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教学全案_第1页
将进酒 教学全案_第2页
将进酒 教学全案_第3页
将进酒 教学全案_第4页
将进酒 教学全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 将进酒 教学全案 莲 山课件 m 将进酒 说课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意即 “ 劝酒歌 ”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 ),请、愿之意,诗 卫风 氓中有 “ 将子无怒 ” 句,这个 “ 将 ” 与诗句“ 呼儿将( ,拿)出换美酒 ” 的 “ 将 ” 音义不同。唐代诗人郑谷曾在读李白集中写道: “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百首,留著人间伴月明。 ” 李白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主观诗人,他的内心往往积蓄着沉厚强烈的感情,一旦遭遇外界契机的触动,发而为诗便如山洪暴发,喷涌而 出。 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之外,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品味诗歌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的意境,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全诗,探讨诗的感情,体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2 / 24 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 “ 狂歌痛饮 ”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 “ 狂歌痛饮 ”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教学用具 1.有关于李白饮酒诗的讲义或幻灯片。 2.唐之韵中将进酒的 mTV。 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 3 / 24 一、导入语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 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说明:以上诗歌用多媒体显示,配以下面的导入语,一是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同时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二是在 诗歌的诵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初步进入诗境)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4 / 24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饮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由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由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诗与酒和李白几乎是不可分开的,他是 “ 诗仙 ” ,又自称是 “ 酒中仙 ” ,诗人亦号之曰 “ 酒圣 ” ,又有 “ 诗酒英豪 ” 之称。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歌。 二、指导诵读 1.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 的曲调,意即 “ 劝酒歌 ”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 卫风氓中有 “ 将子无怒 ” 句。这个 “ 将 ” 与诗句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的 “ 将 ” 音义不同。 2.本诗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 “ 相门子 ”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3.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 4.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教师散绎示范:您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而来,汹涌奔流直到大海不再回头;您没有看见高堂上的明镜而悲叹满头的白发。早晨还像青色的丝线傍晚5 / 24 却变成白雪一样。人生得意的时候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上天生下我这样的人才必然有用武之处,千两黄金散尽之后还会再来。杀牛宰羊姑且尽情作乐,应该一次喝上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快喝酒,杯不要停。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荣华富贵不值得苦苦追求,但愿长醉酒不醒。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很寂寞,只有喜欢喝酒的留下了美名。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 观举行宴会。畅饮名贵的美酒纵情欢乐。主人怎么说钱少,只管买酒来和你痛饮。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皮裘,叫小童拿出统统换美酒,和你们一起消解这万世的忧愁。 5.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 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 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 练习背诵。 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 1)开头两联均用 “ 君 不见 ” 领出, “ 君 ” ,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 “ 黄河 ” 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像。 “ 天上来 ” 极言黄河源头6 / 24 之高, “ 不复回 ” 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 高堂 ”一联系承 “ 不复回 ” 而来,说及人生。 “ 悲白发 ” ,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 “ 悲 ” 字当重读,再用 “ 朝如 ” 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 “ 人生 ” 一联为入题语,重音当落在 “ 尽欢 ” 和 “ 空对月 ” 上。 “ 天 生 ” 一联说明 “ 须尽欢 ” 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 “ 既如此,那就 ” ),为诗中做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 “ 会当一饮三百杯 ”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 “ 三百杯 ” 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宜轻读。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 3) “ 岑夫子 ” 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 将 ”“ 莫停 ”“ 歌 ”“ 倾耳听 ” 诸字上,突出邀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 4) “ 钟鼓 ” 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 钟鼓 ” 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 “ 不足贵 ”“ 不复醒 ” 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7 / 24 深。其下 “ 古来 ” 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 “ 不复醒 ” 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 “ 风歌笑孔丘 ”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 5) “ 陈王 ” 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 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 “ 恣欢谑 ” 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 “ 主人 ” 句为宾,宜轻读; “ 径须 ” 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 “ 与尔同销 ” 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 “ 古 ”“ 愁 ” 之后皆当有延长音 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三、赏读,感知内容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 情发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就好像阿 Q 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所8 / 24 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 “ 黄河如丝天际来 ”“ 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公无渡河 )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可不同,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 “ 不复回 ” 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 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前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 “ 人生 ” 以下六句写 “ 欢 ”“ 乐 ” 。