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_第1页
chapter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_第2页
chapter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_第3页
chapter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_第4页
chapter4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学目的】本章讲授词的本义与引申义问题。词的本义与引申义问题,即是重要的语言问题,又与阅读古籍有着密切的联系。古籍中的许多字词,常常使用它们的本义,或使用其较早的引申意义。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掌握本义与引申义的内涵,掌握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与分析引申义的方法,以提高其语言的分析能力与阅读古籍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举词例的意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基本概念】本义引申义直接引申间接引申,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基本理论】怎样探求词的本义?探求本义应注意什么问题?词义是怎样引申的?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应注意什么问题?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是什么?,上一页下一页结束,【重点难点】本义及其本义的探求,上一页下一页结束,一、关于词的本义: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概言之:本义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例如:引:开弓也。说文,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我们所指的词的本义,并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的原始意义。这是因为汉语的历史悠久,而记录汉语的汉字才不过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产生之前,口语中的词自然也有一个本义的问题,但那个时候的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去考证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本义是指由汉字的结构形体扫显示出来的而且必须有古文字材料能够证明的意义。只有这样的意义,我们才能称之为本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另外,词的常用义并不一定就是词的本义。如:“天”字,很多人认为“天”的本义就是“天地”的“天”,上古的文献也大都用的这个意义,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天:本义是指头顶。说文“天,颠也。”章炳麟小学答问“天即颠耳。”周易睽“其人天且劓。”天:一种穿凿头顶的刑罚。,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个敢于反抗上帝的英雄,因为“帝断其首”,所以叫做“刑天。”陶渊明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即咏此事。,上一页下一页结束,1.掌握本义的意义在词义系统中,本义是引伸义产生的根据,引伸义是从本义发展来的。掌握了词的本义,就可以提纲挈领,以简驭繁,使纷繁的词义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有助于深入领会由本义派生的各引伸义,把握词义系统的全局。,上一页下一页结束,2.怎样探求词的本义探求词的本义,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字形分析法,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有文献上的参证;二是多义归纳法,运用词义演变规律,推断词的本义,以弥补字形分析法的局限。,上一页下一页结束,通过分析汉字结构来探求本义汉字是表义体系的文字,人们是根据语言中的词的意义来造字的,因此汉字的结构能够提供词的本来的意义。例如:斤:篆文、金文是一把斧子的形状,是个象形字。这种象形证明了“斤”的本义是砍伐树木的工具。但这样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所得出的本义是否是正确的呢?这就必须得到古文献资料的证明。,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古书例证孟子梁惠王“斧斤以时入山林。”斧斤按照一定的季节由人们带到山林里去砍伐。再如:戒:是个会意字,表示戒备,这就是“戒”的本义。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严狁孔棘。”用的正是本义。怎么能不天天警戒,严狁又要来侵犯,情况十分紧急。,上一页下一页结束,通过多义归纳推断本义用字形推断本义,固然简便可靠,但纯表意字数量有限,完全使用这种方法未免失于褊狭,还需要运用词义演变规律,通过多义归纳的方法以求得本义。例如:【即】走进,靠近。诗经卫风氓:“来即我媒。”用于抽象意义的走向。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就位。仪礼士冠礼:“即位于门东,西南。”,上一页下一页结束,登上君主的位。郑伯克段于鄢:“及庄公即位。”在酒席桌上。如“即席赋诗”。就席。仪礼士冠礼:“右还即席坐。”就在当前的时间。鸿门宴:“项羽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战国策楚策:“(苏秦)即阴与燕王谋。”,上一页下一页结束,经过分析归纳,上述义项的层次关系确定如下:抽象意义的走向就位登上君主位置走向,靠近就席在酒席桌上就在此时此地就(副词),上一页下一页结束,上表序列大体符合词义发展脉络。