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经与人之行为修养洛阳理工学院白选杰,同志们好,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一道探讨道德经与人之行为修养的相关问题。我今天主要讲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老子其人与人之行为修养;其二,道德经其书与人之行为修养;其三,道德经之名言与人之行为修养;其四,中华传统文化与人之行为修养。,一、老子其人与人之行为修养,(一)司马迁笔下的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注:1.司马迁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2.史记。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3.守藏室之史“守藏室之史”也就是掌管国家文物典籍的史官,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的地方,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可以用汗牛充栋、无所不有来形容。,4.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dan丹),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间。5.楚苦县?从大量的史料和史迹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子年长于孔子,老子西去时苦县还隶属于陈国,孔子去逝的公元前479年和陈国灭亡是同一个时期,苦县随陈国属楚时,老子已“莫知所终”。所以,老子应是陈国人,而不是楚国人。老子的国籍已被误传了两千多年,今天应该为他恢复陈国“国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6.春秋时期的陈国和楚国春秋时期我国有诸侯国众多,有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等。7.苦县与鹿邑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是老子的故里,(二)老子笔下的老子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三)孔子笔下的老子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二、道德经其书与人之行为修养,(一)道德经概述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把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二)道德经版本道德经的版本有多种,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郭店楚简本等不同年代王公贵族随葬的道德经版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比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本的道德经年代早100多年,其它版本,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是汉代以后的版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三)道德经简释1.对道的阐释2.对德的阐释3.对道德的阐释(四)道、德、道德的涵义与人之行为修养1.从道的涵义谈人之行为修养2.从德的涵义谈人之行为修养3.从道德的涵义谈人之行为修养,三、道德经之名言与人之行为修,(一)从道德经的开篇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一章(版本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版本2)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缴。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注释】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恒:一般的,普通的。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无名:指无形。有名:指有形。母:母体,根源。,恒:经常。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为端倪的意思。谓:称谓。甲本、乙本作“胃”,系借字。此为“指称”。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译文1可以用言语表述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语说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形无名是天地的始端,有形有名是万物的根源。所以经常没有欲望,以便观察无形(无名)的微妙;要经常有所意识地观察有形(有名)的端倪。“无名”、“有名”都来源于“道”,构成“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指的是同一个真理。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译文2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很幽深的;极远极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二)从“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注释恶已:恶,丑。已,通“矣”。斯:这。相:互相。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盈:充实、补充、依存。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作:兴起、发生、创造。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译文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三)从“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注释长、久:均指时间长久。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译文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存在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四)从“上善若水”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注释上善:指上善之人。上,上等,崇高。善,指善良有美德的人。善作名词。水善:善,善于、长于的意思,善在此作副词。所恶(wu):所厌恶的地方。几(ji):接近、差不多。