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织纹螺与贝类中河鲀毒素.pdf_第1页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织纹螺与贝类中河鲀毒素.pdf_第2页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织纹螺与贝类中河鲀毒素.pdf_第3页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织纹螺与贝类中河鲀毒素.pdf_第4页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织纹螺与贝类中河鲀毒素.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4 3 4 一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F O O DH Y G I E N E 2 0 1 7 年第2 9 卷第4 期 实验技术与方法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检测 织纹螺与贝类中河纯毒素 方力1 ,邱凤梅2 ,余新威。,张志超1 ( 1 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海产品健康危害因素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舟山3 1 6 0 2 1 ;2 岱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岱山3 1 6 2 0 0 ) 摘要:目的针对海产品常见中毒原因分析需求,建立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亲水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 质谱( H I L I C M S M S ) 快速定性定量检测织纹螺和贝类中河纯毒素的新方法。方法 1 0g 样品经0 1 乙酸溶液 沸水浴提取后,用5 0m g 亲水亲油平衡填料( H L B ) 和5m g 石墨化碳黑( G C B ) 吸附剂吸附净化,最后经乙腈蛋白沉 淀后过0 2 2 斗m 聚四氟乙烯( P T F E ) 滤膜,亲水液相色谱柱( 1 5 0m m 2 0m m ,3 斗m ) 分离,电喷雾离子化,选择反 应监测( S R M ) 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在2 0 4 0 0n g m l 浓度范围内,河鲍毒素呈现良好的线性 关系,相关系数r 2 0 9 9 9 ;以3 倍基线噪声所对应的浓度为检出限时,河纯毒素的方法检出限可达1 0 0v g k g ;在 2 5 、1 0 0 和2 0 0I L g k g 的加标水平时,方法回收率为7 4 2 8 7 9 ,相对标准偏差为2 3 9 1 。应用本方法 对浙江沿海地区市售织纹螺和贝类样品进行检测,1 5 份织纹螺中有1 4 份检出河鲍毒素,检出率为9 3 3 ,含量范 围为O 0 4 1 5 7 5m g k g ,6 0 份贝类样品均未检出河纯毒素。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快速、易操作,能满足典型海 产品中河纯毒素的公共卫生应急检测或日常监测要求。 关键词: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海产品;织纹螺;贝类;河纯毒素;亲水液相色谱;中毒;检测 中图分类号:R 1 5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4 8 4 5 6 ( 2 0 1 7 ) 0 4 0 4 3 4 0 5 D O I :1 0 1 3 5 9 0 j cj f h 2 0 1 7 0 4 0 0 9 D e t e r m in a t io no ft e t r o d o t o x ininn a s s a r iu sa n ds h e l l f is hb yh y d r o p h il ic l iq u id c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t a n d e mm a s ss p e ct r o m e t e rco u p l e dw it hd is p e r s iv es o l idp h a s ee x t r a ct io n F A N GL il ,Q I UF e n g - m e i。,Y UX in w e il ,Z H A N GZ h i ch a 0 1 ( 1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H e a h hR is kF a ct o r sf o rS e a f o o do fZ h e j ia n gP r o v in ce Z h o u s h a nC e n t e r f o rD is e a s eC o n t r o la n dP r e v e n t io n ,Z h e j ia n gZ h o u s h a n316 0 21 ,C h in a ;2 D a is h a nC e n t e rf o r D is e a s eC o n t r o la n dP r e v e n t io n ,Z h e j ia n gD a is h a n316 2 0 0 ,C h in a ) A b s t r a ct :0 b j e ct iv e I no r d e rt oa n a l y z eo fp o is o n in gca u s e s ,an e wm e t h o dw a se s t a b l is h e du t il iz in gh y d r o p h il icl iq u id c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t a n d e mt r ip l eq u a d r u p o l e m a s ss p e ct r o m e