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成长”这个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曹冲称象让我们认识了聪明的小曹冲;玲玲的画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 变成好事”的道理;一封信让露西学会了快乐地生活;妈妈睡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启蒙时期的儿童,天真纯净得如一泓清泉。他们欢快流动的过程,是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是真情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关爱的花蕾含苞的过程。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启蒙时期,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获得关爱;让学生在同伴、老师、家人甚至陌生人的指引和关爱下快乐成长。教学目标:1. 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3. 能从课文中得到启发。4. 背诵小儿垂钓;会说含有动词的词组;准确区分同音字;积累好词佳句。5. 能体会到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并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感受成长的快乐。重点难点:1. 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2. 能从课文中得到启发。3. 背诵小儿垂钓;会说含有动词的词组;准确区分同音字;积累好词佳句。课时分配: 4 曹冲称象 2课时 5 玲玲的画 2课时 6 一封信 2课时 7 妈妈睡了 2课时 口语交际 做手工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2课时4曹冲称象课题曹冲称象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曹冲称象是一则个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曹冲的称象方法与大臣们的称象方法进行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品质。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生字;会写“称、柱。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难点)。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4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 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难点: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本课的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用时:10分钟)1.出示苹果,引导学生思考:想知道苹果的重量怎么办?2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称大象的重量。3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学习“曹、称”两个字。1.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想到的方法。2学生自由说称象的办法。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并组词。“称”是多音字,可以扩展识记。1.叙述称象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可以称较重物体的秤。2“称”是多音字,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理解不同读音表示的不同含义。二、初步读文,自学生字(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圈画生字。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都有哪些人物。引导学生随文识记字词:重、官员、议论。(2)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1)多种形式读课文。随文识记“根”“柱”。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训练,并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2)小组合作,情景表演。展现官员们看着大象议论的场面。1.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生字。2读课文第1自然段。(1)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2)说一说生字的特点,再说一说自己识记的方法,并轮流读词卡。3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1)练习用“又又”说话。(2)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3)小组合作,分角色演一演。1.对于文中出现的人物,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课文。2学生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后,教师可以把重点词语标出来,然后再进行词语积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3通过学生练习说话,教师纠正,帮助学生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两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而不互相干扰)。三、认真观察,写好生字(用时:10分钟)1.指读本节课学习的字词。2指导写字。(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怎样写更好看,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3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练习书写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5展示纠错。1.按照字卡词卡认真读,注意读音。2认真观察“柱、底”,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练习书写。(1)“柱”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2)“底”要注意笔顺。3大胆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勇敢接受同学的质疑和建议。4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书写时,要先范写,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重点强调易错的笔画。如:“底”字的点不能丢掉。板书设计:曹冲称象课文讲了 的故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称、柱”等字。2. 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3. 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重点:会写“称、柱”等字。难点: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复习生字、生词。(1)开火车复习生字并组词。(2)出示词卡,轮读词语。2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回忆称象的原因。1.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参与生字的复习活动,在活动中认真倾听,动脑思考。2结合上节课的内容说一说称象的原因。1.复习生字时,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说称象原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叙述完整。