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及教学计划2M孙海浪儿童诗课题13假如我是一颗种子课时四2(36)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复习。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二、深入探究。第一节:在这小节里作者借用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作者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1、“贴”是什么意思?“亮晶晶”是什么意思?2、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亮晶晶的?第二节:1、在这节诗歌中,作者借用了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用绿色编制青春年华”是什么意思?(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光彩。)在“杜鹃花像燃烧的火把”一句中,作者把“杜鹃花儿”比作了什么?(燃烧的火把)第三节:教师领读,指导学生理解体会。1、在这一节中,作者借“一朵小花“抒发了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情感。2、“醉人的清香飘向天涯“意思是说使人沉醉的香味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3、“春光明媚“原指春天的风光绚丽多彩,鲜艳悦目。在本课中,指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绚丽多彩,欣欣向荣。4、“我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意思是说作者将投入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增添光彩。三、指名朗读背诵。配乐背诵,集体欣赏学生齐声朗读。合作交流,学生汇报。用“亮晶晶”说一句话吗学生朗读体会指名有感情的朗读齐读,赛读学生代表背诵课文,师生评价13假如我是一颗种子一颗种子要生根发芽一片绿叶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一朵小花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本课如果再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课题14马背上的小红军课时四3(37)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生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重点、难点:理解生字词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1、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更为感人的是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达,有的用双脚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有的则牺牲在长征的途中。马背上的小红军就是陈赓将军在红军过草地时亲身经历的一件感人至深的事。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2、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倔强:性格刚烈不屈。满不在乎:一点也不在意。忍饥挨饿:忍受饥饿的折磨。荒无人烟:荒凉偏僻,没人居住。无可奈何:一点办法也没有。四、理解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讲故事来历。第二部分:(210)讲遇到小红军。第三部分:(1115)讲失去小红军。学生质疑听教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意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14马背上的小红军问、查、拼读通读准读懂横平竖直方正:关于长征的故事学生们了解的不多,所以课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为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课题14马背上的小红军课时四4(38)教学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指名读故事的两部分,边读边思考:每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二、了解背景、仿说句子。1、当时故事发生地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呢?哪一些话做了具体描述?说明了什么?2、小红军的外貌又是什么样子?三、精读对话,感悟理解。1、自由读课文310自然段,画出小红军与陈赓同志对话。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人物的对话读好?3、指名上台表演读,评议。四、了解真相,理解人物品质。1、,默读课文1115自然段,结合前面课文,边读边想:陈赓的心为什么总是平静不下来?他会想些什么?他为社么会感到自己受骗了?2、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五、拓展延伸。1、望着停止呼吸的小红军,此时,陈赓是什么心情?他会怎样说?怎样做?2、课题的意义你了解了吗?还可以说成时()的小红军?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试着概括每一部分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小红军的外貌为什么会这样的?抓住班上同学的外貌做一段描述。小组合作朗读,集体评议分角色读对话,边读边想,准备表演读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是骗陈赓的?理解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陈赓是怎样的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最令你感动的部分15马背上的小红军外貌:十一二岁体力强黄黄的小脸和马赛跑大眼睛薄嘴唇翘鼻子等同伴脚穿破草鞋又青又红干粮多: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习本课以读为主,通过读,让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的感情,学生的感情融为一体。课题15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时四5(39)1、学习9个要求会认的字,学写8个会写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学重点、难点:学习9个要求会认的字,学写8个会写字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在60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站。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多亿人卷入了战争长河,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家,都加入了为正义而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二、学习字词。1、价差生字的预习情况。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3、指导识记生字。4、指导写字。5、读写词语: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三、了解大意。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五、理清层次。第1自然段:交代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第4自然段: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拿走了烛台。齐读课文喝喝彩喝水加偏旁记忆的字:虫-烛扁-骗马-闯昔-蜡仓-苍厄-危区别形近字:司-同街-褂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交流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学生阅读分析、总结15生死攸关的烛光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本课通过读文对字、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为正确理解、读文作好铺垫。