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补强设计.doc_第1页
开孔补强设计.doc_第2页
开孔补强设计.doc_第3页
开孔补强设计.doc_第4页
开孔补强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 -可编辑修改- Hefei University 化工机械与化工机械与设备设备 过过程考核之三程考核之三 典型化工典型化工设备设备零件机械零件机械设计设计 题 目:4MPa 反反应应釜开孔釜开孔补强补强零件零件设计设计 系 别:化学材料与工程系化学材料与工程系 班 级:09 化工(化工(4) ) 姓 名:梅源梅源 学 号:0903024043 队 别:Team 36 教 师:胡胡 科科 研研 日 期:2011-12-11 _ -可编辑修改- 目目录录 1 前言及概念.3 1.1 开孔补强的适应范围和方法.3 1.2 满足开孔条件时,可采用的三种补强方法.3 1.3 开孔补强的目的.4 1.4 补强结构(补强元件类型).4 1.4.1 加强管补强.4 1.4.2 整体锻件补强.4 1.4.3 加强圈的补强.4 1.5 壳体开孔的有关规定.5 1.5.1 允许不补强时开的最大孔直径.5 1.5.2 壳体上允许开的最大孔直径 dmax.5 1.6 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6 1.6.1 各国压力容器规范主要采用的准则(补强准则的种类).6 1.6.2 等面积补强的原则.6 1.6.3 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6 2 工艺设计.8 2.1 设计要求.8 2.2 连续釜式反应器工艺设计.8 2.2.1 单段连续釜式反应器.8 2.2.2 反应器直径和高度的计算.9 _ -可编辑修改- 3 机械设计.9 3.1 手孔的开孔补强计算.9 3.1.1 计算是否需要补强.10 3.1.2 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 A.10 3.1.3 计算有效补强面积 A0.11 3.2 进料口的开孔补强计算.11 3.2.1 计算是否需要补强.11 4 补强结构图.12 5 总结.13 6 参考文献.13 _ -可编辑修改- 1 前言前言及概念及概念 在日常的压力容器设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压力容器开孔补强问题。压力容 器开孔以后,不仅整体强度受到削弱,而且还因开孔引起的应力集中造成开孔边 缘局部的高应力,加上接管上有时还有其他的外载荷所产生的应力及热应力,而 容器材料、以及开孔结构在制造和焊接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缺陷和残余 应力,开孔和接管附近就成为压力容器的薄弱部位,于是开孔附近就往往成为压 力容器的破坏源一一主要是疲劳破坏和脆性裂口。因此,按照GBl50-1998钢制 压力容器的规定,在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开孔的补强问题。 1.1 开孔开孔补强补强的适的适应应范范围围和方法和方法 (1)当其内径Di1500mm时,开孔最大直径d12Di,且d520mm;当其内径D1500mm时, 开孔最大直径dl3Di,且d1000mm; (2)凸形封头或球壳的开孔最大直径d12Di; (3)锥壳(或锥形封头)的开孔最大直径d13Di,Di为开孔中心处的锥壳内直径; (4)在椭圆形或碟形封头过渡部分开孔时,其孔的中心线宜垂直于封头表面。 1.2 满满足开孔条件足开孔条件时时,可采用的三种,可采用的三种补强补强方法方法 (1)补强圈补强 补强圈补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有一定的补强效果。但和其它补强结构相比,补强区较 为分散,补强效果不佳,补强后的应力集中系数比较大。由于补强圈并未和壳体、接管形成 整体,所以其抗疲劳性很差,一般常用于静压、常温下的中低压容器。对于缺口敏感性较高 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制容器,采用此种补强结构时尤需慎重,高温、高压或承受变载荷的容器, 则不宜采用此种补强形式。