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乐乐跟我学高速PCB设计_第1页
快快乐乐跟我学高速PCB设计_第2页
快快乐乐跟我学高速PCB设计_第3页
快快乐乐跟我学高速PCB设计_第4页
快快乐乐跟我学高速PCB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快快乐乐跟我学高速PCB设计(转)(2009-06-20 20:22:49)标签:杂谈 分类:PCB快快乐乐跟我学高速PCB设计2008/04/28“12层电路板怎么画啊?”“2.5GHz的高速电路怎么布线才能稳定工作?”“BGA芯片下面怎么布线?孔怎么打?线宽如何确定?”“我想做i-ram2,但是以前只画过SDRAM,不知道DDRII电路怎么布,咋办?”“如何画手机主板?PC机主板?PCI采集卡?通信背板?ARM9核心板?千兆网络接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多层电路越来越流行,学会这项技术就意味着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发展前景,即使是低速电路,由于芯片工艺的进步,信号边沿越来越陡峭,也需要按照高速电路来分析,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硬件工程师都属于“自学成材”,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再加上有些技术属于“概不外传”的绝招,导致初学者没有设计思路,面对复杂的高速电路一头雾水,看不懂图纸,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我将高速PCB设计经验和心得体会系统地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简单说,画PCB就是画画儿,画一些点、线、面几何图形,研究其抽象的拓扑结构。然而,为了画PCB,我们还要做些额外的辅助工作:体系架构设计;IC/FPGA设计;绘制原理图;生产;测试;模具。高速PCB更是需要复杂的信号数学模型来指导我们的设计,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好的PCB要:可靠、可生产、可测试、可维护。=| 点 |=观察PCB上的图形,首先会注意到存在大量的“点”,包括:过孔引脚焊盘MARK点ICT测试点安装孔.这里要谈的内容是:盲孔、埋孔、过孔;过孔会引起阻抗不连续;过孔载流量和周长的关系;板厚孔径比;BGA下的过孔;多个过孔共享一条线;金属化与非金属化;中心孔、焊盘、热焊盘优选尺寸;MARK点的识别、共享,何时需要MARK点;ICT定位孔要求;ICT测试点要求;多点接地;马蹄形孔(跑道孔);堵绿油工艺;点线间距;十字花盘.=| 线 |=其次,你会看到大量的“线”,线的属性有:长、宽、高(厚)线间距导角传输线模型延迟.这里你要知道的是:最大/最小线长度;等长线;线宽和阻抗的关系;线宽铜厚温度和载流量的关系;3W规则;1盎司铜重相当于多少um;圆弧走线;微带线和带状线;表面信号线和板内信号线的延迟时间(ps/英寸).=| 面 |=最后,关于“面”,就是布局。布局的关键是先确定固定的接口接插件位置,再根据冷热、高速低速、重要次要均衡分布原则调整各元器件位置。=| 拓扑结构 |=了解了点线面就可以开始布局了,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星型菊花链树枝点对点.各种结构各有优缺点、限制条件和适用范围,我们会详细论述。=| 层叠结构 |=在画板之前要先确定层叠结构,这里我们会举例说明4层、6层、8层、16层板的层叠方法,以及通过一个4层板说明如何辨别层叠的好坏。部分内容如下:首先,要划分层叠结构,为了方便设计,最好以基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相临信号层之间用电地层隔离。层叠结构(4层、6层、8层、16层):对于传输线,顶底层采用微带线模型分析,内部信号层用带状线模型。6层/10层/14层/18层基板两侧的信号层最好用软件仿真,比较麻烦。6层/10层/14层/18层等基板两侧是信号层,没有电地隔离,需要注意相临层垂直走线和避免交流环路。如果还有其他电源,优先在信号层走粗线,尽量不要分割电地层。=玻璃纤维基板-FR4绝缘介质材料S(*)信号层(层号)TOP顶层信号层BOTTOM底层信号层TOPTOPTOPTOP-GND2+5V+5V+3.3V=-+5VS3S3S3-=-BOTTOMS4GND4GND4-=-GND5GND5S5-BOTTOMS6+1.5V-+3.3VS7-BOTTOMGND8=GND9-S10-+1.0V-S12-GND13-S14-+1.8V-BOTTOM一个四层板的层叠设计方案,确定哪种最好: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Layer1SignalGndGndLayer2Gnd/PwrSignal/PwrSignalLayer3Pwr/GNDSignal/PwrSignalLayer4SignalGndPwr更多内容可以看文章中心里的PCB多层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指导。=| 电地分割 |=在电源种类比较多的情况下,就需要在同层开槽分割电地平面,分割导致电流回流路径被阻断,跨越分割的线上阻抗不连续,如何减少分割的影响呢?这里给出若干解决方法。