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研究.doc_第1页
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研究.doc_第2页
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研究.doc_第3页
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研究.doc_第4页
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开发研究作者:陈忠卫史振兴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0年12期0 前言21世纪是创业型经济的时代。由于全球大公司面临的生存压力、动态复杂的环境以及整个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等原因,创业趋向繁荣,二百多年前提出的创业概念现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1。在创业领域中,机会研究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创业机会是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理解创业机会为什么、何时以及如何成为现实是创业领域中一个基本点2。与此同时,不少学者就创业机会这一分支领域从社会资本3、战略管理4、演进经济学5等不同视角,或结合组织学习6、非古典经济学7等不同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创业机会的研究框架。然而,创业领域内的研究多数是在识别出机会后才去关注创业过程8,并没有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企业家们能够发现创业机会9。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高科技企业不能再“据地自居”,竞争的压力迫切需要企业能够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以保证市场的持续竞争力。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网络应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如何发挥创新机制的作用,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之一。有学者就指出技术创新通常被认为能够带来商业机会,这些机会是清晰和显而易见的。本文以案例描述的方式,对微软公司与谷歌公司核心业务从机会识别到机会开发一系列过程进行简要分析。1 文献回顾与概念性模型1.1 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为新企业识别和选择合适的机会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重要能力之一。Kichul等认为创业机会识别是一个复杂、多维度的过程,包括搜寻新机会和识别适宜与不适宜的机会10;Shane等认为在解释如何识别创业机会前,需要对创业过程的本质进行剖析2,通过对三种主流思想学派的分析发现:非古典平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能发现创业机会,而决定能否成为一个企业家依靠的是人的基本特点,并不是所发现的机会信息;心理学理论认为机会发现靠的是人与人之间在以意愿和或能力去寻找和识别机会上所存在的相对差异;奥地利理论认为人不能识别所有的创业机会,这一过程靠的是因素而不是人的能力和意愿来采取识别行动4。在机会识别的发展理论方面,Ardichvili等关注的是企业家个人特质、社会网络和先前知识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是企业家对商业机会存在警觉性的先决条件11;Shane等学者在研究为什么是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能够发现特定的创业机会时,虽然包含着一定的运气成分,但研究所得出来的影响这些人发现特定机会的可能因素主要有两类:对机会识别来说,先前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对于机会评价,个人的感知能力也是必需的2;Ardichvili等总结了前人研究影响企业家识别机会的因素,包括:创业意识与警觉、信息不对称与先前知识、发现与有目的的搜寻、网络与单独创业、创造性,并根据调查结果构建了创业机会识别模型,指出关于市场和客户的先前知识、创业警觉以及企业家网络对成功的创业机会识别有着影响作用12。机会评价发生在目标选择或创业活动前(pre- nascent activities),不同于机会开发行为13,机会评价是机会识别过程的组成部分14。机会评价伴随着机会识别,创业者在对机会的识别过程中也在评价机会。Timmons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创业机会的框架,分别从行业与市场、经济因素、收获条件、竞争优势、管理团队、致命缺陷、创业家的个人标准、理想与现实的战略性差异这八个大类对机会进行评价15;Hean等学者从认知角度对创业机会评价进行研究,所构建的机会评价模型包括四个自变量(过于自信、小群体理念、错误计划、控制假想)、一个中介变量(风险感知)、两个控制变量(人口统计和风险倾向)以及因变量(机会评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风险感知与机会评价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而控制假想、小群体理念与机会评价存在相关关系,风险感知起中介作用14。1.2 创业机会的开发虽然创业机会识别对创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是不够的,在发现机会后,潜在的企业家一定会去开发机会2。