二、边读边演,实验学文(用时:15分钟)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文,随文学习生字“杆、秤、砍”。(2)帮助学生了解官员们想到的称象的办法。(3)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关注曹操的表情,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引导学生读文,随文学习生字“线、止”。(2)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中曹冲想出的办法,弄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3)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4)教师实验。展示下沉、沿着水面画线、换东西后再下沉到与画线的位置相一致为止、称重等过程。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2)引导学生关注曹操的表情,说一说从中感悟到了什么。1.(1)学生认真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生字“杆、秤、砍”。准确地读字音。说一说怎么识记这几个字。(2)了解官员们想到的办法。(3)读一读描写曹操表情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线、止”。(2)读课文,画出曹冲称象的步骤,再和同桌说一说。(3)结合自己在视频中看到的,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步骤。理解“船舷”是什么。(4)认真观察老师实验,按一定顺序描述自己看到的步骤。3(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量”。(2)画出描写曹操表情的句子,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理解“果然”的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并用“果然”练习说话。1.文中写了很多称象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里介绍的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这些方法有什么看法。2根据课文插图以及文中描写官员语言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官员提出的方法,并通过范读、角色表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3学生在画出曹冲称象的步骤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示。4在观看视频、教师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观看,看后能有序地描述称象的步骤。5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他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的办法实际上利用了水的浮力,这一点,也许有的学生会提出来,老师可以适当点拨。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引导学生对曹冲的方法进行改进。2引导学生讲一讲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小孩儿聪明机智解决问题的小故事。1.(1)想一想曹冲的办法中有哪些是可以改进的。(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个称象的好方法。2讲一讲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古代小孩儿聪明机智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让学生思考更好的办法时,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探讨更好、更便捷的方法。四、认真观察,写好生字(用时:10分钟)1.指读本节课学习的字词。2指导写字。(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怎样写更好看。3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练习书写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1.按照词卡认真读字词,注意读音。2认真观察“杆、秤、做、岁、站、船、然”几个字。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练习书写。(1)“杆、秤、做、站、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要紧凑。(2)“岁、然”要注意笔顺。3大胆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勇敢接受同学的质疑。学生书写生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动笔,并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板书设计:曹冲称象官员们 曹冲 赶象上船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造大秤 赶象上岸 装石头至画线处称石头教学反思:5 玲玲的画课题玲玲的画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本设计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识字教学特点,以诵读带动整个教学,语境中识字,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 能从玲玲的画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难点:能从玲玲的画的故事中受到启发。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3. 认识本课的生字。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设疑导入1. 谈话:玲玲在家画了一幅很漂亮的画,马上就要送去参加评奖了,你们想看看她的画吗?1.出示三幅图画。2.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1学生比较、观察、说说这三幅图画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活动一1. 教师巡视课文情况。2.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3.开火车检查识字情况。4.扩词。(完成目标一)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同桌交流识字的方法。3认读词语卡片。4做开火车识字游戏。5用生字组词,看谁组的又多又好。(完成目标一)会读本课生字词(评价目标一)环节三指导写字活动一1.引导观察。2.重点示范指导。“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是“曹”“楼”的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狗”字反犬旁第二笔的写法要注意。1.巡视,相机指导。(完成目标一)活动一1.分组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议一议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2.学生练习写字。3展示、评议。(完成目标一)教师指导书写时,要先范写,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能按笔顺正确书写本课生字,会组词。(评价目标一)板书设计:25 玲玲的画画 幅 评 奖 候 报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难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整体感知活动一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目标二)活动二2.再次出示三副图,引导学生结合图思考。 3.谈谈你从这三副图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完成目标二)活动一1.