地:用作动词性谓语,这里的具体意义是选择低下的地方。渊:深。这里形容内心深沉虚静的状态。予:推予、给与。正:通“政”。,译文最高的善就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最高的善人)居住要(象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交友要真心相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从政要有条有理,干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正因为他(象水那样)与世无争,才没有过失。,(五)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二十三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文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所以,“圣人”用“道”作为观察天下命运的工具。不自我显示,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赢他。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保全”等话,哪里能是假话呢?它实实在在是能够做到的。,注释曲:委曲。全:齐全。枉:弯曲。正:正直。洼:凹陷。敝:破旧。执:持、抱、守。一:指“道”。式:法式、典范。本句意思:因此圣人遵守着“道”行事成为天下的典范。几:接近。才:同“哉”。诚:确实。,(六)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下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无声呵又无形呵,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下息,它可以算做天下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空间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无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以它自己的样子为法则。,注释昆成:昆同“混”,成,完整。混成:浑然而成一体。形容“道”原始混沌状态的形成。萧:通行本作“寂”,寂静,无声。谬(lio):通行本作“寥”,无形,空虚。独立:独自长存。是指“道”的绝对性。不改:不变,是指“道”的永恒性。字之:字,别名,这里用作动词,取字。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命名。成年后,男女分别在举行冠礼和笄(ji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礼时再起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应的别名叫字。之,代词,它是使动用法,意思是给它以别名叫做道。强(qing):勉强。为之:替它。大:大即指大道。逝:去。引申为运行。反:通“返”,返回,回归。国:这里指宇宙空间。法:效法、取法;人法地:人向地效法。,(七)从“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式,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译文深知刚强,却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溪流。甘作天下的溪流,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去,而会回复到婴儿那样纯真的状态。深知荣耀,却安守卑辱,甘处天下的低谷。甘处天下的低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而会回复到质朴的境界。深知洁白,却安守污黑,愿作天下的典范。愿作天下的典范,永恒的德就不会有失误。永恒的德不会有失误,就又回归为无穷无尽的“道”。“朴”分散就成了物,圣人顺应情况安排成为领导。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不治、不割裂“朴”。,注释其:代词,这个。雄:比喻刚强。下句“雌”,喻柔弱。恒:普遍的,基本的。通行本作“常”,永恒的。婴儿:道家认为婴儿无知无欲,用来比喻纯真状态。朴:本义是原初未动的木材,喻义是指纯真质朴的境界。式:典范,楷模。贰(t):过失,差错。通行本作“忒”。无极:此指“道”的最高理想境界。极,极点。器:器物。,(八)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了解自己的才算聪明。战胜别人的是有力,战胜自己的才算做刚强。知道满足的就是富有。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根基的才能持久。身死而精神长存的才是真正的长寿。,注释知:知道、了解。知:同“智”,智慧。强行:勉力勤行。坚持力行,努力勤奋。所:所在、处所。忘:忘记。通行本作“亡”,王弼注:身没而道犹存。,(九)从“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其大。,译文大“道”广泛博大呵!它永存宇宙、独立运行,能左能右、左右逢源,无往不在。功成事就却不自称有功有德。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自以为主宰,它乃是永远没有什么欲望,可以称说为微小。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说是伟大。因此,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是因为他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能够成就他的伟大。,注释氾(fn):同“泛”,普遍,广博。高亨说:“此言道体;大,左之右之无往不在也。”名:称说。有:存在,此指具有功德。弗:同“不”。主:主宰。,(十)从“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天下极坚硬的东西里穿行无阻。空虚无形之物,能够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中。我因此而知道无为的好处。不用空谈的教化,无为的好处,普天下很少事物能够赶得上它。,注释至:最。驰骋(chng):原指马快速奔跑,这里比喻攻击、贯穿,无所阻挡。无有:不见行迹的东西。无间:指无有间隙的东西。希:通“稀”,稀少,罕见。,(十一)从“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译文最圆满的东西就好象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最充实的东西好象空虚的一样,可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象是弯曲的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象是笨拙的一样,最好的口才好象是不善言词一样。清静战胜躁动,寒冷战胜炎热。清静无为便可以成为统治天下的君长。,注释缺:缺陷。敝:败坏。冲:虚空。穷:尽,终结。