Shane和Venkataraman就指出机会开发的方式有创建新企业和将机会出售给别的企业两种安排,通常情况下,多数的创业活动都是通过重新创办企业而发生,而且开发的方式也受到诸如产业组织类型、机会特点以及适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2;Plummer等认为在动态环境中,企业家进行机会开发应将最适宜的战略与所识别的机会配对,做出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市场定位、资源杠杆、企业结构、创新和搜寻、适应性)的战略决策,并把这一关系称为“战略机会环境”适应论16;然而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当创业战略制定时,在机会开发战略和机会环境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匹配情况,Plummer对于导致出现这种不匹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解释:一是先前识别的机会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最大租金没有返还给企业);二是因为企业家最初并没有选择最佳的战略,或者由于环境改变了,以前的最佳战略已不再适用,进而无法最大化租金给企业16。从社会认知理论角度,Carolis等学者还解释行为(机会开发)如何成为环境(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和个人因素(认知偏见和风险感知)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构建模型来检验社会资本和认知如何作用和影响机会开发,指出社会资本和认知在了解创业机会开发过程中是重要的3,而这一观点与学者们普遍认为的认知在创业机会开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一结论相一致。综合学者对创业过程中机会识别与开发的影响因素研究,笔者尝试构建如图1所示的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概念性模型。图1 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概念性模型Fig.1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ual model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取2.1 案例研究方法在被研究现象本身难以从背景中抽象、分离出来的研究情境中,案例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获得其他研究手段所得不到的数据、经验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检验和发展已有理论体系17。作为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法在近几年的学术文章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诸如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中,案例研究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推广。Yin认为案例研究是对当代某一处于现实环境中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其意义在于回答“Why”和“How”的问题,即着重于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回事”的问题18。案例研究以现实中实际的企业行为为依据,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深入调研和系统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研究报告。案例研究将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能够更加贴近现实;此外,通过企业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总结和探求企业管理发展中新的客观事实,从中提炼出一般结论,并普及和推广到更多的企业实践活动中,进而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水平17。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来进行研究分析。2.2 案例选取本文选择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微软公司和谷歌公司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两家公司在企业家成长历程、组织环境、企业文化以及员工招聘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如它们都将创新和用户价值放在首位,不仅要求员工具有高智商,而且在公司内部,管理层也为员工构建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个人创造力和价值的工作环境。从一定程度上看,两家公司的成长能够很好地诠释机会识别与开发的内在机理。本文所获取的资料以二手为主,坚持筛选和比较公开出版资料,并通过三角验证法来鉴别其真伪,同时,部分最新信息以官方网站上的资料为主。微软(Microsoft)公司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建于1975年,是一家基于美国的跨国电脑科技公司,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截至2009年6月,微软在全球的员工总数为92 736人,年营业额为584亿美元19,年利润为145亿美元19,从1981年推出MS-DOS1.0以来,微软不断在创新道路上奋勇前进,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可满足当前客户需求并持续保持创新的研究和开发中去,在三十多年中,微软一直在努力为用户提供实现生活中越来越多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的技术,正如微软在宣传片中的口号“您的潜力,我们的动力”,现今,微软正在实现新一轮的技术突破,竭力拓展用户的能力,提供便捷的产品20。