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doc_第1页
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doc_第2页
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doc_第3页
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doc_第4页
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论(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邱龙涛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2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理解课文中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教学设想 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 3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用单元知识短文所讲的道理来解决疑难问题获取新知识 4本文逻辑严密文辞优美可利用录音等手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后三段 教学时数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预习全文疏通文句了解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段 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 1关于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时代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3自读课文及注释结合课文前“预习提示”疏通课文 明确:文章开始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4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明确: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思考和练习”一已读到)而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关于这点本段课文已经明白论述首句“君臣固守而窥周室”告诉我们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亦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和“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 5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 明确:贾谊所谓“仁义”仍然是孔孟所说的“先王之道”而不是法家的“内立法度”及纵横家们的“斗诸侯”对后者贾谊在过秦论(中)中称为“酷刑法”“高诈力”可见在贾谊看来这并不是“仁义”贾谊认为“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之术也”这也告诉我们孝公的“攻”不是建立在贾谊的“仁义”的基础上 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三、四两题 2熟读课文 3书面翻译第1段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研习课文第2、3自然段 3继续重点讲授文言文翻译方面的知识 3从分析段内层次入手学习运用材料为中心服务的技巧 检查讲评作业: 重点讲评文言翻译中一些修辞方式的处理本段突出强调两点:其一如上节所讲同义叠用的“凝缩”原则;其二夸张修辞格的处理即意译或添加语词而保留如“拱手而取”可译成“毫不费力地夺取了”或“拱手之间就夺取了” 研习新课1下面是第2自然段第一句的译文其中有些地方译得不正确请指出来并说说理由 译文: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惠文王孙子秦武王和昭襄王承接了已有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