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中枢活动和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doc_第1页
反射中枢活动和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doc_第2页
反射中枢活动和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doc_第3页
反射中枢活动和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 理科试验班 姓名: 张琦祥 学号: 3100105036 日期:2011年10月25日地点: 医学院实验室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神经生理学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 反射弧分析 实验类型: 观察性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1.1观察反射活动的一些基本特征。1.2通过某些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二、材料和方法2.1材料蟾蜍,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血管钳,秒表,肌夹,玻璃平皿,烧杯,刺激器,刺激电极两个,0.5%硫酸溶液,1%硫酸溶液,纱布。2.2方法2.2.1 制备脊蟾蜍标本取蟾蜍一只,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蟾蜍。或用探针由枕骨大孔刺入颅腔,捣毁脑组织以制备脊蟾蜍。手术完成后,用肌夹夹住动物下颌,悬挂在铁支柱上。2.2.2反射时的测定(1) 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中,记录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烧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拭干。重复三次(两次实验间隔至少2-3min),三次所测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此反射的反射时,注意每次浸入趾尖的深度要一致。(2) 以1%硫酸溶液重复上述测定,比较两种浓度硫酸所测之反射时是否相同。2.2.3观察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特征(1)空间总和 将两个刺激电极各连入刺激器的输出端,然后分别与蟾蜍同一后肢相同的皮肤区域接触,用单个电刺激找出引起屈肌反射的阈值,再用略低于此阈值的阈下刺激分别给以单个电刺激,观察反应。然后把两个电极放在皮肤的同一区域,距离不超过0.5cm,当同时给予阈下刺激时,观察可否引起反射。(2)时间总和 只放一个电极在后肢皮肤上,在给一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反射的情况下,换以连续刺激,并依次增加刺激频率,记录哪一频率最早引起反射,并计算该频率刺激的时间间隔(即刺激频率的倒数)。(3)后放 用适当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刺激后肢趾部皮肤,以引起反射活动。观察每次刺激后,反射活动是否立即停止。如发生后放现象,则记录反射活动的持续时间。并注意观察随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射活动的持续时间有何变化。(4)扩散 将一个电极放在蟾蜍后肢的足面皮肤上,先给予弱的连续电刺激,观察发生的反应,然后依次增加刺激强度,观察每次增加强度所引起反射的空间范围有何变化。(5)抑制 用0.5%的硫酸溶液测定反射时,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一侧前肢,给一个较强的刺激,待动物安静后再测反射时,观察其有无延长。注意事项:(1)测反射时时,每次必须洗净硫酸,并将皮肤上的水擦拭干净,以防硫酸的持续作用或其浓度有变而影响结果。(2)施加电刺激时,要区别是通过皮肤刺激了传出神经或肌肉引起的局部反应,还是引起的反射性反应。2.2.4反射弧的分析(1)用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下腹部,观察双后肢有何反应。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烧杯的清水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再重复上述实验,比较两次结果有何不同。(2)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1%硫酸的小平皿内(两侧浸没的范围应相等且仅限于趾尖),观察双侧后肢是否都发生反应。(3)沿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脱(趾尖皮肤一定要剥干净),再用1%硫酸溶液浸泡该趾尖(切不可将其它趾尖浸入),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4)将一硫酸纸片贴于左后肢皮肤,观察引起的反应,用水洗掉纸片及硫酸,擦干皮肤后,将探针插入脊髓腔内反复捣毁脊髓,重复刚才的实验及实验(1),观察结果。注意事项:(1)离断颅脑部位要适当,太高可能保留部分脑组织而出现自主活动,太低也会影响反射的引出。(2)每次用硫酸溶液或纸片处理后,应迅速用清水洗去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3)浸入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一个趾尖,每次浸泡范围也应恒定,均勿浸入太多。三、实验结果3.1反射时的测定浸入试剂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曲所需要的时间/s平均值/s0.5%硫酸4.29t1=6.589.186.271.0%硫酸3.35t2=4.302.776.79从表中可以看出,t1t2。