朗读、思考2.试用两三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目标二)3自由发表看法。(完成目标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评价目标二)结合图画,理解课文(评价目标二)环节二朗读感悟活动一1.引导读文。2.指名分角色朗读玲玲和爸爸的三次对话。(引导评议)(完成目标二)活动一1.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文中玲玲和爸爸有几次对话?2.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父女的三次对话。3.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全班共同评议每次对话应表现出的语气及理由。第一次: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而感到满意的语气。第二次: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着急、紧张的情形及爸爸的沉稳。第三次: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完成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环节三合作探究活动一1.你认为爸爸说的哪几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2.感悟课文第九自然段。活动二3.教师小结。(完成目标三)活动一1.学生思考、交流。2.齐读第九自然段、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体会。(完成目标二、三).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完成目标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评价目标二、三)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评价目标三)环节四拓展实践回忆一下自己以前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和同学交流交流。学生互相交流站、学生书写生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动笔,并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弄脏满意 (坏事) 动脑筋 (好事) 教学反思:6一封信课题一封信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一封信中露西两次给父亲写信,并且两次书写的内容和心情截然不同,传达出了露西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妈妈对露西的积极引导。文章用词通俗易懂,语气亲切,几乎都是对话性语气,生活味很浓。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关于孩子和爸爸妈妈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思维的空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两封信情感的不同,能用几句话表达 自己对分母的情感。4.体会到要微笑着面对生活,做一个传递快乐的人。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感受两封信情感的不同。难点:体会到要微笑着面对生活,做一个传递快乐的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难点1. 认识本课生字。2. 会写生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1.课件出示露西给爸爸写信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展开阅读。1.学生观察图画,交流:一个小女孩(露西)在(给爸爸)写(一封)信。2学生朗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要给爸爸写信?是怎样写的?写了几次?3学生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相关的答案。学生在针对题目质疑的时候,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值得思考,思考后能够解决的问题。二、讲读结合,随文识字(用时:23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巩固课前预习成果。(2)引导学生同桌合作,互读互议,针对读错的字音进行巩固。(3)引导学生带着课前质疑默读课文,找出答案。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露西给爸爸写信的原因,学习第1自然段的生字。(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露西给爸爸写信的原因。(2)教师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运用字理识字法认读“封”字。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写信前露西都做了什么”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回答露西的做法,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识记加点字。她打开空调,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她朝窗外望了一眼。4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次写信的相关内容学习第35自然段,识记生字。(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露西写了几次信?(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封信的内容,识记“刮”“胡”“灯”“修”“冷”等字。(3)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并交流写信时的心情。(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露西写信时的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识记“肩”“团”。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困难可以向同桌请教。(2)同桌轮流分自然段朗读全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多读几次。(3)学生默读课文,重点圈画出露西写信的原因及信的内容。2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并识记“封”字。(1)学生交流:因为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所以露西要给爸爸写信。(2)学生流利地朗读第1自然段,观察字理图,看清“封”的字形和字义。3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圈出描写露西动作的语句。(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准“削”“锅”“朝”的字音。(2)学生交流答案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件中的句子,尤其要读准加点字的字音,然后想办法记住“削”“锅”“朝”三个字,和同学商议时要注意倾听同学的想法,选择最好记的识字方法。4学生读第35自然段,体会露西写信的内容和心情,认读“刮”“胡”“灯”“修”“冷”“肩”“团”。(1)学生交流:露西一共写了两次信。(2)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准这几个字的字音,共同商议识记这些生字的好方法。(3)学生朗读并交流:露西很不开心,爸爸不在,没有人逗她玩。灯坏了,露西和妈妈修不好,家里很冷清。(4)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露西,带着伤心、孤单的心情朗读。(5)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观察字理图识记“肩”“团”。1.在学生圈画词语、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运用尺子等工具工整圈画。