课题15生死攸关的烛光课时四6(40)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故事内容,明确母子三人在保护秘密情报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沉重的优秀品质,会复述故事。教学重点、难点:品析课文。一、复习巩固。指名读课文。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质疑: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第二部分: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这3人是什么关系?他们是亲密的一加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质疑:“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什么?第三部分博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师生合作探究。A、“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铁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B、“她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C、“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D、“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师生评议,体会小女孩的机智。三、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四、总结全文: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瑙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听写字词学生齐声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回答自读思考组内交流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德见解板书设计生死有关的烛光:半截蜡烛一波三折点燃重新点燃夺回机智沉着吹灭端走端上楼: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子三人在保护秘密情报中表现出的机智、英勇、沉着的优秀品质。课题16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时四7(41)学习目标:1识字14个,正确书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代背景。学习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叮嘱”造句。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一、简介背景,解释课题:1简介历史背景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刘邓大军”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四散奔逃。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4课就描述了其中一次重要的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板书课题)2、大别山在哪里?师:结合刚才老师的介绍,谁能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思?指导:“千里”是指刘邓大军行军路程。“跃进”是指极快的前进,是指一种长驱直入,直攻敌人心脏的进攻方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自读要求: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师:汝河一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3质疑问难布置叮嘱防线据点不约而同(师生共同解决)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一)第12自然段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情况?2齐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二)找出文章中心句1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2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师: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把它勾画出来。3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并质疑问难提问:刘邓首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在文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狭路”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我们接着学习课文。(三)第3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狭路”表现在哪里?2自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看出情况的紧急?用”“标出相关的词句。3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并进行小结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追赶,这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防线。当18旅到达汝河北岸和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人马趟不过去。(师:前有强敌,后有追兵。)4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朗读)5师:正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了战斗指示刚才,大家所学习的有关战斗的情况可以用这句话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四、总结课文1总结课文2师:刘邓大军是怎样战胜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生简介:“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划(huhu)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查字典理解:(生读文)(生:抢渡汝河一仗)“布置”:放,摆,安排。设立,设备。购买。“叮嘱”:再三嘱咐。蚊子叮咬。追问。“不约而同”:约定。(生:时间1947年8月23日,起因刘邓大军奉命向大别山挺进,地点先部队行军十几天到达汝河北岸。(生:挺进;十几天行军。)(生:狭路相逢勇者胜)(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对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无地可让,此时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生:前和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生:狭路相逢勇埏胜)(生:狭路相逢)16千里跃进大别山渡商析狭逢揭据钢:通过抓重点词句品、读、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课题16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时四8(42)1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3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2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学习新课以前,谁能结合屏幕演示和老师的板书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战斗的情况?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大家一起说2、师:现在就请同学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相信通过你们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二、设情境,激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一)字面理解“勇者胜”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指示“胜”是什么意思?