自1990年推出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3.0到最近推出的Windows 7,微软致力于帮助全球的个人用户和企业展现他们所有潜力的这一伟大使命引领着公司的前进方向。其最为著名和畅销产品之一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广泛应用在个人计算机、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务器上,而Office系列软件凭借产品的普遍性和操作便捷,在带给用户极大自由的同时,也成为文档处理格式的标准。谷歌(Google)公司由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创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提供搜索服务为重点的营利公司,Google得名于数学术语“googol”,意喻在组织网上无边无际的信息资源,肩负“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的公司使命,谷歌以其搜索迅速、准确、容易使用等特点,被公认为是“世界最佳搜索引擎”。谷歌一直专注于开发“完美的搜索引擎”,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将这种搜索引擎定义为可“破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谷歌孜孜以求,不断创新,并且拒绝接受现有模式的限制,因此,谷歌开发了自由的服务基础结构和突破性的PageRankTM技术,改变以往搜索的方式21。对于终端用户来说,通过一次简单的搜索便能体现谷歌优越于其竞争对手的四个方面,即速度快、准确度高、内容客观、使用方便。而网站简洁的实际令搜索过程简单明了,也不会分散用户搜索信息的注意力。此外,谷歌还向企业客户提供价格优惠的广告服务和内容丰富、利润丰厚的搜索服务。谷歌突破性的先进技术和一贯的创新理念,为公司实现“集世界之信息为世人所用”这一伟大使命保驾护航。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比较如表1所示。3 案例分析同为各自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同样将创新放在首位,一路走来的微软与谷歌正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巨大的成功不禁让我们发问,在创业初期,是何种因素使得它们能洞察到市场发展的动向?在识别出商业机会后又是通过何种策略来建立起自己的领导地位的呢?3.1 机会识别创业机会包括将已有技术在新市场或新产业中应用,而不完全是把新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16。对创业来说,真正的过程始于对市场机会的发现。在高度复杂、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从大量繁冗的信息中发现具有潜在价值的商业机会,也是对个体或成员是否具备创业潜质的一个考验。关于创业者个人特征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学术界对此研究颇深,如从警觉性22,23、先前知识(包括个人成长经历、教育、经验等)24、风险感知14等方面的研究就普遍认为对机会识别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个人特征和早期的经验提高了创业者对市场机会洞察的能力,在团队创业过程中,不同的个体成员所具有的不同先前知识和多种个性特征,增强了集体意义上的综合“警觉性”,进而能够有效地保持对外部客观存在的创业机会的认知25;此外,成员不同的社会网络也进一步扩大了创业机会的来源范围,提高了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可能性。3.1.1 个人特征对机会识别的影响早期的微型计算机并没有系统,人们通过读取内存BIOS来运行并撰写程序,使得开发一种能够有效管理文件、兼容性及读写能力强的系统成为渴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式磁盘驱动器取代了过去的磁带机,成为新一代的存储设备,为了支持更进一步的文件读写,磁盘操作系统(DOS,Disk Operating System)因此诞生了,此操作系统可以合并任意数量的磁区,在一张磁盘上可放置任意数量与大小的文件。然而当时的计算机巨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并没有觉察到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潜力,旨在购买别的公司制作的DOS系统,而这一切恰被盖茨和艾伦看在眼里。比尔盖茨早年在哈佛大学求学时,就曾为MITS编译程序,与其高中好友保罗艾伦共同创立微软后,依靠制作和销售BASIC解译器而在计算机市场上小有名气。对于当时的情景,盖茨回忆道:“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爱好者,不会被功能有限、简单的手册和复杂的用户界面所影响。”19盖茨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着了迷,那时对于热爱计算机的人来说,主要的事情就是编程序。正是那份对计算机的热爱、编程的经验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使得微软深知IBM外包计算机系统的这个机遇对公司以后发展道路的影响,作为微软的核心人物,盖茨和艾伦相当有远见地抓住了这次绝佳机会,他们深知想要在计算机系统领域建立起优势,强大的载体是必不可少的。