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The Research on the Contents and Mode of the Comprehensive Income Report 摘要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并迅猛发展。截止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全国税收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所获得的会融支持却与其贡献极不相称。融资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加以克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既是实践提出的任务,也是经济学人的使命。 本文在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剖析和在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以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将人们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认识引向深入。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原因,对策Abstract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small 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have been springing up rapidlyUp until 2006,the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has exceeded 42 million,making up more than 998of all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The total value of industrial output for SMEs accounts for 6771of the gross output value of all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The consumer goods production by SMEs accounts for 60of the total sales of all enterprises in wholesale&retail tradeThe taxes paid by SMEs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total taxes paid by all industrial enterprisesAdditionally,SMEs employ about 80of the workforce in cities and townsSMEs are undoubtedly playing a critical role in Chinas economy growthFor a variety of reasons,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SMEs has not always proportionate to the amount ofcontribution SMEs has providedFinancing difficulty has become a serious issue for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Es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theory put forward by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is thetask of history demands of US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nd identify essential resolutions for the financing difficult faced by SMEs has empirical significance for SMEs development,which will in turn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rapid,coordinated,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is is a task derived from practice and also a mission for economistsThrough an in-depth analysis of causes for SMEs financing difficult and lessons derived from experienc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this thesis provides resolutions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y faced by SMEs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SMEs financing from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Finance;DifficultPosition;Countermeasure目 录引言1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21.1 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经营特征21.1.1 中小企业的概念21.1.2 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21.1.3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21.2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31.2.1 融资模式31.2.2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4 1.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3.1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 1.3.2 融资方式单一,直接融资渠道过窄 1.3.3 自我积累意识匮乏 1.3.4 间接融资渠道不畅 1.3.5 融资问题仍然很严重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62.1 中小企业内部融资问题62.2 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问题7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因素分析103.1 企业内部融资因素分析103.2 企业外部融资问题分析104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比较与启示134.1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134.1.1 利用完善的立法体系,保障中小企业融资134.1.2 设立专门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援助和咨询144.1.3 注重中小企业资金服务体系建设144.2 国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154.2.1 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154.2.2 提供多种优惠政策15 4.2.3 建立并健全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5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17 5.1 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17 5.1.1 加强企业的内部改革 5.1.2 注意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5.1.3 提高中小企业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5.2 企业外部政策支持17 5.2.1 调整和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财税政策 5.2.2 发展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新型融资关系结论与展望19参考文献20致谢21引言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和融资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国外发达国家尤其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他们多通过利用完善的立法体系、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建设中小企业资金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渠道等方法来缓解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美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更是为企业提供了全程分阶段的资金支持,针对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手段及金融工具。