鉴于补强圈搭接结构会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且高强度钢的淬硬 性强,易产生焊接裂纹,故在超出GBl501998对其适用条件范围时,宜采用整锻件补强或 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2)整锻件补强(包括用全焊透焊缝连接的厚壁管补强) 采用整锻件补强,所有补强区域集中在应力集中区,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故补强 效果好。由于补强件和壳体、接管之间的焊接采用对接焊缝,焊接质量可保证,并使焊缝及 热影响区离开最大应力点的位置,故抗疲劳性能好。常用于o S500MPa的容器开孔及在低 温、高温或受交变载荷的大直径容器开孔。缺点是锻件供应困难,制造繁琐,成本较高,只在 _ -可编辑修改- 重要的设备中使用。采用厚壁管补强,接管的加厚部分处于最大的应为区域内,比补强圈更 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这种形式结构简单,制造与检验都很方便,但必须保证全焊透 焊接。对于低合金高强度钢,由于它比一般低碳钢有较高的缺口敏感性,所以一般都采用厚 壁管补强型式。 (3)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整体加厚壳体补强结构是以增加整个简体或封头的壁厚来降低开孔附近的应力,其开孔 补强计算可按等面积补强法进行计算。根据理论和实验分析,开孔后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明显 的局部性。当简体上开设排孔或封头上开孔较多时,一般采用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1.3 开孔开孔补强补强的目的的目的 降低开孔接管处的应力峰值 因为容器的强度条件 t max ,所以应力峰值降低,设计时 t 降低, n 降 低. c t ic p Dp 2 1.4 补强结补强结构构(补强补强元件元件类类型型) 1.4.1 加加强强管管补强补强 (1)结构:如下图 1 即在开孔处焊接一段加厚的接管 (2)特点:环焊缝少.易探伤,结构简单 (3)适用范围:低合金钢,高压设备 1.4.2 整体整体锻锻件件补强补强 (1)结构:如下图 2 (2)特点: 优点: 对焊,易探伤 抗疲劳性能好 缺点: 成本高,加工难 (3)适用范围:高压 重要设备 _ -可编辑修改- 1.4.3 加加强强圈的圈的补强补强 结构: 如下图 3 特点: 优点:简单,易加工,使用经验丰富 缺点:抗疲劳性能差,热应力大,K 大 . 适用范围: 38 5 . 1 540 u n s MPa 补 1.5 壳体开孔的有关壳体开孔的有关规规定定 1.5.1 允允许许不不补强时补强时开的最大孔直径开的最大孔直径 Pc2.5MPa 开孔中心距 A=两孔直径和的 2 倍. )(2 21 A 接管外径 d089mm 接管最小壁厚min 满足表内要求. 1.5.2 壳体上允壳体上允许许开的最大孔直径开的最大孔直径 dmax (1) 圆筒 mm D dD mm D dD i i i i 1000 3 1500 520 2 1500 max max 且时, 且时, (2) 凸形封头与球壳的 2 max i D d (3) 锥壳或锥形封头的 3 max i D d (Di为开孔中心处的锥壳内径) 注:椭圆,碟形过度段部分开孔时,孔中心线垂直于封头表面. _ -可编辑修改- 1.6 等面等面积补强计积补强计算方法算方法 1.6.1 各国各国压压力容器力容器规规范主要采用的准范主要采用的准则则(补强补强准准则则的的 种种类类) 因为补强的目的是降低开孔接管处的应力值,对这个应力值限制在什么范围内,就出现了 各种补强准则. (1) 等面积补强准则 (2) 极限分析法 (3) 安定性理论 (4) 其它方法: 实验屈服法、实验应力法等 1.6.2 等面等面积补强积补强的原的原则则 在补强区(在邻近开孔处附近处)所加补强材料的截面积 A0应与开孔而失去的截面积 A 相等.即 A0=A 其含义:在于补强壳壁的平均强度,用开孔等面积的外加金属来补强被削弱的壳壁强度. 1.6.3 等面等面积补强计积补强计算方法算方法 (1)判断是否要补强计算 满足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的条件者,不补强 (2)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 A. (3)确定补强区的有效范围 有效宽度 B 取大值 ntn dB dB 22 2 有效高度h取小值 外伸长度 d h nt 1 ,. 