说明在脊蟾蜍感受阈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硫酸的浓度增加,脊蟾蜍受到的刺激强度增大,使得发生屈伸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因为硫酸浓度增高,刺激强度也随之变大,使得兴奋在反射中枢传递速度加快,反射时减少。3.2反射中枢活动的特征 阈值:6.05V(1)空间总和单个电极给一次阈下刺激(5V)不能引起反射,换以两个电极同时给予一次阈下刺激(5V),能够引起反射。(2)时间总和单个电极给一次阈下刺激(5V)不能引起反射,换以连续单个电刺激,并依次增加刺激频率,频率为5Hz时最早引起屈肌反射,该频率刺激的时间间隔为0.2s。(3)后放阈上刺激电压/V反应持续时间/s8210141223 (4)扩散 给予弱的连续电刺激时腹部微弱颤动,随着电刺激强度的增加肢体出现屈伸现象。随着时间发展,脊蟾蜍不断蹬腿,动作幅度越来越大,空间范围增大。反应在刺激消失后持续一段时间后消失。(5)抑制反射在刺激出现91.32s后才出现,是原来的13.8倍。t=(91.32-6.58)s=84.74s。分析:用止血钳夹住脊蟾蜍的前肢后,产生了中枢抑制,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延迟了反射弧的时间。3.3反射弧的分析(1)第一次实验有双后肢屈伸现象,剪短坐骨神经后再次实验,左后肢仍有屈伸反应,右后肢无反应。(2)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1%硫酸的小平皿内后,左后肢有屈伸反应,右后肢无反应。(3)左后肢关节皮肤剥落后,受到1%硫酸刺激无反应。(4)第一次实验后有左后肢屈伸现象,脊髓被捣毁后,两种实验中左后肢均无反应。四、讨论4.1问答(1)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用两种硫酸浓度测得的反射时为什么不同?在中枢神经元的多少及是否有中枢抑制存在等有密切关系;刺激强度,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的刺激强度范围内,刺激愈强,反射时愈短;中枢突触的数目,突触越多,电化学转化越频繁,需要时间越多;感受器、效应器的敏感性。(2)为什么反射的空间范围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扩大?反射中枢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有辐散式连接,当刺激强度增大,一方面达到阈值的神经细胞数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与该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的神经元都会同时兴奋,兴奋范围扩大,引起反应的空间范围逐步增大。(3)为什么反射持续的时间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延长? 反射中枢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有环路连接,若其中的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则具有正反馈特性,于是会出现刺激结束后反射活动还持续进行。刺激强度越大,引起兴奋的神经元越多。(4)为什么不能引起反射的单个阈下刺激,在同时或相继给予两个以上时可以引起反射?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单电极传入的一次冲动所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很小,只能使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所以单电极传入的一次冲动,不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不能引起反射效应。但是如果有两个电极同时刺激,则在每个突触后膜上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可以叠加起来,“空间总和”后引起反射效应。(5)钳夹前肢后,后肢的反射时是否延长了?为什么? 用止血钳夹住脊蟾蜍的前肢后,产生了中枢抑制,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延迟了反射弧的时间。(6)分析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反射弧中某一部分受损对反射活动的影响。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在自然条件下,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但在非自然条件下,反射弧的五部分不是全部必须的。比如在剪断坐骨神经后,分别连续刺激右侧坐骨神经的外周端,有屈腿反射活动。这是因为刺激外周端,以电刺激模拟中枢传出的电信号,反射活动仍然能够进行,可认为反射弧是完整的。而这个实验中,缺少了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所以我认为,神经中枢(或类似替代物)、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是必须的,而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受损,仍然能够引起反射活动。4.2总结4.2.1可能存在误差的地方:(1)随着实验进展,标本产生了适应性,反应灵敏性下降;(2)实验中引起了不必要的刺激;(3)观察较为微弱的反射活动时不够精准。4.2.2小结反射中枢活动的一些特征:空间总和、时间总和、后放、扩散、抑制。反射时指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至效应器出现反应所经历的时间,由刺激引起感受器发放第一个冲动的潜伏期、冲动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传导所消耗的时间、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的时间、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上传递的时间、肌肉动作电位沿肌纤维传导的时间、肌肉进行兴奋-收缩耦联所消耗的时间五部分组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