由具体行为的“走向”,发展为抽象意义的“走向”;由一般的“就位”,到特指“登上君位”;由泛指“就席”,到专指“就酒席座位”;由动词虚化为副词。从古字形上看,甲骨文写作,像一人走近食物前就餐,用这种日常常见的事象表示动词走向,靠近。证明多义归纳所确定的本义是正确的。,上一页下一页结束,词的本义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由主观认定的。因此,分析词的本义要根据客观材料,一要分析汉字字形,看汉字的形体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但这种分析可能是主观的,可能是不准确的,因此还要看古书的用例。看看古文献中古人是如何使用这个词的。分析词的本义,我们必须用两结合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利用字形分析本义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字形的变化汉字的字形在不断的变化着,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根据变化了的汉字的形体分析出来的本义可能就是错误的。,上一页下一页结束,许慎的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形体进行分析,探求本义,与甲骨文、金文相比,篆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臣”,篆文写作“”,许慎解释为“牵也,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这个解释是有问题的。所谓“牵也”,这是声训,“臣”与“牵”同属真韵,古音相近,古人常用一个同音字或近音字来解释另一个字,这种释义的方法叫声训。,上一页下一页结束,“牵”有捆绑的意思,据此,有些文字学家就认为:“臣”字象一个人被绑起来的样子。但是,我们一分析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就知道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甲骨文金文都象一个竖起来的眼睛。郭沫若说:“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古代在侍者低着头,不能正视主人,所以郭沫若从人的俯首目竖来解释屈服之形,就显得比较合情合理。形体搞清楚了,字义的分析才有正确的前提。由此可见:正确地识别字体是正确地分析本义的关键,初学者一定注意这一点。,上一页下一页结束,要注意字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这就是造字时候的本义。所以探求词的本义时,不仅要分析字形,还必须要有语言资料来加以证实,这是检验本义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离开了语言资料,只作单纯的字形分析,就很容易流于主观臆测。,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如“乃”,古文字作拐好几个弯的形状,这个字形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至今搞不清楚。郭沫若先生认为象“奶头”,人们多不信,因为没有古文献能够证明这个词义。实际上,我们只要知道“乃”在甲骨文、金文中是个虚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分析它的本义。因为古书中都没有用过这个词义,又何必去分析它的本义呢?,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再如“笑”,表示“高兴”,但为什么要从“竹”呢?这个字义与字形之间毫无联系,象这样的字,古书上没有用例,它的原始意义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去分析它的本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要注意吸收古代文字学家、经学家对字义研究成果。许慎的说文解字,我们前面已经作过详细地介绍。这是一部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探求词的本义的书,我们在分析词的本义时就应该注意参考这部书,同时还应该注意吸收其它的文字学家、经学家对于分析。,上一页下一页结束,例如;俭:从人佥声,是个形声字,但从“人”字旁不太容易分析出它的本义来,我们就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说文:“俭,约也。”“约”是什么意思呢?许慎的解释还是比较费解。段注说:“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有人通常把“俭”理解为“节省、节俭、节约”,段玉栽用了“不敢放侈”这四个字,这个注释是有考虑的。把“俭”的词义注释的比较宽。“不敢放侈”用在经济上就是不敢放手花钱,就是不乱用财物的意思,也就是节省的意思。用在人的行为上,就是指人的行为检点,不敢放肆,处处约束自己,所以,论语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上一页下一页结束,这里的“俭”,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俭,容貌收敛,而不放肆。”这个注释正抓住了“俭”的本义,是正确的,就是行为检点,不乱来,所以古人常把“恭俭”二字放在一起说。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说“恭俭下人”,是说对人很恭敬而且在态度上常常约束自己,表示在人之下,对人很恭敬,很客气。象这样的词的本义,我们只有借助于前人的注释,才容易搞清楚。,上一页下一页结束,二、关于词的引伸义在词义系统中,所谓引伸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换言之:就是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例如:【引】延续:“子子孙孙,勿替引之。”诗经引导:“黄耇台背,以引以翼。”诗经撤退:“秦军引而退。”