2学生商议识字方法时,要尽量尊重他们的想法,适当予以指导。3“削”是多音字,常用字音就是本课中的字音xio。另外一个字音是xu,可组词为剥削,距离学生较远,不太常用,本课教学不必讲解。4“朝”是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字典,读一读不同的字音,再读一读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让学生主动识记。5“刮”可以借助“削”识记,二者都有“刂”,表示与刀相关的动作。“刮”表示“用刀子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6字理识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灯”,左边是“火”,古时候,人们都是用火照明;右边是“丁”,表示一丁点儿,不多。合起来表示“只有一丁点儿的火就可以照亮”,这就是“灯”。再如,“肩”上面的“户”字形像一扇开着的门,下面的“月”字形像一块肉,合起来表示“人的肩膀像一扇开着的门,很宽,肉和关节也像门一样能活动”。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写字表上的一部分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2教师可用课件演示每一个字的书写,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书写要点。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例字,练习书写。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议。1.学生观察“信”“今”“圆”“笔”“句”,找出难写的笔画。2学生一边观察书写,一边倾听讲解,尤其要弄清楚书写要点。3学生看例字,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4学生评议,重点说清楚哪个字哪个笔画写得好。“信”第六笔是短横。“今”要与“令”区别开,下面没有一点。这些易错点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写时多加注意。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用时:2分钟)布置作业:如果露西将第一封信寄给爸爸,爸爸看到后心情会怎样?把你的想法说给家里人听。学生完成作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露西的爸爸,读一读第一封信,然后想一想自己现在的心情。教师可以把这项作业设计成一个简单的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亲子互动。板书设计:一封信封 信 今 写 支 圆珠 笔 灯 电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评价要点一、复习引入,表达交流(用时:8分钟)1.教师将字卡制成信封的样子,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复习第一封信的主要内容以及信中露西所表达的心情。1.学生认读封、削、锅、朝、刮、胡、灯、修、冷、肩、团等字并组词。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读第3自然段交流第一封信的内容,并说出露西难过的心情。教师要注重易错字音的巩固与强化,针对上一节课同学的易错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与练读。二、讲读结合,体会情感(用时:20分钟)1.教师以“露西的第二封信会怎样写呢”为主要问题引领学生细读第614自然段。2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614自然段。认读“重”“完”“期”“束”“鲜”。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继续分角色朗读第614自然段,重点读一读与信的内容相关的句子。4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圈画的句子,完成学生活动卡。5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说出第二封信的内容。6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两封信,针对“你更喜欢哪一封信”展开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7教师以“心情快乐,眼中的一切都是快乐的”为主题,总结全文,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露西写的第二封信。1.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仔细读第614自然段,看一看露西在给爸爸的第二封信里都写了什么,画出相关的语句。2教师读旁白,男生读妈妈的话,女生读露西的话。读准“重”“完”“期”“束”“鲜”。3和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遇到与信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要仔细地读,必要时可以多读几遍。4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填写学生活动卡。5学生结合自己填写的活动卡,读一读第二封信的内容。6学生默读两封信,找出两封信的不同之处,再交流:露西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写第二封信的,读的人也会感到高兴。7学生明确:生活中要保持快乐的心情,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自己快乐,身边的人也会快乐。1.露西写给爸爸的第二封信不是直接展示出来的,而是通过露西和妈妈的交流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这一部分,在反复朗读中了解第二封信的内容。2学生在填写活动卡的时候,教师不要过多限制,给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可以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让学生学会自我完善答案。3学生在交流第二封信与第一封信的不同之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句子来说明,比如,两封信对待“台灯坏了”这件事的不同做法就是分析要点。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写字表上的一部分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2教师可用课件演示每一个字的书写,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书写要点。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例字,练习书写。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议。1.学生观察“写”“珠”“灯”“电”,找出易错的笔画,书空练习。2学生一边观察书写,一边倾听讲解,尤其要弄清楚书写要点。3学生看例字,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4学生评议,重点说清楚哪个字哪个笔画写得好。“写”上部是“冖”,不是“宀”。“珠”右半部分的竖,要写得略长于其他部分,而且要垂直。“灯”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半部分略高于右半部分。“电”的第五笔竖弯钩,“竖”的部分写在竖中线上。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布置作业:爸爸终于收到了露西的来信,爸爸读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请你想一想,模仿爸爸的表情演一演。学生完成作业:可以请家人当观众,表演给他们看,并且要耐心地听一听他们的建议,修改自己的表演。教师可以和家长沟通,多与孩子完成这样的亲子互动作业,这是提升学生交际表达能力的有效凭借。板书设计:一封信第一封信(伤心) 第二封信(快乐)乐观 勇敢教学反思:7妈妈睡了课题妈妈睡了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不饰雕琢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会出孩子对妈妈的爱。学情分析有一种爱能穿透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付出及时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教育的一篇好教材。