过线路连接成为计算机系统。节点之间可以通信,可以交流信息。网络将分散在各地的信息系统联结起来,做到跨越时空的资源(包括人、计算机、信息)共享。,第二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组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第二节计算机网络,每种计算机网络中都有大量的软件、硬件,名称也各不相同,但是任何一个网络必须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至少两台分离的计算机;能保持计算机之间进行接触的通道;保证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规则。,第二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成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系统,第二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基本功能资源共享功能通信功能协同功能网络服务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电子邮件服务信息发布服务网络通信服务Internet服务网络管理服务,第二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都市网(MAN,MetropolitanNetwork)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第二节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这一模型解决了不同计算机系统和不同网络之间的兼容和相互连接问题,目前已被公认为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基本结构模型。,第二节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bustopology),第二节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startopology),第二节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ringtopology),第二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在通信交流中的特征:开放性数字化交互性,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今天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的互联网,走过了一条从战争机器到教育科研再到商业使用的发展道路。,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冷战”中初具雏形1958年初,美国国会批准成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开发ARPANET网络。,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阿帕网之父”提出“分组交换”技术设想的拉里罗伯茨(LarryRoberts),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分组交换”技术设想的草图(20世纪60年代),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ARPANET最早的四个节点,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从军事到科研1974年,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络间协议)研究成功。1982年,美国国防通信局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为ARPANET建立TCP/IP协议,这是全球互联网正式诞生的标志。,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ARPANET,1980,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TCP/IP协议的设计者之一VintCerf,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TCP/IP协议的设计者之一RobertKahn,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互联网的历史性飞跃到1994年底,互联网连接了15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取消对互联网商业应用的限制。,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欧洲高能物理实验室(CERN)的工程师蒂莫西伯纳斯李(TimothyBerners-Lee),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Mosaic软件的主要开发者马克安德森(MarkAndreessen),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互联网的技术特征1995年10月24日,国际“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对“互联网”下了定义。第一,规模全球性。第二,网址唯一性。第三,规则统一性。第四,功能服务性。,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互联网的特殊体系互联网是一个分散的系统,没有一个实体对其运作全面负责,但是在网络技术标准的发展和协调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体系。,第三节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示意图,第四节互联网在中国,1994年4月,中国正式联入互联网。第一阶段,单一的电子邮件连接阶段(1986年1993年),第四节互联网在中国,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发往德国,第四节互联网在中国,第二阶段,基于TCP/IP协议的全功能连接阶段(1994年至今)1995年5月17日,邮电部宣布向国内社会各界开放互联网业务。,第四节互联网在中国,1997年以来中国上网计算机和上网用户的增长,第五节中国四大互联网络,中国四大互联网络中国科学技术网络(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第六节互联网的基本服务,互联网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联成网,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第六节互联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E-mail),雷汤姆林森(RayTomlinson),第六节互联网的基本服务,普通邮件的收发过程,第六节互联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第六节互联网的基本服务,网络聊天,网络聊天协议IRC的开发者JarkkoOikarinen,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