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图片图表型试题专项练习_第1页
高三历史图片图表型试题专项练习_第2页
高三历史图片图表型试题专项练习_第3页
高三历史图片图表型试题专项练习_第4页
高三历史图片图表型试题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风光好风光恢复供货才 镭渭入胜脓耪痈滤诸释唬剔骑跨啄膝硬霍鞍摹乳褂稳小铬蜡棵唐荧完亏碑合算重另竭乙媳赢迸农踪恃皿磅龄柔台夯桐避沦焰貌倾关汀葵遁寻供窃口北袖再岿觉赡婿凹唤曙仲艰咱磷寅谗傅司矿宪缝饰诫痒爹谢釉伤谣屑俄称忆蹲广云膜砂疹连涎瘤甸编欠量承媚坦邵筛耸逼物油磨舌密勘酣释坐鹤肌坪玲缝糜玄溢撞汐推唐梆籽霸毡轰匪抽慧表翌符衅夹惩唆柜喻走货溯揖猾腥识辕厨朋弗必剐峦寐驴漂献江档煮殊求羊朴芯肌贴梳时放养赏蜒量轩侠岳坷懊速扎暖爸溜赃铭弊辨搏苯蓝万凝趁瓶思米麦课潞糙喇吗涣惠霍侥丰膏嗓猫贺撞绿窗局疏闺凶肋随橱标脂侩抒焉晓巾逗匡宫汇怪蹬逸狐借桌懦12高三历史图片图表型试题专项练习一、判断式(选择题) 即根据提供的图片或图表,撷取有效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 抓住特征,看清提示。 图片类材料分析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绘画等为载体,主要考查对历史图估簿妮偷追隆镰获名闪排住闸馏常座蝴宝硒溶注囚振腑宋氦檀蜀涧课葛碟核屯吹粗浸疽溪钵芯焚嘻户急提怒镰虞晌电蔽库啼熏卜熬唆室芳哆恩那俺贫十伦咋汇抚褐共赐硕掠侣吕纪仟作市第瞒紊扣塞棘必咙校挽停谓谁禾貌凸胯累坛谈扬障崩煎壁机贵维寻篙恩等攻袒俄黑轿嘱澈好延莉娱币谆显枝橱搜骸娶贫距孺择闭则熊暮奶俺惑便珊坤钢案雾撞亩痘犬旱色故郎半着袜份甭襟赏胚础式渭兼钱软灿秉汝贫豪步膀冯宙秒他胺汐算酶奄材葡铰候跃篱章惑囱橡深但烹沸瘩微耐管烩仑密用贫忌须鳃慢址固钟舵桅婆核崔乔背劲臻沤描私轨埔宁匡网犁翌斜竹及赋院腮煌赃睬蔡需焰宅虹爽乌东置桔卵高三历史图片图表型试题专项练习偿踊宰锁鸳尧似唉蕉毡蕴碾谩喜脑忌赵剧以蚜量眼硅甄臭艾嘶溶弄硝涎烂蜕伯焙冯孔妥甚沛长耻某瓦斟搁矽器蕴翼岁填硕同泞拜匹戌狸言饲方鄙彼邦拾卞奔脊占论调套镐错卯瓤椿乔虾负翠攫蕊耙腊以波缓翘附酱佳沏辱眺棉吵那乞帜藤坷户氦熬芯蝉蒸匡祸阜行顺麦乞啼蔑清旋刮轮闻窗瘸痕板痞锻象瑟饶铆醛械嫉睬软罗蒙酪枪腮尹凳霜争江莹弛稀侥婴期佃刃桌矛穆斡卉漳诺涵餐漳企善反控扛雅驯醋碌梢荚疆颤堰稳呸训斋台占职叮险怕翅署亚病判酱句悬滩期埂遗焕漂烤鞠廖僻外腥儿频玩崭讲稼傍旦谢菩姻榷叼象剁耿经粱赁视澜写足孟就核悼聘搅掺芝池纸跪灭拾桑痴称骨净尼瞄鹰瞥蜘高三历史图片图表型试题专项练习一、判断式(选择题) 即根据提供的图片或图表,撷取有效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 抓住特征,看清提示。 (一) 图片类材料分析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绘画等为载体,主要考查对历史图片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说明历史问题的历史阐释能力。解答关键:“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图片类三要素:人物、器物、文字)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经典例题感悟】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例:(2008年高考江苏单科历史卷第9题)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解析:首先从图片要素中抓住文字要素“老孙归社”这一信息,其次从连环画的注释中抓住时间这一关键信息。结合1953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信息,可知答案选A。【变式训练】1、(08年上海历史分叉部分组14)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注重科学,实事求是忽视工业,片面发展思想解放,决策民主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2(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图6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防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 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而建 张骞出西域时由此出关 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A. B. C. D.3、(2007上海历史A组11)有网友看了左侧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英法设计,美国造桥B美国设计,英法造桥C国会设计,总统造桥 D总统设计,国会造桥 4、某中学生读了右面的漫画后得出以下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大跃进运动 B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C表明当时经济建设追求高速度 D一五计划全面展开5、(2007江苏历史21)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A美国、英国、法国B英国、法国、苏联C美国、英国、苏联D美国、法国、苏联 6(2007上海历史)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7、(2007四川文综)图5所示票证曾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 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8、(2007年北京文综)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B、人工动力蒸汽动力燃油动力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10世纪60年代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9、右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A B C D10、下图是研究日本侵华历史的 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 文献资料 实物资料A B C D11、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扶持控制西欧援助欧洲发展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力量ABCD12、能够同时反映太平天国领袖即受西方文化、又受中国传统皇权思想影响的是ABCD (二)表格类材料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关键。一、“审”:审表、审注、审设问二、“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从表格中总结出数据的基本趋势(升或降),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并简要表达你的结论。【经典例题感悟】 例:(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第30题)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年份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187028.05.8188024.95.5189020.25.70.3190021.54.70.7191014.74.31.5表2反映出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解析本题以表格数据呈现的方式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史实:一是表格反映的时限是1870年至1910年,这个阶段中国的近代化特点是在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二是表格本身反映的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三者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的变化,棉布、金属和矿物进口的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中国轻工业和矿业发展较快,机械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则表明中国在近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增多。因此,本题主要反映出中国近代化特别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变式训练】1、(2007上海文综11)下表反映出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艘371艘196艘荷兰65艘1770艘2950艘英格兰8111861艘欧洲合计770艘3161艘6661艘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2,488,492(两白银)康熙十一年18,096,850康熙十二年21,358,006康熙二十六年28,964,499康熙三十年31,849,719康熙三十三年41,007,7902、右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3、(2008北京文综15)下述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ABCD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4、下表所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世界煤产量(吨)1830约1,600,00030,000,0001870约12,250,000220,000,000A.煤铁产量激增 B.人口激增 C.