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本课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2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1.学生朗读课题,语调要轻柔,要缓慢。2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睡着了?妈妈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可以以“妈妈睡了,轻轻地,柔柔地读,不要吵醒了妈妈”来引导学生朗读课题。二、讲读结合,初步理解(用时:23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小组合作读文。(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引导小组同学轮流朗读课文,相互学习,相互纠正字音。(3)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小组识记生字的成果。(1)课件出示句子,教师指名朗读。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2)课件出示词语,教师指名朗读,并学习多音字“发”。(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并口头组词。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课前质疑的思考结果。(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妈妈为什么睡着了?(2)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描写妈妈累了的句子。(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妈妈干了哪些活。(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妈妈干了好多活后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1.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活动,思考课前产生的问题。(1)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课文,重点读记预习中圈画的内容。(2)小组长组织同学分自然段轮流朗读课文,并对有错误之处予以示范。(3)学生逐段读文,圈画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再读一读这些语句。2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读字、词、句,并交流。(1)学生朗读句子:一要注意读准加点的生字;二要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三要把带有生字的句子读通顺,能正确断句。(2)学生朗读词语:哄人、先后、闭紧、红润、头发、粘上、汗珠、额头、沙发、乏了、理发。读准“发”的字音。(3)学生认读本课12个会认字,掌握多音字“发”,组词语,能组几个就组几个。3学生针对课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交流自己找到的答案:(1)学生交流:因为妈妈累了,所以睡着了。(2)学生朗读: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3)学生先想一想自己的妈妈平时都要做哪些活,再来回答这个问题。(4)学生可以先想象妈妈干了一天的活是一种怎样的情景,然后带着这种体验朗读句子。1.教师要注重对课前预习成果的检测,鼓励学生主动预习,自主读文,自主识字。2学生在朗读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红润”的“润”,声母是r,韵母是un,发音要准;“等会儿”后面是儿化音,要读准儿化音;“头发”的“发”要读轻声。“沙发”的“发”读一声。“理发”的“发”读四声。针对“发”这个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查字典,读一读字典上不同的词语。3“粘”和“沙”都是翘舌音,要读准。4要回答“妈妈为什么睡着了”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重点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寻找答案。5指导学生朗读句子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一是体会妈妈干活后很累的感受,带着疲倦的感觉来读;二是体会小作者看到妈妈这么劳累时的感受,带着心疼的感觉来读。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课件展示写字表中的8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提出难写的生字。2教师针对同学提出的难写之处进行范写。3教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自由练写,展示后集体评议。4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写字表,然后练写。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圈画写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1.学生仔细观察例字,看一看哪一个笔画或者哪一个部件难写,与老师和同学交流。2学生观察老师的范写,倾听老师的讲解。3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练写一个,评议时注意倾听老师的建议。4学生观察写字表中每一个笔画的书写,然后临写,最后练写2个。5学生仔细观察展示的范例,看一看哪一个字的哪一个笔画写得好,好在哪里。然后修改自己的书写。“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些。“闭”的“门”不能写得太窄。“窗”下部分最里面不是“夕”,这里的点要出头。“发”右上有一点,不要丢掉。四、布置作业,延伸拓展(用时:2分钟)1.你看见过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吗?回家之后,看一看。2观察好之后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1.学生观察,看清楚妈妈睡觉时的样子。2说的时候要有条理,说清楚;画的时候,要想办法画出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也可以看一看其他亲人睡觉时的样子。板书设计:妈妈睡了哄 先 闭 脸 事 沉 发 窗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母爱。重点难点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母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借助插图,交流引入(用时:8分钟)1.板书课题,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妈妈为什么睡着了。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想象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交流。1.学生齐声诵读第1自然段。2学生围绕“妈妈干了很多活”来交流。3学生观察插图,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妈妈此时的样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画面上妈妈睡觉时的表情,借助图画来交流,也可以联系家庭作业,结合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来回答。二、讲读结合,体会情感(用时:22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一读: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二画:画出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的句子。三想:想想哪些语句最能概括妈妈此时的样子。