t e r ( H I L I C - M S M S ) co u p l e dw it h d is p e r s iv e s o l id p h a s e e x t r a ct io nf o rr a p idq u a l it a t iv ea n dq u a n t it a t iv ea n a l y s iso ft e t r o d o t o x ininn a s s a r iu sa n ds h e l l f is h M e t h o d s S a m p l e ( 1 0g ) w a se x t r a ct e dw it h0 1 a ce t ic a cidin b o il in gw a t e rb a t h ,p u r if ie db yd is p e r s iv es o l idp h a s ee x t r a ct io nw it h 5 0m gh y d r o p h il ic l ip o p h il ic b a l a n ce ( H L B ) ,5m gg r a p h it iz e dca r b o nb l a ck ( G C B ) a n dp r o t e inp r e cip it a t io n w it h a ce t o n it r il e ,a n dt h e nf il t e r e dt h r o u g hap o l y t e t r a f l u o r o e t h y l e n e ( 胛F E ) m e m b r a n e T h ea n a l y t e sw e r es e p a r a t e dO Ha H I L I Cco l u m n ,a n dd e t e ct e dins e l e ct e dr e a ct io nm o n it o r in g ( S R M ) m o d ev iap o s it iv ee l e ct r o s p r a yio n iz a t io n T h em a t r ix m a t ch in ga n de x t e r n a ls t a n d a r dm e t h o dw a su s e df o rq u a n t if ica t io n R e s u l t s T e t r o d o t o x ins h o w e dg o o dl in e a r it yint h e co n ce n t r a t io nr a n g eb e t w e e n2 0a n d4 0 0n s m l ,t h eco r r e l a t io nco e f f icie n tw a sh ig h e rt h a n0 9 9 9 T h ed e t e ct io nl im ito f t e t r o d o t o x inins e a f o o dw a s1 0 0 斗g k g T h er a t e so fr e co v e r yv a r ie db e t w e e n7 4 2 a n d8 7 9 w it hr e l a t iv es t a n d a r d d e v ia t io n sf r o m2 3 t o9 1 a ts p ik e dco n ce n t r a t io n so f2 5 1 0 0a n d2 0 0p g k g T h ep r o p o s e dm e t h o dw a sa p p l ie din t h ed e t e ct io no ft e t r o d o t o x inins h e l l f is ha n dn a s s a r iu sf r o mco a s t a lcit ie so fZ h e j ia n gP r o v in ce C o n cl u s io nT h em e t h o d w a sa ccu r a t e ,f a s t ,e a s yt oo p e r a t e ,w h ichco u l dm e e tt h er e q u ir e m e n t so fp u b l ich e a l t he m e r g e n cyt e s t in go rr o u t in e t e s t in g 收稿日期:2 0 1 7 - 0 5 - 0 8 基金项目: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 分析测试) 项目( 2 0 1 6 C 3 7 0 2 9 )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2 0 1 5 G A 7 0 0 0 9 4 ) :浙江省公共卫生应急检测关键技术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 0 1 3 0 6 ) ;舟山市公益类科技项目1 2 0 1 3 C 3 1 0 7 0 ) 作者简介:方力 男 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理化检验E - m a il :f a n g l il 2 3 1 2 6 co r n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一亲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织纹螺与贝类中河纯毒素 方力,等一4 3 5 一 K e yw o r d s :D is p e r s iv es o l idp h a s ee x t r a ct io n ;s e a f o o d ;n a s s a r iu s ;s h e l l f is h ;t e t r o d o t o x in ;h y d r o p h il icl iq u id c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p o is o n in g ;d e t e ct io n 近年来,因误食河纯、织纹螺、虾虎鱼等海产品 导致河纯毒素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3J ,中毒症状 主要表现为颤抖、口舌发麻、四肢无力、全身麻痹, 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因此,开发简单、准确、 快速检测海产品中河纯毒素的方法显得十分迫切。 