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 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这一段读来9 / 24 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 钟鼓 ” 以下六句写愤。 “ 钟鼓 ” 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 以古来圣贤曹植自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 主人 ” 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 “ 换美酒 ” ,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2.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首先要看到 “ 钟鼓 ” 两句是一种特 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 “ 但愿长醉不复醒 ” 。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10 / 24 别中借寻他物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 “ 古来 ” 二句从某种意义上 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 “ 古来圣贤 ” ,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 “ 寂寞 ” 得很!诗人戳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 唯有饮者留其名 ” 。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 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 “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四、重点解读 1.具体研习,攻克重难点。 ( 1)诗歌开头 “ 黄河 ” 和 “ 人生 ” 之间有何联系?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11 / 24 明确: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颍阳去黄河不远,故借以起兴。这 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紧接着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感叹人生易老不过朝暮间事,因而 “ 不复回 ” 又隐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喻意。雄伟永恒的黄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暂,开头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两鬓染霜,英雄老去,更是由当时朝廷腐败、自身的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极有气势。其中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前两句将空间层层放大,后两句把时间紧紧压缩,时空上的夸张,开篇就给人灵动飞扬,横空出世之感。 ( 2)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 在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于江湖,然而他却说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如何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尽管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但 “ 白发如丝悲何益 ” ,竟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于是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欢饮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但是人并不因此消沉。一方面英雄老去,难有作为的悲叹与愤激,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沦,对政治也没有完全12 / 24 绝望。于是迸发出自信好强,高度乐观的呐喊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强烈的自信 转眼代替了消极的悲叹。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既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即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 ( 3)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为何反而对着元丹丘和岑勋劝起酒来? 明确:李白与元丹丘是知交好友,关系亲密随意。而李白本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洒脱与狂傲,再加上兴之所致,自然愈加狂放不羁,因而反客为主。 ( 4)如何理解诗末的 “ 万古愁 ” ?并试分析此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诗末 “ 与尔同销万古愁 ” 之 “ 愁 ” 与开篇之 “ 悲 ” 关合照应, 而 “ 万古愁 ” 的含义更为深沉。愁若止于一身是毫无意义的,难以引起他人共鸣。若只叹韶光飞逝,那也易于浅薄与单调乏味。诗人叹 “ 古来圣贤皆寂寞 ” ,又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 抱利器而无所施 ” 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将来也一定还有 这样的愁情惟 “ 万古愁 ” 一语才可当之。关于感情基调,本诗尽管多次出现豪情万丈,洒脱不羁的诗句,有悲、有乐、有愤、有狂,但情感的源头还在于愤激,豪放洒13 / 24 脱只是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之情。 五、对比思考 1.蜀道难和将进酒这两首诗都感情热烈奔放,风 格豪放飘逸,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呢? 明确:蜀道难把想像、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从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雄浑的艺术境界。诗人寄情于笔下的飞流激湍、奇峰险壑,语言雄放,句式参差错综,韵律富于变化,把大自然、神话、历史和现实熔为一炉,且激情奔放,气势雄浑而富有变化。将进酒大量运用大胆的夸张,借以表达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造成喷薄而出、一泻 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诗歌的开头,借助想像,写黄河从天而降,东走大海,又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浪漫色彩极浓。诗中屡用极言其多的数量词 “ 千金 ”“ 三百杯 ”“ 斗酒十千 ”“ 千金裘 ”“ 万古愁 ” ,表现出豪迈的诗情。全篇大起大落,节奏疾徐尽变,语言参差,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跌宕起伏。 2.试将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作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内容上相同的 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14 / 24 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 “ 开心颜 ” 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 “ 长醉不复醒 ” 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方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 “ 权贵 ” ;后者是曲达,以 “ 钟鼓馔玉 ” 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选用的题材有关。梦诗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 “ 安能 ” 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诗作于此后七年光景,又 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因此只能采用曲达。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悲 乐 愤 狂放 愤激 延伸阅读 1.试分析玉阶怨中 “ 怨 ” 字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深情: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 1)此诗写一位贵妇人思念丈夫不至而产生的幽怨情绪。