内伸长度 nt d h 2 (4)计算有效补强面积 0 A _ -可编辑修改- 43210 AAAAA 1 A 壳体承受内压或外压所需设计厚度之外的的多余金属面积 )1)()(2)( 1rente fcdBA)( 2 A 接管承受内压或外压所需的设计厚度 d 之外的多余金属面积 rntrdnt fcchfchA)(2)(2 2212 其中 )( de 计算设计厚度 c 厚度附加量 21 ccc r f 强度削弱系数 3 A 补强区焊缝面积 2) 2 1 ( 3 高底A 4 A 补强区内另加的补强面积(加强圈面积) (5)判断 当 AAAAA 3210时, 不用补强。 当 AAAAA 3210时,需补强。 (6)补强圈面积 4 A 的计算 当 壳补 , )( 3214 AAAAA 当 壳补 , 04 AAA 当 壳补 , )( 14 AAA 壳 补 (7)补强圈的设计 补强圈的外径 BD有效宽度 如 308B 则可知: 补强圈 300 0 D _ -可编辑修改- 厚度 n dD A 5 . 1 )( 4 若 n 5 . 1 , 采用补强圈不合适,该用其他方法补强。 2 工工艺设计艺设计 2.1 设计设计要求要求 设计压设计压力力体内:体内:4MP夹夹套:套:2.5MP 设计温度体内:=两孔直径和的 2 倍. )(2 21 A 接管外径 d089mm 接管最小壁厚min 满足表内要求. 3.1.1 计计算是否需要算是否需要补强补强 已知Pc=P=4Mpa2.5Mp,Di=1400mm,查GBl50表4一l得 t =133MPa,按开孔 可能通过焊接接头考虑取=O85,把数据代人上式得: =Pc*Di(2 t -Pc)=41400(2133 * 085-4)=25.3mm 取C=Cl+C2=0+1=10,式中C为厚度附加量,mm Cl为钢板或钢管的厚度负偏差,mm C2为腐蚀裕度,mm 按照GBl5l一1999反应釜中规定的筒体的最小厚度确定该筒体壁厚为: d =min+C1=6+0=6.0mm 考虑腐蚀裕度圆整为 n =7mm 其中, n 为壳体开孔处的名义厚度,mm。 因为 n C=71.0=6.0mm 2=225.3=50.6mm 所以 n -C=两孔直径和的 2 倍. )(2 21 A 由手孔开孔补强计算步骤得: 已知Pc=P=4Mpa2.5Mp,d=300mm,查GBl50表4一l得 t =264MPa,按开孔可 能通过焊接接头考虑取=125,把数据代人上式得: =Pc*Di(2 t -Pc)=4300(2264 * 125-4)=1.83mm 取C=Cl+C2=0+1=10,式中C为厚度附加量,mm Cl为钢板或钢管的厚度负偏差,mm C2为腐蚀裕度,mm 按照GBl5l一1999反应釜中规定的筒体的最小厚度确定该筒体壁厚为: d =min+C1=6+0=6.0mm _ -可编辑修改- 考虑腐蚀裕度圆整为 n =7mm 其中, n 为壳体开孔处的名义厚度,mm。 因为 n C=71.0=6.0mm 2=21.83=3.66mm 所以 n -C 2,不需要进行开孔补强 4 补强结补强结构构图图 图 1 加强管补强 图 2 整体锻件补强 _ -可编辑修改- 图 3 补强圈补强 5 总结总结 为满足各种工艺和结构上的要求,在高压容器上一般都需要开孔和安装接管。 所以针对不同的设备就需要不同的开孔补强设计方法,主要有等面积补强法、弹 性应力分析法、极限分析法、PVRC 法、实验屈服法和压力面积法。但无论使用哪 种设计方法,都要遵循以上开孔补强的设计准则。当开孔率超出 GB150 的规定 范围时,应采用应力分析方法或有成功使用经验的对比试验设计。 开孔补强设计是为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而作的计算与结构设计,所以在做开孔补强的机 械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容器开孔位置开孔最大直径确定是否需要开孔补强,若不需要则不必 补强,如果需要开孔补强则要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最后计算有效补强面积,如果开孔失去 面积等于有效补强面积则开孔补强计算完成,可以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