目前,河纯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小鼠生物法。4 。、酶 联免疫法。、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 谱法1 及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1 。生物法和酶 联免疫吸附法易产生假阳性或者假阴性,一般仅用 于常规筛查;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需要衍生化,试 验条件要求严格;液相色谱法灵敏度相对较低;液 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是目前的主流方法,具有选择性 好、灵敏度高等优势。当前关于海产品中河纯毒素 检测的前处理手段主要有固相萃取、免疫亲和柱 等。9 川。常规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法存在溶剂消耗 量大、净化效果不够理想等缺陷;免疫亲和柱净化 法尽管净化效果好,但也存在使用成本高、操作要 求高、处理时间长等缺陷。 本试验采用亲水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 H I L I C M S M S ) ,结合基质分散固相萃取( d is p e r s iv es o l id p h a s ee x t r a ct io n ,d S P E ) 技术,建立了一种净化简单 的测定海产品中河纯毒素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 T S QV a n t a g e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配有电喷雾 离子源) 、U l t im a t e3 0 0 0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购自美 国T h e r m o ,高速冷冻离心机、微量高速离心机均购 自美国B e ck m a n ,超声波清洗机,电子天平,涡旋混 合器,数显恒温水浴锅,M il iQ ( 1 8 2M Q ) 超纯水处 理系统。 甲酸( L C M S 级) 、乙酸( L C M S 级) 、甲醇( 色 谱纯) 、乙腈( 色谱纯) 、甲酸铵( L C M S 级) 、固相萃 取填料:P o l y S e r yH L B ( 2 0 1 2 0 m ) 、C N W B O N D H C C 1 8 ( 4 0 6 3 斗m ) 、C N W B O N DC a r b o n - G C B ( 1 2 0 4 0 0 目) 均购自德国C N W ,超纯水由M il i- Q 超纯 水系统制得,河纯毒素( 纯度 9 9 ,1 0 1 9 0 0 3 0 ,上海 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 2 2 斗m 聚四氟乙烯 ( P T F E ) 滤膜。 1 2 方法 1 2 1 提取 准确称取( 1 0 0 0 1 ) g 均质后样品置于1 5m l 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5m l0 1 乙酸溶液( 提取溶 剂) ,涡旋混合1m in ,沸水浴提取1 0m in ,冷却至室 温后50 0 0 g 离心1 0m in ,上清液转移至另一支 1 5m l 离心管中,再向残渣中加入5m l0 1 乙酸溶 液,重复以上提取步骤,合并提取液并定容至1 0m l , 混匀后再次50 0 0 g 离心1 0m in ,提取液待净化。 1 2 2 净化 称取( 5 0 5 ) m g 亲水亲油平衡填料( H L B ) 粉 末和( 5 0 5 ) m g 石墨化碳黑( G C B ) 粉末置于2m l 离心管并混合均匀,移取1 0m l 提取液于该离心管 中,涡旋混合1r a in ,1 50 0 0r m in 离心5m in ,移取 5 0 0I x l 上清液于2m l 离心管中,加入5 0 0I x l 乙腈, 涡旋混合3 0S ,1 50 0 0r m in 离心2m in ,上清液经 0 2 2 仙m 滤膜过滤,注入样品瓶中,备用。 1 2 3 空白基质溶液及标准溶液的制备 称取与待测样品基质相同、不含河纯毒素的样 品于离心管中,按照1 2 1 和1 2 2 中的步骤进行 提取和净化,得到空白基质溶液。 河纯毒素标准溶液用0 1 乙酸乙腈溶液稀 释,配成浓度为1 0p g m l 的标准储备液。用空白 基质配制成浓度为2 、5 、1 0 、2 0 和4 0n g m l 的标准 系列。 1 2 4 仪器条件 色谱:T S K g e lA m id e 8 0 色谱柱( 1 5 0m m 2 0m m ,3 斗m ) ,流动相A 为0 1 甲酸2m m o l L 甲酸铵水,B 为0 1 甲酸- 2m m o l L 甲酸铵+ 9 5 乙腈水,流速为0 3m l m in ,进样量为1 0 斗l ,柱温为 3 0 。分析梯度:0 3m in ,B :8 5 ;3 1 3m in ,B : 8 5 4 0 ;1 3 1 5m in ,B :4 0 ,1 5 1 5 2m in ,B : 4 0 8 5 ;1 5 2 1 9m in ,B :8 5 。 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E S I ) ,正离子扫描方 式,选择反应监测( S R M ) 模式;喷雾电压为3 0k V ; 汽化温度为3 0 0o C ;离子传输毛细管温度为3 2 5o C ; 鞘气压( s h e a t hu n it s ) 为4 5a r b ,辅助气压( a r b it r a r y u n it s ) 为1 5a r b ,这两种雾化气均为高纯氮气,碰撞 气为高纯氩气,压力为1 5m T o r r 。使用前调节各气 体流量以使质谱灵敏度达到检测要求。河纯毒素 的检测参数见表1 。 