有时,分割的影响是有益的,例如:RJ45网络插座变压器下面的分割可以减少网线上传导的干扰,此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分割的优点。一些相关内容:正片/负片、压差、分割区内走线,完整电地平面.FR4-2.5G-5GRogers-10G=| 接插件 |=这个有什么可讲的,不就是一些2mm欧式插座,PMC插座之类的东西嘛!其实,接插件的学问可大了,为什么有些人设计的板子不稳定?为什么抗干扰能力差?有部分原因就是由接插件引起的。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引脚排布,重要信号线两边放什么,对端放什么,高速信号线周围放什么信号,特别讲究。有些人在时钟信号线对面放高速信号;1A电流只用一两根引脚接入;重要信号线周围不分配多余的保护地线等等,如果引脚分布不合理,即使板子内部设计得再好,也不能保证整个电路稳定工作。光引脚分布合理还不成,下面的引出线也大有讲究,就拿电源引脚来说,虽然为1A电流分配了多个引入脚,但是怎么把这个电流引到板子上呢?过孔打几个,线多粗,如何保证电地通道完整性?要不要铺铜?等等。其次,要注意封装。你知道有几种封装呢?一种是丝印封装,就是印在板子的器件外型丝印,这个照着手册就可以画出。有人倒是按照手册画出了丝印封装,但是做回板子后器件却装不上,原来该器件的外型比丝印大,其他小器件被焊接在这个器件下面了,这就是第二种封装-外型封装。器件终于被安装到板子上了,可是接头却比插座大,因为周围器件影响,插不上。这就是忽略接头封装造成的后果。即使接头封装合适,能插在牛头插座上,但是牛角打开后会占用更大的空间,两个牛头插座靠得太近的话,可能卡子打不开,这是忽略工作封装的后果。.封装共有九种之多,你知道几种呢?如果你知道的不全,是不是就不敢保证“一版成功”?光少做几版省下的钱就够你参加几次培训的了,是不是?最后,要了解到底是压接好还是焊接好?内存条平插、斜插、竖插哪种好?(从占用空间大小、散热、稳定性等方面考虑)一些插座类型:PMC、PCI、CPCI、DIMM、SODIMM=| 其他重要内容 |=限于篇幅,有些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里只简单概括地罗列一下:时钟-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源同步时钟模式;公共时钟模式:建立/保持时间始端匹配;终端匹配;点对点时钟分配驱动:0 jitter抖动;0 delay延时;环回;电压;频率上限晶体、晶振布线要点时钟线长度、线宽、线延时、线间距,周围留出空间,圆弧走线频率、精度电源-功率(标称、额定、最大、平均、峰值)上电时间上电顺序:现在复杂CPU芯片上电有顺序要求纹波种类:core、I/O、AVCC/AGND、PLL供电上电复位板上位置(噪声、散热、结构)AC/DC、DC/DC、LDO线性(从功耗、响应速度、电路简单性、噪声、适用性等几个角度考虑)滤波,电流大小、线宽,分割,层叠结构复位-上电复位电源监控手动复位看门狗系统复位、全局复位、局部复位FPGA加载控制与全局复位总线-总线架构优于CPU选型效率、健壮性PCI、PCI-X、ISA、PCMCIA、LVDS、serial BUS内存种类:cache、SDRAM、DDRI、DDRII、flash、bootrom、NVRAM、SRAM等接口-接口效率优于CPU选型常用接口:RS232、RS485、V.35、E1 HDLC百兆、千兆、POS接口:MII、RMII、SMII、GMII、TBI(serdes)、UTOPIA I/II光口:单模/多模、SFP/GBICCPU-位宽:32bit、64bitCISC、RISC、MIPSNetwork Processor多核CPU:如:IBM cell性价比效率OS散热功耗电源种类,上电顺序加载顺序仿真头(大众流行)产品周期供货情况规则-环路面积、3W规则、20H规则、正交规则、5-5规则、单点/多点接地.BGA-BGA器件与其他器件的间距BGA下面的孔和线怎么布BGA电地通路,孤铜去耦电容分布、反面器件分布.背板-板厚,板厚孔径比汇流排加强筋插座位置定位布线要求,时钟同步热插拔.其他-中断、上下拉电阻、看门狗电路、跳线、金手指、EMI/EMC/ESD、FPGA/CPLD、匹配、波峰焊工艺、散热、各种地的概念、热插拔、夹具留边,器件间距.jitter、delay、ring振铃、crosstalk串扰、反射、地弹电阻、电容、电感、磁珠、晶体、变压器、光耦.最小化电路、检查列表checklist从设计到生产的设计流程,所需数据产品生命周期例如:电阻的阻值是离散的,有标称阻值,允许偏差,注意额定功率和使用电压,材料,工艺,制作方法,特殊用途,色标等。电阻器的主要用途有1、限流;2、分压;3、定时;4、电流电压变换;5、阻抗匹配;6、改变电路参数;7、测温或温控;8、特殊电阻应用(过流、过压、过热保护)。0欧电阻用途?为什么电源脚同时并联一个大电容和一个小电容?为什么并联两个容量相同的电容?磁珠的使用场合,参数,陷波作用。变压器初次级隔离。LVDS设计经验谈,如何布LVDS差分线,如何放置匹配电阻?PECL电平电路设计.=| PCI板卡布线参考 |=PCI总线具有自动配置功能,数据带宽大,广泛应用于数据I/O设备,下面以PCI采集卡为例说明如何综合使用前面所讲内容。好多人画板都是直接抄别人,其实,看看框图就可以了,比如:有些板子参考设计上使用了bootrom/flash,为了方便生产,可我不一定用啊,那就不能直接抄了。PCI卡上有三种电源:3.3v、5v、12v,怎么分割电源层呢?怎么样才能保证电地平面完整呢?12v用于风扇属于低速信号,如何布低速高压电源信号呢?我们会教你一种巧妙方法满足所有条件,还不降低性能。