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谢灵运山水诗中意象的解读姓名:白润敏 学号:摘要:弗兰西斯庞哲在他的著作物之声中指出:“诗的功能是滋养人类精神,使之从宇宙中汲取乳汁。”而谢灵运作为山水诗的开山鼻祖,其不少诗作都将诗歌的这一功能诠释得淋漓尽致。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仅构造出山水美景,同时也是诗人寓情于景对时光流逝、万物盛衰的生命意识之感慨。本文笔者以“谢灵运及其山水诗的解读”为研究课题,首先对谢灵运的生平及其山水诗创作进行综合概括;然后,笔者结合自身所学中文专业知识和具体诗歌实例,分别对其山水诗中选取的意象、忧患意识等进行深入的解读;最后,从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出发,笔者采取客观公允的态度对谢灵运及其山水诗进行全新的定位与解读,并提出了个人一些的拙见,希望该课题的探讨能对今后山水诗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意象;忧患意识; 从南朝开始,士人对山水的理解和接受逐渐由理入情,并以“情之所需,情之所好”为出发点,来体验花草山川之貌,并以文字为载体寓情于景将其幻化为诗,由此便产生了山水诗。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便是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其山水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一方面,谢灵运山水诗中穷幽探险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当时社会审美风尚的代表;另一方面,当时官场险恶,人们的仕途如履薄冰,而谢灵运的山水诗恰能舒缓他们在官场上的压力,给予精神上的慰籍。所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谢灵运的山水诗蔚然成风不仅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为谢灵运及其创作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得地位奠定了坚实的根基。然而,就目前而言,对于谢灵运及其诗歌的评论,后代可谓毁誉参半。在唐朝以前,赞誉者居多,有人曾将谢灵运与陶渊明相提并论,将二者合成为“陶谢”。宋代以后,文学界似乎更崇尚陶渊明的“自然”、“平淡”、“和谐”之诗风,有研究者开始批评谢诗的“雕琢富艳”、“精工富丽”等,谢灵运在文坛上的地位也随之降低。时至今日,后人对谢灵运诗歌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并且分歧相对较大。鉴于此,本文笔者以“谢灵运及其山水诗的解读”为研究课题,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谢灵运的山水诗努力做到客观、公正的全新解读。一、 谢灵运生平及其山水诗创作(一) 谢灵运生平谢灵运,生于公元385年,卒于公元433年,南朝刘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历史现象较为普遍,谢灵运便是出生在当时极有名望的谢氏家族。有史料记载,谢灵运的祖父谢玄曾和叔父谢石、族弟谢琰一起率领八万士兵击败了苻坚的百万之众,建立功勋,被封为康乐公。祖父谢玄去世后,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二)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一向类型魏晋时期玄学大肆兴起,晋宋士人大多崇尚老庄清淡玄理,可以说,玄言诗充斥着当时整个诗坛,诗歌创作也深受其影响。然而,谢灵运不受时代文化环境的左右,独辟蹊径,以其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开创了当时整个诗坛清新明丽的风格。尤其是谢灵运仕途倍受挫折之后,归因山林,从而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所以,中国山水诗是与谢灵运这一名字密切相连,很多研究者都称其为中国“第一山水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等等。而他的山水诗也以措辞富丽精工著称,不仅颠覆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模式,将对山水自然风光的描摹独立于玄言诗之外,对扭转东晋时期玄言诗风盛行的现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以山水为的审美视角,大胆创新,开创了以山水诗为主体特征的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二、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意象解读所谓意象,简而言之就是寓“意”于“象”,就是通过创作主体个人独特的情感活动,嫁接以外界客观事物进而创造出一种艺术形象。换言之,就是寄托创作主体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的进一步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从理论上讲,对某一景物的刻画是被诗人内在情感所“选定”的,这种选择的前提是省略、或者说是牺牲了山水自然本身所蕴涵的更多的潜在信息。反之,它所描写的自然景物越是接近其本来面目,其所代表的意义越是指向客体自身,则被用于指涉自身之外的可能就越小。