表1 河纯毒素检测参数 T a b l elD e t e ct io np a r a m e t e r so ft e t r o d o t o x in 注:+ 表示定量离子 一4 3 6 一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F O O DH Y G I E N E2 0 1 7 年第2 9 卷第4 期 2 结果 2 1 色谱条件优化 河纯毒素是一种小分子极性化合物,很多国内 外文献。已证实亲水色谱柱适合该类化合物的分 离与检测。本试验选取两根A m id e 填料的亲水色 谱柱比较其对河纯毒素的色谱分离效果。尽管 A C Q U I T YU P L CB E HA m id e 柱( 1 0 0m m 2 0m m , 摹 越 * 荔 罂 摹 憾 * 韶 罂 1 0 0 1 0 0 O0 8 3 2 0 3 0 2 A ( 1 ) 3 2 0 1 6 2 A ( 2 ) 、 I r 7 装 越 件 靛 罂 述 憾 * 靛 罂 1 7I x m ) 分离后获得的色谱峰具有峰宽窄、分析时 问短等小粒径色谱柱特有的优势,但实际检测过程 中发现部分复杂基质贝类样品中存在与目标峰保 留时间重合的干扰峰,没能在该色谱柱上实现基线 分离。使用T S K g e lA m id e 一8 0 柱( 1 5 0m m 2 0m m , 3 斗m ) 能较好地实现目标峰与基质干扰峰之间的分 离,且能实现目标毒素的较好保留,见图1 。 摹 倒 件 靛 罂 器 世 * 靛 罂 0 0 1 0 0 3 2 0 3 0 2 C ( 1 ) 、 ,v “L ,4 N 八八 一一 89l O1 11 2 ,m l n 3 2 0 1 6 2 C ( 2 ) 。川觑,L 队、 8 91 01 I1 2 r m in 注:A 为标准溶液;B 为空白基质溶液;C 为基质加标溶液;( 1 ) 为定量离子通道;( 2 ) 为定性离子通道 图1河纯毒素的S R M 色谱图 F ig u r el S R Mch r o m a t o g r a m so ft e t r o d o t o x in 2 2 前处理条件优化 2 2 1 提取条件的优化 河纯毒素具有弱碱性,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 易被酸性水溶剂提取,本试验采用0 1 乙酸溶液 作为提取溶剂,能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与1 0m l 提取液一次性提取比较,5m l 提取液重复提取两 次明显提高了河纯毒素的提取回收率。河鲍毒素 在酸性环境中对热稳定,高温下一般不分解。本 试验比较了有无沸水浴提取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发现经沸水浴处理的样品为透明溶液,而未经沸 水浴处理的样品相对浑浊,沸水浴处理检测效果 明显好于未处理。 2 2 2 净化条件优化 d S P E 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净化方法,吸附剂的选 择是d S P E 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c1 8 填料是一种 憎水硅胶基吸附剂,其对非极性化合物具有很强的 吸附性能。H L B 是一种以改性的二乙烯基苯聚合 物为基质的吸附剂,其亲水- 亲脂平衡性能设计适用 于酸性、碱性和中性化合物的净化。针对不同的分 析物,表现出不同的保留特性。H L B 的相对保留容 量比最常用的硅胶基吸附剂( 如C 1 8 ) 高三倍。G C B 具有六元环结构,因此与平面分子具有很强的亲和 力,适用于许多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净化,特别是 用于从各种基质中分离和除去有色物质、固醇类 等。本试验考察了c1 8 、H L B 和G C B 吸附剂对河鲍 毒素的吸附情况,分别选择5 0m gC 1 8 、5 0m gH L B 、 2 5m gC 1 8 和2 5m gH L B 、5 0m gC 1 8 和5 0m gH L B 为吸附剂进行回收率比较,结果显示单独使用 H L B 、C 1 8 的回收率与二者共同使用之间没有明显 差异,但由于部分C 1 8 吸附剂在离心后仍悬浮于上 清液,会对后续取样造成困难。H L B 和G C B 的同时 使用能产生比单独使用H L B 更好的净化效果。使 用G C B 净化后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而没有G C B 的溶液是浅黄色的。本试验还进一步研究了H L B 和G C B 的使用量以提高净化效果。对于河纯毒素, 使用5 1 0m gG C B 达到较好的回收率,此后随着 G C B 使用量的增加,河纯毒素的回收率逐渐下降; 使用2 5 1 0 0m gH L B 均能提供较好的回收率,综合 考虑实际净化效果和使用成本,本试验选择5 0m g H L B 和5m gG C B 作为净化样品的吸附剂。本试验 从两个角度比较d S P E 处理前后的净化效果,首先 从净化前后溶液颜色比较,提取后未净化的样品溶 液呈现浅黄色,而经d S P E 处理后样品溶液变为无 色透明;其次,对比净化前后基质标准样品的总离 子流图,从图2 可以看出,未经d S P E 净化的贻贝、 织纹螺基质在总离子流图前段出现杂峰( 1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一亲水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检测织纹螺与贝类中河鲍毒素 方力,等 3 5m in ) ,而经d S P E 净化后,该段杂峰明显降低。 综上说明d S P E 净化能有效去除杂质,减轻复杂样 品基质对色谱柱和质谱仪的污染。 l O O O 1 0 0 O 芸1 0 0 越 柞 韶0 翼1 0 0 O 1 0 0 0 0 24681 01 21 41 61 8 l l m in 注:A 为空白基质标准溶液;B 为贻贝基质标准溶液一未净化; C 为贻贝基质标准溶液- 净化后;D 为织纹螺基质标准溶液未净化; E 为织纹螺基质标准溶液净化后 图2d S P E 净化前后河纯毒素基质标准溶液的总离子流图 F ig u r e2 T o t a lio nch r o m a t o g r a m so ft e t r o d o t o x in m a t r ixs t a n d a r ds o l u t io n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cl e a n in g w it hd is p e r s iv es o l idp h a s ee x t r a ct io n 最后本试验增加了乙腈净化的步骤,主要目的 是为了能进一步沉淀样品中剩余的蛋白,同时提高 进样溶液中有机相的比例( 初始流动相中有机相的 比例约为8 0 ) ,以降低可能存在的溶剂效应对色 谱行为的影响。 