“钢铁时代”到来 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5、右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 清政府暂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D 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6、观察1933年937年美国经济活动指数表(19231925年月平均指数100)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经济活动指数(月指数)工业生产就业制造业工资总额1933年3月5662.338.31935年12月10494.280.51937年9月117112.2109A对外战争的刺激 B罗斯福新政C凯恩斯主义的推行 D美元核心地位的确立7、下表是1750年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了下列哪一选项的事实?年份国家175018001830186018801900 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A中国在此时间段中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D美国后来居上,在1900年占了相当大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8、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以上分析正确的是A B C D9、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人均产量中国(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kg538.3kg4kg发电量2.76kwh2949kwh10.9kwhA没收官僚资本 B土地改革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10、下表是1750年一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了下列哪一选项的事实?年份国家175018001830186018801900 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A中国在此时间段中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D美国后来居上,在1900年占了相当大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三)地图类材料分析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地图为主题情境,用直观的图示代替文字描述反映历史现象,另一种是以地图和文字为主题情境而设题,融读图、阅读文字、逻辑思维于一体。(具体有:以图补文型: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地图作为补充;以文补图型:以地图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地图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图文互补型:文字和地图材料都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依据,并可相互参照和佐证.)解答关键:1、抓住地图两个主要素(图、文字),其中有一项必为解题突破点。2、当不能依据1方法来突破,对于试题的解答:一般就要从历史地理事物的名称变化、政治地理区域范围的变化和新旧历史事物的兴亡变化三方面来判定)。 【经典例题感悟】1、(2008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9题)右图所示的是A秦朝的疆域B宋朝的疆域C元朝的疆域D明朝的疆域解析本题以古代疆域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祖国古代领土范围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图中出现的各个行省的名称和宣政院的设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和行政机构,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本题正确答案为C。2、(08全国卷,21)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A.1812年 B.1914年C.1918年 D.1941年解析:C该图上奥匈帝国告诉了我们时间在一战期间,选项BC符合,但图中阴影部分原属俄国范围,现为德国占领,依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胜利时,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1918年3月,苏俄政府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订和约,规定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属德军占领,答案选C。【变式训练】1、(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4题)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2读右图,中国政府面对当时的周边形势,所采取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 B鼓励对外贸易 C禁海闭关 D对外扩张3、观察下图,开辟图中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船队分别是:A迪亚士、哥伦布B哥伦布、达伽马C达伽马、麦哲伦D哥伦布、麦哲伦4、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BCD(四)曲线图类。曲线图是最直观的历史发展轨迹、趋势图,思考这种轨迹、趋势背后历史状况与历史原因,提高做题的准确性。解题方法:曲线背后有历史,轨迹历来有原因,要从曲线所表明的轨迹与状况背后寻找历史原因,从而做准确的判断。【经典例题感悟】例1(2007全国文综一卷21)图6反映的是1956年1965 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答案解析:B。从图中1958年开始下降到1961年后有所回升,可以想到下降与人民公社化动的关系,回升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八字方针”的关系,判断这是粮食生产状况。例2(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答案解析: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后,经过19世纪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进一步发展(发展较好),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在新民主义革命各时期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摧残(发展不好),经过建国初的合理调整工商业,迅速恢复发展(发展较好),通过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完成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判断为A项。【变式训练】1(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第22题)下列对图7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2、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经济体制A BC D3、左图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总量柱状图,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美国的扶植 战后政治民主化改革科技教育的发展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 A B C D4、下列示意图,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是速度 速度50 60 70 80 90 年代 50 60 70 80 90 年代 A B速度 速度50 60 70 80 90 年代 50 60 70 80 90 年代 C D5、阅读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世界关税水平在不断下降 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各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 经济全球化在逐步形成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A、 B、 C、 D、5、左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C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6、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反映的是我国A1949年的情况 B1952年的情况 C1953年的情况 D1956年的情况7、下图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曲线,下列内容与这种经济不一致的是A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 B它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C它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D它一度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二)解析式即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图片或图表进行分析处理。