“勇者”是什么意思?(二)1师: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2指名朗读课文(接读课文49自然段)思考: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三)演示:挺进中原片师:在抢渡汝河的战斗中刘邓大军是怎样勇的,大家想看吗?(四)示标师:多么英勇的刘邓大军啊!课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邓大军的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的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作战的英勇顽强;同时,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三、品读课文第49自然段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1)表现刘邓首长的勇第六自然段“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C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D、齐读三句话过:一场战斗的胜利,除了要有首长正确的指示,更离不开战士们的英勇作战。那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勇又表现在哪里呢?2)表现战士的勇第7自然段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师: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A指名朗读师:在这段话中哪两个句子最能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B、(根据生答,演示相关句子)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C写作方法指导师: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D指导朗读句子E设置情境(配乐朗读课文)师:有了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战士们做好了一切准备,8月23日晚,战斗打响了(演示战斗情景读文)C自读句子师: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D指名读,指导朗读E齐读第8自然段(配音)过:正是有了刘邓首长的正确指示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3第9自然段2)演示句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B指导朗读(采用轮读的方法)四、总结美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2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让那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先辈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五、布置作业师:抢渡汝河一仗只是跃进大别山中的一次战斗,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回就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我们下一节课交流。(生答)(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勇者”(生齐读:狭路相逢勇者胜)(生:胜利,勇敢的人)自读课文48自然段讨论交流(生:刘邓大军刘邓首长和战士)A小组读三句话讨论:你从这三句中体会到什么?B自读三句话思考:应该怎样读?(生:刘邓首长决胜的信心。)同桌读思考:应该怎样读?为什么?(生:战士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根据生答,演示相关句子)体会:怎么读才好。生读句子读句子比较思考:哪句好?为什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重大。)(生朗读课文)。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不管-一定,每条-美颗-狭路相逢勇者胜如猛虎下山象一把钢刀,象决堤的洪水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和情境的融入应该再多一些。课题语文乐园四教时四9(43)学习目标、练习写字,要求工整。、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学习重点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游玩一趟。二、学习新知。1、学习有趣的汉字。A、注意哪些字不能多一笔,哪些字不能少一笔。B、练习正确的书写,交流所知道的容易错的字。2、学习词语超市。A、出示词语B、学生轻声读,齐声朗读。C、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不懂的组内讨论或者查词典。D、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E、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指名说说3、读一读,找一找。A、这段话描写了什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B、找出描写色彩和声音的词语完成习题,体会这些次的妙处。4、写字板A、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结构特点。B、写字比赛,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写字习惯。三、课堂小结。学生读汉字学生观察书写格式,然后说一说。小组合作交流自由读短文,想办法解决生字。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出错语文乐园四不要多一笔:不要少一笔通过观察、指导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用心的学习态度。课题语文乐园四教时四10(44)1、通过阅读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通过学生自由练习,小组合作搜集资料,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进行写作,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学习重点难点:搜集爱国英雄资料将爱国英雄故事书写出来。习作一、完成阅读欣赏1、学生自由阅读。2、教师范读正音。3、理解重点词语,扫清障碍。4、合作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内容。(1)从哪些方面看出林则徐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2)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意义?(3)讲一讲爱国英雄林则徐的故事。二、指导写作1你最喜欢的爱国人物是谁?为什么?2指名说,要求说清楚人物的名字,他生活的年代,故事发生的地方,他具体的爱国故事。3写一写,选择下面一道题:(1)爱国人物()(写人物)(2)爱国人物故事会(写活动)(3)自拟或听人物故事有感(写感受)三、修改作文1、生自己修改,同桌互改。2三个题目任选一篇,集体修改。3进一步修改作文。四、卷抄作文1修改学生作文初稿。2学生誉抄作文。3检查学生抄好后的作文。4评价表扬,指出问题。五、课堂小结。六、作业设计。学生简要谈一谈按要求说清楚。选好题目后写作文。做好修改工作。参与修改同学作文第二次修改作文。上交初稿根据老师意见修改后抄写上交作文正稿向同学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首先让学生在组内讲、评爱国英雄人物,最后谈自己的收获,在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作文。课题习作讲评课时四11(45)1、通过习作交流与讲评,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修改病句。3、通过讲评作文,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学习英雄的优良品质。教学重难点:找出病句,修改病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老师通过这次作文,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同学对历史英雄人物知道那么多甚至有的英雄人物老师连名字都没听过。你们真是了不起。老师从本班习作中挑选了“十大杰出英雄人物”。他们分别是:二、佳作欣赏。请几名“英雄代表”诵读他的英雄故事吧!