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流动资产.ppt_第1页
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流动资产.ppt_第2页
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流动资产.ppt_第3页
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流动资产.ppt_第4页
财务管理课件第十一章流动资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流动资产,财务管理学课程结构,企业财务目标第一章,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工具第三章,财务管理基本内容,筹资4、5、6章,投资7、8、9章,营运资金管理10、11、12章,利润及其分配13、14章,其他15章,第十一章流动资产,教学要点教学内容思考题案例分析,教学要点,熟悉现金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内容;掌握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掌握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存货的经济批量和ABC控制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现金管理第二节应收账款管理第三节存货管理,第一节现金管理,一、现金管理的目的与内容(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1、支付的动机;2、预防的动机;3、投机的动机。(二)现金管理的目的保证生产经营所需,节约使用资金,并从闲置资金中获取利息。,(三)现金管理的内容(图示)1、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以便合理的估计未来的现金需求;2、对日常现金收支进行控制,力求加速收款,延缓付款;3、用特定方法求出最佳的现金余额。,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企业现金收支数量,进行现金日常控制,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当现金短缺时采用短期融资策略,当现金多余时采用还款或有价证券投资策略,二、现金收支计划的编制(一)现金收入1、营业现金收入;2、其他现金收入。(二)现金支出1、营业现金支出;2、其他现金支出。,(三)净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支出=(营业现金收入+其他现金收入)(营业现金支出+其他现金支出),(四)现金余缺现金余缺额=期末现金余额最佳现金余额=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最佳现金余额=期初现金余额+净现金流量最佳现金余额,三、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现金的成本的构成四种具体方法原理及运用,现金的成本构成,(1)持有成本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其中:管理费用是固定成本;再投资收益是变动成本,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2)转换成本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现金持有量越少,证券变现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3)短缺成本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增加而下降。,四种具体方法原理及运用,方法一:成本分析模式原理:只考虑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不考虑转换成本;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最小的持有量为最佳余额。,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一个例子某企业有四种现金持有方案,各方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项目甲乙丙丁现金持有量30000400005000060000机会成本率8%短缺成本300010005000要求:计算该企业的最佳现金余额。,参考答案,由上表可知,乙方案的总成本最低,因此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为40000元。,方法二:现金周转模式,原理与方法:1.计算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2.计算现金周转率=日历天数/现金周转天数;3.计算目标现金持有量=年现金需求额/现金周转率,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见教材P353例,方法三:存货模式,原理:只考虑持有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不考虑短缺成本,即现金管理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转换成本,TC=N/2i+T/Nb计算公式:,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见教材P355例,最佳现金余额N,现金持有数量,成本,例:某企业预计全年需要现金6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100元,有价证券年利息率为30%,求最佳现金余额?,方法四:随机模式,计算公式,其中:i有价证券日利率;b为每次固定转换成本;为标准差;R最优现金返回线;H现金控制上限;L现金控制下限。,后面有例题哟!,case,假定某公司有价证券年利率为9%,每次固定转换成本为50元,公司认为任何时候银行活期存款及现金余额不能低于1000元,又根据以往经验测算出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为800元。要求:计算最优现金返回线和现金控制上限。,参考答案,计算:依据题意得,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为i=9%360=0.025%;现金存量下限为L=1000元;b=50元。根据现金返回线公式得,,结论: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应维持在5579元左右,不超过14737元,不低于1000元。,四、现金的日常控制(一)加速收款1、集中银行:指通过设立多个策略性的收款中心来代替通常在公司总部设立的单一收款中心,以加速账款回收的一种方法。2、锁箱系统:是通过承租多个邮政信箱,以缩短收到顾客付款到存入当地银行的时间的一种现金管理方法。3、其他程序,(二)控制支出1、运用“浮游量”:所谓“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的存款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2、控制支出时间: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合理控制现金支出时间;3、工资支出模式:为支付工资而设立一个存款账户。,(三)现金收支的综合控制1、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2、实行内部牵制制度;3、及时进行现金清理;4、遵守国家规定的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5、做好银行存款的管理;6、适当进行投资。,第二节应收账款管理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一)应收账款的功能1、增加销售的功能;2、加少存货的功能。,(二)应收账款的成本1、机会成本: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的其他收入,即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一般按有价证券的利息率计算。2、坏账成本: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就是坏账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量成正比。,3、管理成本:(1)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2)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3)账簿的记录费用;(4)收账费用;(5)其他费用。,二、应收账款政策的制定(一)信用标准(二)信用条件(三)收账政策(四)综合信用政策,(一)信用标准:是企业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断标准。