战国策,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掌握本义是基础,但只靠本义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本义去分析引申义,这样掌握本义才更有意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可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绥:有“安”的意思,三国志诸葛亮传“思靖百姓,惧未能绥”。意思是说,本想使百姓安定,担心还未能做到安抚他们。现在的“绥宁”、“绥怀”的“绥”都表示“安”的意思。,上一页下一页结束,绥:本义是指车上的绳带,供人乘车时做“拉手”用,有以平衡身体。故论语乡党“升车必立正,执绥。”意思是说:孔子上车一定站好,拉着扶手绳。庄子让王“王子搜援绥登车。”绥:就和今天公共汽车上的拉手、地车上的拉手类似,能帮助人保持身体的平衡,所以,引申出“安、安抚”的意思,是很自然的。,上一页下一页结束,2可以以简御繁地掌握词义例如:信,诚也。说文一般的诚实守信信约、盟约凭证信使消息书信“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弃君之命,不信。”荀子“以继好结信。”左传“大将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号不应者,伯长以上辄止之。”墨子“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世说新语“忽得炎州信,遥从月上传。”得广州张判官“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春前。”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上一页下一页结束,3.学习本义和引申义,能帮助我们区分古今词义的异同。例如“时”,本指四时,即四季的意思。论衡难岁“积分为日,累日为月,连月为时,计时为岁”。即由分累计为日,由日累计为月,月累计为时,时累计为岁。可见,“时”是计时单位,今天的计时顺序是:日月季年,而古人则是:日月时岁。顾炎武说:“古无以一日分为十二时之说。”,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可见,分析了“时”的本义就能了解到古今词义所发生的变化。顾还说:汉代以后,历法建立,一日分为十二时。这里的“时”和我们今天的“时”接近,但还是不同,因为我们一日分为二十四时,而且叫做“小时”。为什么叫“小时”,就是相对于古人的“时”而言的。“时”作“季节”讲,在今天的“农时”里还保留着此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4.分析本义和引申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义词之间的异同。例如:“冕、冠、弁”都是指一种礼帽。但它们的本义和引申义是有所不同的,冕:是最珍贵的帽子,后来只有皇帝才能戴,所以某些君主制国家新君登位加戴王冠,我们就叫做“加冕”。,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冠”作为礼帽,有两个特点:一是成年人戴的,古时贵族二十岁举行“冠礼”,即戴上帽子,表示正式步入社会,所以,后来把“冠子”指成年人。二是做官人戴的,因此,不做官叫“挂冠”,而准备去做官叫“弹冠”。因为“冠”和“冕”都是贵族戴的,所以又可以放在一起指贵族,指做官人。“弁”是一种皮帽子,所以又引申指武官,如“武弁”、“将弁”,清代以后又把低级的武官叫“弁”,如“马弁”。“冠”和“弁”都是戴在头上的,所以又引申为“第一”“前面的”意思。如“冠军”。“弁言”是指书的前言。,上一页下一页结束,5.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助于我们科学地编纂字典、词典。旧的字典、辞书,如康熙字典、旧的辞海、旧的辞源等,它们在解词释义的时候,往往都是把字、词的众多意义罗列在一起,忽视了这些意义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给人以一盘散沙的感觉,令人不得要领。例如“解”字,辞海收了四个读音,列了二十七个意义。见教材95页。,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总之,本义是词的本来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与本义有着密切地联系。那么,假借义是不是引申义呢?不是。因为假借义与本义之间毫无联系。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讲。,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实际上,“解”的意义并没有这么复杂,从引申的道理来解释,发展的线索还是非常清晰的,关键是在于抓住本义这个纲。“解”的本义是解牛。由“解牛”这个本义,直接引申出了分解动物,由分解动物的意义再进一步的引申为解体(恐天下之解也),从分解动物的意义还可以引申为解绳结,再引申为:解脱、解说、晓悟、见解、和解这一些意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可见,“解”的意义虽然多,但这些意义之间决不是毫无联系的大杂烩。我们按照由本义到引申义,由近的引申义到比较远的引申义这条线索去解释词义,就理清楚了每一个词的发展脉络,就给人以条理清晰的感觉,就使人易于掌握词义,这样,按照由本义到引申义这条线索编纂出来的字典辞书就科学得多。我们今天出版的字典词书,如新版的辞海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都是按照由本义到引申义这条线索来解释词义的。,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四、怎样分析引申义?,掌握词义引申的方式依据引伸义和本义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引申:是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例如:左: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左手之形,由此直接引申出三个意义:辅佐、辅助。手是生活中帮助我们工作的重要器官,所以由左手这个意义直接引申出了帮助、辅助的意义,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佐”。,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差的,卑下的。