诗人饱蘸感情,突出主人公的一个 “ 怨 ” 字,而在怨的背后,表现出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 “ 怨 ” 正说明她对丈夫思念之切,感情之深。 15 / 24 ( 2)一、二两句写主人公站在门外,凝视着远方的道路。夜深霜寒,虽被露水浸湿了罗袜 ,她仍然站着,似乎她思念的远人由远而近的走来了。透过作者含蓄的笔触,可以看出她焦灼的神态。 ( 3)后两句突出其思念丈夫的缱绻的情怀。 “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 ,久久不见丈夫归来,于是圆圆的皎洁的秋月,增加了她的幽思,旧欢新愁的悲喜相交,使她在受着苦苦的煎熬。 ( 4)终其诗,不见一 “ 怨 ” 字,但 “ 怨 ” 意却深结其中,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但这种 “ 怨 ” 皆因 “ 爱 ” 而起,正是因为她对丈夫的深情,才使这 “ 爱 ”“ 怨 ” 交织,感人至深。 2.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 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1)首先,诗人李白对他的前辈诗人孟浩然是十分崇敬的,也惟其平日对孟浩然有如此深情,因此也才能在送别之时写出这样的感人至深的诗篇。 ( 2)此诗一、二两句写送别的地点时间以及被送者将去的地方,三、四两句则通过景物的描写倾吐诗人对孟浩然依恋不舍之情。 ( 3)孤帆破浪而去,渐渐消失在天边,人去江空,何日重16 / 24 见。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写出黯然伤神的情绪,但碧空长江仿佛流动着诗人的无限惜别之意。别景寓离情,正是这首诗特别感人的原因。 学习卡片 一、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是李白诗歌的常调,与这种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 “ 以当世之务自负 ” 。这强烈的济世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他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像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世思想,融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 ( 二)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境,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体、诗人性格的本身。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17 / 24 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三)李白 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出一种天地过客的悲。 “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 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 李白虽为诗仙,却非一味地飘逸,他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排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接影响到他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虽然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见孤倔,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 二、一位豪中见孤倔的诗人 在大唐多若满天 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惟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增加了18 / 24 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 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他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有人认为:李白的诗豪放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诗中的李白心态。 读李白的诗, 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痛苦心态。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 “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 19 / 24 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而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著地热爱着的世界的。 三、鉴赏示例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 “ 劝酒歌 ” ,故古词有 “ 将进酒,乘大白 ” 云。作者这首 “ 填之以申己意 ” (萧士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 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宵。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 者又正值 “ 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 ”(萧士)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 “ 自道所得 ” ,语带夸20 / 24 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 黄河落天走东海 ” )所没有的。紧接着, “ 君不见高堂 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 “ 高堂明镜悲白发 ” ,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 “ 朝 ”“ 暮 ” 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 “ 反向 ” 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 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如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 “ 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 ” ,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 “ 君不见 ” 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21 / 24 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 “ 人生得意 ” 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 一个逆转,由 “ 悲 ” 而翻作“ 欢 ”“ 乐 ” 。从此直到 “ 杯莫停 ” ,诗情渐趋狂放。 “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 (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 “ 金樽 ”“ 对月 ” 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 “ 莫使 ”“ 空 ” 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 “ 得意 ” 过没有 ?“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 (玉壶吟) 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 “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 称情 ” 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吗 ?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 有用 ” 而 “ 必 ” ,一何自信 !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 “ 我 ” 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 想诗人 “ 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22 / 24 余万 ” (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 “ 菜要一碟乎,两碟乎 ?酒要一壶乎,两壶乎 ” ,而是整头整头地 “ 烹羊宰牛 ” ,不喝上 “ 三百杯 ” 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惚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 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 “ 忘形到尔汝 ” ,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 钟鼓馔玉 ” 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 “ 不足贵 ” ,并放言 “ 但愿长醉不复醒 ” 。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 “ 我 ” 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行路难)。说富贵 “ 不足贵 ” ,乃出于愤慨。以下 “ 古来圣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