即便如此,许多国家仍苦恼于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其发展壮大道路上的“拦路虎”。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我国采取了种种应对措施,但政策多倾向于上市公司和国企,极少看到对中小企业有长期、重点的扶持,即使有相关政策,由于各种原因也很难被认真贯彻实施下来。外部融资体系问题加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窄、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差等自身原因使其在融资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而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经济形态的复杂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表现的更突出,也更复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各国都很重视并且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但是这并不足以帮助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融资困难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行的体制和政策影响下,不仅表现的更为突出,也更为复杂。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诸如融资渠道少,贷款额度少、频谱高、增加交易成本,可抵押物少、抵押折扣率高,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援助少,信用等级低,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等现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解决该问题刻不容缓。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1.1 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经营特征1.1.1 中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1.1.2 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企业全部资本中,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例关系,即债权融资占全部资本的比重。资本结构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它的实质是资本成本在最小时,必须保持适度的负债比率。举债对中小企业融资有着重要影响: 一是税收优惠。由于债权融资利息费用可以扣税,这种优惠随着企业债务增大其节税额也会相应增大。二是财务杠杆效应。无论企业实现利润多少,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利息费用就会相应的减少,这就会给每一元普通股带来更多的收益。三是增加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中小企业举债越多,破产的概率就会越高,相应地就会增加破产成本;同时,举债使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在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决策上的冲突,增加其代理成本,这样会迫使管理当局在项目选择上更加谨慎。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权衡举债的效应和风险,合理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用公司价值估计法、权衡资本成本法和类比法等方法,通过重组、公司治理重构和激励制度再造等配套策略,确保实现资本结构优化。资本结构从传统的杠杆理论,到现代资本结构起点的MM理论,再到优序融资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使资本结构理论不断演进和深化,这将促使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资本结构这一命题不断进行探索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投资与理财实践。1.1.3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征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企业融资按渠道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类:上市发行股票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民间借贷。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规模较小,很难达到我国对于上市企业的要求,所以大多中小企业不能通过上市来融资。而发行企业债券在我国是被严格控制的,不但对发行主体有很高的条件要求,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目前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对中小企业来说,发行企业债券是不现实的债权融资渠道。事实上,大多中小企业更希望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而在商业银行方面,更愿意贷款给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许多中小企业被各种严苛的条件拒之门外。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对于上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2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区及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对企业反映的部分行业领域进入规则、标准和条件仍不够明确具体等问题,要抓紧研究解决。有国务院新36条细则做后盾,融资租赁或称为中小企业融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融资重见新曙光。 1.2 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1.2.1 融资模式企业的融资模式是指企业在筹攒资金时对于不同的融资渠道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的选择偏好和倾向。企业的融资模式取决于其自身的融资能力、资金需求状况和融资的外部环境的等约束因素,这些因素反映在各种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由此形成固定的融资方式,即所谓融资模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主要有:(1) 委托贷款。委托贷款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在委托贷款中,所涉及的委托贷款利率是由委托双方自行商定,但是不得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和尚服幅度。自2004年起,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了(0.9,1.7),即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的下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下限系数0.9,上限为基准利率乘以上限系数1.7,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在人行规定的范围内自行确定浮动利率。(二)境外上市。境外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我国企业境外上市有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种模式。 境外上市的优势有适用法律更易被各方接受、 审批程序更为简单、 可流通股票的范围广、 股权运作方便以及 税务豁免 等。上市的公司将享有众多好处。其中一些重要的优势为:为公司的股票创造市场; 加强公司的声誉和财务信誉;增加公众对公司及其产品的关注;给公司机会为其员工推出股票认购权计划;在未来可通过发行新股和其它证券来筹集资金;利用公司的股票进行收购活动;以及为现有股东提供投资套现的渠道。公开上市有其优点,但也意味公司及其董事有更多对股东的义务,并需要 符合业绩报告标准:对公众股东负责度更高; 需要保持股息和利润的增长势头;需要了解并严格遵守监管机构的管理条规;媒体的关注造成隐私的损失。