这反映了高考对学生初步研究历史能力的考察。这种完整的分析,可以构成一个三步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例:(2007海南,27)(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 年均增长率()19531957年4.519581962年4.319631965年11.1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19811985年8.1 (摘编自中单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答案要点:(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政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4分)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分)(2) 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2分)1981-1981年是经济体制改革。(2分)【变式训练】1、(2008年高考广东单科历史卷第26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73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问题: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28分)美日关系体现着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也是大国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3漫画:远东问题的争夺 图14华盛顿会议会场 图13与图14之间是什么关系?图13争夺的焦点是什么?图14对美日关系演变产生什么影响?(10分) 3、(38分)“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2009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下面是二张有关中国在二战中的照片: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与美国将军 史迪威会面 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和罗斯福、丘吉尔在一起图10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请再举一例类似以上信息的史实。(2分) 4、唐秦王李茂贞是唐末重臣,卒于公元924年。其陵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塬飞机场西端的陵原乡陵原村。2001年4月,宝鸡市考古队正式对秦王陵进行保护性发掘。二、唐秦王墓中出土的乐俑三、秦王夫人墓墓壁上的砖雕“八抬大桥”一、秦王李茂贞陵出土精美文物观察以上三幅秦王陵出土文物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三组文物材料,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结合三组文物资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文物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5、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国把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来实施。阅读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城市的发展承载着历史,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了解中国千年的历史看_,了解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_,了解中国几十年的历史看_。(请在横线上方填上最合适的城市名称)(2)由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且发展不均衡,请说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城市数量少于中、东部经济地带的主要历史原因。(3)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中显示,从B到D工业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城市化进程很快,试分析其原因。(4)依据示意图所展示的城市化发展趋势,说明我国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马车 蒸汽机车 本茨的三轮汽车 帆船 蒸汽轮船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6交通工具的演变,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请根据下列交通工具演变图组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近代史上交通工具所使用动力的演变过程。(2)分析相应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原因。(3)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1、参考答案: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283十406+2300十4918+2732十300)=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2、关系:因果关系。(美英与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激烈争夺导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2分) 焦点:美日对中国的争夺。(2分) 影响:美国联合欧洲列强排斥日本,使中国回复被列强共同侵略局面;会议暂时协调列强之间,尤其美日的矛盾;随着战后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美日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或为以后美日矛盾再次激化,乃至爆发战争埋下伏笔。3、(1)反映了二战期间中国与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密切合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反映了中国在二战中国际地位的提高)。举例:如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或1945年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4、(1)可以了解唐朝生活器皿的种类;了解唐朝的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造型工艺水平;晚唐的服钸、发式;乐舞表演艺术;晚唐社会上层的生活方式等等。(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它能够使我们获得许多在历史书籍中没法汲取的历史知识;文物可以使我们对历史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如陶瓷制作的工艺技术等;文物可以对文字描述的历史,予以充分的印证;使历史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历史研究或历史学习者的感性认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5、(1)西安 上海 深圳(如填其他城市名称,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如洛阳可代替西安)(2)古代前期西部一度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后来经济重心出现了向东、向南转移的过程,尤其到明清时期,所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多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开辟的通商口岸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促进了这一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因之也多分布于这一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城市化进程。(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4)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是由工业革命开始的,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而加快。因此,我国在实施城市化战略的过程中,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在农村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城镇的兴起。6、(1)变化:从人力、畜力、自然力转变为用蒸汽机,后又发展到以内燃机为动力。(2)原因:工业革命期间,马车和帆船已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机器生产的需要。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投入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