盖茨对于当时的举动就曾说道:“我们也作出一些成功的商业决定,如将精力集中在Intel 8080芯片和将MS-DOS授权给IBM使用虽然在那个时候,这些看上去肯定像在赌博。”19通过借用IBM的品牌效应,微软销售出了不计其数的操作系统软件,1984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亿美元。与此同时,MS-DOS的成功并没有让盖茨和艾伦沾沾自喜,反而觉察到了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开发一个全新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以取代DOS那种依靠命令输入、操作繁琐以及不友好的操作界面,而如何提供一个具有简单、友好、亲切的操作界面的系统成了微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1983年开始,微软就致力于此方面的开发,在1990年发布第一个图像界面的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3.0,时至今日,视窗操作系统已历经七代,新近推出的Windows 7将人类与电脑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一大步。互联网搜索业务早期并没有像现在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没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宠儿”,由于网站较少,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随着网站数量的扩大,暴增的信息量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想搜集到所需信息已变得非常困难,这时就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工具。在众多搜索中,又以“关键字”技术最为普遍,但市面上流通的搜索引擎提供给用户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索的文字在网页上出现的频率,多数检索结果并非用户所需,在准确性上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当时诸如雅虎、MSN、美国在线等网络巨头普遍认为,相比门户网站所提供的综合服务,用户的搜索需求是次要的,人们普遍视搜索为“鸡肋”。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如火如荼的时候,搜索业务已经失宠,不再是个赚钱或在技术方面让人感兴趣的事业。此时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的两位颇有数学才华的人布林和佩奇因为共同爱好而碰到一起,关注着诸如对网民来说,什么信息是有用的、如何查找信息以及区分良莠不齐的信息等问题,对他们来说,十个准确的结果比数千个随机产生的链接更有用。通过对学术著作的研究探讨,布林和佩奇失望地发现对于一个像互联网这样内容广泛的多媒体数据集合,学术著作的研究成果无法适用。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验,布林和佩奇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PageRank算法,使得搜索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搜索引擎技术相比上一代技术,有着质的飞跃。PageRank算法以直接关联性为基础,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这种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网页和所查询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相比当时市场上的Alta Vista、Lycos和HotBot要有效得多。丹尼尔伊克比亚认为佩奇和布林建立了一种十分罕见的组合,凭借其远远高出常人的智商,集合了包括迈克尔戴尔、史蒂夫乔布斯以及比尔盖茨等人的所有卓越品质。此外,两人的成长经历也造就了他们不同于常人的观察力,布林在初中的时候就被人称作“技术天才”,佩奇在童年时就用自己的玩具设计出了一台喷墨打印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戴维约菲说道:“他们逆潮流而行,选择了人们断定已死亡的行业。”21结果造就了互联网时代一个伟大的企业神话。3.1.2 创业者网络对机会识别的影响由决定一起创业开始,经历幼小的软件作坊再到目前举世闻名的微软帝国,三十多年的创业路程上,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一次又一次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盖茨的创业团队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艾伦,他可以说是盖茨创业道路上最大的推动力,正是他拿着登有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消息的杂志,去找盖茨,成功说服了盖茨少打一些牌,而干点正经事。公司成立初期,盖茨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但还是签到了公司的第一份大合约,即与IBM的合作,尽管盖茨对签合同信心百倍,但并非毫无忧虑,IBM高层会重视小小的微软吗?微软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吗?盖茨亲人的人脉关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母亲为IBM董事会的董事,而IBM新任董事长是盖茨母亲的朋友,因而当IBM想外包操作系统业务时,微软相比其他公司而言,有着绝对的优势。若当初IBM没有给微软这个订单,相信今天微软也不会达到如此规模。