公司上市并不容易。在决定是否要上市时,一个公司需要考虑其它的融资渠道是否可行,并考虑上市的利弊。 (三)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指贷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它是一种以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的融资方式。项目融资始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油田开发项目,是以项目本身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保证来融资的。它不需要以投资者的信用或有形资产作为担保,也不需要政府部门的还款承诺,贷款的发放对象是专门为项目融资和经营而成立的项目公司。 如何融到必备资金,对任何一家企业的诞生或者发展至关重要。对中国企业或企业经营者而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有效的融资方式缺乏了解;二是面对众多融资方式,不知如何选择和如何着手,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看来,融资只是大企业独有的权利。因此,在我国商业界不乏因资金等问题而失掉发展机会的企业。1.2.2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就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产模式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的不确定性、承受外部经济冲击的能力弱等制约因素,其融资模式与大企业相比有很大差异。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特征如下:(一)在融资渠道选择上,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由于小企业一般建立的时间短,缺乏外源融资所需的信用记录和合格的财务报表,信用保证能力也差,难以得到外部投资者和银行的信任,因此只能主要依靠业主的出资和企业的内部积累。(二)外部融资方式上,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中小企业在外源融资时极少选择在公开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债券是因为:(1)公开市场上发行股票等证券有各种限制性规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进入门槛的要求。(2)发行证券所必需支付相对固定的信息披露、财务审计和承销费用的成本,且发行规模与每单位发行货币收入的成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透明,投资者在购买其发行的股票时往往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risk premium)作为补偿,这可能导致中小企业所发行股票的市场价值被低估。(4)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股权封闭的家族式企业,向公众发行股票会导致企业家族对企业控制权的稀释乃至丧失,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愿走到这一步。(三)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表现为规模小、频度高和依赖流动性强的短期贷款的特征。基于经济灵活性对资产快速周转的要求 ,中小企业在营运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使用比率上高于大企业。由于自由资金比率低,中小企业所需的营运资金主要依赖银行的短期贷款。营运资金主要用于日常经营的支付需求,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特点必然是单笔额度小和借款频率高。(四)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等来自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以及民间的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由于信息相对封闭、资产抵押能力弱等局限性,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面临较大的约束:加上向银行申请贷款往往手续繁琐,耗费的时间长,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时效性要求,这就迫使中小企业更多地求助于手续简便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虽然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但它们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的经济灵活性要求。1.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1.3.1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后,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呈增长趋势,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以广东省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佛山市和东莞市为例,2011年上半年新发放贷款主要投向了中小企业。截至2011年6月底,两地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603.9亿元和1843.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2%和15.15%,比同期人民币贷款平均增速快6.92和3.92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快19.71和11.08个百分点。1.3.2 融资方式单一,直接融资渠道过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过于依赖内源融资。根据世界银行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中国私营公司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以上,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过于依赖内源融资,既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重要反映,也是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缺陷的一个反映,反映了当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低效率和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空间偏小的问题。在资本市场上筹资主要有两种:以是公开的证券发行,二是以私募的方式得到资金。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政府不得不对此实施严厉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条件飞信严格,中小企业要进入证券市场难度大。在全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中小企业要进入证券市场难度大。在全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中小企业所占地比例目前还不到3%。此外我国的债券市场也极不发达,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也比较苛刻,中小企业对此只能可望而不可及。1.3.3自我积累意识匮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而自身积累、内源融资又极其有限,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规模经济效益差,在内部利润的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现象,中小企业很少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用自留资金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企业只靠自我积累进行融资将影响自我的发展规模,但是缺乏自我积累机制,过于依赖银行信贷,将会出现资金的严重不足,对利率、价格等经济参数反应不敏感,企业也不可能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产权不明晰、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思想观念仍停留在“用别人的钱办企业”的阶段等问题,缺乏自负盈亏、自我积累的意识。1.3.4间接融资渠道不畅所谓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把分散主体的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信贷方式贷给资金需求者的融资方式,借助的方式主要是存贷款。