PCI的元件只能放在B面上,板厚不能超过1.6mm,否则插不进去。中断线可以共享。正面线不打孔,背面线只打一个孔。clock线约束为小于等于2.5,其他线为小于等于1.5。中断复位线可以走很长。因为卡槽接触点在金手指中间,所以要在接触点以下分割电地,不要在上面分。以金手指中间为界向下铺电地。时钟和其他信号线间距要够大,可以在其附近走低速复位线。走线要算总长,PCI很皮实,即使不满足要求,也可能正常工作。更多内容,我们最好看图讲比较好。=| DDRII布线参考 |=DDRII内存比传统的SDRAM内存速度快,功耗低、价格便宜,它采用源同步数据选通信号和数据同传方式,在选通的上下边沿都采样数据,所以,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虽然,使用DDRII内存能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必须在图纸和PCB设计阶段小心处置,以便确保真正实现所需性能。DDRII设计给板级设计人员带来了一系列原来在SDRAM设计时未曾遇到过的新的挑战:更小的建立/保持时间;更清晰的参考电压;更严格的线长匹配;新的I/O信号(SSTL-2);正确地端接要求。硬件工程师面临的挑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布线要求高;2、电源的供给和去耦要求,包括:DDRII芯片和控制器、VTT、VREF;3、针对给定内存拓扑结构的正确端接。我们将讨论下面的几种情况下如何布线:1、单条/多条DIMM-register,unbuffered2、单条/多条SODIMM-register,unbuffered3、直接焊接在板子上的内存颗粒4、混合型-内存颗粒加DIMM扩展槽DDRII信号可以分为5组:1、时钟:差分2、数据3、地址/命令4、控制5、反馈信号我们在课上将详细研究DDRII的布线方法,用DDRII布线来演示如何融会贯通地使用前面讲到的各种知识。有兴趣了解更多知识的网友可以看看ecos增值包里的DDR2 SDRAM 和嵌入式系统,SDRAM和DDR布线指南。=| 划分系统模块的分析方法 |=大家知道,医学上为了更好地研究人体,把人分成了几大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同样地,如果把电路划分成几个功能模块分别加以研究解剖,那么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路功能,更快地发现问题。比如:单独把电源系统拿出来研究,你会清楚地看到各种电压的电源之间的连接关系,电源线的粗细。电源系统就相当于血液循环系统,如果线太细,不能承载所需电流,那就是血管狭窄。再比如:中断系统就相当于神经系统,单独摘出来研究,你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中断出错,那就得了神经病,呵呵。我们可以独立出:复位系、时钟系、电源系、中断系.就象照X光片一样,通过划分功能系统,我们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你可以用这种X光机分析一下自己的板子是不是有“心脏病”,“先天性血管狭窄”,“神经错乱”,“骨骼发育不良”.呵呵,是不是很有意思!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ecos增值包里的EasyARM2200硬件设计的几点改进意见文档。=| 事故记录和总结 |=1、某公司量产20000块8层通信板,现场调试发现上电后有一半工作正常,一半死机,原因不明。如果报废一半板子则损失惨重,即使留下的正常板子也无法确定是否能一直正常工作。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彻底查明原因,因为硬件工程师都有“疑心病”,如果前面遇到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后面又遇到新状况,这时就没法确定到底是前一个问题引起的还是又出了新问题,导致自乱阵脚。最后,花费了巨额人力物力财力,终于用非常先进的示波器抓住了一次短暂的复位跳变,这才发现是芯片型号用错了。74LS被用成了74HS,H是什么含义呢?可不是高速哦,是保持的意思,它保持了上电期间的随机状态,导致复位死机。采购没有注意到HS和LS的细微差别,LS的货不够了,就用了一半HS的芯片顶替,导致10000块板子出事。其实,研发人员也不知道这回事,只是在实验测试时恰好用了LS的片子,所以,测试都正常。2、某公司做一多层交换机板,工作不很稳定,设计者号称某大公司具有8年工作经验的硬件工程师,我看了一下,发现层叠的最里层是两个信号层,无电地隔离,此种情况下没有遵守正交规则,而且到处充满“交流环”,虽然画得很漂亮,但根本不可能稳定。所以说,一个硬件工程师,不能说干了8年就有8年经验,也许他只是把第一年的经验重复了7次,充其量只有1年的工作经验。另外,即使在大公司,如果不接受专业系统地培训,很快就会遇到瓶颈,自己的水平原地打转,无法突破上层次。虽然大公司里的资料规范多,但如果你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话,即使资料摆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出门道,入宝山而空返,白白浪费学习机会。学习硬件一般靠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自学很难(写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