四说: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汇报一:结合第2自然段中的语句体会“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1)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语句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朗读相关的句子。(2)引导学生朗读“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并模仿练习。(3)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弯弯的眉毛,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汇报二:结合第3自然段中的语句体会“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妈妈的温柔。(2)课件出示一组妈妈微笑的照片,引导学生对照照片朗读描写妈妈温柔的一段话。汇报三:结合第4自然段中的语句体会“睡梦中的妈妈好累”。(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睡梦中的妈妈好累”的句子,仔细读一读。(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的?(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展开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2)想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第24自然段的首句。(3)读一读画出的句子,找出“真美丽”“好温柔”“好累”三个短语。(4)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答案。2学生汇报并订正自己的答案:学生交流一: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朗读第2自然段。(1)学生交流并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2句话“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红润的脸上”。(2)学生朗读三个短语,并仿说:水灵灵的眼睛、细长的眉毛、白净的脸等。(3)学生朗读并辨析:“睡”是说妈妈睡觉了,眉毛也不动了。眉毛也在睡觉,说明妈妈太累了。所以“睡”比“长”准确。(4)学生轻轻地、美美地朗读这一段,读出妈妈的美。学生交流二: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朗读第3自然段。(1)学生轻轻地、柔柔地朗读第3自然段。(2)学生观察照片,感受妈妈的温柔,带着微笑朗读“妈妈微微地笑着等会儿讲给我听”。学生交流三: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朗读第4自然段。(1)学生找出本段的第24句,读出妈妈此时好累的感受。(2)学生交流:一是描写妈妈呼吸沉;二是说妈妈额头上有汗;三是写妈妈连鸟叫声、风吹树叶的声音都听不到。(3)学生朗读,读出妈妈此时的劳累。1.圈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用尺子等工具认真细致地圈画;二要圈画完整的句子,即从句子的第一个字圈画到表示一句话结束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2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订正自己的答案。3.学生针对短语进行模仿练习,形式可以多样。例如,明亮的眼睛,既可以说水汪汪的眼睛、亮晶晶的眼睛,也可以说明亮的阳光、明亮的灯光,更可以说晶莹的珍珠、可爱的熊猫等。4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想象妈妈干了很多活,她心里是什么感受,读出妈妈的疲惫之感;其二,当“我”看到妈妈那么劳累的时候,心情怎样?“我”心里一定很心疼自己的妈妈,那么就读出这种心疼的感觉。如果还有同学认为,妈妈那么累,好不容易才睡一会儿,我们不能吵醒妈妈,朗读的声音应该很轻柔,教师也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三、总结交流,升华情感(用时:7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妈妈为什么要干那么多活?妈妈为什么连睡觉的时候都那么累呢?2课件播放歌谣我的好妈妈,引导学生倾听,谈感受。1.学生结合平常在家里妈妈要做的事情来交流:妈妈为了照顾家,照顾孩子很辛苦,妈妈爱我们,更爱我们的家。2学生听歌谣,明确:妈妈爱我,我也要爱妈妈。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请家长协助,将歌谣我的好妈妈换成学生的妈妈在家里辛苦干活的真实生活照片,更能激发学生爱妈妈的情感。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1.在学校里悄悄地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说点心里话,说什么都可以。2回到家,把信拿给爸爸妈妈看,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给你写回信。1.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心里想说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2观察爸爸妈妈看到信后的表情,读回信时再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如果学生难以确定表达内容,可以建议他回忆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他的,写几句感谢的话。板书设计:妈妈睡了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美丽微微地笑着温柔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勤劳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三课题语文园地三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园地主要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六部分内容。“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组结构相同、第一个字都是动词的短语。这些短语描绘了一幅幅课外活动的画面。“字词句运用”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专家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全攻略
- 2025年中级气象观测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趋势分析与预测题解读
- 桐昆集团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陪诊师考试难点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练习题及答案一
- 河南银行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方案和措施
- 2025年交通运输厅公务员招录考试模拟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度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船舶检验法律法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手机版)
- 2025年殡葬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农机行政处罚流程图
- 盘阀结构和原理课件
- GB∕T 6818-2019 工业用辛醇(2-乙基己醇)
- 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
- 钻具内防喷工具课件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 会计师事务所7(报告流转签发制度12)
- TCECS 20007-202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指南
- 社保现金补助协议书
- 《中医内科学血证》PPT课件.ppt
- 文印申请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