师小结:他们的英雄故事精彩吗?那么其他的同学没有被评为英雄人物也不要失落。下次我们再努力,争取榜上有名。三、修改病句。出示病句:1、我们要学好课内知识,我们要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开阔眼界。2、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刺激的战斗之一。3、这幅画没得。4、听到胜利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得。5、三人母子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四、修订习作。我们都会找病句,修病句了,那么看看我们习作中有没有这样的病句?把它找出来,并修改通顺。五、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成了一名技艺高超的医生了。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自己的习作中避免类似的错误。王洋刘佳俊武媚王思维胡新宇李新宇聂丽雯张玲胡东阳鞠凤丽同学们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吧!学生上台诵读英雄故事学生观察,品读,找出问题。小组交流、汇报修改。同桌间互换习作,互相修改,交流。板书设计:A、我们要学好课内知识,我们要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开阔眼界。B、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刺激的战斗之一。C、这幅画没得。D、听到胜利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得。E、三人母子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课题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时五1(44)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重点: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一、激情引趣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以及他的发明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三、学习本课生字词。记忆字形。(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2)重点分析生字、书写生字。指导书写,提示书写规范、坐姿正确。第1自然段:张衡是东汉伟大的科学家。第27自然段: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第89自然段: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第10自然段:张衡能够制造出这样的仪器,实在令人叹服。解决不懂的词语精通: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频繁:次数多,如:频繁出入。叹服“赞叹佩服。四:总结。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了解了大意,掌握了生字,还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下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学生自由汇报。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精测既省摸铜仰灵课题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教时五2(45)1、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识及地动仪及地动仪的构造原理。2、从地动仪的设计,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学习重点: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词。、指名读课文。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24自然段。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D、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三、讲解地动仪。评比、指导,(注意条理性、语言通顺,内容充实)四、延伸小结。张衡通过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图文对照,加深理解。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的内容。自由写、说(围绕课文8、9自然段)激情朗读。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设计17张衡和他的地动仪八条龙地动仪铜球铜蛤蟆本课我安排学生讲解地动仪,通过讲解了解和掌握描写物体的顺序。掌握写作所遵循的顺序。课题18动物的“睡眠”教时五3(46)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2、朗读课文,了解动物的冬眠、夏眠等“睡眠”知识。3、传授科普知识,培养好奇心和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学习重点:识字、朗读学习难点:深入了解动物的“睡眠”。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这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动物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板书课题)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有谁知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读书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检查并巩固识字情况。(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本课生字。1、读准字音。(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2)老师范读。(3)指导重点读音。2、记忆字形。(2)分析重点生字。“眠”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十笔斜钩要在横的中间起笔。“躺”、“躲”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身做偏旁时,撇不要出头。四、学生汇报初读的感悟。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学生汇报。18动物的“睡眠”眼蚊躺岩呵欠持饱传授科普知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大自然地教育,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对动物的探究精神。课题18动物的“睡眠”教时五4(47)1、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2、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3、传授科普知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大自然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对动物的探究精神。学习重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介绍了动物的睡眠)思考: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老师引导:动物睡眠,特别是进入休眠期。睡眠的目的就不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总结: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二、是睡觉方式奇,三是睡眠时间奇。2、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并作汇报。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3)观看海参夏眠录像资料,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3、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观看蜗牛冬眠和夏眠录像,加深对课文理二、扩展眼神,巩固提高。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蝙蝠要进行“冬眠”而海参要进行“夏眠”?