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建于1965年,历经多年的发展,在计算机领域出现了多位杰出的代表,如当时正积极筹备上市的雅虎,其两位创始人大卫费罗和杨致远均出自斯坦福大学,两人在业余时间建立的索引网站曾得到华尔街日报的表扬,同样在斯坦福,正准备攻读硕士学位的布林领着一群学生参观校园,佩奇就在其中,两人通过简单的介绍彼此相识。两人在1995年秋季开学因都钟情于思辨和讨论问题又碰到了一起。对计算机的喜爱让布林和佩奇对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保持着敏锐的警觉,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并关注着互联网的发展,入住计算机科学大楼后,布林更多的时间是在一间房号为360的公寓里度过的,这间公寓住着佩奇、安德森、佩雷拉等同学21。雅虎的成功也进一步显示了人们对搜索业务的浓厚兴趣,但如何在冗杂的网络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已经成为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这也正是两位“天才”所要决定前进的方向。现对企业者个人特征和创业者网络两个因素对企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案例进行比较、概括和分析,如表2所示。3.2 机会开发当创业者识别出有利的机会后,紧接着就是开发,但不是对所有已识别的机会开发都能够获得成功,古语道:“好马配好鞍”,从初期的机会识别、评价到最后的产品雏形,期间经历的开发过程不仅涉及创业者个人或团队成员,组织战略、环境以及资源的匹配也关系到机会开发的成功与否。对创业型企业来说,不断的识别与开发创业机会是企业获得发展的关键,但对一些新创企业而言,有限的资源就需要创业者或团队成员根据机会的特点来协调与之配套的资源,制定相关的战略措施等。有时,从概念形成到成品出来,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又或经过几代管理者的手才能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不仅是对创业者耐心的考验,也是在检验创业者对机会的市场前瞻性的预测能力,更是看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如何把战略、资源与机会开发配合的能力。3.2.1 个人特征对机会开发的影响Shane和Venkataraman就指出在相同预期值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潜在的创业者都会去开发机会,即认为个体差异在机会开发过程中起着影响作用2;Cooper等就发现,如果人们从先前的工作中积累下对创业有用的信息,这将会有利于机会开发,因为这些信息可以减少机会开发的成本26;此外,诸如个人在感知、自我效能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机会开发的意愿,但增加机会开发可能性的因素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成功的可能性2。微软中国区董事长张亚勤就这样评价他的导师比尔盖茨:“盖茨的技术感觉很好,对产品的感觉很好,对市场等综合因素的把握游刃有余,我觉得这造就了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盖茨简化问题的能力很厉害,不管是技术问题、产品问题还是市场问题,他都会用精练的语言很简单地把问题的实质提出来。他对技术、产品本身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在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完全可以讨论得非常细、非常深入。”27可见,盖茨的这种异于常人的个人特征,不仅利于其在市场机会的识别把握上,也为后面的机会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微软推出Windows 3.0之前,盖茨为此努力了漫长的七年大众似乎对这种新型图形化的操作系统并不买账,面对当时包括IBM等大部分软件设计公司的拒绝,微软内部也开始有些动摇,但盖茨选择了坚持,这种看似固执己见的态度源于盖茨内心的坚定信念,也最终让微软赢得了巨大的成功。技术在发展,市场在变化,在盖茨看来,在高速发展的行业中的公司,墨守成规、不愿变化终会导致公司失败,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才能够迅速抓住新的行业方向,不断重塑自己。喜好辩论、愿意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是丹尼尔伊克比亚对佩奇和布林的评价,他在Google是如何控制世界的一书中认为,作为技术狂热分子,他们对战胜质疑更加充满信心,而这种可以称为偏执的自信是促成佩奇和布林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相比于其他公司,他们更愿意鼓励对新创意的研究,支持就某个问题或技术观点进行辩论和交流,这或许可以从两人的家庭背景和宗教信仰上找到答案,布林是犹太教徒,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佩奇的母亲也是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狂热的技术爱好者,曾是密歇根大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从小的教育、熏陶和犹太人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布林和佩奇与众不同的性格。布林对不断增加的新工作内容有着近乎疯狂的热情,而佩奇最大的乐趣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喜欢接受挑战。此外,佩奇和布林从开始就坚信,研究并建立一个高效的搜索引擎是网络用户最为需要的,Lycos前首席执行官戴维斯就说道:“搜索是互联网上最终的关键应用,没有搜索的互联网就像是没有制导系统的巡航导弹。”