而指涉程度的降低就意味所受限制的减少,同时也就意味着其可赋予的内涌具有更多的模糊件和丰富性。谢灵运诗中意向的特点:一般意向的事物有:竹、兰、菊、梅、柳、蝉、荷、月、山水,谢灵运利用山水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赞扬表达自己品格、际遇或理想。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现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干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惑。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内蕴。意向的成因:意向的成因主要就是诗人想利用一些一些事或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怀才不遇、清高、安贫乐道、不畏强权、不图富贵、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意念的作用:诗歌的传统意象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个意象一经出现,便需对之进行不断的改造,以丰富更新其生命力。某一意象的形式化程度不妨称之为意象值,也是一个可变量,它与历代诗人的引用成正比。那些长久得不到丰富的意象将会逐渐老化,不再有新鲜感而不为人们所引用。当意象值趋于最小时,它就失去了可称之为意象的资本。谢灵运的山水诗把山水自然景物作为审美对象来表现,其诗中寓情于景的意象也较为为明显,具体内容可归结为如下几点:(一)谢灵运诗的核心意念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核心便是赏心说。谢灵运是我国古典山水诗派的奠基人,在他那充满奇致逸韵的山水诗中,写景、叙事、说理常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其山居赋即云:“研精静虑,贞观厥美。怀秋成章,含笑奏理。”所是指自然景物之美;而“奏理”意谓在山水审美时悟得人生至理。“赏心”一词曾数次出现在他的诗里,而且它的运用已经超越了具体的语义内涵,体现出谢灵运山水诗的某些本质意蕴,其间的景色至理皆以此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所以,可以说“赏心”是理解谢氏山水诗的关键词。古今学人于诗人拟在前贤时哲的基础上,集合谢灵运的山水名篇,对它的含义再略作辨析,有助于谢诗的理解。将“赏”“心”连缀成一词的是谢客首创,古今学者对此含义解说不一:文选李善注“心”;五臣注则为“识我心者”;近人黄节先生在谢康乐诗中取折中态度,疏释时兼引小尾郊一教授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里以“鉴赏自然之心”来训释。这些训释表达了诗人的原意,对此应作具体分析。谢氏诗文中的“赏心”一,各篇旨意,大致是指以心相赏(交)的朋友,特别是在感悟山水方面志趣相投的知音,如“含情尚劳爱”,二是表示诗人对自然的欣赏,“赏心不可忘,妙善能同”,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谢氏有时因“心赏”来表达对自然的欣赏(诗集中出现两次),但不管哪种用法,“赏心”都是以山水美的感悟与鉴赏为基础的。(二)花草意象 “花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最早出现3000多年前的诗经,比如“裳裳者华,其湑兮”(小雅裳裳者华),“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小雅苕之华)等,这里花被赋予了生命,寓意生命盛如花,衰以如花。从诗经之后,花意象被不断的挖掘和开拓,并逐渐形成一种诗歌创作的模式,令中国历代文人给予了更多的情感关照,尤其是在谢灵运的诗歌里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诗句“陵隰繁绿杞,墟囿粲红桃。”(入东道路),这里诗人通过色彩搭配和映衬,以翠绿的杞木与桃花相对比,进而突出桃花的鲜艳、亮丽的美感。在谢灵运的笔下,桃花不再是充满时间易逝的伤感落寞之物,而与之相反诗人正是借桃花来表达内心愉悦的真实情感;再比如诗句“握兰勤徒结”(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南楼中望所迟客)等,这些诗句中,谢灵运寄托感情于兰花,前者是芳香自洁的宣言,后者则表达兰花遭遇外界的压力,也会变化或者徒有虚名。由此可见,鉴于兰花的特殊气质,历来都被文人称道的兰花在谢灵运的笔下更有一番韵味。他不再一味的咏兰、赞兰,而是用兰花来比喻自己无可奈何的现状,以此来获得心灵的慰籍。和花意象一样,草意象最早也见于诗经,但作为鲜明的意象并不完整,直到屈原的离骚开始,才真正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忠贞的草意象。而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草意象”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比如用“野草”来表现悲伤的情怀,在诗句“莓蔷横海外,芜秽积颓岭”中,诗人通过对莓草等野草杂乱生长现象的描述,来表现对灾民的同情和作为地方官员的自责悲伤之情;除此之外,谢诗的草意象还表达了诗人的归隐意愿,比如山水诗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中表现的较为明显,鉴于文章篇幅限制,在这里不再赘述。