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夜书怀,背景分析“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诵读提示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缓慢、低沉的“旅夜”书“怀”,在旅途中的夜晚有感而生。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旅夜),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臆(书怀),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诗歌内容分析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前四句写了哪些意象?岸、舟/星空、原野、月光、江水(近景)(远景)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简直冷寂得很。,文章的“诗眼”是什么?“独夜舟”“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舟”给人什么感觉?细草、微风渺小;独舟孤单、渺小,听凭大自然摆布。小舟的命运就是诗人命运的写照伶仃孤苦、颠连无告的凄怆。首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内心的凄苦,第二联的景色有何特点?给我们什么感觉?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这种境界与上下文是否不一致?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这宏大境界中的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逆料总之,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含在这景物描写之中,由此再发展到下文的直抒胸臆就显得顺理成章了。,颔联有什么作用?运用反衬的手法,用雄浑、阔大的意境,反衬诗人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悲怆心境。,前四句小结写“旅夜”。“夜”,点明泊舟时间;写诗人“夜”晚所见景色。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景。寓情于景孤独、凄苦,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岂”字有何意味?表达什么感情?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所以说“名岂文章著”。“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故说“岂”,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如何理解颈联两句?重点是讲“名”还是“官”?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原因是什么?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诗人悲愤的心情。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为什么不说呢?那是因为诗人不愿怨君,也不敢怨君。这一点,我们从他三年前在梓州写的“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客亭)也可以得到证明。总之,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最后两句中“沙鸥”有何寓意?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哪句诗反映了诗人沉重的心情?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成名因文章,而辞官却并非老病,原因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诗人并没直抒胸噫,而采用了这种含蓄的方式,那是因为诗人不愿也不敢怨君,但又胸存块垒,不吐不快,所以只能这样含蓄地表达出来。接着诗人以“沙鸥”自比,垂垂老矣却飘泊天涯,不知所终,令人同情。,诗人的这种飘泊,感伤之意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呢?明确:此诗开篇写景,寄伤感、飘泊之情于景物描写中,先写舟泊于岸,时间是深夜,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舟,桅杆高耸,更显寂寞。诗人立于小舟上看到一幅夜景: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天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更衬托出了小舟的孤单、渺小。而诗人欲以小舟自比,引出下文的内容。,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练习提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怜仃。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泊。,(答案A.应是“由近及远,由上及下”。首联与颔联之间是由近及远。颔联的上联与下联之间是由上及下。),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片云”“孤月”既为实景,又有比喻义,“落日”“秋风”虚实结合。“片云”在空中漂泊,就像自己漂泊他乡。“孤月”漫漫长夜中,我和月亮都如此孤独。“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之景。但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山东临沂郯城街道办事处招聘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及市场潜力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策略研究报告
- 植物非生物胁迫信号转导-洞察及研究
- 水鸟栖息地修复-洞察及研究
- 边界带矿床成因解析-洞察及研究
- 物联网应用场景拓展-洞察及研究
- 高功率激光与微纳加工的交叉技术研究-洞察及研究
- 跨境支付生态构建-洞察及研究
- 跨文化奢侈采购挑战-洞察及研究
- 办公楼维修改造施工方案
- 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 船员四小证Z01基本安全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集团海外业务管理手册(专业完整格式模板)
- 高危儿培训计划和方案
- 《数据中心机房封闭通道设计规范》
-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表格记录全套)
- 路灯CJJ检验批范表
- 肛肠科年度汇报总结
- 鸡蛋合作合同范本
- 建筑施工安全分项检查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