当两个“超级天才”21碰到一起后,开创了一个新的搜索时代。3.2.2 创业者网络对机会开发的影响在谈及盖茨和艾伦之间的友谊时,盖茨回忆道:“他读了4倍于我的科幻小说,另外,他还有许多解释自然之奥秘的书,所以,我就问他有关枪炮工作原理和原子反应堆之类的问题,保罗把这些都讲解得头头是道。”28而且艾伦为人谦虚,这一点在最初的公司业务开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喜欢技术,而且在研发Basic语言和操作系统方面显示了充分的远见,正是对技术的敏感,艾伦才不断地向盖茨提出创办公司的要求,并一再鼓动盖茨退学创业。与两位创始人合作改进Basic程序的罗伯茨就曾称赞艾伦比盖茨更富于创造性。此外,另一关键人物微软现任CEO鲍尔默在微软创业团队中也不容忽视,他更善于社交,被称为强人的鲍尔默更推崇激情管理,即给人信任、激励和压力,他给微软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激情,也使得盖茨从捉襟见肘的管理状态中脱离出来,专心做自己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不乏一些知名的搜索工具,由于当时的网站还不是很多,因此在搜索质量上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创始人杨致远在雅虎上市前说道:“使用Alta Vista(当时一个著名的搜索引擎),你会找出一堆你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网络经过510年的扩大和发展,这种方式的搜索结果将会是多么庞大!难道网民愿意浏览完所有的网页才能最终找到他真正需要的信息吗?”杨致远的话无疑切中了网络信息中的一个技术难题,即如何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正当大家为此而感到头痛时,佩奇的一位老师赫克托加西亚莫利纳就指出应该考虑链接系统。佩奇也承认,如果能够统计出某个网页被其他网站引用的次数,就能从主观上对这个网页的价值进行评价,此外,布林所研究datamining技术也可以与佩奇相结合,通过对链接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佩奇在脑海中逐渐有了清晰的逻辑框架,惊讶于佩奇的创意和计划的布林被深深地吸引,决定加入进去并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力量。3.2.3 战略匹配对机会开发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仅凭个人或团队力量并不足以取得市场优势。Companys和McMullen就指出,从客观上来说,机会开发中创业战略是对资源和网络的重新协调,而主观上则表现在开发申请与集体行动29。成功的机会开发是对团队整合资源能力的一次锻炼,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就需要个体创业者或团队成员能够合理安排和协调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在谈到大投资于开发未来的新技术时,说道:“仅有好的想法不能成功,你还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把这些想法转变成为使用方便、具有极大价值和广泛实用性的产品和服务环境;你还必须能够面对未来作出冒险的决定,能够对某种技术和某个战略几年没有回报具有承受能力。”1991年微软在雷德蒙德成立了研究中心,在软件行业中是率先成立研究机构的公司之一,至今已在美国旧金山和硅谷、英国剑桥、中国北京以及印度等地方纷纷建立研究院。2008年,微软投入82亿美元用于研发,比2007年增加了15,是全球投入研发资金最多的科技公司,2009年更是高达91亿美元,这样巨额的科研投资,充分反映了微软不沉浸在过去的光辉,而是致力推动继续创新。不仅如此,在人才招聘方面,除了要求具有高智商以外,在个人素质、品行方面也要有上佳的表现,微软的面试不仅仅局限在应聘人员的具体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上,更主要的是检验应聘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微软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各层领导从大批的实践技术开发人员中提拔,在公司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坚实技术背景的管理人员,因此,在进行了产品发行和市场管理之后,这些管理者就能以敏锐的观察力来洞悉市场发展的前景。在美国知名IT杂志CIO Insight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最佳软件公司排名中,谷歌位列第一;最佳雇主协会在2008年对4000家组织的员工进行调查发现,谷歌是英国的最佳雇主,协会的业务开发经理威廉姆斯莫塔认为谷歌作为最佳雇主,在富于动感的文化与业务优秀承诺之间实现了平衡。谷歌深知技术型企业中人才的重要性,秉承着“只雇佣最聪明人”的标准,公司为此招聘了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其中还包括一名外科医生和航天技术工程师,其独特的针对技术开发人员80-20和管理人员70-20-10创新法则 在业界引以为傲,通过重点关注核心业务成长,又不失发挥员工的创想,进而在公司内部就形成一个由下至上的“创新生产工厂”。通过建立创意管理系统,让员工把有关新产品、流程和公司改进等方面的想法,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全公司的意见箱里,这种无具体形式的新产品设计方案,极大地丰富了谷歌的产品种类。2009年,谷歌的研发投入为28亿美元,较上年有大幅增加30,31。此外,谷歌还通过整合内容供应商、用户、广告商和创新者,在所打造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构建了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见图2),通过这一系统,谷歌不仅能够持续改进和优化产品性能,还可以根据网站巨大的访问量,抓住用户的兴趣点,将最有关的广告商信息提供给用户,提高了广告商的广告效果32。