(三)鸟意象我们知道,“鸟”是自由的象征,历代文人骚客常借喻于鸟表达个人意愿,抒写理想抱负,谢灵运也是如此,甚至是更胜一筹。因为他成长的时代正是社会门第、等级森严,正统思想影响较深,个人理想深受压抑。所以谢灵运在其诗歌中以“鸟意象”来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更是屡见不鲜。比如诗句“振迹鼎朝,翰飞戚蕃”,诗人接“飞鸟”展翅高飞喻指自己要振作发奋起来,一定要有所作为。但是,在谢诗中“鸟意象”并不单一表现诗人的理想抱负。在谢灵运看来虽然鸟儿本应自由自在翱翔天空,可是由于客观外界的影响,鸟儿有时候并不自由。在经历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的矛盾冲突之后,谢诗中又出现了“归鸟意象”,象征着诗人无意于仕途而渴望归隐,追切自然的淳朴感情。比如诗句“晚暮悲独坐,鸣鶗歇春兰”(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人借鸟鸣抒发自己岁暮怀归的情怀。(四)霜露意象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霜”、“露”等这些与秋天有关的各种意象都曾大量出现,比如宋玉的九辨,以及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等都出现过这样的意象。而就谢灵运的山水诗而言,咏叹秋天的诗作数量也非常多,并且在这些诗作中“霜露意象”也非常明显。比如诗句“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登永嘉绿嶂山),此诗作于公元422年,主要描写深秋景致,当时诗人被贬为永嘉太守,这里着重表现出“霜”的意象,它代表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湖水波光凝聚着一片寒气,丛生的竹子饱经霜露的竹叶显得更加青翠光润”,诗中谢灵运以“饱经霜露的竹叶”自喻,表明了自己经历了仕途的残酷之后,能移情于山水自然,不为政治所累的高尚情操。而“露”的意象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少见凄凉和沉重,更多的是增添了清新自然的气息。比如诗句“秋岸澄夕阴,火旻团朝露。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颓暮。”(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亭亭晓月映,冷冷朝露滴”(夜发石观亭)等诗句,在谢灵运的笔下无形中勾勒出一副秋天、月光、星星、朝露等元素组成的鲜明图画,将大自然的美丽、和谐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王琳,李存霞,杜瑞平.谢灵运山水诗新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7页.。同时也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然,物我合一的人生态度。三、谢灵运山水诗意象的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门第等级制度森严,士族历史现象也较为严重,谢灵运出生在极有名望的谢氏家族,其山水诗虽已描写自然山水景物为主,但是大多是寓情于景,甚或直抒胸臆,表达出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及士人心态。其中,诗句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忧患意识较为明显,主要是表达仕途的艰险,时光的易逝,以及命运多舛,对生命体弱多疾的忧患与感慨。(一)对时光易逝的伤感“春事时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偃仰倦芳褥,频步忧新阴。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这是一首题为读书斋的山水诗,该诗作于景平元年春夏之交,诗人谢灵运通过对春末夏初自然景象的描写,比如落花坠下覆盖了小路,颜色或深或浅的绿叶交错生长。这里的“落花”代表着春天的逝去,而“绿叶”又寓意着夏天的到来,这些诗句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面对春夏交替,对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时光的留恋和伤感。末句“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可谓直抒胸臆,把诗人面对时光无情流逝的伤感展现给世人。除此之外,谢灵运在游南亭一诗中也表现出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感叹时光的易逝。比如诗句“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谢灵运抒发了自己还没来得及充分的享受春天的美好景色,而夏天却已经悄然来到身边。尤其是谢灵运的后期创作,随着诗人年岁的增长,以及仕途屡遭挫折,其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更为深刻。比如,在诗人被贬为永嘉太守后,其创作的晚出西射堂一诗通过对西山深秋早晚景色的描写,诗人触景生情,不仅抒发了羁旅怀旧的孤寂之感,比如诗句“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节往感不浅,感来念已深。”同时也抚镜而照,发现自己原来乌黑的头发如今变成了花白,衣襟渐宽,诗句“抚镜华缁鬓,揽带缓促衿。”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反观自己,然后进一步感叹光阴似箭,岁月难留,对时光的流逝产生伤感之情。