自由读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2)学生汇报。(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海参靠吃海底下的虫子浮游生物维持生命)自由朗读。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作汇报。(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行“冬眠”)(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蜗牛称得上是“睡觉大王”)16动物的“睡眠”蝙蝠冬眠海参夏眠适应环境的变化蜗牛冬眠夏眠学生大都比较喜欢动物,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题,并让学生在读书中有所感悟。课题19能辨颜色的手教时五1(48)2、运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11个“会认字”,其中1个是多音字;学写8个“会认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3、流利、通顺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一、谈话激趣1、我们知道人们用眼睛看清周围的事物,分辨事物的颜色、好坏,手只能帮助人们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如果说受也能像眼睛一样分辨物体的颜色,你们会相信吗?然而在巴格达,有一个盲人竟然能用手分辨出罐子的黑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完这课,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2、板书课题。教学“辨”3、针对课题质疑:谁的手能分辨颜色?手怎么会分辨颜色呢?二、初是识课文,自主识字1教师示范读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鼓励自学。(1)轻声读课文,遇到困难标画出来。(2)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识字困难吗?试一试。3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纠错。注意:骨4巩固识字。5指名轮流读课文。三、结合识字,学习写字1小黑板上贴出生字卡片。2指导观察:你有什么好的写字建议吗?3鼓励学生练习写字。先描8个字,再选3个字写两遍。4举例评价:你认为他写的字怎么样?四、作业1朗读课文2思考:盲人为什么知道罐子的颜色?谈话齐读课题,识字“辨”学生针对课题质疑生听读,评价教师按要求自学认读生字,注意多音字小组长组织玩识字游戏读课文提出写字建议练习写字互评19能辨颜色的手货盲欺贵骂否毫厌课题19能辨颜色的手教时五2(49)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对话。2明白故事蕴涵的科学道理。学习重点:朗读课文学习难点:按角色读课文。一课前准备教师领学生把黑,白两件衣服晒在太阳底下。二回顾导入三理解课文,明白科学道理,指导朗读1轻声读课文,然后想想:我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2汇报交流:师及时点拨:这个盲人怎么用手摸摸就能辨别出哪个是白罐子,哪个是黑罐子?请几名学生亲自感受,去摸摸太阳底下的黑白两件衣服,然后说说温度的差别。3读读下面三句话,再读读原文,看看有什么变化?4分角色读对话。盲人和货主各是什么样的人?你该怎样通过读来体现呢?四、拓展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2你还知道身边的哪些科学小知识?五作业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3搜集科学小故事学生读文、思考。朗读句子,区别体会意思。朗读对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19能辨颜色的手白罐子,不易吸热,温度低黑罐子,易吸热,温度高课文情节生动,人物角色鲜明,教师应组织好学生朗读教学。课题20我不是废气教时五(50)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字组成的新词。3、感知课文内容。学习重点:会识字组词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种气体,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呼出的气体里有它,汽车排放的尾气里有它,植物生长需要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对,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有人说是废气,那么它到底是不是废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放课文朗读录音。2、初读课文。三、交流初读体会。1、读准字音。2、记忆字形。3、生词积累。憋闷:本课指瓶子里容积小,使二氧化碳不能自由活动。凝结:本课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体。闯祸:因疏忽大意、行动鲁莽而引起事端或造成损失。熄灭:停止燃烧。4、理清文章的条理。5、老师总结。大家刚才交流了自己的初读体会,已经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又有什么害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二氧化碳)学生边看课文边听。(1)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2)轻声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3)边读边想边画,标出自己不懂和疑惑之处。(4)把课文的顺序理一理,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其中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作用,对它的特点和害处作次要介绍)20我不是废气废射泡愿固桶崔姨在识字品词的环节应该再多给学生理解和分析的时间,并通过了解品词造句,会更好的加深对词的理解。课题20我不是废气教时五(51)1、朗读课文,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和作用。2、能抓住主要段落,体会课文的意思。3、仿照课文,学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一种物体和其他物品。学习重点: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与害处一、复习检查。1、出示认读字卡片认读。3、指名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又广泛存在,有人把它当作废弃,那么它究竟是不是废气呢?我们继续探究学习。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第24自然段,思考: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老师相机引导:为什么树木、庄稼、蔬菜都欢迎二氧化碳?让学生把原因读一读。人们用很大的压力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人们只要打开瓶盖,二氧化碳就会跑出。当人们喝汽水的时候,二氧化碳就会跑到人的胃里,加快胃分泌胃液,帮助消化,由于胃里闷热,二氧化碳又会从胃里跑出,带出人体的热量,所以人们在喝汽水后会觉得又凉快又解渴。老师继续引导交流。二氧化碳除了这些作用外,课本上还介绍了它的什么作用?(4)观察课文插图和人工降雨录像,增进对科文的理解。3、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老师引导:人怎样才不会被菜窖里的二氧化碳所危害?读出课文中的句子。三、课外阅读,了解二氧化碳更多的知识。老师:课文中说二氧化碳的用途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外找一找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读一读,读后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听写生字。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并作汇报。学生从课本上找出描写二氧化碳用途的句子读一读。学生交流二氧化碳的作用。(树木、庄稼,蔬菜都欢迎二氧化碳)学生继续汇报。(人们把二氧化碳溶解在汽水里,当人喝了汽水后,会加快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使人解凉又解渴)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请大家继续汇报。(1)男、女生分别读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二氧化碳有什么害处?(2)学生交流汇报。