信用标准严格,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销售量较少;信用标准宽松,虽然会增加销量,但会相应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影响因素: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客户的资信程度(信用品质、偿债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信用标准的确立:设定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确定客户拒付账款的风险坏账损失率;具体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改变信用标准,A、B两个方案:,A方案:,B方案:,(二)信用条件:指企业要求顾客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思考题:哪一项信用条件更优惠?“2/10,n/30”与“2/10,1/20,n/30”,(三)收账政策收账政策: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一般而言,收账费用支出越多,坏账损失越小,但两者并不一定存在线形关系。,相等的收账费用但减少的坏账损失不等,坏账准备,收账费用,(四)综合信用政策综合信用政策:指要制定最优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case,某企业2001年A产品销售收入为4000万元,总成本为3000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600万元。2002年该企业有两种信用政策可供选用:甲方案给予客户60天信用期限(n60),预计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货款将于第60天收到,其信用成本为140万元;乙方案的信用政策为(210,120,n90),预计销售收人为5400万元,将有30的货款于第10天收到,20的货款于第20天收到,其余50的货款于第90天收到(前两部分货款不会产生坏账,后一部分货款的坏账损失率为该部分货款的4),收账费用为50万元。该企业A产品销售额的相关范围为3000-6000万元,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8(为简化计算,本题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参考答案(后还有),(1)计算该企业2001年的下列指标:变动成本总额=3000-600=2400(万元)以销售收入为基础计算的变动成本率=24004000100=60(2)计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标: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1030+2020+9050=52(天)应收账款平均余额=540052360=780(万元)维持应收账款所需资金=78060=468(万元)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688=37.44(万元)坏账成本=5400504=108(万元)采用乙方案的信用成本=37.44+108+50=195.44(万元),(3)计算以下指标:甲方案的现金折扣=0乙方案的现金折扣=5400302+5400201=43.2(万元)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之差=5000(1-60)-5400(1-60)-43.2=-116.8(万元)甲乙两方案信用=-116.8-(140-195.44)成本后收益之差=-61.36(万元)(4)为该企业作出采取何种信用政策的决策,并说明理由。乙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大于甲方案,企业应选用乙方案。注或: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为-61.36万元,企业应选用乙方案。,三、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一)企业的信用调查1、直接调查2、间接调查(1)财务报表;(2)信用评估机构;(3)银行;(4)其他。,(二)企业的信用评估1、5C评估法:指重点分析影响企业信用的五个方面的一种方法。(1)品德(character)(2)能力(capacity)(3)资本(capital)(4)抵押品(collateral)(5)情况(conditions),2、信用评分法:现对一系列财务比率和信用情况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顾客综合的信用得分,并以此进行信用评估的一种方法。(三)收账的日常管理1、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2、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第三节存货管理,一、存货的功能与成本(一)存货的功能1.防止停工待料;2.适应市场变化;3.降低进货成本;4.维持均衡生产。,(二)存货的成本,1、进货成本(采购成本)存货的取得成本,由进价成本和进货费用构成。一般与进货数量成正比例关系。2、订货成本订购材料和商品而发生的费用。与订货数量数量无关,而与订货次数呈正比例关系。3、储存成本企业为持有存货而发生的费用。一定时期内的储存成本总额等于该期内平均存货量与单位储存成本之积。4、缺货成本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二、存货规划三、存货的日常控制(一)存货的归口分级控制1、厂长经理领导下,财务部门对存货资金统一管理。2、实行资金的归口管理。3、实行资金的分级管理。,(二)经济批量控制经济批量:指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储存成本与经济批量成正比;订货成本与经济批量成反比。,1、逐批测试法,例:某公司全年需要零件1200件,每订购一次的定购成本为400元,每件年储存成本6元,问最优经济定购批量?经济批量逐批测试表,成本,总成本,年储存成本,年订货成本,批量,2、图示法,3公式法,经济批量模型运用举例,某公司本年度需耗用乙材料36000千克,该材料采购成本为200元千克,年度储存成本为16元千克,平均每次进货费用为20元。要求:(1)计算本年度乙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2)计算本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相关总成本。(3)计算本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额。(4)计算本年度乙材料最佳进货批次。,答案,(1)计算本年度乙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本年度乙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300(千克),(2)计算本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相关总成本本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相关总成本=4800(元),(3)计算本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额本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额=3002002=30000(元)(4)计算本年度乙材料最佳进货批次本年度乙材料最佳进货批次:36000300=120(次),例:某公司全年需要零件1200件,每订购一次的定购成本为400元,每件年储存成本6元,问最优经济定购批量?,4、有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模型上述分析中,假定价格不随批量变动,但许多企业在实际销售中都有批量折扣,即对大批量采购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此时,除考虑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外,还应考虑采购成本。,例:某公司全年需要零件1200件,每订购一次的定购成本为400元,每件年储存成本6元,每件采购价格为10元,但若一次订购超过600件,可给予2的数量折扣,问应以多大批量订货?(1)按经济批量采购,不取得数量折扣。,(2)不按经济批量采购,取得数量折扣。按600件采购:,对比可知,定购量为600件时,总成本最低。,习题,某企业甲材料的年需求量为4000千克,每千克标准价为20元。销售企业规定:客户每批购买量不足1000千克的,则按照标准价格计算;若每批购买量1000千克以上,2000千克以下的,价格可优惠2%;每批购买量2000千克以上的,价格优惠为3%。已知每批进货费用60元,单位材料的年储存成本3元。要求:请你为该企业选择进货决策。,(三)订货点控制确定订货点应考虑的因素:1、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用n来表示;2、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用m来表示;3、提前时间,用t来表示;4、预计最长提前时间,用r来表示;5、保险储备,用S来表示。,例:大华公司每天正常的耗用某零件为10件,订货的提前期为20天,预计最大耗用量为每天12件,预计最长提前期为25天,求保险储备和订货点?,(四)ABC控制法步骤:1、计算每种存货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占用额。2、计算每种存货资金占用额占全部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