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银行的俱贷心理,加之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较高,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且由于我国担保体系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缺乏抵押贷款获得资金支持。另外,央行宣布自2006年11月15日起进行年内第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9%,此举将直接减少商业银行房贷能力(前两次已冻结商行3000亿流动资金),并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这无疑是在望梅止渴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雪上加霜。1.3.5 融资问题仍然很严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只不过在我国更为突出。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健全各种融资渠道发育与互补较好。我国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很严重。首先,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开放及金融工具创新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比,仍然显得缓慢;其次,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诚信缺失严重,金融市场的利率还未完全放开,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债券市场不是很发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都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宏观层面上的成因;再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虽然趋向多样化,但各种渠道的畅通使用还有一个过程。目前银行贷款作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难度依然较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显著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数量少、频次多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必然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2.1 中小企业内部融资问题由于内源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企业在融资时应首选内源性融资方式,忽略内源性融资,企业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在我国,由于受市场狭小、盈利有限,难以承担高额债务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大都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支撑正常的生产经营和规模扩张。从下表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内源性融资占主导地位。表21中国2003年温州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统计资金来源100万以下100500万5001000万1000万以上自有资金52%64%56%42%亲友入股23%14%12%10%政府投资1%1%2%4%借贷22%20%28%39%其他来源2%1%2%5%数据米源: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年鉴2004-2005,数据统计截至日期为2003年12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样的融资格局优势在于企业的产权非常明确,对外部的资金依赖性低,因此企业受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就相对较小,进而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缺乏外援融资,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就很难分离,也就很难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而且,有限的内部融资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企业经营规模的壮大,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都很难在中小企业运用和建立。尽管内源融资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我国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初期,个人和基层单位自有资金普遍匮乏,个人和基层单位自有资金缺乏造成的缺口。并且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严重失衡切比例普遍偏高。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中国的中小企业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自由资金和内部留存收益,比例一直把吃在50%以上,银行贷款占在40%左右,而公司债券和股权融资比例却很低。内源融资虽然成本比较低,但是其规模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当前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能力,被相对沉重的税赋负担所削弱。因为根据我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规定,小额纳税人是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也就是说,很多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中小企业也就无法享受到后期税额抵扣的待遇。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同时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等很多收费项目,因此企业的实际税费负担很重,内源融资的能力被大大地削弱了。第二,中小型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首先是外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外部治理结构又称为市场控制机制,包括股票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和并购市场。对于大多数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股票市场这一外部治理机制空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尚属家族管理,根本不是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职业经理人市场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是空缺的。由于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小,更容易被其他公司接管或兼并,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并购市场也是约束公司经营者的一个强有力的机制。但由于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与并购相关的政策制度欠缺等原因,使得中小型企业尚未形成健全的并购市场,也未能有效发挥其外部治理机能。其次是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表现在:一是股份过分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许多企业没有脱离“家长制”管理模式,一股独大或家族控股的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继续发展的空间。二是家族式管理,内聚力缺乏。中小型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它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家族式管理。家族式企业普遍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信任危机”,这种不信任和隔阂对企业的向心力产生严重侵蚀,最终向心力会变成离心力,造成中小型企业缺乏内聚力,最终削弱其竞争力。三是“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有些企业董事会和执行层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董事长或CEO是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的,而且,董事会与执行层高度重合,执行董事往往在董事会占有压倒优势。