(二氧化碳常住在菜窖里面,人走进去,会危机生命)20我不是废气特点: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到处存在帮助植物制造养分二氧化碳作用:溶进汽水,帮助人消化,解凉解渴不是废气加工成干冰,用来人工降雨害处:危害人类生命通过自学,讨论,汇报交流的方式,更加深同学们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和记忆。课题语文乐园五教时五(52)学习目标1、了解同音字,并能正确使用多音字。2、积累成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3、能根据语句的提示填词,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积累成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语文乐园,相信大家在这一节课一定会有好的表现,比一比,看谁写得快,掌握牢。二、完成“语海拾贝”。1、有趣的汉字。(1)出示“爱(带戴)”让学生观察。指导用“爱戴”造句。(3)指名汇报,集体订正。2、词语超市。出示成语。3、读读填填。(1)出示例句。(2)老师予以归纳指导。苹果开白花,所以第一个应填“白色”,“草地”为绿色,所以第二个空应填“碧绿”或“绿油油”,野花的颜色五颜六色,不能单填某一种颜色,蝴蝶有黄的、花的、黑的,成双成对飞行,小姑娘穿着的衣服一定很新,很漂亮。(1)老师范写“愿”字。(2)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其余五个字。三、完成“阅读欣赏”蚂蚁壮歌。小小的蚂蚁,在人类往往也要色变的火灾面前,竟能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个体、以求得种族的生存,谱写了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自由说或互教。学生汇报观察发现。学生自由选字组词。用另一个字口头组词。自由读。齐读。背诵。学生试填。填后再读一读。认真观察每个字笔谔镒指裰兴嫉奈恢?,争取把每个字写端正、美观。在书上描红,再试着写两遍。与范字对照着差距,再写一遍。自由读短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再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了什么。蚂蚁壮歌火舌肆虐蚂蚁被困扭成一团滚进河流谱写生命壮歌鼓励是给学生学习自信最主要的手段。所以以鼓励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课题语文乐园五教时五(53)1、阅读短文蚂蚁壮歌,理解意思,学习运用。2、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写一写自己了解的动物故事。重点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动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们读了蚂蚁壮歌,你一定会被小蚂蚁特殊的生存本领深深感动。二、口语交际指导。1、明确交际内容。2、明确交际要求。(1)是讲故事、不是读故事,力求生动真切,符合动物的的习性特点。(2)重点要把故事内容说完整,语句要通顺。(3)要说普通话。三、导入谈话。刚才我们都讲了自己所熟知的动物故事,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把它写出来,贴在校园文化宣传栏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讲的动物故事。四、文题分析。五、写作指导。1、确定写什么动物、什么事2、精心组织材料,选择最能表现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与别的动物的不同之处来写。3、写之前,可根据自己讲的,同学说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增删习作的内容,调整叙述的顺序。4、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5、写完后读给别人听一听,看一看别人能不那个提出修改意见,若能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改。六、开始写作。把自己所了解和知道的动物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把你讲的故事写下来,字数不限,题目自拟。这是一篇写动物的记叙文。写动物故事,可以写动物们独特的习性,也可以写动物与人之间的趣事,也可以写动物带给自己的乐趣,还可以写自己怎样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等等。总之,写的内容很多,题材广泛。课题习作讲评课时五(54)1、通过习作讲评,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2、掌握标点符号的应用。教学重难点标点符号的应用。一、导入新课动物是同学们和老师都喜爱的朋友。有一句话说的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看了同学们的习作,让老师更喜欢小动物了。这次习作老师评了几名爱护小动物的“小使者”,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二、榜上有名刘美张冬实李新宇鞠凤丽三、展示优秀作品请这些小天使们上台来为我们介绍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吧。四、找问题。出示问题:1、我家养了一只小鸭子长的非常可爱黄黄的羽毛圆圆的小眼睛扁扁的嘴巴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2、我非常喜欢金鱼,因为金鱼长的颜色鲜艳。非常漂亮,所以有一天我让妈妈给我买两天金鱼,可妈妈说,金鱼不适合我们这的气候,我们是养不活它们的。如果你真的喜欢,哪天妈妈带你去公园看金鱼好吗。五、修改习作。在我们的习作中有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用错标点的情况,通过这节课,相信大家以后一定能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现在把我们习作中的标点错误的找出来,修改好。看谁是火眼金睛。诵读习作学生找问题没有标点符号小组添加标点标点用的不对,小组修改自己找错误、修改后再小组讨论,评议。六、小结。标点符号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最基础的知识。标点用好,会让文章更精彩。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小小的标点。课题211夏天好教时六(54)1、运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5个“会认字”,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美。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5个“会认字”,学写8个“会写字”。一、谈话导入1、师问:同学们,你们在夏天都干些什么呢?2、出示:“夏天真好!-。”请你用这种句式说一句话。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好小节,圈出要认的字,自主识字。2、检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文员面试考试题及答案
- 足部疾病推拿治疗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创新报告
- 2025年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绿色建筑集成初步设计评估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内容营销与种草经济内容营销团队培训与成长报告
- 有用的企业面试题库【全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新型化学品防爆认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幼儿托管班社区共建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绿色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
- 2025年度绿色环保建筑渣土运输服务合同
- 新生美术体验课件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三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年满七十岁以上老年人驾考三力能力测试题库
- 工期目标、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 集成电路测试指南
-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进展
- 《亚低温冬眠治疗》课件
- 2025年淫羊藿提取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