(二)对仕途苦闷的嗟叹谢灵运虽然出身名门贵族,宦官家庭,但是他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恰恰相反,其在仕途多次遭遇挫折。义熙二年,即公元406年,谢灵运担任抚军将军刘毅的记室参军,从此正式步入政治仕途。本年十月,刘毅兵败自缢,谢灵运转入刘裕帐下做太尉参军,但是刘宋朝廷对他并不委以实任。永初三年,谢灵运被贬永嘉,从此仕途更显荆棘。正是这样的遭遇,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寄托诗人政治仕途失意的诗篇比比皆是。比如诗作登池上楼,谢灵运在开篇首句以自己的处境和心境为对象进行了描述,“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表达出诗人的才能和出身,他本应是参政的要员,而现实的政治仕途中并不受重用。尤其是刘宋代晋后刘裕对谢灵运的不信任,将其降为侯爵,他的内心更为伤感,对仕途也更为失望和迷茫古云义.中国古典文学辞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65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山水诗作表达他对政治仕途的绝望和对自己政治命运的失意。比如“羁苦孰云慰,观海籍朝风”(行田登海口盘屿山);“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殷勤诉危柱,慷慨命促管”(道路忆山中)等诗篇都抒发了诗人政治仕途苦闷的情绪。可以说,谢灵运的这些山水诗是当时士族文人仕途生活的真实写照。(三)对命运多舛的哀怨终究谢灵运的一生,他的经历多遭受疾病痛苦的折磨,这些在很多古书中都可考证。比如,在宋书本传中记载谢灵运为官永嘉时“在郡一周,称疾去职”等。所以,在谢灵运的诗文中也多有对命运多舛,生命疾苦的担忧和哀怨。比如,在他的与江夏王义恭笺一诗中就陈述了自己体弱多病,“禀生多病,天下所悉,禀生多病,天下所悉,两胁癖疾,殆与生俱,一月发动,不减两三,每至一恶,痛来逼心气余如延”这些诗句可以说毫无矫情之意,诗人对其生病之疾苦的描写,使读者感同身受。其实,纵观谢灵运的家族史不难发现,谢氏家族子孙多病多灾的寿命一般都不太长雷鸣.谢灵运处世哲学“出”与“处”的冲突J.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24期.第46页.参考书目1林珍华.佛教对谢灵运山水诗结构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年第1期.2胡遂,成希.王维与谢灵运山水诗的比较J.重庆三峡学院报.2008年第4期.3王琳,李存霞,杜瑞平.谢灵运山水诗新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4姜剑云,王岩峻.“巧似”抑或“自然”?谢灵运山水诗艺术特征辩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5陈志刚.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清旷之美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6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注释M.周镇埔,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7古云义.中国古典文学辞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8赵杨丹.浅析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锅炉设备试压工压力容器操作特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非典捐赠协议书
- 钟表及计时仪器制造工跨部门项目协调考核试卷及答案
- 隧道工消防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公司速录师岗位职业健康及安全技术规程
- 2026届广东省云浮云城区五校联考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2026届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家居用品(沙发)购销合同
- 2025房屋租赁终止合同模板
- 2025房屋租赁合同范本范文
- 2025少先队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各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共五套
- 三折页设计课件
- 防诈骗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川渝地区成品油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报告
- 减肥与能量代谢课件
- 《三借芭蕉扇》课件
-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课件
- eOps自动化运维平台介绍
-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
-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高级工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