有些企业实行集权管理,任人唯亲,企业经营决策也限于狭小的圈子,家长或家族意志左右着企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无法为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正常行使经营权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第三,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财务控制薄弱。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其次,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很多中小企业债台高筑,甚至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有些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2.2 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问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恢复发行国库券,债券的发行连年不断,发行的总额也在不断地增加,种类由最开始的单一的国家债券增加到国际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到了1984年,北京和上海等地区最先一批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发行股票。随后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上海和深圳等地形成了对已发行债券进行转让和流通的证券交易市场。虽然你我国的直接融资体系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困扰他们的直接融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债券性融资尤其是银行信贷融资为主,创业投资等股权性融资渠道缺乏。我国长期以来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小企业缺乏经常性的股权融资渠道,尤其是缺乏创业投资机制,只能依靠现有的债券性融资渠道,如民间借贷、信用社、银行和基金会等贷款,致使一方面小企业负债率过高,利息负担偏重,新兴小企业创立发展严重缓慢,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得商业银行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改革以来,大量企业由乡村基层组织、城市街道和先富起来的个人创办,并由创办者以自有资金方式提供少量的创办资金。由于我国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初期,个人和基层单位自有资金普遍匮乏,个人和基层单位自有资金缺乏造成的缺口。创业投资的缺乏,个人和基层单位自由资金之外的资金需求则基本由银行提供贷款来满足。在当时金融监管不甚安格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和地方性中小企业金融及后或迫于地方和基层政府的压力,或给予利润冬季的驱使,开始自愿非自愿地越位经营,替代创业资本的功能。这也是近年来非正规金融活动屡禁不止,地方金融机构经营“越位”,非银行金融经营普通存贷款等银行业务的客观原因。自有资金比重低、负债率过高、利息负担过重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先天性缺陷,也已经成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第二,经济和金融转型期发生的信贷紧缩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受约束的现实原因。金融环境方面,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中国金融机构高比率不良资产的风险暴露出来,政府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对国有银行的监管力度加大要求其限期降低不良资产率。为了降低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了粗放型贷款管理方式,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关系的考察。但国有银行在强化内控机制的同时,却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与激励,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为主的信贷分配手段,实行紧缩信贷的策略,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恶化。经济环境方面,中国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虽然同样面临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却仍然能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长率,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些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在当时的短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又旺盛,中小企业可以主要依靠内部积累得到滚动发展;另外,当时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控制较松,存在许多政策空隙,因而民间金融活动十分活跃,成为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重要渠道。第三,民间金融的优势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挥。民间金融也称“地下金融”、“非正规金融”、“黑市金融”或“草根金融”,长期以来一直被理论界和政府部门所忽视。在目前这种国家政策不到位,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的情形下,民间金融相比国有金融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是搜集客户信息的积极性比较高;其次是搜集信息的成本比较低。所以对于许多“求金若渴,却融资无门”的中小企业来说,民间融资可以成为其有益的补充。但民间金融目前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低,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如2.2图所示),因此常常被冠以“扰乱金融秩序”而被我国政府所严令禁止,未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民间金融存在的劣势民间借贷,大多是一种关系型的借贷方式,还款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得到硬化,信用、社会资本只是一个软约束指标,当债务人预计到其违约收益远远高于其社会信用丧失的额成本时,道德风险就会产生;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民间金融活动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民间金融部门让你可能同正规金融部门争夺金融资源,会与正规金融产生利益冲突;民间金融大多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具有非正式、不正规、高风险等特征,很难承担大规模集聚资本的功能,随着民间金融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参与人数的增加,民间金融组织的血缘、地域关系不断被突破,风险不断积累,大大降低了民间金融的优势。第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首先,缺乏专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客观上需要设立专门的政策性和商业性机构为其提供金融支持。在政策金融方面,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承担着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尽管国家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由于中小企业在与大型企业在金融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商业银行必然偏好大企业而轻视中小企业,以致这项政策的效果不够明显。在商业金融方面,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对融资需求的特点,要求银行提供量小、次多、快速的贷款支持,相应地中小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的一级法人,具有管理层次少、经营机制灵活、动作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比较适合提供分散的贷款“零售”业务。