2 3 基质效应、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按1 2 3 的方法配制标准溶液并测定,以河纯 毒素的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基质 工作曲线,在2 0 4 0 0n g m l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 系良好,相关系数r 2 0 9 9 9 。本试验采用基质匹配 工作曲线的斜率与纯溶剂标准曲线的斜率的百分 比值来评价检测方法基质效应( M E ) 。从表2 可 知,织纹螺基质的M E 值为7 1 ,表明存在一定的 基质抑制效应。贻贝基质的M E 值为9 0 ,表明贻 贝基质的抑制效应弱。本试验采用基质匹配标准 曲线测定实际样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基质效应。 表2 方法的线性范围、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和基质效应 T a b l e2L in e a rr a n g e ,r e g r e s s io ne q u a t io n s ,co r r e l a t io n co e f f icie n t s ,a n dm a t r ixe f f e ct so ft h em e t h o d 羹霪嚣性范晨凳凳是 相关2 系数M E n g m l 类型()归方程 溶剂 2 0 4 0 ,0 Y = 6 5 8 7 x 一7 0 1 7 6 O 9 9 94 一 织纹螺 2 0 4 0 0 Y = 4 6 7 15 x + 1 6 9 3 3 0 9 9 957 I 堕! ! :! 二竺! :! 竺! :! :! ! ! :! :! ! ! ! ! 注:M E ( ) = 基质匹配工作曲线的斜率纯溶剂标准曲线的斜率“ 1 0 0 ;一表示该项无数据 在本试验条件下,根据3 倍基线噪声的峰响应 值、取样量和进样量,得出两种基质中河纯毒素的 方法检出限均能达到1 0 0t z g k g ,我国尚无海产品 中河纯毒素限量标准,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无 毒河纯鱼中河纯毒素的限量值为2 2m g k g “,本 方法完全能满足检测要求。 2 4 回收率和精密度 本试验以织纹螺和贻贝为研究对象,考察检测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准确称取空白织纹螺和 贻贝样品各1 0g ,设定3 个添加水平2 5 、1 0 0 和 2 0 0I x g k g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检测,每组样品6 个 平行,测定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R S D ) 。由表3 可知,织纹螺和贻贝中河纯毒素的方法回收率为 7 4 2 8 7 9 ,R S D 为2 3 9 1 。 表3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 n = 6 ) T a b l e3 R e co v e r ya n dp r e cis io no ft h em e t h o d 2 5 实际样品检测 应用本方法对2 0 1 3 - - 2 0 1 4 年浙江省沿海地区 采集的1 5 份织纹螺和6 0 份贝类样品进行检测,其 中有1 4 份织纹螺检出河鲍毒素,检出率为9 3 3 , 含量范围为0 0 4 1 5 7 5m g k g ,6 0 份贝类样品均 未检出河纯毒素。 3 小结 本方法采用0 1 乙酸溶液提取,d S P E 净化、 亲水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实现快 速定性定量检测织纹螺和贝类中的河纯毒素。本 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应用于 应急检测或日常监测等公共卫生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林学尧,林洁,张秀尧,等多起食用织纹螺中毒的流行病 学调查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 0 1 5 ,2 5 ( 1 0 ) :1 6 4 6 1 6 4 8 2 朱国萍,疗建葫,伍彬,等犬牙僵虾虎鱼体内河豚毒素季 节性变化规律 J 海洋环境科学,2 0 1 5 ,3 4 ( 1 ) :6 6 - 6 9 ,8 0 33 张秀尧,蔡欣欣,贾俐挺一起食用河豚鱼干中毒死亡事件 调查 J 浙江预防医学,2 0 1 4 ,2 6 ( 1 ) :8 6 8 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口河豚鱼中 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第2 部分:小鼠生物法:S N T1 5 6 9 2 - - 2 0 1 3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1 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 B T 5 0 0 9 2 0 6 - - 2 0 0 7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0 7 6 吴平谷,赵永信,沈向红,等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气相色 谱质谱法测定 J 