古人崇右而贱左,认为“左”是不好的,因为有这种观念,所以官职下降叫“左迁”,在古代居民区,住在闾门左边的是穷人,住在闾门右边的是富人,所以陈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司马迁称他们为“出自闾左”。即他们都是穷苦人民出身。,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凭证、凭据。古代称契约为券,用竹子做成,分成左右两半,双方各拿一半,左手拿的叫左券,是债权人拿的,作为要账的凭证,所以“左”就引申出了“凭证”的意思。我们今天还把做事有把握叫做“稳操左券”。再如:教材:94页:月、城,上一页下一页结束,间接引申:是指由引伸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除直接引伸义外都属于间接引伸义,即所谓“辗转引申”。例如:朝:本义是早晨,说文“朝:旦也。”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因为古代臣于君,子于父母,妇于公婆,属吏于上司,都是在早晨去拜见,所以由早晨直接引申出朝(chao)拜、晨见。如左传宣公三年“(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假寐:不脱衣服而睡。由朝见再引申出朝见的地方即:朝廷。是君主接受朝拜的地方。孟子梁惠王上“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上一页下一页结束,由朝廷又进一步的引申出朝代,即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或同一血统所有君主统治的整个时期。“朝代”的“朝”的意思与“朝”(zhao)的本义相隔就远了,而且语音也发生了变化,似乎两者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我们把这种展转为它训的线索清理出来,“朝”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还是很清楚的。这类引申义辨认上还是比较困难,可以有重点地去学,特别重要的,可以试着去分析。如:,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格:说文“格:木长貌。”指树高的样子,又指树的长枝条。晋代庚信的小园赋:“枝格长交。”由树的长枝条,又引申出栅栏。进而引申出格子。宋代的沈括梦溪笔谈“窗格上有火燃处。”引处的“格”就是今天格子的意思。由“格子”再引申出格式、标准等意义。考试达到要求叫及格,招待、提拔等超出常规叫破格,讲了不应讲的不得体的话叫“出格”,总之,“格”是一个很活跃的词素。它的意义现在距离本义已经很远了。再如“任”:见教材94页,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掌握词义的引申特点(规律)许多本义发展为引申义,常有这样一个特点:从具体的个别的意义向抽象的一般的发展,由实词向虚词发展。例如:被:被子:“翡翠珠被。”招魂覆盖:“芙蓉覆水,秋兰被涯。”东京赋蒙受:“被以不慈之伪名。”哀郢虚词:“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世说新语,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注意语音、字体的变化。语音的变化容易掩盖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使人误认为是两个不同的词。例如:朝:zhao(早晨)朝:chao(朝拜)骑(qi):骑马骑(ji):骑兵,上一页下一页结束,2字形的变化有两种情况:本义的字形改变了。“何”的本义后来用“荷”来表示,而原字却表示了疑问代词“何”。再如:“其”的本义用“箕”表示,而“其”却表示代词。,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引申义的字形改变了。“左”的引申义“帮助、辅助”用“佐”来表示。“树”的引申义“树立”用“竖来表示。,上一页下一页结束,3假借义不是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发展而来的,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假借义与本义之间却毫无联系。本无其字的假借义与和它相对的本义之间毫无联系,仅仅是借用同一个字体表达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而已。例如:莫:本义指傍晚,借用来表示无定代词,二者毫无联系,只是字体相同而已。,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本有其字”的通假义与和它相对的本字本义之间也毫无联系,仅仅是语音相同或相近而已。例如蚤:本义指跳蚤,经常通早晨的早,“跳蚤”与“早晨”毫无联系,只是通假字“蚤”和本字“早”语音相同而已。案:本义指桌子。通“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命令主管察看地图。,上一页下一页结束,三、词义引申的方式1.延展引申延展引申就是根据表达新事物的需要,突出或延展原词义的某一特征,并赋予它新的特点,而派生出新的词义。如:【隆】本义是山的高处。如孙子兵法行军:“战隆无登。”(打仗时敌人在高处不要仰攻)从山高这一属性引申为一般的高。如后汉书张衡传:“合盖隆起,形似酒樽。”从具体的山高,赋予新的特点,引申出事业的兴盛。前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上一页下一页结束,【缘】本义是衣边上镶的花饰,称衣缘。如礼记玉藻:“缁布衣,锦缘。”衣边的花饰是沿着衣边镶的,由这一状态加以延展,引申出沿着,顺着。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有时衣缘顺着衣边往上去,就这一特征又引申出攀援。孟子梁惠王上:“犹缘木而求鱼也。”,上一页下一页结束,2.条件引申顾名思义,从基础义引申出新义,是借助一定的条件的。就是说,基础义要借助自然的或社会的某种条件来表达新事物,从而引申出新的词义。如:【龀】本义指儿童换牙。说文:“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从齿从匕。”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始龀”就是刚换牙,约在七八岁。