而商业银行和和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动作机制,适宜于大中型企业的贷款“批发”业务。其次,担保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建立担保机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其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但是调查发现,许多担保机构建立以后哦偶并未完全按设立的初衷运作,担保资金的使用方向偏离了机构的主要职能担保职能,用于担保的资本金与投资、买卖国债等资本金运用的比例达到2:8,没有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作为主要的业务发展目标。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因素分析3.1 企业内部融资因素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信贷市场通常被认为处于一种信贷配给的混同均衡(Stiglitz,J.andAWeiss,1981),然而,这种均衡状态没有反映出贷款者之间相互竞争的情况。如果从企业成长过程来看,对企业相对重要的不是贷款利率的高低,而是能否取得贷款者的信任,以获得贷款数量的增加。因此,在信贷市场上,企业不会满足匿名状态下获得的信贷配给,而是想方设法地与银行建立一种融资关系,通过关系贷款形成关系融资(relationship financing)。 所谓关系型融资是指在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融资关系,它和一般意义上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关系融资不是根据借款者的“硬”的信息些客观的标准(如企业的财务状况、抵押比率、信用级别等),而是根据借款者的一些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soft information)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软信息”的特点是不容易被其他人观察到、不容易被证实、不容易传递,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如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品质素质、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所在地的人文、政治和经济环境等等。“软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可以视为银行生产的关于特定企业及业主的专有知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越是专门化的知识,其转换成本(或沉淀成本)越高,交易就越倾向于以长期关系的方式进行(詹森,麦克林,1999)。因此,与市场交易型借贷相比,关系型借贷属于含有某种社会网络因素的准市场交易。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其本质是金融交易中的市场失效。具有准市场交易特征的关系型融资,实际上正是银行与企业为克服这种市场失效而共同构建的一种制度安排。关系融资之所以有助于缓解信贷市场上的市场失效,是因为由长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中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并有助于改善其不利的信贷条件。因此,关系融资制度被认为是通过市场手段而不是政府的行政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西方国家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时也使中小金融机构得到稳定的发展(青木昌彦,2001;Petersen,Rajan,1994;Rajan,1992)。德国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德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与一至两家银行建立了长期化的借贷关系,许多中小企业从一家银行所获得的贷款额只占其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该研究还发现,银企间借贷关系的持续时间(duration)与企业贷款的可得性(availability)变量之间正相关,与银行的抵押要求负相关;企业贷款发放银行的数目与可得性之间负相关,与抵押要求正相关;在筹资成本上,有银企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贷款利率比没有这种关系的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低0.48个百分点,地处大都市的企业的贷款利率比地处郊区和农村的企业的贷款利率高0.4个百分点,因为与后者相比,金融机构稠密的前者的关系型贷款较少(Harhoff,Korting,1998)。美国中小企业贷款的特征也显示(见表3-1),一信贷额度承诺形成发行的关系型贷款占中小企业贷款总量的56.35%。中小企业从保持长期交易关系的基本银行那里获得了85%以上的贷款,并且与基本银行的融资关系保持的时间平均长达9年以上。表3-1 美国中小企业贷款的特征中小企业贷款的特征商业银行A 银行贷款在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中的比重 中小企业从其他银行获得的贷款比重14.72% 中小企业从基本银行获得的贷款比重85.28%B 银行和中小企业融资关系保持的时间 中小企业与银行融资关系保持的平均时间7.77年 中小企业与基本银行融资关系保持的时间9.37年C 不同类型银行贷款的比重 信贷额度承诺56.35% 抵押贷款14.91% 机器设备贷款10.21% 机动车辆贷款3.99% 融资租赁2.45% 其他贷款12.09%资料来源:Berger and Udell,1998.国外的许多实证研究还表明银企长期合作关系的强化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Scott and Dunkellberg,1999),减少贷款的担保和抵押品要求(Berger and Udell,1955;Angelini,Salvo,Ferri,1998),降低商业信用(企业间相互赊销和赊购)的依赖(Pertersen and Rajan,1995),(Ferri and Messori,2000)等。总之,建立关系融资制度对中小企业和金融中介而言都是有利的。首先,关系融资可以使金融中介在关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获得关于中小企业的私人信息,利用这一信息重新调整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合约,进而在减少信息不对称过程中降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合约,进而在减少信息不对称过程中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道德风险,提高其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还避免了信贷配给方法产生的信贷规模萎缩的可能,从而可增加其利润空间。其次,对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建立这种融资关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其融资和再融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降低其融资成本。由此可见,建立在“软信息”基础上的关系型融资有助于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贷款条件,是解决由信息问题引起的中小企业信贷缺口的基本途径。3.1 企业外部融资因素分析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小,与其有关的供给、客户、财务、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等信息一般不再媒体上公布,同时没有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也不能向投资者提供审计的财务报表。这样,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其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都较大企业严重。正因如此,中小企业从正规渠道获得债务融资较为困难,并在银行信贷市场上成为银行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的主要对象。斯蒂格利茨和威斯在引入了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因素后较圆满地解释了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并成为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模式(简称S-W模型)。这一模型假定在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借款人知道项目的具体风险,银行可以了解整个借款人集团的风险统计分布情况但不能准确知道这种风险,其结果,借贷人通常倾向于披露有利于获得贷款的信息,隐瞒或不披露不利的信息。在上述前提下,银行提供贷款的预期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