诎(q):通“屈”,弯曲。拙(zhu):笨拙。赢(yng):有余。绌(ch):不足。讷(n):说话迟钝。靓(jng):通“静”。炅(r):热。请:愿意、乞求。正:君长。,(十二)从“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呈现各种形状,具体环境使万物长成。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并重视“德”的。“道”所以受尊崇,“德”所以被重视,就在于它们对万物不加干涉,从来都让万物顺任自然。所以,“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展,使万物成熟结果,对万物爱养、保护。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注释刑:通“形”,指构成万物形态。器:器物。爵:指赐爵位,使其尊贵。亭:结成果实。亭,通“成”。毒:果实成熟。毒,通“熟”。复:覆盖,保护。恃:依仗。,(十三)从“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无事”的方式去做事,以无味作为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去报答怨恨。解决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大事情要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定由细小开始。所以有“道”的圣人永远不认为自己在做大事情,才能成就大事。轻易应诺别人的要求,一定很少遵守信约;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因此有“道”的圣人(遇到事情)都把它看得艰难,所以才永远没有困难。,注释味无味:以“无味”为“味”。前面的“为”、“事”、“味”均为动词,意动用法。后面的“为”、“事”、“味”均为名词。大:动词,使动用法,使增大。多:动词,使动用法,使增多;乎:于。作:兴起,发生。诺(nu):许诺,答应。猷:考虑。,(十四)从“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译文事物稳定时就容易维持。事物没露征兆时容易筹谋。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消除。因此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处理它,要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时治理它。合抱粗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土一筐土筑起。登上百仞的高处,从足下第一步开始。勉强作为反而会毁坏它,把持不放反而会失去它。因此,圣人顺从自然不妄为,所以没有失败;无所把持,所以无所失去。民众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如果做事最终还能像最初一样谨慎,那么就不会坏事了。因此,圣人把没有欲望当做欲望,不贵重难得的财物,学习人所不学的道理,一反众人的过错回归于道,用此辅助万物的自然生成发展,而不敢轻举妄为。,注释安:安稳、安定。持:维持,支持。兆:征兆,苗头。判:分裂,分解。毫末:细毛尖。比喻细小的幼芽。成:同“层”,重。蔂(li):装土的笼具。蔂土:指一筐土。仞(rn):古代七尺为一仞。复:返回。辅:辅助。,(十五)从“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它所处低下,便为百川之王。若有人想在万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圣人正是这样,他在上,人民没有重担;他在前,人民不会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热心拥戴而不厌倦。他不争不竞,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注释上:活用为动词,在之上。欲上民,想处在百姓之上。下:活用为动词,在之下。之,代百姓。必以其言下之:必须要用言语表示在百姓的下面(谦下)。下二句中的“先”与“后”,都活用为动词,同此用法。重:重压、沉重。推:推荐,推举。厭(y):厭通“压”,抑制。又作厌。诤(zhng):通“争”,竞争。通行本诤作争。,(十六)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弗争”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六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不积,既以为人矣,己愈有,既以与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弗争。,译文诚实的言谈不动听,动听的言谈不诚实。聪明的人不炫耀知识广博,炫耀知识广博的不聪明。善良的人显得不充裕,显得充裕的人不善良。圣人没有自己的积蓄,尽全力去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尽全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所得更丰足。所以天之“道”,行事有利于万物,而不妨害它们;圣人之“道”行事,只对人有所施为,而无所争夺。,注释信:真实,诚实。博:广博,渊博。积:积蓄,聚藏。既:已,尽。俞:通“愈”,更加。弗争:不争。,(十七)从“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七十三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译文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最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毛病。有“道”的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他把“不知知”当成一种毛病。正因为将毛病当成毛病,因此才不犯这种毛病。,注释尚:尚好,好。通行本作“上”字,上与尚古字通用。不知不知:王弼本及各本都作“不知知”。此据帛书甲本作“不知不知”,文义较顺,便于理解。蒋锡昌对“知不”四句作:“能知其所不知者,上也;不能知其所不知者,病矣。”张松如据此说法译作:“知道了,还以为不知道,高啊。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糟啊。”任继愈译这四句为:“知道自己不知道,最好;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就是病。”病病:动宾短语(词组)。第一个“病”字,动词;第二个“病”字,名词,把毛病看作是毛病。,(十八)从“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七十八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躯体僵硬。万物草木生长的时候形质是柔韧脆弱的,它死后就变得干硬枯萎了。所以说:坚硬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微细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不会取胜,树木长到强壮就会被砍伐。