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知识点总结ppt_第1页
劝学知识点总结ppt_第2页
劝学知识点总结ppt_第3页
劝学知识点总结ppt_第4页
劝学知识点总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1 劝学知识点总结 ppt 劝学知识汇总 一 .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字 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而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而 而致千里 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功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假 善假于物也;假舟楫者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乃以吴广为假王 假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就 金就砺则利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佛印绝类弥勒 绝 惨绝人寰 可 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利 非利足也 青 青,取之于蓝 青 而青于蓝 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輮 輮使之2 / 41 然也 上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生 君子生非异也 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无 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兴 汉室可兴矣 学 学不可以已 学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 今诸生学于太学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 圣心备焉 一 用心一也 前一个表递进,后一个表并列 表修饰 表顺承 表转折 表因果关系 功效 功劳 借助 借 非正式 假装 靠近 横渡 终止,消失 断绝,隔绝 非常 极点 可以 使动,使 ?快 靛青染料 颜色青 名作状,知通 “ 智 ” 同 “ 煣 ” ,用火烤,使弯曲 名词作状语,向上 通 “ 性 ” 资质,禀赋 用作动词,游泳 所字结构,学习的收获 没有用来 ?.的办法 发生 兴办 兴旺 学习 学问 学校 兼词,于此 语气助词 3 / 41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以 为 柔以为轮 用 用心一也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者 不复挺者 之 蚓无爪牙之利 中 木直中绳 闻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 不求闻达于诸候 闻 不能听前时之闻 闻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闻 博闻强志 致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致 罗敷前致词 致 专心致志 把 ?作为 介词,因 从;比 因果复句里,表提顿 定语后置的标志 合乎 听见 扬名,使 闻 传闻之名 听见 见闻知识 到达 招致,引来 表达,传达 极、尽 4 / 41 劝学学案一 一、【温故】 放眼圣贤 讲讲你心中的中国古代圣贤。 乱世哲人 荀子 荀况,即荀子,号卿。约生于公元前 313 年 ,死于公元前 238年。战国时赵国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两次担任学宫祭酒。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 ,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5 / 41 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 “ 性恶论 ” ,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 。中文强调 “ 学 ”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 “ 知助而无过 ” ,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 行实践的。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采,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 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 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苟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6 / 41 家。 荀子性恶论的辩难 打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以来,孟子的 “ 性善论 ” 与荀子的 “ 性恶论 ” 一直就是思想家讨论人性的焦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善源来自于恻隐之心,而荀子却以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所有的善都来自于后天的人为。孟子的性善论有本源、有主张,而且可以解释人之所以性善的可能,而荀子的性恶论却屡被后世的思想家批评不够周延,而且无法自圆其说! ? 孟子的性善论由两种方式展开,首先是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 这就是所谓的 “ 类差法 ” ,人和禽兽都是动物,而其中的差别在于,人之所以为人,乃是人有 “ 四端 ” ,也就是 “ 性善 ” 。其次是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 ” 这就是以先验的直觉来立论,这才是孟子和其他论性的思想家所不同的关键之处,影响至为深远,一直到陆、王,又重新受人了解。 ? 荀子的 “ 性恶论 ” ,其实荀子并非完全主张性恶,而是说:“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 他对性的定义在于 “ 自然和本能 ” ,而性恶如何产7 / 41 生?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 ” 就是当人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时,如同禽兽一般,失去道德,恶便由此而生。荀子只是从人和禽兽间相同之处著眼,如此便人和禽兽无异。 而荀子一开始便把人、兽之间的差别混淆,并且在 “ 善的可能 ” 上无法安置,因为他不理解孟子的说法,而又不愿意将善归于天,而他在解释如何修养的时候,只是说向圣人学习,那可以进一步问: “ 圣人的善又是如何修养来的?是天生的吗?若是,那和孟子又有何不同?不是,那圣人在成为圣人之前,又是向谁学习的?向前一个圣人?那前一个圣人又是向谁学的? ” 如此的问题将没完没了。 或许有人会问: “ 善的可能为何如此重要? ” 长久以 来,从孔子开始,所注重的是道德修养问题,若不为 “ 善 ” 找到根源,那么代表著 “ 我再怎么努力,也不见得达到善的境界。 ”如此修养功夫又有何必要呢?所以 “ 善 ” 的形上定义是非常重要的,如同西方哲学家对 “ 上帝 ” 观念一样的地位,只不过 “ 善 ” 在中国从来没被否定过,而 “ 上帝 ” 却被许多十八世纪以后的哲学家,如尼采、罗素 等怀疑,甚至否定。但无论如何, “ 善 ” 和 “ 上帝 ” 不管肯定或否定,都是大部份思想家、哲学家展开其系统的重要起点。 二、基础园地 8 / 41 1、 拿准读音:学不可以已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金 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 君子生非异也 蛟龙生焉 故不积跬步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蟮 之穴无可寄托者 2、参照注释,理解字词,将实词用实点标注,虚词用圈点标注,并在词语的上方写出准确的 解释;写出你翻译不了和解释不通的句子 3、掌握文言常用虚词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而知明而行无过矣 9 / 41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学案一答案 二、基础园地 3、掌握文言常用虚词 于:从,比,向。者:。的人,原因。而:并列,修饰,转折,顺承。 劝学学案二 一、 回顾旧知 1、通假字: 輮 知 有 生 2、词类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 上 食 埃 土 , 下 饮 黄 泉 上 、 下 : 10 / 41 3、古今异义 金就砺则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固定词组 学不可以已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5、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自主探究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作者从哪几个方11 / 41 面 来 阐 述 的 ? 