这时正值童年,由于这样一种生理条件,所以“龀”引申出童年义。如后汉书阎皇后纪:“年皆童龀。”,上一页下一页结束,【钱】本义为锄类农具。由于上古用它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后来又仿照它铸成钱,所以引申出货币义。【昏】黄昏。由于古代男女结婚多于黄昏时进行,所以“昏”引申出结婚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条件引申与延展引申差别很大。前者是以一定的社会或者自然条件为引申的依据,没有这些条件,就不能引申出新义。它不像延展引申那样原义与新义之间必须有相同点或相似点,它不会找出内容上的异同,而在于找出引出新义的条件。,上一页下一页结束,3.比喻引申比喻引申是以原词为喻体的一种引申。就是说,原词所概括的事物,在形象特征以及性质、功能等方面与所要表达的事物具有某种相似之处,于是就用原词去比喻它,从而引申出新义。如:【斗】本义是带柄的酒器。鸿门宴:“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诗经大雅行苇:“酌(以斗取酒注入饮器)以大斗。”这些都指酒器。由于天上的北斗星与有柄的酒器形状类似,于是人们通过比喻的方式,用舀酒器的“斗”去称北斗星,由原词的“斗”引申出“北斗”义。楚辞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弦】本义是弓弦。史记李将军列传:“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因月亮亏时状类弓弦,所以就用“弦”来称“弦月”。于是由原词“弦”比喻引申出“弦月”义。如杜甫初月:“光细弦初上,影斜轮未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比喻引申是以原词为喻体而引出新义,它虽然也运用修辞方法,但与修辞格中的比喻是属两个范畴。一个是语义范畴,一个是修辞范畴。如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t,初生的白茅芽),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q,天牛幼虫,身长圆而白),齿如瓠犀(葫芦洁白整齐的籽儿)。”这一连串的比喻,是地道的修辞。而比喻引申不同,它除运用修辞手法以外,还必须产生新义。新产生的词义不是转瞬即逝,而是稳定的意义。以“崩”为例:,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战国策赵策)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上述例句是用天崩地裂、山陵倒塌来比喻周烈王和赵太后的死不同寻常,这显然是修辞上的比喻。触龙比喻自己的死用“填沟壑”,比喻赵太后的死用“山陵崩”,以明贵贱之分,君臣之别。再看下面一组例句:,上一页下一页结束,梁山崩。(左传成公五年)不义不暱,厚将崩。(郑伯克段于鄢)周烈王崩,诸侯皆吊。(战国策赵策)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前出师表)例1是本义,山塌下来。例2是比喻引申义,指崩溃、垮台。例3指天子死,已不是一般修辞上的比喻,而是比喻引申义,成为约定俗成的稳定的意义。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例4“崩殂”为同义复词,指刘备死,也是比喻引申。,上一页下一页结束,4.邻近引申也称关联引申。这种引申是指原词义所指称的事物和所要表达的新事物相邻近、相关联,人们通过联想推衍,由原词义自然地引申出新义。如:【领】本义是脖子。说文:“领,项也。”左传昭公七年:“引领北望。”由于脖子与所穿上衣的衣领邻近,于是引申出衣领的新义。如荀子劝学:“若挈裘领。”,上一页下一页结束,【脚】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庄子徐无鬼:“乳间股脚。”“股脚”不是大腿和今义的脚,而是指大腿和小腿。司马迁报任安书:“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膑脚”之刑是剔去膝盖骨。今义的“脚”古代称“足”,由于“足”与“小腿”相邻,部位相近,于是由小腿义引申出“足”义。,上一页下一页结束,5.词性引申一个事物与其行为动作、性质状态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产生引申义,尤其是事物及其特有的行为动作更为紧密。表现在词性上,名词与动词之间互相引申,这种引申最为常见。就关联紧密程度看,可视为邻近引申。但这种引申与基础义具有词性上的差异,所以称它为词性引申。如:,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履】鞋,名词。韩非子外储说:“郑人有欲履者。”由穿的鞋引申出与脚有关的动作践、踩。动词。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治】治理,从事某种工作。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足),奚暇治礼义哉?”由治理义引申为治理好了。形容词。战国策齐策:“齐国大治。”,上一页下一页结束,四、词义引申的类型在词义系统中,基础义派生引申义的层次和线路是有一定格局的。我们管词义引申所形成的格局叫做词义引申的类型。1.放射型这是以本义为中心,在同一层次上向不同方向直接引申。,上一页下一页结束,【间(閒)】本义是间隙。说文:“閒,隙也。从门月。”如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引申为置身其中。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閒焉。”又引申为间隔,间断。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时而閒进。”图示如下:置身其中閒(间隙)间隔,间断,上一页下一页结束,【贱】本义是物价低。说文:“贱,贾(价)少也。从贝,戋声。”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引申为没有价值,卑微。李华吊古战场文:“威尊命贱。”又引申为没有禄位,卑贱。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又为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