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失街亭(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人物形象诸葛亮。 2.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研究性阅读:失街亭谁之过。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物形象诸葛亮 提问:本文是如何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 学生结合课前的思考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梳理。 明确:节选部分人物众多,主要人物有诸葛亮、马谡、司马懿,而事实上马谡和司马懿都是作为陪衬来烘托诸葛亮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深谋远虑、料敌如神、赏罚分明而又严 于自责的诸葛亮形象。 (1)课文开头写诸葛亮分析敌情,调兵遣将把守街亭,集中表现了他的精细谨慎和深谋远虑。他根据探细提供的情报,洞察 “ 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 ,于是决定派人把守街亭。他在分派军务时,再三强调指出街亭地理位置的重要和防守困难的条件,他说: “ 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 马谡一再请缨,诸葛亮虽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他深恐马谡不能战胜司马懿、张郃,深知魏军主将的厉害,2 / 10 所以他派出平时谨慎的上将王平为辅佐,嘱咐 “ 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 ” ,又嘱咐 “ 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 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 ” ,这些都说明他处理军务精明仔细过人。尽管后来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而失守街亭,也不能苛责诸葛亮。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敌方了如指掌。他深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了解张郃的勇猛善战,估计到战争总是有胜有败的,主帅不仅应有取胜的安排,还应有应付失败的准备。这又是他的谋略高人一等之处。因此,他分派高翔到街亭东北的列柳城去屯兵扎寨,准备引兵援救街亭。又派魏延屯扎军队于街亭之后,总守汉中咽喉,又派赵云、邓芝出疑兵,惊扰魏兵军心。准备自统大军去取郿城,命姜维做先锋,兵出斜谷,以打开进 攻长安之路。这个计划比较周严,战争形势顺利,则可进兵长安;形势不利,万一街亭失守,陷于被动,仍可保存实力,退回汉中。通过作者所写的诸葛亮调兵遣将的场面,足以初见他的深谋远虑了。 (2)用侧面衬托的写法,写诸葛亮料敌如神。主帅在战前的计划、部署,必经战争实践的检验。这里的侧面衬托有: 是用司马懿之口来赞扬诸葛亮。司马懿早估计到蜀兵必从汉中咽喉之地街亭,列柳城进军,于是令司马昭探路,果然见街亭有蜀兵把守。他慨叹地说: “ 诸葛亮真神人,吾不如也! ” 是用马谡的失败来衬托。马谡失守街亭,在于不听3 / 10 诸葛亮的军令。诸葛亮 曾说 “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 ” ,而马谡狂妄自大,不以为然。诸葛亮指示他在要道之处下寨,阻挡魏兵,他却在山上屯军,犯了兵家的忌讳,让司马懿钻了空子。本来司马懿晚到街亭是难以取胜的。但偏又侥幸取胜,更证明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是写高翔轻敌,想依靠夜间劫寨轻而易举地夺回街亭,结果被司马懿偷袭了列柳城,失去了咽喉重地。街亭、列柳城均已失陷,蜀军只有退往阳平关。这又证明了诸葛亮对列柳城、阳平关两地在战争中地位重要的估计正确和调兵遣将的恰当。街亭失守造成了蜀军的极大被动,幸亏魏延守住阳平关,不然处境更为困难。以上从三方面衬托 出了诸葛亮的料事如神。 (3)诸葛亮面对逆境能审时度势,干练从容,达到保存实力的预期目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当他听到 “ 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 ” 以后,首先是自责 “ 此吾之过也 ” ,他并没有气急败坏、怨天尤人,紧接着便有计划地安排撤退。撤退的目的是保存实力,以便再出祁山,北定中原。首先是命令关兴、张苞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为疑兵,掠扰魏兵,这一步使魏兵不能立即追击蜀军。其次是命令张翼引军修理剑阁,使蜀军能顺利退回汉中,可见诸葛亮面临危险而方寸不乱。再次是密令大军收拾行装,以备启程,又命令马岱、姜维断后。战争的进程 证明,魏将曹真闻听蜀兵撤退,急忙率兵追赶。马岱、姜维领伏兵杀来,立斩魏军先锋陈造,曹真4 / 10 引兵逃窜。他们断后获胜,为蜀军赢得了从容退却的时间,能够连夜皆奔回汉中。最后是有计划地撤退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和姜维老母。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军胜能取、军败能退的从容干练,在撤退时力争主动,更见其谋略超人。 (4)写诸葛亮赏罚分明,严于责己。他在出师表中就曾陈述过赏罚严明的治军方针。他的这种思想在本文中依然有体现。赵云、邓芝英勇挫败追敌,不折一人一骑归来,诸葛亮亲率诸将出迎,给赵云、邓芝极大的荣誉,可见他治军有道。 “ 挥泪斩马谡 ” 说明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二、赏析小说的艺术手法 1.提问:本文是如何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 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明确:本文是通过诸葛亮的 “ 三哭 ” 和马谡的 “ 三笑 ” 的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又是通过 “ 三哭 ” 和 “ 三笑 ” 来体现文章生动的情节和极富个性的语言的。 作者通过马谡的 “ 三笑 ” 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他一笑孔明 “ 多心 ” 。 “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 在他看来,诸葛亮严密的布置是多虑的,诸葛亮也是庸人自扰。既然在他眼里丞相都是可笑的 ,对副将王平更是不屑一顾了。所以他二笑王平无能。当王平给他指出5 / 10 屯兵当道的合理性及屯兵山寨的弊端时,他大笑曰: “ 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 他对王平的态度轻蔑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三笑司马懿胆小。当司马懿亲自日夜巡哨街亭,马谡在山上见了大笑曰: “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 言下之意是,如若来围山,定叫他 “ 片甲不回 ” 。他的口出狂言,他的自鸣得意,他的盲目自大通过他的 “ 三笑 ” 暴露殆尽,也只有这样一位狂妄自大之人才会有如此的语言和神态。 故事 “ 斩马谡 ” 中诸葛亮有三次不同的哭。第 一次马谡悔罪后,诸葛亮 “ 挥泪 ” 道: “ 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 ” 反映了诸葛亮当时复杂的心情。第二次是蒋琬为马谡求情后他 “ 流涕 ” 说 “ 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 ” ,他的欲罢不能的心态显露无遗。第三次是当武士献上马谡首级后他 “ 大哭不已 ” 。结合课文内容我们知道这是他悔恨、内疚、痛惜、哀思之情的总爆发。通过诸葛亮的 “ 三哭 ”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深明大义、纪律严明、敢于自责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的 “ 三哭 ” 和马谡的 “ 三笑 ”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由此可看出作者构思的独特,语言运用的精练。 (解说:此问题原本是两个题,通过 “ 三哭 ” 和 “ 三笑 ” 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理解,如果学生理解有难度,也可分成两6 / 10 个问题。 ) 2.在本课中,诸葛亮有三嘱、三哭,司马懿有三探,马谡有三笑,街亭鏖战有三折三起,试体会失街亭中 “ 三 ” 的妙用。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不管是人物形象的刻绘,还是故事情节的安排,失街亭都匠心独运地安置了许多个 “ 三 ” ,或言语,或表情,或行为,或波折。敏锐地抓住这些 “ 三 ” ,可以高层建瓴,纲举目张,迅速而全面地把握全旨,了解人物,加深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研究性阅读 1.失街亭谁之过 提问:关于失街亭,有人认为责任在马谡,也有人认为责任应归诸葛亮,你们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待的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学生甲:失街亭是马谡的过失,他应负全部责任。诸葛亮 “ 言未毕 ” ,他便抢着说 “ 某愿往 ” ,并且置诸葛亮强调的 “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 于不顾,口出狂言: “ 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 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 ” 显示出他的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自量力 。俗话说 “ 骄兵必败 ” ,他如此骄傲狂妄,目空一切,焉能不败。到了街亭之后,又目中无人,笑诸葛亮7 / 10 “ 多心 ” ,笑王平 “ 真女子之见 ” ?又笑司马懿 “ 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 。当自己军队失败之时,却不能压住阵势竟然临阵脱逃,这样一个人,责任自然在他。 学生乙:我认为街亭之失,责任在诸葛亮,因为他不能知人善任,不能重才而用,明知街亭乃 “ 吾军之咽喉 ” ,知 “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 ,却未能有效地阻止急于争功的马谡。并且,他用人而疑,派王平相助马谡,恐二人有失再派高翔接应,又派出魏延去街亭之后屯扎,再又派赵云、邓芝以为疑兵,明知派一个 人又派一个人都不能胜任,何不慎思深虑再作决策。因此街亭之失,诸葛亮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丙:我认为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不是草率行事,而是谨慎抉择。这可以从以下两个事例中看出: (1)马谡在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曾发表过较高明的军事见解。他说: “ 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 (2)诸葛亮顾虑司马懿深有谋略,认为他是 “ 蜀中之大患 ” 。马谡曾为他出反间计,密派心腹人往洛阳、邺郡等处,散布流言,说司马懿欲反,更伪作司马懿告示天下的榜文,遍贴各处,促使魏主曹睿心疑想杀掉他。结果,反间计取胜,司马懿被削去兵权放归田里。 8 / 10 根据以上的两件事,可以看出马谡并非庸才,他的 “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 的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他的反间计也收到了效果,因此诸葛亮对马谡是赏识的。街亭失守完全是马谡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狂妄轻敌的结果。因此,不能因为街亭失守就认为诸葛亮用人不当。 2.失街亭可借鉴之处 学生思考后,把自己的看法写在黑板上,教师整 理。 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死搬教条。 处理事务要善于纳言,不可狂妄自大。 在矛盾面前要知己知彼,深思熟虑。 赏罚要严明,执法要严肃。 用人时要尽可能做到全面而准确地考虑。 四、课文总结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众多精彩故事中的一个。通过学习本文,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貌。它 “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 ,雅俗共赏,描写精湛,人物传神,善写战争,结构宏大。三国演义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五、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 9 / 10 延伸阅读 赏析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 空城计 ” 。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 “ 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 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 “ 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 孔明及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 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奉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鏖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军中,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 “ 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 ” 懿曰: “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 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 “ 司10 / 10 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 孔明曰: “ 此人料吾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和县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第七批9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绿色食品行业绿色有机食品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元器件行业电子元器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云计算行业云端安全技术前景研究报告
- 安全培训考核试题部门级及答案解析
- 上海安全员题库考题及答案解析
- 客运安全员题库全及答案解析
- 华电安全技能认证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吉林水利安全员证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 外科护理学(第七版)复习试题有答案
- 土建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 钣金生产车间安全培训
- 关于有两个孩子的离婚协议书(2025年版)
- 2025年江门楼盘统计表
- 《财务大数据分析》教案
- 颅脑CT检查技术讲解
- 电机维修工作流程
- 新型领域安全的主要内容
- 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双赢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