2、 找出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论证的句子,说说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3、 学完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背诵全文 四、拓展探讨 “ 学不可以已 ” 的观点与现代倡导的 “ 终身学习 ” 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 【课堂检测】 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在括号里写出通假字的读音,并指出它们与本字的读音有怎样的关系: 知明而行无过 、君子生非异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劝学学案二答案 5、句式 12 / 4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后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自主探究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 心论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的? 5、 找出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论证的句子,说说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6、 学完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劝学知识点归纳 整理 劝学的文学及文体常识归纳整理: 13 / 41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 y 舟楫 j 跬步 ku 驽马 n 锲而不舍 qi 金石可镂 l?u 骐骥 j 劝学知识点 : 古今异义词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劝学知识点之通假字并释义: 14 / 41 輮 以为轮 輮 通 “ 煣 ” ,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 又 ” 。暴 通 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 智 ” ,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 性 ” ,天赋,资质。 劝学知识点之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劝学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对, 向。 15 / 41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 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16 / 41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 “ 者字结构 ” ,作 “ 的人 ” 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劝学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 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17 / 41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无以 ?” “ 没有用来 ?的办法 ” 。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 比水寒冷。 18 / 41 本文出自: 原文链接: 劝学重点知识梳理及一课一练 【作者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 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 “ 行 ” 对于 “ 知 ” 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荀子中的文章论题鲜明,结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的文学及文体常识归纳整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19 / 41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 y 舟楫 j 跬步 ku 驽马 n 锲而不舍 qi 金石可镂 l?u 骐骥 j 劝学知识点 :古今异义词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 等; 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劝学知识点之通假字并释义: 輮 以为轮 輮 通 “ 煣 ” ,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 又 ” 。暴 通 曝, 晒干。 20 / 4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 智 ” ,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 性 ” ,天赋,资质。 劝学知识点之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劝学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对, 向。 21 / 41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22 / 41 的 “ 者字结构 ” ,作 “ 的人 ” 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劝学知识点之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无以 ?” “ 没有用来 ?的办法 ” 。 定语后置 蚓无23 / 41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师说 一、虚词 1. 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相当于 “ 于 ” ,前一个是 “ 在 ” 的意思;后一个是 “ 比 ” ,表比较 ) 24 / 41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 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 (4) 择师而教之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6)小学而大遗 (7)则群聚而笑之 25 / 41 3.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圣人之所以为圣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6 / 41 郯子之徒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作师说以贻之 4. 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5. 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7 / 41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6. 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可怪也欤 二实词 1通假字 28 / 4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 受同授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3. 一词多义 师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29 / 41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吾从而师之 d 吾师道也 传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道 a 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道相似也 惑 a 惑之不解 b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矣 30 / 41 c 惑而不从师 4. 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惑而不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1 / 41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介词结构后置 而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 被动句 不拘于时 32 / 41 四、重点句子翻译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 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3 / 41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 昧 6.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 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34 / 41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 (企业、活动 )。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35 / 41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 :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 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 4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 5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 2、爱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 36 / 41 3、取 奈何取之尽锱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