图2 谷歌创新生态系统32Fig.2 Google innovation ecosystem3.2.4 愿景与文化对机会开发的影响我国一直注重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企业扶持,一方面,这些企业技术实力不俗,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公司愿景、企业文化、组织环境等宏观方面也极具特色,明确而不好高骛远的目标指引着公司的前进方向,而良好的工作环境、注重创新和员工能力发挥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公司的创业过程。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微软的企业愿景也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而变化,从“让每张桌上、每个家庭都有一台个人计算机”,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于任何设备上,提供能够为人类发挥最大潜力的优秀软件”,再到现在的“帮助全世界的个人和企业充分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变化的历史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微软远大而宏伟的目标。在公司的发展道路上,微软将技术创新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坚持创新至上的理念造就了今日的微软帝国。对于微软来说,优秀的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通过对员工进行不断的培训和教育,来激发他们对技术的热爱和创造充满激情地努力工作的风气,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除了各地研究院的专业创新力量外,微软还鼓励公司其他员工在工作中创新,这种创新既可以是技术上的,也可以是管理、战略等多方面的,而通过与客户、合作伙伴和各地软件行业的交流,也为微软的创新提供了可鉴之处;同时,推动开朗的多元化的企业文化也是微软成功的因素之一,充分调动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所能提供的各种见解,为企业创造一个互相尊重、鼓励平等、能够容忍不同意见的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20;此外,微软的成功也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依靠小型团队的组织结构进行产品的开发,在一个近八万人的大企业中(截至2006年),绝大多数的产品开发团队都是十几至几十人的小型组织,盖茨更是将“团队协作”列为微软企业成功的六大法宝之一,除了常见的各部门小组外,还出现了功能小组(feature crew)、虚拟团队(virtual team)以及远程团队等33。所有这些对技术、员工等资源的管理方法和办事风格,既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也为公司在激烈的业界竞争中赢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谷歌在上市之初给投资者写的一封信中,开头就指出:不作恶(dont be evil)。对佩奇和布林来说,两人的目标十分明确,希望将谷歌打造成一家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公司,而“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的公司使命也凸显出谷歌的全球定位性和超前意识。通过对新员工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培训,谷歌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谷歌开放、民主的工作氛围。谷歌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邓涛说:“谷歌是以研发人员为中心的公司,倡导工程师文化。因此谷歌倡导并鼓励一种创新、民主的企业文化,从工程师的观念创新,落实到产品设计营销,最后延伸到管理,在谷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正是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谷歌的大家庭中。谷歌大中华区前总裁李开复认为谷歌式创新的优越之处在于有着非常强的价值观和理念,用员工能够懂的方式把这些理念和战略描述出来,由下至上,让公司里的每个人平等地、自由地、放权地去做他最有热情的创新;员工还可以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依据兴趣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等等,将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满足感在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员工的创造力得到极大地激发。通过小团体建设,大的项目被拆分为许多小项目,团队在明确了各自任务和目标后,不仅项目启动快,在进度上也更具有优势。而扁平式组织结构使得上下级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在强调创新的文化中,诞生了数以百计的新产品和创意,谷歌的CEO施密特在一次访谈中就坦言自己并不是很清楚公司到底有多少种产品。时至今日,历尽十一年的发展,谷歌这个互联网巨头打破了不少“陈年旧规”,创新领导着公司一步步地成长,正如谷歌发言人加布里埃尔斯特里克所说:“我们并未懈怠,我们一直在创新。”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