凡是强大的就处于下位,凡是柔弱微细的反而处于上位。,注释胆(gng):最终、未了。信(shn):通“伸”,身体伸直。脆:脆弱。槁(go):干枯。徒:类型。“折”,被砍折的意思。下:下降,下位。上:上升,上位。,(十九)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八十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云: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译文普天下没有哪一种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是攻击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因为它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得了的呀。水之柔所以能够胜过刚,弱之所以能够胜过强,普天下没有哪个不知道,但是没有哪个能照此实行。所以圣人的话这样说:“能承担国家遭到屈辱的责任,这才配称国家的君主;能承担国家发生祸难的责任,这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注释先:胜过。通行本作“胜”字。易:代替。行:实行。云:如此。曰:说。泄(gu):通“诟”,通行本作“垢”字,耻辱。社稷(j):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用作国家的代称。主:指君主。受:承受。不祥:指祸殃。正言若反:真理好似违反常理,正言好似反言。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本是真理,圣人之言,本是正言;世人不解,以为好似违乎常理,好似反言。,(二十)从“有德司契,无德司彻”之言谈人之行为修养,第八十一章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译文和解重大的仇怨,必然还会留有残余的仇怨,这怎么可以把它当作“善”呢?因此,圣人崇尚、赞助“善”,但并不以此向人们索取。所以有“德”的人主管“善”事,没有“德”的人管事就剥削。天“道”对谁都没有偏爱,永远亲近、赞助有“德”的善人。,注释和:和解。焉:疑问代词,怎么。契:契约,合同,分为左右契。责:责求,索取。有德:指“有道者”。司:掌管。彻:是周代的田税法,指十一之税。引申为剥削的意思。亲:亲爱,此指偏爱。与:赞许,帮助。,四、中华传统文化与人之行为修养,(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行为修养水平的上佳途径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2.传统文化浸润度低是当前国家公务人员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3.提高国家公务人员行为修养水平的上佳途径是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二)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特别能够提供行为修行的丰富营养以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和易经为例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行为修行的丰富营养1.从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汲取行为修行的丰富营养,(1)大学简介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2)大学摘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2.从四书五经中的易经中汲取行为修行的丰富营养(1)易经简介易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她利用八卦图,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有“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和“天人之学”之称.易经的起源众说不一,一说,夏、商、周曾三代易名,分别叫连山、归藏和周易.关于“易”的含义也有多种解释,根据东汉郑玄的解释,“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和“不易”.,西汉时期,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因乐失传,今只有五经,即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左传。四书五经是中国先哲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使中华文明繁荣稳定了几千年。,(2)易经摘录A.易经的乾卦乾卦卦画,乾卦原文乾卦第一: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卦译文:乾就是天,上面是天,下面是天,所以叫做天:开始,顺利,锐利,坚持。初九:潜游的龙禁止使用。九二:出类拔萃的龙反复驰骋畋猎,有利于拜见自己的老师。九三:君子终日追求上进,接近成功则要保持谨慎,不断磨砺就会没有过错。九四:也许应该在深渊中取得飞跃,这样做没有任何过错。九五:飞翔的龙飘游在天空上面,有利于去拜见自己的老师。上九:骄傲的龙必然存在悔恨。用九:遇到群龙没有首领,这是很好的事情,B.易经的坤卦坤卦之卦画,B.易经的坤卦原文坤卦第二坤上坤下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要点梳理与模拟题解析
- 某中小学2021年世界气候日介绍主题教育班会-图文班会课件
- 人教版平均分的教学课件
- 《妈妈们的心》教学课件
- 郫都区2024-2025学年度(下)八年级学业水平监测(语文卷)
- 河南省许昌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计划
- 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考核
- 急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护理查房
- 生活电子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劳动仲裁财产保全申请书
- 2023年宠物用品公司简介(50个范本)
- 高中英语高考读后续写肢体动作描写(手、肩、胳膊、心脏、背、腿、膝、脚等细化描)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东莞检测院招考【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独股一箭2010年20w实盘
- 数控加工中心培训课件
- 智慧燃气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 学校及附属设施建设施工方案 (1)
- 公共关系策划(共47页).ppt
- 卒中相关性肺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