1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 0 0 9 ,1 9 ( 3 )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F O O DH Y G I E N E 2 0 1 7 年第2 9 卷第4 期 7 8 9 5 4 9 - 5 5 l 陈伟珠,洪专,张怡评,等河豚毒素的高效液相荧光精确 定量技术研究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 0 0 9 ,1 9 ( 2 ) : 2 6 1 2 6 2 王智,褚学军,郭萌萌,等免疫亲和柱净化一亲水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食品中河纯毒紊 J 中国食品卫生杂 志,2 0 1 6 ,2 8 ( 3 ) :3 0 6 3 1 0 严忠雍,张小军,李奇富,等免疫亲和柱净化- 液相色谱- 串 联质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中河豚毒素 J 分析化学,2 0 1 5 , 1 0 1 2 4 3 ( 2 ) :2 7 7 - 2 8 1 张秀尧,蔡欣欣石墨化炭黑固相萃取- 亲水液相色谱- 三重 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海产品中河豚毒素 J 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2 0 1 3 ,4 7 ( 3 ) :2 7 4 - 2 7 7 骆和东,贾玉珠,朱宝平固相萃取超过滤- 液相色谱质谱 联用法测定织纹螺中的河豚毒素 J 色谱,2 0 0 7 ,2 5 ( 6 ) : 9 1 7 母2 1 日本厚生劳动省食品卫生检查指针 M 东京:日本食品 卫生协会,2 0 0 5 :6 6 1 - 6 6 7 实验技术与方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高氯酸盐 贺巍巍,杨杰,王雨昕,李雨哲,陈达炜,赵云峰,周爽,方从容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1 0 0 0 2 1 ) 摘要:目的建立食品中高氯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 U P L C M S M S ) 的测定方法。方法 香辛料调 味品用水提取,蔬菜、水果用乙腈- 水( 1 :1 ,v v ) 提取,肉、禽、蛋、奶和水产品用乙腈一水( 2 :1 ,v v ) 提取,c。柱 ( 3m l ,2 0 0m g ) 净化,以高氯酸根为内标定量,采用U P L C M S M S 法测定。结果在0 3 2 0 0 斗g L 范围内,3 种 提取溶液中高氯酸盐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2 0 9 9 9 。加标浓度在2 O 5 0 0 肛g k g 范围内,内标相对平均回收率 为8 2 6 1 0 8 6 ,相对标准偏差( R S D ) 为1 O 9 9 。牛奶的定量限为2 0 斗g k g ,其他食品的定量限为 1 0 0 “g k g 。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捷,定量准确,适用于食品中高氯酸盐的测定。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氯酸盐;食品污染物;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 1 5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4 8 4 5 6 ( 2 0 1 7 ) 0 4 0 4 3 8 - 0 7 D o I :1 0 1 3 5 9 0 icif l l 2 0 1 7 0 4 0 1 0 D e t e r m in a t io no fp e r ch l o r a t einf o o db yu l t r ap e r f o r m a n cel iq u id c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t a n d e m m a s ss p e ct r o m e t r y H EW e iw e i,Y A N GJ ie ,W A N GY u x in ,L IY u z h e ,C H E ND a - w e i, Z H A OY u n f e n g ,Z H O U S h u a n g ,F A N GC o n g - r o n g (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F o o dS a f e t yR is kA s s e s s m e n to fM in is t r yo fH e a h h ,C h in aN a t io n a lC e n t e r f o rF o o dS a f e t yR is kA s s e s s m e n t ,B e ij in g10 0 0 21 ,C h in a ) A b s t r a ct :O b j e ct iv eT oe s t a b l is ham e t h o df o rt h ed e t e r m in a t io no fp e r ch l o r a t ein f o o db yu l t r ap e r f o r m a n cel iq u id c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t a n d e mm a s ss p e ct r o m e t r y ( U P L C M S M S ) M e t h o d s T h ep e r ch l o r a t er e s id u eins p ice sa n dco n d im e n t s w a se x t r a ct e dw it hw a t e r t h a tinv e g e t a b l e s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